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298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千斤顶的自动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简易的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
背景技术
千斤顶是汽车修理不可缺少的工具,几乎所有的司机都会随车附带一套千斤顶, 而千斤顶在使用时多为人为控制操作,常常会因为上升过程中未及时停机,造成顶升过位而损坏顶升螺杆,或者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未及时停机,将相关传动机件损坏;这不仅损坏了千斤顶,也给使用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此外,现有的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也较为大型化且结构复杂,不利于单独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简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利用电子线路自动控制上下限位,自动停机,使得千斤顶的使用更为方便。本发明是通过一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含有一上限位电路、一下限位电路、一过载保护电路及一启动、延时电路;其中,
上限位电路含有第一继电器、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第一发光管、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的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与第一光敏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一光敏电阻与电阻串连后和第一发光管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两端,第一个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端接电源端;
过载保护电路含有第三晶体管放大器、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可调电阻,第三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发射极经过一可调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第四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另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发射极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第五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相连,并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一组触点的中性端相连,发射极与电源端连接,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端,另一组触点的中性端与第一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连接,两组触点的常开触点均接电源端;
所述的下限位电路含有第二继电器、第二晶体管放大器、第二发光管、第二光敏电阻 R6,所述的晶体管放大器(BG2)的基极与第二光敏电阻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电源端,所述的第二光敏电阻与一电阻串连后和第二发光管D2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端和,所述的第二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点接电源端。所述的启动、延时电路含有第六晶体管放大器、第七晶体管放大器、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和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手控开关。所述的第六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接电源端,发射极与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基极与手控开关的一端点连接,所述的第八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中性端连接,所述的第七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接电源端,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基极与手控开关的一端点连接,所述的第九晶体管放大器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的手控开关的端经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另一端点连接电源端,所述的第六晶体放大管的基极与电源端并入一电容,所述的第九晶体放大管基极与电源端并入一电容。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电路简单,实现可靠;
2.能够克服因电机快速逆转造成的电路和机械的超荷损坏;
3.能够克服开机时的电机峰值电流造成过载保护,以造成非过载保护的干扰影响。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电动千斤顶的自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由一上限位电路1、一下限位电路3、一过载保护电路2及一启动、延时电路4组成。其中上限位电路1包括第一继电器J1、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1、第一发光管D1、 第一光敏电阻R5以及电阻Rl、R2,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l的基极与第一光敏电阻R5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Jl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第一光敏电阻R5与电阻R2 串连后和电阻Rl与第一发光管Dl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V十和V —两端,第一个继电器 Jl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端接电源端V +。过载保护电路2包括第三晶体管放大器BG3、第四晶体管放大器BG4、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可调电阻11及电阻R7、R8、R9、RIO、R12、R13,第三晶体管放大器BG3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RlO与第四晶体管放大器BG4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一电阻R8与电源端V +连接,发射极经过一可调电阻Rll与V-连接,晶体管放大器BG4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R12与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一电阻R9与电源端 V +连接,发射极与V-连接,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线圈一端相连,并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一组触点的中性端相连,发射极与V-连接, 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端V+,另一组触点的中性端与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l的集电极连接,两组触点的常开触点均接V下限位电路3包括继电器J2、晶体管放大器BG2、发光管D2、光敏电阻R6以及电阻R3、R4,晶体管放大器BG2的基极与光敏电阻 R6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电源端V-,光敏电阻R6与电阻R4串连后和电阻R3与发光管D2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V +和V —两端,继电器J2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点接电源端V +。启动、延时电路4包括第六晶体管放大器BG6、第七晶体管放大器BG7、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J12和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J34、 电阻R14、R15、R16,手控开关S以及两个电容C3和C4,其中,第六晶体管放大器BG6的集电极接电源V +端,发射极与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的基极相连,同时经电阻R16接电源的 V-端,基极与手控开关S的一端点a连接,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J34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的V+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M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Jl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继电器J2的中性端连接,第七晶体管放大器BG7 的集电极接电源V +端,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的基极相连,同时经电阻R15接电源的V-端,基极与手控开关S的一端点c连接,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J12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的V+端,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M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的V +端连接,在第六晶体放大管BG6的基极并入电容C3,在第九晶体放大管BG9的基极并入电容C4,手控开关S的b端经电阻R14与电源的V +端连接,e端接电源的V-端。本发明的启动、延时控制电路4的工作原理详细如下拨动开关S控制电机M的正反转,当拨动开关S接通触点a-b时,晶体放大管BG6的基级电位随着电容C3的充电而增加至导通,则晶体放大管BG8也导通,从而继电器J34的常开触点闭合,电机M实现正转,对电容C3的充电过程,也同时实现了启动的延时,而拨动开关S接通触点a-b时,拨动开关S 的另一组触点c-e将与晶体放大管BG7的基极连接的电容C4剩余电荷接地放去,为反转时能按RC的零态充电指数延时作准备,使得每次延时均为准确的零起点延时;同样的道理, 当拨动开关S接通触点b-c时,晶体放大管BG7的基级电位随着电容C4的充电而增加至导通,则晶体放大管BG9也导通,从而继电器J12的常开触点闭合,电机M实现反转,对电容C4 的充电过程,也同时实现了启动的延时,而拨动开关5接通触点b-c时,拨动开关S的另一组触点a-e将电容C3剩余电荷接地放去,为正转时能按RC的零态充电指数延时作准备,使得每次延时均为准确的零起点延时。上限位电路1的工作原理详细如下将拨动开关S拨至端子a — b接通,电机M正转;固定在外撑套上的可移动遮光板未挡住发光管Dl照射R5时,光敏电阻R5处于明阻状态,其电阻阻值较小,经与电阻R2的分压,光敏电阻R5上的电压很小,晶体放大管BGl截
5止,由此,继电器Jl的常闭触点接通,电机M得电上升;当顶升螺杆在顶升中不断带动固定在外撑套上的可移动遮光板上升到顶端限位区时,即可移动遮光板在发光管Dl与光敏电阻R5中间时,遮光板将发光管Dl照射到光敏电阻R5上的光遮住,使得光敏电阻R5成为暗阻状态,电阻值很大,因而其与电阻R2分压后,电压较高,从而晶体放大管BGl饱和导通,则继电器Jl的常开触点接通,从而电动机M断电限位停止转动,达到上升限位停机的目的。下限位电路3的工作原理详细如下将拨动开关S拨至端子b-c接通,电机M反转; 固定在外撑套上的可移动遮光板未挡住发光管D2照射R6时,光敏电阻R6处于明阻状态, 其电阻阻值较小,经与电阻R4的分压,光敏电阻R6上的电压很小,晶体放大管BG2截止,由此,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接通,电机M得电下降;当顶升螺杆在下降中不断带动固定在外撑套上的可移动遮光板上升到顶端限位区时,即可移动遮光板在发光管D2与光敏电阻R6中间时,遮光板将发光管Dl照射到光敏电阻R5上的光遮住,使得光敏电阻R6成为暗阻状态, 电阻值很大,因而其与电阻R2分压后,电压较高,从而晶体放大管BG2饱和导通,则继电器 J2的常开触点接通,从而电动机M断电限位停止转动,达到下降限位停机的目的。过载保护电路2的工作原理详细如下R13为直流取样电阻,设定T为过载力,计算出上升电流,此时若由取样电压加于晶体管放大器BG3基极的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则调节晶体管放大器BG3发射极的可调电阻Rl 1,则可使晶体管放大器BG3导通,晶体管放大器 BG4截止,晶体管放大器BG5导通,从而继电器J3线圈得电,常开触点接触,一组将晶体放大管BGl集电极接地,使得继电器Jl得电,从而继电器Jl的常开触点接通,电机M因失电而停止,达到过载保护的目的,而继电器J3的另一组常开触点接通将晶体管放大器BG5的集电极接地而实现继电器J3的自锁,使保护锁定。晶体管放大器BG3的基极的R7和C2组成延时器,阻止并克服开机时的电机峰值电流造成过载保护,以造成非过载保护的干扰影响。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己对本发明的内容做了详尽说明。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它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含有上限位电路(1)、下限位电路(3)、过载保护电路(2)及启动、延时电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限位电路含有第一继电器J1、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1、第一发光管D1、第一光敏电阻R5,所述的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l的基极与第一光敏电阻R5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Jl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地,所述的第一光敏电阻R5与电阻串连后和第一发光管Dl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两端,第一个继电器Jl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端接电源端V+;所述的过载保护电路含有第三晶体管放大器BG3、第四晶体管放大器BG4、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可调电阻R11,所述的第三晶体管放大器BG3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四晶体管放大器BG4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一电阻与电源端V +连接, 发射极经过一可调电阻Rl 1与电源端V-连接,所述的第四晶体管放大器BG4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与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的基极连接,同时通过另一电阻与电源端V+连接,发射极与电源端V-连接,所述的第五晶体管放大器BG5的集电极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线圈一端相连,并与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一组触点的中性端相连,发射极与电源端V-连接,第一双刀双掷继电器J3的线圈另一端接电源端V+,另一组触点的中性端与第一晶体管放大器BGl的集电极连接,两组触点的常开触点均接电源端V-;所述的下限位电路含有第二继电器J2、第二晶体管放大器BG2、第二发光管D2、第二光敏电阻R6,所述的晶体管放大器BG2的基极与第二光敏电阻R6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J2的线圈一端连接,发射极接电源端V-,所述的第二光敏电阻R6与一电阻串连后和第二发光管D2与另一电阻的串连支路并联在电源端V +和V —,所述的第二继电器J2 线圈的另一端及中性点接电源端V + ;所述的启动、延时电路含有第六晶体管放大器BG6、第七晶体管放大器BG7、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J12和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 J34、手控开关S,所述的第六晶体管放大器BG6的集电极接电源端V+,发射极与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V-,基极与手控开关S的一端点a连接, 所述的第八晶体管放大器BG8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三双刀双掷继电器J34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V+,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M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一继电器Jl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闭触点与第二继电器J2的中性端连接,所述的第七晶体管放大器BG7的集电极接电源端ν +,发射极与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的基极相连,同时经一电阻接电源端V-,基极与手控开关S的一端点C连接,所述的第九晶体管放大器BG9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第二双刀双掷继电器 J12的线圈一端连接,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端V+,第一组触点和第二组触点的中性端分别于电机M两级连接,第一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第二继电器J2的常闭触点连接,第二组触点的常开触点与电源端V +连接,所述的手控开关S的b端经一电阻与电源端V +连接,e端连接电源端V-,所述的第六晶体放大管BG6的基极与电源端V-并入一电容C3,所述的第九晶体放大管BG9的基极与电源端V-并入一电容C4。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简易电动千斤顶自控电路,含有上限位电路、下限位电路、过载保护电路及启动、延时电路,该电路简单,实现可靠;能够克服因电机快速逆转造成的电路和机械的超荷损坏;能够克服开机时的电机峰值电流造成过载保护,以造成非过载保护的干扰影响。
文档编号B66F3/44GK102530769SQ2012100393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芝莲 申请人:张芝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