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4842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起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起重设备为大型物件的转运提供了方便,但是,圆形物件一直不能有效的转运。现有技术中,转运圆形物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绳索在物件外表面进行捆扎并连接至起重设备,再由起重设备运送到其它位置。现有技术这种通过绳索捆扎来固定圆形物件的方式,费时费力,且不够牢靠,影响转运工作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吊装置,用以安全有效地转运圆形物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包括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在一起;两个抓杆,两个所述抓杆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销与对应的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且两个所述抓杆交叉设置、并通过位于两个所述抓杆交叉位置的第三连接销铰接;两个所述抓杆的底端分别相对固定设置有用于共同夹持固定圆形物件的夹持件;锁紧装置,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抓杆所形成的夹角。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棘爪和一与所述第三连接销同轴设置的棘轮;所述棘轮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抓杆中的一个上,所述棘爪铰接在两个所述抓杆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棘爪能插入到所述棘轮上的单向齿之间以限定两个所述抓杆所形成的所述夹角不再增大。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棘爪为长形板状结构,所述棘爪中部形成有一凸起的、用于插入到所述棘轮上的单向齿之间的卡合部;所述抓杆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定滑轮,所述棘爪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并能通过拉动所述拉绳升起所述棘爪。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夹持件为与所述圆形物件表面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所在的抓杆上的、用于限定所述棘爪相对所述棘轮的位置的限位板。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销上还铰接有一用于连接到天车上的起吊环。如上所述的起吊装置,优选地,所述夹持件由外层金属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表面上的、用于与所述圆形物件接触的聚氨酯层组成,且所述聚氨酯层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增加与所述圆形物件之间摩擦力的条状突起。[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杆铰接的机构,实现将向上的拉力转化为水平的压力,并能通过锁紧装置限定两抓杆形成的夹角,以可靠夹持住圆形物件,防止掉落,从而,方便了圆形物件的转运、且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二的锁紧装置的局部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包括两个连杆10,两个所述连杆10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销21铰接在一起;两个抓杆30,两个所述抓杆30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销22与对应的所述连杆10的底端铰接,且两个所述抓杆30交叉设置、并通过位于两个所述抓杆30交叉位置的第三连接销23铰接;两个所述抓杆30的底端分别相对固定设置有用于共同夹持固定圆形物件的夹持件40 ;锁紧装置50,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抓杆30所形成的夹角。连杆10与抓杆30铰接组成的机构可以将施加于该机构顶端向上的垂直拉力转化为末端夹持件40向内的水平压力。夹持件40与物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压力F=uN,其中,N为夹持件40对物件的压力;u为系数,取决于夹持件40内表面和物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当物件的重力G小于上述最大静摩擦力F时,起吊装置可以吊起物件。该锁紧装置50用于防止抓杆30向张开方向转动,既防止夹持件40在转运过程中松开,保持夹持件40提供的压力。本实施例通过连杆铰接的机构,实现将向上的拉力转化为水平的压力,并能通过锁紧装置限定两抓杆形成的夹角,以可靠夹持住圆形物件,防止掉落,从而,方便了圆形物件的转运、且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图2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起吊装置实施例二的锁紧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起吊装置,所述锁紧装置50可以包括一棘爪51和一与所述第三连接销同轴设置的棘轮52 ;所述棘轮52可以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抓杆30中的一个上,所述棘爪51可以铰接在两个所述抓杆30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棘爪51能插入到所述棘轮52上的单向齿之间以限定两个所述抓杆30所形成的所述夹角不再增大。上述起吊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运送过程起吊装置顶端连接天车的挂钩,松开棘爪51并增大两个抓杆30所形成的夹角,使夹持件40张开;将起吊装置置于圆形物件上方,并使夹持件40的水平位置与物件持平且低于物件顶端,升起天车挂钩,使两个抓杆30间的夹角在棘爪51和棘轮52的限制下单向减小,收紧夹持件40并与物件接触;起吊装置将天车的拉力转化为夹持件40对物件的压力,当压力足够大时,物件重力不足以使物件产生滑动,此时,物件将随天车升起。当物件转运到目的地且置于地面等平台时,升起棘爪51,使抓杆30可以向夹角增大方向转动,控制夹持件40松开物件,完成转运。所述棘爪51可以为长形板状结构,所述棘爪51中部形成有一凸起的、用于插入到所述棘轮52上的单向齿之间的卡合部;抓杆30上还可以固定设置有一定滑轮53,所述棘爪51的一端可以固定连接有拉绳54,所述拉绳54可以绕过所述定滑轮53,并能通过拉动所述拉绳54升起所述棘爪51。其中,定滑轮53可以设置在任一抓杆30上,且当抓杆30处于任意夹角时定滑轮53的位置都高于棘爪51连接拉绳54端。棘爪51的卡合部设置在长形板状结构中部,可以增加棘爪的重量,且改变棘爪51的重心与卡合部的相对位置,有助于棘爪51的卡合部与棘轮52配合。拉绳54用于当物件转运到指定位置后升起棘爪51、解除棘爪51与棘轮52的卡合,使抓杆30可以向张开方向旋转,控制夹持件40松开圆形物件。所述锁紧装置50还可以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52所在的抓杆30上的、用于限定所述棘爪51相对所述棘轮52的位置的限位板55。优选地,限位板可以为一 L形板,并可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抓杆上。限位板55可以防止棘爪51因为撞击、操作不当等原因翻转而无法回到原来位置。所述夹持件40可以为与所述圆形物件表面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在实际应用中,半径较小的物件其重量通常也较小,人力既可转运;半径较大的物件重量也较大,上述起吊装置的机械强度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水平压力,综合考虑物件重量与半径的关系,上述夹持件40内表面的半径可以为300mnT400mm。所述夹持件40可以由外层金属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表面上的、用于与所述圆形物件接触的聚氨酯层组成,且所述聚氨酯层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增加夹持件40与所述圆形物件之间摩擦力的条状突起。聚氨酯层较为柔软,可以保护物件的表面,且增加夹持件40内表面与圆形物件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可以获得较大的系数U。所述第一连接销21上还可以铰接一用于连接到天车上的起吊环60。本实施例通过连杆铰接的机构,实现将向上的拉力转化为水平的压力,并能通过锁紧装置限定两抓杆形成的夹角,以可靠夹持住圆形物件,防止掉落,从而,方便了圆形物件的转运、且提高了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在一起; 两个抓杆,两个所述抓杆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销与对应的所述连杆的底端铰接,且两个所述抓杆交叉设置、并通过位于两个所述抓杆交叉位置的第三连接销铰接;两个所述抓杆的底端分别相对固定设置有用于共同夹持固定圆形物件的夹持件; 锁紧装置,用于限定两个所述抓杆所形成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棘爪和一与所述第三连接销同轴设置的棘轮;所述棘轮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抓杆中的一个上,所述棘爪铰接在两个所述抓杆中的另一个上,且所述棘爪能插入到所述棘轮上的单向齿之间以限定两个所述抓杆所形成的所述夹角不再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为长形板状结构,所述棘爪中部形成有一凸起的、用于插入到所述棘轮上的单向齿之间的卡合部;所述抓杆上还固定设置有一定滑轮,所述棘爪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并能通过拉动所述拉绳升起所述棘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为与所述圆形物件表面弧度相适应的弧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广4任一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棘轮所在的抓杆上的、用于限定所述棘爪相对所述棘轮的位置的限位板。
6.根据权利要求广4任一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销上还铰接有一用于连接到天车上的起吊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由外层金属板和固定设置在所述金属板表面上的、用于与所述圆形物件接触的聚氨酯层组成,且所述聚氨酯层的表面上设有用于增加与所述圆形物件之间摩擦力的条状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吊装置。包括两个连杆,两个连杆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销铰接在一起;两个抓杆,两个抓杆的顶端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销与对应的连杆的底端铰接,且两个抓杆交叉设置、并通过位于两个抓杆交叉位置的第三连接销铰接;两个抓杆的底端分别相对固定设置有用于共同夹持固定圆形物件的夹持件;锁紧装置,用于限定两个抓杆所形成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方便了圆形物件的转运、且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B66C1/44GK202864690SQ20122054216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段超, 朱国雄, 陆树成 申请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