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柱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654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支柱连接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用于起重机的支柱区段例如吊杆区段的连接器包括n个延伸部,其中n为正整数。每个延伸部具有第一基底并且孔口从第一侧部延伸穿过盖延伸部到第二侧部。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至少(n+y)个板,其中y选自(-1,+1)使得(n+y)的和为正整数。一个或多个板以交替排列定位于所述延伸部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延伸部。每个板包括板基底,其在平面中与所述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多个焊接部将板联接到延伸部并且然后将所制造的连接器焊接部到支柱区段。至少一个延伸部由钢形成,钢具有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基底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
【专利说明】支柱连接器系统
[0001]相关申请
本专利文献主张保护在2012年12月20日提交并且名称为“COLUMN CONNECTORSYSTEM”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fN0.61/740,256的优先权的权益,其中的每一个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提升/扬程起重机(lift crane),并且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联接着支柱,例如用作起重机的吊杆的支柱等的相邻区段或部段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3]大起重量扬程起重机通常具有细长的负载支承支柱结构,通常用于吊杆、桅杆或旋臂,其包括以端对端抵接关系而牢固固定的分段支柱构件。主要的是,支柱构件中的每一个由多个弦杆和栅格桁架(lacing)或格架(lattice)元件制成。每个弦杆的终端部通常具备一种形式或另一形式的连接器以将支柱区段牢固固定成抵接在一起并且在抵接的弦杆之间承载压缩负载。典型连接器包括由以双剪承载压缩负载的销而牢固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延伸部和板。
[0004]示例220英尺吊杆可由下列组成:40英尺吊杆端接部,其枢转地安装到起重机上部机件上;30英尺吊杆顶部,其配备有绳轮和索具用来升降和支承负载,之间具有5个分段吊杆构件:一个10英尺长度、一个20英尺长度和三个40英尺长度。这样的示例吊杆具有六个吊杆区段连接件。通常,每个区段具有四个弦杆,和因此四个连接器,构成必须对准并且以销固定以组装吊杆的总共24个连接器。
[0005]通常,由吊杆构件且因此通过连接器所承载的负载需要在连接器上的凸耳(也被称作延伸部)足够厚以具有充分的强度来承受负载。为了承载高起重量起重机的很高的负载,夹在两个板之间的典型单个延伸部(形成双剪连接)需要很大的销直径来承载压缩负载并且因此需要连接器很大。标准规格的钢板通常不足够厚以在连接器上形成具有足以支承负载的强度的延伸部。例如,可以购买到以4英寸厚板的每平方英寸100,000磅(100 kpsi)的钢板并且可以购买到2%英寸厚板的130 kpsi钢板,但本身都不够厚以形成能够承载最高负载的连接器。虽然可购买到更大厚度的更高强度的钢板,获得它通常需要向轧钢厂特别订货,以相当高的成本和提前期/交付期。因此,连接器通常由铸钢形成以便具有充分的厚度和强度。
[0006]但铸造一种连接器带来多种挑战和低效。首先,使铸造厂具有资格、制备模具和铸造连接器是耗时的并且因此昂贵的过程。实际上,在可铸造第一连接器之前,可投入较长的提前期和大量工作来制备模具。倘若生产运行足够大,则模制许多连接器也许是有意义的,但可能仅制造具有在大小和总量方面最大的连接器的少量最大起重机。
[0007]另外,由于较长的提前期和较高的铸造成本,这个过程并不易于适应于工程和设计变化,原型测试,和制造一个或少量的部件用于破坏性测试或者作为替换件。换言之,作为制造过程,铸造连接器的过程常常不足够灵活并且可适应于快速变化的业务条件和要求。
[0008]铸造连接器的另一缺点在于铸造缺陷是并不是鲜见的。因此,铸造连接器可需要精整工作或机械加工来确保连接器属于给定应用所需的规格和公差。这种精整工作常常也可以是耗时的并且昂贵的。
[0009]因此,存在对于下面这样的连接器的需要:其比铸造的连接器更快速并且更容易地制造。

【发明内容】

[0010]起重机支柱的支柱区段包括多个弦杆,每个弦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器的实施例由两个或更多个金属板制成。
[0011]在弦杆中至少一个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器包括η个延伸部,其中η为正整数,例如1、2、3等。每个延伸部具有第一基底和远离第一基底延伸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也远离第一基底延伸并且与第一侧部间隔开。孔口从第一侧部延伸穿过延伸部到第二侧部。
[0012]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至少(n+y)个板,其中y选自包括(_1,+1)的组从而使得(n+y)的和为正整数。一个或多个板以交替排布而定位于延伸部中并且联接到延伸部。每个板包括在一平面中与延伸部的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板基底。每个板还包括远离板基底而延伸的第一板侧部,第一板侧部邻近于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每个板还包括远离板基底延伸的第二板侧部,第二板侧部与第一板侧部间隔开。
[0013]在某些实施例中,多个焊接部将板联接到延伸部。可选地,然后将所制造的连接部焊接部到支柱区段上。
[0014]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延伸部由钢形成,钢具有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基底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
[0015]在支柱连接器系统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系统包括:第一支柱区段,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至少第二支柱区段,其也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支柱区段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外延伸部,每个延伸部具有第一基底、垂直于第一基底的第一侧部、和与第一侧部间隔开并且垂直于第一基底的第二侧部。第一孔口延伸穿过外延伸部中的每一个。
[0016]第一连接器还包括与外延伸部中至少一个相联接的至少一个内板。内板包括在一平面中与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内板基底。第一内板侧部垂直于内板基底并且邻近于外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第二内板侧部也垂直于内板基底并且与第一内板侧部间隔开。
[0017]连接器系统还包括在第二支柱区段的第一端上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内延伸部,内延伸部具有第二基底、垂直于第二基底的第一侧部、垂直于第二基底并且与所述第一侧部间隔开的第二侧部、以及穿过内延伸部的第二孔口。
[0018]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外板和第二外板,第一外板与第二外板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到至少一个内延伸部。外板中的每一个具有在一平面中与至少一个内延伸部的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的第二连接安装表面的外板基底。每个外板还包括垂直于外基底板的第一外板侧部和也垂直于外基底并且与第一外板侧部间隔开的第二外板侧部。
[0019]穿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每个外延伸部的第一孔口和每个内延伸部的第二孔口而插入的销将第一连接器联接到第二连接器。
[0020]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将内板联接到外延伸部的多个焊接部,并且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将外板联接到内延伸部的多个焊接部。可选地,然后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中的至少一个焊接到第一支柱区段或第二支柱区段之一。
[0021]在支柱或吊杆连接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器系统包括:第一支柱区段,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至少第二支柱区段,其也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一支柱区段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器包括两个外延伸部,每个延伸部具有:第一基底、垂直于第一基底的第一侧部、以及与第一侧部间隔开并且也垂直于第一基底的第二侧部。第一孔口延伸穿过外延伸部中的每一个。
[0022]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一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内延伸部,内延伸部具有第二基底、垂直于第二基底的第一侧部;以及与第一侧部间隔开的并且也垂直于第二基底的第二侧部。第二孔口穿过内延伸部延伸。
[0023]该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内板,其安置于外延伸部之一与内延伸部之间、并且联接到外延伸部之一与内延伸部。另一内板安置于内延伸部与另一外延伸部之间,并且联接到内延伸部和另一外延伸部。内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平面中与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内板基底。第一内板侧部垂直于内板基底并且邻近于外延伸部的第二侧部而定位。第二内板侧部也垂直于内板基底并且与第一内板侧部间隔开。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内延伸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
[0024]支柱连接器系统还包括:在第二支柱区段的第一端上的第二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内延伸部。
[0025]该第二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内板,其安置于第二连接器的两个内延伸部中每一个之间、并且联接到第二连接器的两个内延伸部中每一个。内板基底在一平面中与第二连接器的两个内延伸部的第一基底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第一内板侧部邻近于第二连接器的内延伸部之一的第二侧部而定位,并且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第二连接器的另一内延伸部的第一侧部而定位。
[0026]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二连接器还包括:联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内延伸部之一的外板,联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内延伸部的另外的外板。外板中的每一个包括:外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第二连接器的内延伸部中每一个的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垂直于外板基底的第一外板侧部;以及垂直于外板基底的第二外板侧部。第二外板侧部也与第一外板侧部间隔开,并且邻近于第二连接器的内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
[0027]穿过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的每个外延伸部的第一孔口和每个内延伸部的第二孔口而插入的销将第一连接器联接到第二连接器。
[0028]如本文所用的“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和“和/或”为开放式表达,实际上既有合取也有析取概念。例如表达“A、B和C中的至少一个”、“A、B或C中的至少一个”、“A、B和C中的一个或多个”、“A、B或C中的一个或多个”和“A、B和/或C”表示仅A、仅B、仅C、A与B —起、A与C 一起、B与C 一起、或者A、B和C 一起。[0029]在附图中和如在本文中所给出并且由所附权利要求所实施的具体描述中陈述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但应了解,此
【发明内容】
并不包含一个或多个本发明的全部方面和实施例,并不意味以任何方式具有限制或局限意义,并且如在本文中所公开的(多个)发明所涵盖并且将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为涵盖了其明显的改进和修改。
[0030]通过下文的讨论,特别地当结合附图理解时,本发明的额外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具有利用吊杆连接器系统的实施例的分段吊杆的起重机的侧视立视图。
[0032]图2为利用吊杆或支柱连接器将两个吊杆区段放置在一起以形成图1的起重机上的吊杆的侧视立视图。
[0033]图3为从第二位置将图2的两个吊杆区段放置在一起以形成图1的起重机上的吊杆的侧视立视图。
[0034]图4a为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35]图4b为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36]图5a为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37]图5b为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38]图6为图4a的第一连接器的顶视平面图。
[0039]图7为图4a的第一连接器的侧视立视图。
[0040]图8为图5a的第二连接器的顶视平面图。
[0041]图9为图5a的第二连接器的侧视立视图。
[0042]图10为联接到图5a的第二连接器上的图4a的第一连接器的透视图。
[0043]图11为利用支柱连接器放置在一起以形成图1的起重机上的吊杆的两个吊杆区段的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立视图。
[0044]图12为在用于图11中的支柱区段中的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0045]图13为在用于图11的支柱区段中的支柱连接器系统的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现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在下面的段落中,更详细地限定了本发明的不同方面。这样限定的每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一个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清楚地陈述为相反的情况。特别地,被指示为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点可与被指示为优选或有利的任何其它一个或多个特点组合。
[0047]为了易于参考,在本文中和在权利要求中使用名称“顶部”、“底部”、“水平”和“竖直”来指分段支柱或分段吊杆将会通常组装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的位置时分段支柱或分段吊杆的部分。尽管吊杆可被升高到不同角度,包括竖直位置,这些名称仍将适用。
[0048]如图1所示的移动扬程起重机10包括下部机件,也被称作车体12,和呈履带14和16形式的可移动的地面接合构件。(当然存在两个前履带14和两个后履带16,可从图1的侧视图看到其中每种履带的仅一个。)在起重机10中,地面接合构件可为仅一组履带,在每一侧上一个履带。当然,可使用并非图示那些的额外履带,或者其它地面接合构件,诸如轮胎。
[0049]—种旋转床20使用一种滚道(roller path)而可旋转地连接到车体12,从而使得旋转床20可相对于地面接合构件14、16绕轴线摆动。旋转床支承着吊杆50,吊杆50枢转地安装于旋转床的前部上;安装于旋转床的其第一端上的桅杆28 ;后拉(backhitch)装置30,其连接于桅杆与旋转床的后部之间;以及,可移动的配重单元13,其具有在支承构件33上的配重34。配重可以呈在支承构件33上的个别配重构件的多个堆叠的形式。
[0050]在桅杆28顶部与吊杆50之间的吊杆提升索具25用于控制吊杆角并且转移负载从而使得配重34可用于平衡由起重机所提升起的负载。一种提升线24从吊杆50延伸,支承着钩26。旋转床20也可包括共同地存在于一种移动扬程起重机上的其它元件,诸如操作室和用于索具25和提升线24的提升卷筒。若需要,吊杆50可包括一种枢转地安装到主吊杆顶部的俯仰旋臂或者其它吊杆构造。后拉装置30邻近于桅杆28顶部而连接。后拉装置30可包括一种被设计成用以承载压缩和拉伸负载二者的格架构件,如图1所示。在起重机10中,桅杆28在发动机操作,诸如拾取、移动和设置操作期间保持相对于旋转床成固定角度。
[0051]配重单元13可相对于旋转床20的其余部分移动。在所描绘的起重机10的实施例中,根据在美国专利N0.7,546,928和N0.7,967,158 (每个名称为“Mobile Lift CraneWith Variable Position Counterweight”)中所公开的发明,配重单元13被设计成相对于起重机10的前部而被移动进出。邻近于桅杆28顶部而连接的一种受拉构件32支承着配重单元13。一种配重移动结构29被连接于旋转床20与配重单元13之间从而使得配重单元13可移动到并且保持在桅杆28顶部27的前部或前方的第一位置处,如在图1中以实线所示,并且移动到并且保持在桅杆28的顶部27后方的第二位置,如在图1中以虚线所示。
[0052]在起重机10中,配重移动结构29包括液压缸36,枢轴框架40和后臂38可用于移动所述配重单元13。(如同履带14和16,后臂38实际上具有左构件和右构件二者,其中的仅一个可以在图1中看出,枢轴框架40具有两侧构件,并且液压缸36包括前后移动的两个缸。替代地,可使用一个较大的液压缸,或者由优选地四液压马达提供动力的齿条和小齿轮结构来代替两个液压缸36来提供线性促动。另外,枢轴框架40可被制成实心板结构,并且两个后臂38可由单个结构替换)枢轴框架40连接于旋转床20与液压缸36之间,并且后臂38连接于枢轴框架40与配重单元13之间。液压缸36枢转地连接到支承框架45上的旋转床20,其将液压缸36升高到特定点从而使得缸36、枢轴框架40和后臂38的几何形状可移动所述配重单元13经历其整个运动范围。以此方式,当缸36缩回和延伸时,缸36造成后臂38移动所述配重单元13。
[0053]后臂38在连接到枢轴框架40的端部处具有成角度的部分39。这允许后臂38与枢轴框架40的侧构件直接地连接。当配重单元13处于图1中的实线中所示的位置时,成角度的部分39防止后臂38干扰所述枢轴框架40的侧构件。
[0054]吊杆50由若干分段构件(通常被称作吊杆区段或支柱区段)制成。图1所示的分段构件包括一种吊杆端接部51、吊杆或支柱插入区段52、53、54和55 (其数量可不同并且可具有不同长度)以及吊杆顶部56。吊杆端接部51,吊杆或支柱插入区段52、53、54和55以及吊杆顶部56通常包括多个弦杆61a、61b、63a、63b (图2)。
[0055]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每个吊杆或支柱区段53和54具有矩形截面,具有分别在每个吊杆或支柱区段53、54上的弦杆61a、63a和61b、63b。吊杆区段53和54各自具有纵向轴线41a和41b (图2),吊杆区段53和54为代表性的并且可被认为是第一吊杆或支柱区段和第二吊杆或支柱区段。第一吊杆区段53包括第一端57a和第二端57b。同样,第二吊杆区段54包括第一端59a和第二端5%。第一吊杆区段53的第二端57b联接到第二吊杆区段54的第一端59a。存在着由中间栅格桁架或格架元件65互连的两个顶部弦杆61a、61b与两个底部弦杆63a、63b (可以在侧视图中看到其中每一种的仅一个),中间栅格桁架或格架元件65将弦杆61a至63a和弦杆61b至63b连接成固定平行关系,形成每个相应吊杆区段53和54。在图示实施例中,弦杆构件61a、61b和63a、63b由具有圆形管状截面的钢制成,尽管应了解到,弦杆构件可被形成为具有不同截面,包括椭圆形、矩形、成角度或L形和其它形状。
[0056]每个弦杆构件61a、61b、63a、63b具有竖直中轴线和水平中轴线。施加在弦杆61a、61b、63a、63b的竖直中轴线与水平中轴线相交处或者围绕水平中轴线和竖直中轴线对称地施加的的压缩负载将不会在弦杆61a、61b、63a、63b内引起弯曲力矩。因而,优选地,用于分别连接吊杆区段53、54的连接器70、80 —起安装于吊杆区段53、54上在弦杆61a、61b、63a和63b的端部处,从而使得通过连接器70、80传输的压缩负载关于弦杆61a、61b、63a和63b的中轴线而对称。
[0057]因而,可以看出支柱区段或吊杆区段53包括多个弦杆61a、63a,其中,格架结构65将每个弦杆61联接到至少另一弦杆63a,每个弦杆61a、63a具有第一端57a和第二端57b。第一连接器70固结到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上的顶部弦杆61a和底部弦杆63a的第二端57bο同样,支柱区段或吊杆区段54包括另外多个弦杆61b、63b,其中,另一格架结构65将另外多个弦杆61b、63b中的每个弦杆61b联接到至少另一弦杆63b,每个弦杆61b、63b具有第一端59a和第二端5%。第二连接器80固结到在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上的顶部弦杆61b和底部弦杆63b的第一端59a。如下文所解释的那样,第一连接器70的实施例与第二连接器80联接以使第一吊杆或支柱区段53与第二吊杆或支柱区段54配合。
[0058]如图2中所示,在吊杆区段处于非对准配置时,在顶部弦杆61a、61b上的连接器
70、80可首先连接,或者如图3所示,在底部弦杆63a、63b上的连接器70、80可首先连接。吊杆区段然后可枢转并且将自动地停止在额外连接器对准的位置。也能将吊杆区段放置在一起,且其中区段的纵向轴线已经对齐/排成行。
[0059]虽然关于第一连接器70和第二连接器80的实施例,讨论大体上提及吊杆50和其吊杆或支柱区段和它们如何联接的方式,应当指出的是这些连接器也可连接在桅杆28、后拉装置30和将吊杆或支柱区段联接在一起的其它位置中的各个吊杆和/或支柱区段。
[0060]图4a、图5a和图6至图10示出了第一连接器70和第二连接器80的实施例。如在图4a的分解图、图6的顶视图和图7的侧视图中最佳地看出,第一连接器70包括延伸部
71、72、73,其中η为正整数,例如1、2、3等。因此,在此图示实施例中,η为正整数3。每个延伸部71、72、73具有第一基底71a、72a和73a,如在图6的顶视图中最佳地看出。
[0061]每个延伸部71、72、73还包括远离第一基底71a、72a、73a延伸的第一侧部71b、72b,73b和也远离第一基底71a、72a、73a延伸并且与每个相应第一侧部71b、72b、73b间隔开的第二侧部71c、72c、73c。应了解虽然具体地提及第一侧部(例如,7113、7213、7313)和第二侧部(例如,71c、72c、73c),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了解对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提及是可互换的。被称作第一侧部的侧部也可容易地被称作第二侧部,并且反之亦然。因而,虽然在整个本申请中,对于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个实施例的提及将会是针对于具体侧部,例如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应了解表达可为相反的。
[0062]可选地,延伸部71、72、73的第一侧部71b、72b、73b和第二侧部71c、72c、73c中的至少一个垂直于其相应第一基底71a、72a和73a。在η为大于或等于I的奇整数的情况下,连接器70包括一个或多个内延伸部。在图4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延伸部72为内延伸部并且包括在第一侧部72b与第二侧部72c之间的第一距离72e。同样,在η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的情况下,连接器可选地包括至少两个外延伸部,诸如延伸部71和73,每个具有在第一侧部71b、73b与第二侧部71c、73c之间的第二距离71e、73e,第二距离71e、73e小于第一距离72e。因而,如在图4a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由于η等于3,连接器70包括内延伸部72和两个外延伸部71、73。
[0063]每个延伸部71、72、73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孔口 71d、72d、73d,两个孔口在附图中在每个延伸部中示出,其从第一侧部71b、72b、73b延伸穿过每个延伸部71、72、73到第二侧部 71c、72c、73c。
[0064]优选地,延伸部71、72、73由金属形成。通常,金属为任何已知类型的钢,但可选择其它金属来形成延伸部。在某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延伸部71、72、73由钢形成,钢具有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基底71a、72a、73a的轧制方向上为细长的晶粒结构。
[0065]第一连接器70还包括至少(n+y)个板74、75,其中y选自包括(_1,+1)的组从而使得(n+y)之和为正整数。如先前所指出的那样,因为在图4中η等于3并且示出了两个板74、75,7因此必须为-1(3个延伸部-1 = 2个板)。替代地,并且如图4b中所示,在y为+1的情况下,连接器70’将会出现,且其中相同的元件利用引号标注。因而,在图4b中的此实施例包括三个延伸部71’、72’、73’,和四个板74’、75’、76’和77’ (3个延伸部+1=4个板)。将大体上参考图4a中所披露的实施例,但图4a中标记的元件和特点中的每一个在图4b的实施例中存在。
[0066]板74、75以交替排布而定位于延伸部71、72、73中,并且联接到延伸部71、72、73,如在图4a和图6中看出。每个板74、75包括板基底74a、75a,板基底74a、75a在一平面中与延伸部71、72、73的第一基底71a、72a、73a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图6和图7)。在一平面中对准或基本上对准是指形成和组装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和其它部件的工程公差。每个板74、75还包括远离板基底74a、75a延伸的第一板侧部74b、75b,第一板侧部74b、75b邻近于延伸部71、72、73中至少一个的第一侧部71b、72b、73b和第二侧部71c、72c、73c之一而定位。因而,如图所示,板74的第一板侧部74b邻近于延伸部73的第二侧部73c。同样,板75的第一板侧部75b邻近于第二侧部72c而定位。每个板74、75还包括远离板基底74a、75a延伸的第二板侧部74c、75c,第二板侧部74c、75c与第一板侧部74b、75b间隔开。
[0067]可选地,板74、75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分别与板基底74a、75a在侧向间隔开的板表面74d、75d ;远离板基底74a、75a延伸,与第一板侧部74b、75b和第二板侧部74c、75c相交的板顶部74e、75e。此外,板74、75可选地包括板底部74f、75f,板底部74f、75f与板顶部74e、75e间隔开,同时也远离板基底74a、75a延伸并且与第一板侧部74b、75b和第二板侧部74c、75c相交。这样的板74、75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这样的形状的板。
[0068]可选地,板74、75还包括第一表面74g、75g,第一表面74g、75g远离板基底74a、75a,板表面74d、75d,板顶部74e、75e和板底部74f、75f延伸直到第一表面74f、75f与第一板侧部74b、75b会合。作为补充或作为替代,板74、75还包括第二表面74h、75h,第二表面74h、75h远离板基底74a、75a,板表面74d、75d,板顶部74e、75e和板底部74f、75f延伸直到第二表面74h、75h与第二板侧部74c、75c会合。第一表面74g、75g和第二表面74h、75h可例如为凹部、凹槽,诸如应力消除凹槽、倒角、圆角和其它类似形状。第一表面74g、75g和第二表面74h、75h的目的在于该表面提供额外空间以允许充分厚度和强度的焊接部定位于板74、75与延伸部71、72和73之间,如下文所讨论的那样。
[0069]在某些实施例中,板74、75利用焊接部100而联接或联结到延伸部71、72、73,如图6所示。焊接部100至少部分地沿着每个板74、75的外围或周边741、75i定位,并且更优选地,焊接部100围绕每个板74、75的基本上整个外围或周边741、75i定位。焊接部100可通过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焊接过程而形成,包括TIG焊接部、MIG焊接部、激光焊接部和其它已知的焊接过程。焊接部100可被形成为连续焊接部,或者它们可为以一个或多个焊接步骤所形成的多个焊接部。
[0070]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联接到或联结到第一支柱区段53,通常在弦杆61a、63a的端部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可以以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式联结到第一支柱区段53,包括焊接部、栓接和其它方法。为了辅助将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联接到第一支柱区段53,第一支柱连接表面可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孔或凹部79,在图6中示出,被配置成使第一连接器70与第一支柱区段53对准。虽然孔79被示出在延伸部72的第一基底72a中,其可选地可以位于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上的其它位置(例如,在第一基底71a、72a、73a和板基底74a,75a中任一个上)。
[0071]如先前在图2和图3中指出的那样,连接器70与连接器80联接以便联结所述支柱区段53与所述支柱区段54。如在图5a的分解图,图8的顶视图和图9的侧视图中最佳地看出,第二连接器80包括(n+y)个延伸部81和82,类似于延伸部71、72、73并且(n+y)在上文中限定/定义。如先前所指出的那样,因为η等于3并且y为-1,因此并且如在图5a和图8中所示,必须存在两个(2个)延伸部81、82。替代地并且在图5b所示的实施例中,在y为+1的情况下,连接器80’将会出现,并且相同的元件加上引号标注。因此(n+y)将会为正整数4并且在图5b中的实施例包括四个(4)延伸部81’、82’、83’和84’。将大体上参考图5a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但在图5a中标记的元件和特点中每一个在图5b的实施例中存在。
[0072]转回至图5a,每个延伸部81、82包括第二基底81a、82a,如在图8中的顶视图中最佳地看出。每个延伸部81、82还包括远离第二基底81a、82a延伸的第一侧部81b、82b和也远离第二基底81a、82a延伸并且与每个相应第一侧部81b、82b间隔开的第二侧部81c、82c。
[0073]每个延伸部81、82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孔口 81d、82d,这两个孔口在图中被示出在延伸部中,从第一侧部81b、82b延伸穿过每个延伸部81、82到第二侧部81c、82c。
[0074]第二连接器80还包括至少η个板85、86、87 (和在图5b中的85’、86’、87’)。板85、86、87以交替排布而定位于延伸部81、82中并且联接到延伸部81、82,如在图5a和图8中看出。每个板85、86、87包括在一平面中与延伸部81、82的第二基底81a、82a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88的板基底85a、86a、87a。每个板85、86、87还包括远离板基底85a、86a、87a延伸的第一板侧部85b、86b、87b,第一板侧部85b、86b、87b邻近于延伸部81,82中至少一个的第一侧部81b、82b和第二侧部81c、82c之一而定位。因而,如图所示,板86的第一板侧部86b邻近于延伸部81的第二侧部81c。同样,板87的第一板侧部87b邻近于延伸部82的第二侧部82c而定位。每个板85、86、87还包括远离板基底85a、86a、87a延伸的第二板侧部85c、86c、87c,第二板侧部85c、86c、87c与第一板侧部85b、86b、87b间隔开。这样的板85、86、87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具有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其它这样的形状的板。可选地,第二连接器80可铸造为整体结构。
[0075]应当指出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延伸部71、72、73的形状和/或尺寸与延伸部81、82基本上相同,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形状和尺寸可不同。同样,在某些实施例中,板74、75具有与板85、86、87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或尺寸,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形状和/或尺寸可不同。
[0076]如在图10中最佳地看出,销90穿过第一连接器70的每个延伸部71、72、73的第一孔口 71d、72d、73d和第二连接器80的每个延伸部81、82的第二孔口 81d、82d而插入。销90将第一连接器70联接到第二连接器80并且因此将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联接到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
[0077]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支柱或吊杆连接器系统110的实施例包括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具有第一端57a和第二端57b。吊杆连接器系统110还包括至少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具有第一端59a和第二端5%。
[0078]因为其涉及吊杆或支柱连接器系统110,现描述了考虑第一连接器70和第二连接器80的另一方式。参考图4a、图6和图7,在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的第二端57b上的第一连接器70包括至少两个延伸部并且在图示实施例中,三个延伸部71、72和73。在图示实施例中,延伸部71和73为外延伸部并且延伸部72为内延伸部。在此示例中,η等于3。
[0079]内板74联接到至少一个外延伸部71、73 (在图示实施例中延伸部73)和内延伸部
72。第一内板侧部74b邻近于外延伸部73的第二侧部73c而定位。第二内板侧部74c邻近于内延伸部72的第一侧部72b而定位。
[0080]第二或另一内板75联接到至少一个外延伸部71、73 (在图示实施例中的延伸部71)和内延伸部72。另一第一内板侧部75b邻近于内延伸部72的第二侧部72c而定位。另一内板75还具有垂直于内板基底75a的另一第二内板侧部75c,其与另一第一内板侧部75b间隔开。另一第二内板侧部75c邻近于外延伸部71的第一侧部71b而定位。
[0081]支柱或吊杆连接器系统110还包括在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的第一端59a上的第二连接器80,如在图2和图3中看出。第二连接器80包括至少一个内延伸部81并且如图5a所示可选地包括至少另一或第二内延伸部82。至少一个内延伸部81和至少另一延伸部82各自包括第二基底81a、82a,垂直于第二基底81a、82a的第一侧部81b、82b,以及也垂直于第二基底81a、82a并且与第一侧部81b、82b间隔开的第二侧部81c、82c。第二孔口81d、82d延伸穿过内延伸部81、82,如在图5a、图8和图9中所示。
[0082]如图5a所示,第一外板85联接到至少一个内延伸部81并且第二外板87联接到至少另一内延伸部/第二内延伸部82。第一外板85和第二外板87中的每一个具有在一平面中与至少一个内延伸部81的第二基底81a、82a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80的第二连接安装表面88的外板基底85a、87a。
[0083]每个外板85、87还包括垂直于外基底板85a、87a的第一外板侧部85b、87b和也垂直于外基底板85a、87a并且与第一外板侧部85b、87b间隔开的第二外板侧部85c、87c。第二外板85的第二外板侧部85c邻近于第二连接器80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81的第一侧部81b而定位。
[0084]可选地,外板85、87中的一个或多个包括与外板基底85a、87a在侧向间隔开的外板表面85d、87d。外板顶部85e、87e远离外板基底85a、87a延伸并且与第一外板侧部85b、87b和第二外板侧部85c、87c相交。外板底部85f、87f与外板顶部85e、87e间隔开并且也远离外板基底85a、87a延伸。外板底部85f、87f也与第一外板侧部85b、87b和第二外板侧部85c、87c相交。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85g、87g远离外板基底85a、87a,外板表面85d、87d,外板顶部85e、87e以及外板底部85f、87f延伸直到外板85、87的第一表面85g、87g与第一外板侧部85b、87b和第二外板侧部85b、87b之一会合。
[0085]作为补充并且如在图5a中示出,第二连接器80的实施例也可选地包括安置于内延伸部81和另一内延伸部82之间并且联接到内延伸部81和另一内延伸部82的至少一个内板86。内板86包括在一平面中与内延伸部81、82的第二基底81a、82a和外板基底85a、87a中的每一个基本上对准的内板基底86a。此外,内板86的第一内板侧部86b邻近于内延伸部81、82之一的第二侧部81c、82c定位并且内板86的第二内板侧部86c邻近于另一内延伸部81、82的第一侧部81b、82b而定位。
[0086]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70可选地包括将连接器70的一个或多个内板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延伸部的多个焊接部100 (图6)。同样,连接器80可选地包括将连接器80的一个或多个内板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延伸部的多个焊接部101。例如并且如在图4a和图6所示,连接器70包括将内板74和75联接到延伸部71、72和73中一个或多个上的多个焊接部100。如图所示,(多个)焊接部100可选地沿循着外围74i以将内板74联接到至少外延伸部73和可选地到内延伸部72。(多个)焊接部100可选地沿循着外围75i以将内板75联接到至少内延伸部72和可选地到外延伸部71。同样地并且如图5a和图8所示,连接器80包括将外板85、87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内延伸部81、82的和可选地将内板86联接到一个或多个内延伸部81、82的多个焊接部101。如图所示,(多个)焊接部101可选地沿循着外围85i以将外板85联接到至少内延伸部81,并且(多个)焊接部101可选地沿循着外围87i以将外板87联接到至少内延伸部82。
[0087]可选地,并且如先前所指出的那样,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的至少一部分焊接到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同样,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88的至少一部分可选地焊接到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就像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可包括至少一个孔79 (图6)来辅助对准和联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到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53,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88可包括类似的孔89 (图8)以辅助对准和联接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88到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54。虽然孔79、89分别被示出在第二基底72a和板基底86a中,将会了解到,孔79和孔89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和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88中的任何所希望的位置处。
[0088]如先前所指出的那样,外延伸部71、73和内延伸部72中的至少一个由钢形成,钢具有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基底71a、71a、3a中至少一个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同样,第二连接器80的内延伸部81、82中的至少一个可选地由钢形成,其具有在基本上分别垂直于第二基底81a、82a中至少一个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
[0089]现参考图11至图13,披露了支柱或吊杆连接器系统2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连接器系统210包括具有第一端257a和第二端257b的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253、和也具有第一端259a和第二端259b的至少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254,如在图11中示出。
[0090]在图12中,在第一支柱或吊杆区段253的第二端257b上的第一连接器270包括至少两个外延伸部271、273,其中每个外延伸部271、273具有第一基底271a、273a,垂直于第一基底271a、273a的第一侧部271b、271b,以及与第一侧部271b、273b间隔开并且也垂直于第一基底271a、273a的第二侧部271c、273c。第一孔口 271d、273d延伸穿过外延伸部271b、273中每一个。在此实施例中,η等于2。此外,外延伸部271、273可选地包括归属于上文中所描述并且在图4a、图6和图7中示出的外延伸部71、73的全部各种特点和元件。
[0091]第一连接器270还包括联接到外延伸部271、273中至少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内板274。此处,在y等于-1时,(n+y)等于I个板。内板274包括在一平面中与第一基底271a、273a基本上对准以形成与图6和图7中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78类似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内板基底274a。第一内板侧部274b垂直于内板基底274a并且邻近于外延伸部271、273之一的第一侧部271b、273b和第二侧部271c、273c之一而定位。第二内板侧部274c也垂直于内板基底274a并且与第一内板侧部274b间隔开。第二内板侧部274c邻近于第一连接器270的另一外延伸部271、273的第一侧部271b、273b和第二侧部271c、273c中的另一个而定位。内板274可选地包括归属于上文中描述并且在图4a、图6和图7中示出的内板74的全部各种特点和元件。
[0092]支柱或吊杆连接器系统210还包括在第二支柱或吊杆区段254的第一端259a上的第二连接器280,如在图11中看出。第二连接器280包括至少一个内延伸部281,内延伸部281具有第二基底281a、垂直于第二基底281a的第一侧部281b,也垂直于第二基底281a并且与第一侧部281b间隔开的第二侧部281c,以及穿过内延伸部281的第二孔口 281,如图13所示。此外,内延伸部281可选地包括归属于上文所描述和在图5a、图8和图9中所示的内延伸部I的全部各种特点和元件。
[0093]第二连接器280还包括第一外板285和第二外板287 (在图11至图13的实施例中,η等于2,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第一外板285和第二外板287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到至少一个内延伸部281。第一外板285和第二外板287中每一个具有在一平面中与至少一个内延伸部281的第二基板281a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安装表面(类似于图8和图9中所示的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88)的外板基底285a、287a。
[0094]每个外板285、287还包括垂直于外基底板285a、287a的第一外板侧部285b、287b和也垂直于外基底板285a、287a并且与第一外板侧部285b、287b间隔开的第二外板侧部285c、287c。第一外板285的第二外板侧部285c邻近于第二连接器280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281的第一侧部281b而定位,并且第二外板287的第一外板侧部287b邻近于第二连接器280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281的第二侧部281c而定位。外板285、287可选地包括归属于在上文中描述和图5a、图8和图9中所不的全部各种特点和兀件。
[0095]销(未图示),类似于图10所示的销90,分别穿过第一连接器270和第二连接器280的每个外延伸部271、273的第一孔口 271d、273d和每个内延伸部281的第二孔口 281d而插入,并且将第一连接器270联接到第二连接器280。
[0096]示例1- US权利要求。
[0097]示例2 - EP权利要求。
[0098]本发明在各种实施例中包括提供不存在有本文中未描绘和/或描述的项目的装置和过程,或在其各种实施例中,包括不存在可能在先前的装置或过程中已经使用的项目,例如用于改进性能,实现简易性和/或降低实施成本。
[0099]出于说明和描述目的给出了本发明的前文的讨论。前文预期并不限制本发明为本文所公开的一种或多种形式。在例如前文的详细描述中,出于精简本公开的目的,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组合了本发明的各个特点。但此公开内容的方法不应被理解为反映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需要比每个权利要求中明确地陈述的更多特点的意图。而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本发明的方面在于少于单个前面公开的实施例的所有特点。因此,所附权利要求由此合并到本详细描述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成为本发明的单独的优选实施例。
[0100]此外,尽管本发明的描述包括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特定变化和修改的描述,其它变化和修改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可在理解了本公开后,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技术内。预期获得以下权利:其包括在允许范围内的替代实施例,包括所要求保护的那些结构、功能、范围或步骤的替换的、可互换的和/或等效的结构、功能、范围或步骤,无论这样的替换的、可互换和/或等效的结构、功能、范围或步骤是否在本文中公开,并且并不计划向公众贡献受到保护的主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起重机的支柱的支柱区段,所述支柱具有利用支柱连接器系统联接在一起的多个区段,所述起重机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到下部机件上的上部机件,所述上部机件包括负载提升绞车,所述支柱区段包括: a)多个弦杆,其中,格架结构将每个弦杆联接到至少另一弦杆,每个弦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b)在所述弦杆中至少一个的所述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η个延伸部,其中η为正整数,每个延伸部具有: 第一基底; 远离所述第一基底延伸的第一侧部; 远离所述第一基底延伸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间隔开;以及 第一孔口,其从所述第一侧部延伸穿过所述延伸部到所述第二侧部; 至少(n+y)个板,其中y选自包括(_1,+1)的组从而使得(n+y)的和为正整数,所述板以交替排布而定位于所述延伸部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延伸部,所述板具有: 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第一板侧部,所述第一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定位;以及 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第二板侧部,所述第二板侧部与所述第一板侧部间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延伸部包括:当η为大于或等于I的奇整数时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所述内延伸部具有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的第一距离;当η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时的至少两个外延伸部,所述外延伸部各自具有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小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支柱区段还包括将所述板联接到所述延伸部的多个焊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焊接到所述第一支柱区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延伸部由钢形成,所述钢具有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底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包括配置成使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支柱区段对准的至少一个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其中,所述板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 板表面,其在侧向与所述板基底间隔开; 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板顶部,所述板顶部与所述第一板侧部和第二板侧部相交;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板底部,所述板底部与所述第一板侧部和第二板侧部相交,所述板底部与所述板顶部间隔开; 第一表面,其远离所述板基底、所述板表面、所述板顶部和所述板底部延伸直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板侧部会合;以及 第二表面,其远离所述板基底、所述板表面、所述板顶部和所述板底部延伸直到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板侧部会合。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区段联接到另一支柱区段的组合,所述另一支柱区段包括: a)另外多个弦杆,其中另一格架结构将所述另外多个中的每个弦杆联接到所述另外多个的至少另一弦杆,所述另外多个中的每个弦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b)在所述另外多个弦杆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端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n+y)个延伸部,每个延伸部具有: 第二基底; 远离所述第二基底延伸的第一侧部; 远离所述第二基底延伸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间隔开;以及 第二孔口,其从所述第一侧部延伸穿过所述延伸部到所述第二侧部; 至少η个板,所述板以交替排布而定位于所述延伸部中并且联接到所述延伸部,所述板具有: 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第一板侧部,所述第一板侧部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以及 远离所述板基底延伸的第二板侧部,所述第二板侧部与所述第一板侧部间隔开;以及 c)销,其穿过所述第 一连接器的每个延伸部的第一孔口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延伸部的第二孔口插入,所述销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联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铸造为整体结构。
10.一种用于具有支柱的起重机的支柱连接器系统,所述支柱具有利用所述支柱连接器系统联接在一起的多个区段,所述起重机具有可旋转地安装到下部机件上的上部机件,所述上部机件包括负载提升绞车,所述支柱连接器系统包括: a)第一支柱区段,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b)至少第二支柱区段,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c)在所述第一支柱区段的第二端上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 至少两个外延伸部,每个外延伸部具有: 第一基底; 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一侧部; 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底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间隔开;以及 穿过所述外延伸部的第一孔口; 联接到所述外延伸部中至少一个上的至少一个内板,所述内板具有: 内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一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 垂直于所述内板基底的第一内板侧部,所述第一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外延伸部之一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而定位;以及 垂直于所述内板基底的第二内板侧部,所述第二内板侧部与所述第一内板侧部间隔开; d)在所述第二支柱区段的第一端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内延伸部,其具有: 第二基底;垂直于所述第二基底的第一侧部; 垂直于所述第二基底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间隔开;以及 穿过所述内延伸部的第二孔口; 第一内板和第二外板,所述第一外板与所述第二外板中的至少一个联接到所述至少一个内延伸部,所述外板中的每一个具有: 外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形成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 垂直于所述外板基底的第一外板侧部; 垂直于所述外板基底的第二外板侧部,所述第二外板侧部与所述第一板侧部间隔开;以及 e)销,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每个外延伸部的第一孔口和每个内延伸部的第二孔口插入,所述销将所述第一连接器联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另一外延伸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定位,和/或所述第一外板的所 述第二外板侧部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的第一侧部定位,并且所述第二外板的所述第一外板侧部邻近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至少一个内延伸部的第二侧部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 至少一个内延伸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内板安置于所述内延伸部与至少一个外延伸部之间并且联接到所述内延伸部和至少一个外延伸部,所述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内延伸部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一定位;所述内板基底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内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以及 另一内板,其安置于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另一外延伸部之间并且联接到所述内延伸部和另一外延伸部,所述另一内板具有: 另一内板基底,其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基底和所述内延伸部的所述第二基底基本上对准; 垂直于所述另一内板基底的另一第一内板侧部,所述另一第一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外延伸部的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定位;以及 垂直于所述内板基底的另一第二内板侧部,所述另一第二内板侧部与所述另一第一内板侧部间隔开,所述另一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内延伸部的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定位;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 另一内延伸部; 至少一个内板,其安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内延伸部与所述另一内延伸部之间、并且联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内延伸部和另一内延伸部,所述内板基底在一平面中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内延伸部的第二基底和所述外板基底中每一个对准,所述第一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内延伸部之一的第二侧部定位;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内板侧部邻近于所述另一内延伸部的第一侧部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还包括将所述内板联接到所述外延伸部中至少一个上的多个焊接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还包括将所述外板中至少一个联接到所述内延伸部上的多个焊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内板还包括: 内板表面,其与所述内板基底在侧向间隔开; 远离所述内板基底延伸的内板顶部,所述内板顶部与所述第一内板侧部和第二内板侧部相交; 远离所述内板基底延伸的内板底部,所述内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内板侧部和第二内板侧部相交,所述内板底部与所述内板顶部间隔开; 第一表面,其远离所述内板基底、所述内板表面、所述内板顶部和所述内板底部延伸直到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内板侧部会合;以及 第二表面,其远离所述内板基底、所述内板表面、所述内板顶部和所述内板底部延伸直到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内板侧部会合;以及 其中每个外板包括: 外板表面,其与所述外板基底在侧向间隔开; 远离所述外板基底延伸的外板顶部,所述外板顶部与所述第一外板侧部和第二外板侧部相交; 远离所述外板基底延伸的外板底部,所述外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外板侧部和第二外板侧部相交,所述外板底部与所述外板顶部间隔开;和 第一表面,其远离所述外板基底、所述外板表面、所述外板顶部和所述外板底部延伸直到所述外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外板侧部和所述第二外板侧部之一会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外延伸部和所述内延伸部中至少一个由钢形成,所述钢具有在分别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基底和所述第二基底中至少一个的轧制方向上细长的晶粒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焊接到所述第一支柱区段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焊接到所述第二支柱区段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柱连接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安装表面和所述第二连接器安装表面中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配置成对准下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一支柱区段;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二支柱区段。
【文档编号】B66C23/62GK103879906SQ201310710510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
【发明者】R.J.沃克, D.J.佩奇 申请人:马尼托瓦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