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用返绳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7761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用返绳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用返绳轮,在返绳轮本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拐角防护罩,在拐角防护罩的下侧与安装支架之间设有框形挡绳支架,在返绳轮本体的下部设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下防护罩,在引绳孔内均设有防尘毛刷。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下防护罩和两个拐角防护罩一起构成返绳轮本体的容纳腔室,同时防尘毛刷起到阻止灰尘和杂物进入容纳腔室,同时通过框形挡绳支架上的两组腰圆孔,配合拐角防护罩和下防护罩的安装,既便于调整框形挡绳支架与绳索之间的间隙,又便于直接安装,改变了传统返绳轮组件的做法,简化了现场安装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压绳杆以及相关组件,能够对引入的钢绳起到良好的引导压制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电梯用返绳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用返绳轮。

【背景技术】
[0002]在公知的【技术领域】,返绳轮是应用在电梯上的一种动滑轮,是通常设置在轿厢架和对重框架上部的动滑轮,根据需要曳引绳绕过反绳轮可以构成不同的曳引比。它与曳引轮和导向轮不同,它不是所有的电梯中都一定有安装,它不会出现在曳引比1:1的电梯中,其作用是减小曳引机的输出功率和力距。现有的返绳轮在对引入钢绳的限位上控制不佳,限制的位置不够稳定可靠,容易造成晃动,同时外界的灰尘和杂物容易沾染在返绳轮本体上,长时间后容易导致返绳轮本体对钢丝绳的缠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也容易造成打滑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梯用返绳轮,能够对引入的钢绳起到良好的支撑压制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外界的杂质和灰尘沾染在返绳轮本体上。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用返绳轮,包括安装支架以及安装在安装支架内的返绳轮本体,在所述返绳轮本体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拐角防护罩,在所述拐角防护罩的内侧的上方铰接有斜向下伸出的压绳杆,在所述压绳杆的伸出端部设有硅胶滚轮,在所述压绳杆的中部与拐角防护罩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支撑杆,在所述拐角防护罩的下侧与安装支架之间设有框形挡绳支架,在所述框形挡绳支架上设有开口端部且在该端部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两组腰圆孔,每组腰圆孔均包含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呈水平延展状的腰圆孔,所述框形挡绳支架通过腰圆孔与安装支架螺接固定,在所述返绳轮本体的下部设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下防护罩,所述下防护罩和两个拐角防护罩一起构成返绳轮本体的容纳腔室,对应于框形挡绳支架上的每组腰圆孔的位置,在所述拐角防护罩的内侧以及下防护罩的上端均设有呈竖直延展状的条形安装孔,在所述下防护罩的底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引绳孔,在所述引绳孔内均设有防尘毛刷。
[0005]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吊装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安装有吊杆,在所述吊杆与安装支架之间设有减震体。
[0006]进一步的,考虑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拐角防护罩和下防护罩的外壁上均设有栅格支撑结构,所述栅格支撑结构具有呈“一”字型分布的竖直片状栅格,在所述竖直片状栅格之间设有水平片状栅格。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增设下防护罩和两个拐角防护罩一起构成返绳轮本体的容纳腔室,同时防尘毛刷起到阻止灰尘和杂物进入容纳腔室,同时通过框形挡绳支架上的两组腰圆孔,配合拐角防护罩和下防护罩的安装,即便于调整框形挡绳支架与绳索之间的间隙,又便于直接安装,改变了传统返绳轮组件的做法,简化了现场安装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压绳杆以及相关组件,能够对引入的钢绳起到良好的引导压制作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侧视图;
[0011]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拐角防护罩内的压绳杆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下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返绳轮本体,2.安装支架,3.吊杆,4.减震体,5.框形挡绳支架,51.腰圆孔,6.拐角防护罩,61.压绳杆,62.硅胶滚轮,63.橡胶支撑杆,7.防尘毛刷,8.下防护罩,
10.条形安装孔,11.栅格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6]如图1?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梯用返绳轮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安装支架2以及安装在安装支架2内的返绳轮本体I,在安装支架2的顶部安装有吊杆3,在吊杆3)与安装支架2之间设有减震体4,在返绳轮本体I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拐角防护罩6,在拐角防护罩6的内侧的上方铰接有斜向下伸出的压绳杆61,在压绳杆61的伸出端部设有硅胶滚轮62,在压绳杆61的中部与拐角防护罩6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支撑杆63,在拐角防护罩6的下侧与安装支架2之间设有框形挡绳支架5,在框形挡绳支架5上设有开口端部且在该端部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两组腰圆孔51,每组腰圆孔51均包含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呈水平延展状的腰圆孔51,框形挡绳支架5通过腰圆孔51与安装支架2螺接固定,在返绳轮本体I的下部设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下防护罩8,所述下防护罩8和两个拐角防护罩6一起构成返绳轮本体I的容纳腔室,对应于框形挡绳支架5上的每组腰圆孔51的位置,在拐角防护罩6的内侧以及下防护罩8的上端均设有呈竖直延展状的条形安装孔10,在下防护罩8的底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引绳孔,在引绳孔内均设有防尘毛刷7。
[0017]主要为了节约材料同时又能有效保证结构强度,所述拐角防护罩6和下防护罩8的外壁上均设有栅格支撑结构11,所述栅格支撑结构11具有呈“一”字型分布的竖直片状栅格,在所述竖直片状栅格之间设有水平片状栅格。
[0018]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用返绳轮,包括安装支架(2)以及安装在安装支架(2)内的返绳轮本体(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返绳轮本体(I)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拐角防护罩(6),在所述拐角防护罩(6)的内侧的上方铰接有斜向下伸出的压绳杆(61),在所述压绳杆(61)的伸出端部设有硅胶滚轮(62),在所述压绳杆(61)的中部与拐角防护罩(6)的内壁之间设有橡胶支撑杆(63),在所述拐角防护罩(6)的下侧与安装支架(2)之间设有框形挡绳支架(5),在所述框形挡绳支架(5)上设有开口端部且在该端部的两侧上分别设有两组腰圆孔(51),每组腰圆孔(51)均包含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呈水平延展状的腰圆孔(51),所述框形挡绳支架(5)通过腰圆孔(51)与安装支架(2)螺接固定,在所述返绳轮本体(I)的下部设有一端开口且中空的下防护罩(8),所述下防护罩(8)和两个拐角防护罩(6) —起构成返绳轮本体(I)的容纳腔室,对应于框形挡绳支架(5)上的每组腰圆孔(51)的位置,在所述拐角防护罩(6)的内侧以及下防护罩(8)的上端均设有呈竖直延展状的条形安装孔(10),在所述下防护罩(8)的底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引绳孔,在所述引绳孔内均设有防尘毛刷(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返绳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支架(2)的顶部安装有吊杆(3),在所述吊杆(3)与安装支架(2)之间设有减震体(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用返绳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防护罩(6)和下防护罩(8)的外壁上均设有栅格支撑结构(11),所述栅格支撑结构(11)具有呈“一”字型分布的竖直片状栅格,在所述竖直片状栅格之间设有水平片状栅格。
【文档编号】B66B7/06GK203855273SQ20142029065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祁若祥 申请人:江苏利德尔塑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