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13488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绝缘子防结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该防结露装置安装在所述绝缘子的中心孔内,所述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绝缘子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操作方便、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绝缘子防结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静电高压除尘装置内,绝缘子的主要作用是:实现40kV高压与大地的电气隔离,作为电晕线架的物理支撑。静电高压除尘装置内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如果绝缘子温度较低,水会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产生结露现象,此时水会变成导体,高压电可以顺着水传导到大地而不再经过电晕线与集尘板的放电,产生严重的爬电,导致除尘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0003]目前,防止绝缘子结露的方式为:用加热器将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功耗大,浪费资源严重。现在提倡节能减排,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止绝缘子结露的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操作方便、成本低。
[000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所述绝缘子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部封口,其特征在于,该防结露装置安装在所述绝缘子的中心孔内,所述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绝缘子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
[0007]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0008]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上固定有胀管,所述胀管内贯穿有胀杆,所述胀杆的一端设置为螺纹,所述胀杆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所述内螺纹套管内螺纹配合所述胀杆的螺纹端,所述胀杆的锥形端部伸出所述胀管,所述胀管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每个弹性板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板和固定卡板之间;所述胀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通过的通孔。
[0009]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和固定卡板之间。
[0010]所述加热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电加热丝。
[0011]所述底板的下底面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0012]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将加热元件安装到绝缘子内部的中心孔内,加热元件仅加热绝缘子,不用将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所以能够降低能耗;且该防结露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所示的胀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1中所示的胀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底板;2、内螺纹套管;3、胀管;4、胀杆;5、弹性板;6、固定卡板;7、加热元件;8、螺钉;9、绝缘子;10固定柱;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该绝缘子为能够加热的陶瓷绝缘子或玻璃钢绝缘子,该防结露装置适用于具有中心孔的绝缘子,且中心孔的上部封口,该防结露装置安装在绝缘子9的中心孔内,该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绝缘子9底部的底板1,底板I上设置有加热元件7,加热元件7与绝缘子9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
[0020]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底板I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2,内螺纹套管2上固定有胀管3,胀管3内贯穿有胀杆4,胀杆4的一端设置为螺纹,胀杆4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如图3所示,内螺纹套管2内螺纹配合胀杆4的螺纹端,胀杆4的锥形端部伸出胀管3,胀管3的外周面均勻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5,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弹性板5,每个弹性板5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6,加热元件7设置在弹性板5和固定卡板6之间。
[0022]胀管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设置有两个轴向的U形槽,方便胀杆4将胀管3撑开,达到固定该防结露装置的目的。
[0023]底板I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通过的通孔。
[0024]使用该防结露装置时,将该防结露装置伸入到绝缘子9的中心孔内部,用力旋转底板1,底板I带动内螺纹套管旋转并向内运动,内螺纹套管2和胀杆4挤压胀管3使其发生形变,最终,胀管3卡在绝缘子的中心孔内部,将该防结露装置固定在绝缘子9的中心孔内部。
[0025]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底板I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固定柱10,固定柱10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1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凹槽11,凹槽11内设置有固定卡板6 ;加热元件7设置在凹槽11和固定卡板6之间。
[0027]使用该防结露装置时,将该防结露装置伸入到绝缘子9的中心孔内部后,将底板I与绝缘子9的下底面固定。
[0028]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装置时,先在底板的下底面安装底座,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防止将热量传到底座上。隔热材料可选择:玻璃纤维、石棉等优质保温材料,可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0029]本实用新型中的加热元件7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也可选择电加热丝等加热元件。
[0030]为了提高PTC陶瓷加热器的发热量,可采用多片并联PTC陶瓷加热器。首先对于多片并联发热的PTC陶瓷加热器应要求各片电阻值较大为宜,但并不希望各片的电阻值相一致。这样可使并联后初始总冲击电流不致过大,又能增加并联发热功率,使总热量提高。其次应采用多片分散加热。在并联PTC元件的加热系统中,多片分散并联加热比多片集中加热,功率大,发热量多,升温快,加热也均匀。否则如果采用多片集中加热,将会造成在有限的小范围内迅速达到较高温度,致使所有PTC陶瓷加热器都同时进入高阻态而自动限流发热,这样不但总的发热功率下降,而且容易引起某些PTC陶瓷加热器过热而击穿。同时还应注意,居里点不相同的PTC陶瓷加热器不能并联在一起发热,以免发生电压局部集中和低居里点元件出现过热失控或电压过荷而击穿。
[0031]采用单面梳状电极的薄片PTC陶瓷加热器和波纹状的PTC散热面形式以及双面对称导热等结构均可改善PTC的发热效果。其中蜂窝状、薄孔壁结构和口琴式组装结构的PTC陶瓷加热器可以输出大功率。另外为了强化散热结构可在PTC瓷片的发热面上加装各种型式的金属散热助壁、网状散热器、多孔状导热散板等形式。还可在传热与散构件表面涂覆一层高导热金属材料或高散热涂层,在PTC发热元件的加热面上夹装远红外辐射板(或红外涂层)以增强加热效果。
[0032]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将加热元件7安装到绝缘子9内部的中心孔内,加热元件7单单加热绝缘子,不用将绝缘子9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所以能够降低能耗;且该防结露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003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于某一静电高压除尘装置中,使用传统的对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时的整机功率为4kW,使用该防结露装置后整机功率降为800W,整机功耗大幅降低,日耗电量从84度锐减到15度,降低80%以上。
[0034]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所述绝缘子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部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露装置安装在所述绝缘子的中心孔内,所述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绝缘子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上固定有胀管,所述胀管内贯穿有胀杆,所述胀杆的一端设置为螺纹,所述胀杆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所述内螺纹套管内螺纹配合所述胀杆的螺纹端,所述胀杆的锥形端部伸出所述胀管,所述胀管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每个弹性板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弹性板和固定卡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胀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通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和固定卡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电加热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底面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文档编号】H05B3/00GK204031468SQ20142049959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徐从启, 局瑞林, 徐贵生, 马喜斌, 贾桂芝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