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946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属于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的为堆芯仪表提供保护和屏蔽的结构件,具体来说是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一般设置有数十根用于测量堆芯中子注量率的堆芯仪表,在反应堆运行期间,这些堆芯仪表穿过压力容器和上部堆内构件,插入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停堆,压力容器开盖换料之前,需要将这些堆芯仪表抽离燃料组件,并为插入燃料组件内的一段高辐照剂量的堆芯仪表提供屏蔽和保护,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堆芯仪表逐根从燃料组件中提起至上部堆内构件内,该方法由于堆芯仪表受辐照后脆化,容易卡在上部堆内构件内,且逐根抽插堆芯仪表对操作人员的辐照剂量较大,操作时间较长;二是在上支承柱上方设置一套复杂的导向结构,压力容器开盖后,先整体提起该导向结构,使堆芯仪表进入上支承柱和导向结构的仪表管内,该方法需要在上部堆内构件设置复杂的导向结构,会影响控制棒导向组件的安装和检修,且该方法所需吊装工具应能将导向结构提起后,随上部堆内构件一起存放,导致吊装工具和操作步骤都很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出在换料期间为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及其保护方法,达到一次提升操作就能完成上部堆内构件、堆芯仪表线的整体提升的目的,并能不对堆芯仪表线做额外提升操作就能保护堆芯仪表线,使得堆芯仪表线相对上部堆内构件不做运动,避免堆芯仪表线难以插入。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包括属于上部堆内构件的上支承柱,还包括用于保护堆芯仪表线的套管件,核反应堆工作期间,套管件位于上支承柱内,堆芯仪表线位于套管件内;其特征在于,核反应堆维护期间,堆芯仪表线相对于上支承柱静止并随部堆内构件、上支承柱整体提升,所述套管件能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上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的末端。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为: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技术采用内外套管结构,且内外套管结构设置在上支承柱内,其技术原理是外套管的上端与内套管的下端进行限位处理,且内套管安装在一个组件中,维护时,先提升组件,使得内套管从上支承柱向上抽出,之后,内套管便带动外套管继续上升,使得外套管从上支承柱向上抽出,在提升过程中,堆芯仪表线从燃料组件中抽出进入上支承柱。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是向上提升堆芯仪表线,堆芯仪表线多出部分便利用设置在上支承柱内能从上支承柱上方抽出的内外套管组件进行保护。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操作复杂,其过程是先提升组件,使得堆芯仪表线从燃料组件中抽出并利用套管进行保护,然后再提升上部堆内构件,复位复杂,需要先将上部堆内构件安装就位,然后再将堆芯仪表线插入燃料组件,由于堆芯仪表线为软线,下插过程极易在管道内弯曲,因此,堆芯仪表线从上支承柱中移动的过程非常容易遇到变形后不能插入,造成复原工期非常长,且该方案需要对堆芯仪表线进行单独的提升操作,需要拉动堆芯仪表线,增大了使得堆芯仪表线断裂的风险。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的提出了一种设计思想,就是保证堆芯仪表线在提升过程中与上支承柱保持不发生相对运动,让堆芯仪表线与上支承柱、上部堆内构件一同提升,基于该设计方案,那么在提升过程中,堆芯仪表线势必会从燃料组件中抽出,而抽出的部分则必然会暴露在上部堆内构件的下方,即上支承柱的下方,为了保护该部分,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一种自由下落的套管设计,即在上支承柱内设置套管件,同时能保证套管件能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的末端,这样在提升过程中,由于上支承柱上升,套管件则会相对上支承柱下落,并且在自重的作用下始终与燃料组件之间保持接触,避免堆芯仪表线暴露。直到提升到最高位置时,此时堆芯仪表线完全从燃料组件抽出,并完全进入到套管件内受其保护。我们发现对于长距离的穿线操作过程中,线的前段的部分在穿插过程中不宜弯曲,而后段部分,由于前段重量的影响极易弯曲,而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在复原时,由于没有与上支承柱发生相对运动,因此,前段后段部分处于直立状态,整个上支承柱、套管件相当于很长的一个加持臂,因此,前段部分的堆芯仪表线,即接近燃料组件的部分极易插入到燃料组件内。

对于某些型号的反应堆,由于支承柱的长度足够或者插入堆芯仪表线的长度比较短时,因此,所述套管件为一个套管时,所述套管能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且套管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下端的约束口捕获。

对于某些型号的反应堆,由于支承柱的长度不够或者插入堆芯仪表线的长度比较长时,所述套管件包括外套管和设置在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外套管能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上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且外套管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下端的约束口捕获;所述内套管能穿过外套管的下端向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且内套管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下端的约束口捕获。该结构采用2个套管即可满足保护长度的需求,等同的,本发明也可以采用3个或四个或更多的套管,采用上述方式设计。

由于本发明采用的保护堆芯仪表线的套管件为自由下落式的设计,难免由于阻塞现象导致套管件无法顺利下落,为此,本发明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设计足够长的弹簧,使得弹簧在不受压状态,能完全始终与套管件保持接触,这样就可以保证套管件不受阻塞现象的影响;第二种是采用能自由活动在上支承柱内的弹簧,并给弹簧两端设置配重部件,例如我们后面要提及的定位环和支承座,弹簧、定位环和支承座形成一个惯性组件,当遇到阻塞现象导致套管件无法顺利下落时,我们可以抖动整个上部堆内构件,此时上述惯性组件就会在上支承柱内自由撞击套管件,以此解除阻塞现象。

匹配上述第一种解决阻塞现象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支承柱内还设置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位于套管件上方,堆芯仪表线贯穿螺旋弹簧后进入套管件;核反应堆工作期间,螺旋弹簧被压缩、为套管件提供一个向下的轴向挤压力;核反应堆维护期间,螺旋弹簧被释放、为套管件提供一个向下的轴向挤压力以克服套管件向下运动中所形成的摩擦力。

匹配上述第二种解决阻塞现象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柱内还设置有定位环和支承座,定位环置于螺旋弹簧正上方,螺旋弹簧置于支承座正上方,支承座置于套管件正上方,所述定位环和支承座、螺旋弹簧均能在支承柱内上下自由滑动,堆芯仪表线依次贯穿定位环、螺旋弹簧、支承座。

为了解决螺旋弹簧的变形问题,所述支承柱内还设置有弹簧套管,上述螺旋弹簧套在弹簧套管外壁,堆芯仪表线贯穿弹簧套管后进入套管件,弹簧套管能随螺旋弹簧一起滑动。弹簧套管起到导向作用。

由于螺旋弹簧为易损品,在长时间作用下,螺旋弹簧会失效,为了方便更换螺旋弹簧,还包括设置在支承柱上端口内的螺纹套管,螺纹套管下端设置有定位环,螺纹套管内设置有弹簧套管,弹簧套管的上端扩口并能被定位环捕获,弹簧套管下端设置有支承座,所述螺旋弹簧套在弹簧套管外壁,螺旋弹簧位于定位环与支承座之间,堆芯仪表线依次贯穿螺纹套管、弹簧套管、支承座。在需要跟换时,我们只需取下螺纹套管,由于螺纹套管与弹簧套管存在联动关系,且螺旋弹簧被限制在定位环和支承座之间,因此,只需取下螺纹套管便会整体将螺旋弹簧、定位环和支承座、弹簧套管一并取出,更换后,再整体装配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所述上部堆内构件还包括支承板和堆芯上板,上支承柱安装于支承板和堆芯上板之间。

基于所述的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的保护方法,

包括以下过程:

提升过程:当处于核反应堆维护期间时,只需将上部堆内构件进行提升,堆芯仪表线相对于上支承柱静止并随部堆内构件、上支承柱整体提升,上部堆内构件与堆芯内的燃料组件分离;

分离过程:堆芯仪表线插入燃料组件内的部分从燃料组件中抽出;

保护过程:套管件自由运动,套管件穿过上支承柱下端向支承柱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的末端。

当套管件自由运动中与上支承柱或/和堆芯仪表线发生阻碍时,还包括遇阻保护过程,

遇阻保护过程:上下震荡上部堆内构件、上支承柱,使得定位环、螺旋弹簧、支承座在支承柱内上下自由震荡运动以惯性撞击套管件,以此克服阻碍。

本发明装置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反应堆换料期间,能为燃料组件内的堆芯仪表提供保护和屏蔽功能的保护结构,该结构安装在上支承柱内,在反应堆换料前,提起上部堆内构件时,套管件从上支承柱(上支承柱下方为堆芯上板)向下逐渐伸出,为从堆芯中抽出的一段堆芯仪表线提供屏蔽和保护,在反应堆换料结束后,放入上部堆内构件时,该套管件支承在燃料组件上管座上,随着上部堆内构件的逐渐放入,该套管件逐渐缩入上支承柱内,直至上部堆内构件安装完成,此时,由内外套管组件保护和屏蔽的一段堆芯仪表又重新进入燃料组件内。该多重套管组件不影响上部堆内构件的结构布置和安装方式,不需要单独的专用吊装工具,能实现在反应堆换料期间,为燃料组件内的一段高辐照剂量的堆芯仪表提供保护和屏蔽。不需要取出套管件,就可以从上支承柱顶部取出弹簧,方便了对辐照后性能下降的螺旋弹簧进行更换。采用内外套管组件在换料期间为燃料组件内的一段堆芯仪表提供保护和屏蔽已在国外有所应用,但国外的方案中,均采用了在上部堆内构件的支承板上方设置一块方格孔板,将内外套管组件固定在方格孔板的底部,在换料期间,先采用专用的操作工具将方格孔板相对于上部堆内构件提升一定的高度,使内外套管组件向上穿出上支承柱,同时提升堆芯仪表线,该方格孔板会影响控制棒导向组件的安装和检修更换,且该方案需要将方格孔板和内外套管组件相对于上部堆内构件提升一定的高度,所需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较复杂。堆芯仪表线的移动,会造成堆芯仪表线难以复原,重新插入的难度极大增加,极大的延迟了反应堆工作复原的时间。

本发明套管件随着上部堆内构件的提起,而从堆芯上板下方逐渐伸出,不需要使用专用操作工具,操作过程简单,也不需要在上部堆内构件上设置方格孔板,简化了上部堆内构件,方便控制棒导向组件的安装和检修更换。该内外套管组件末端支承在燃料组件上管座内,不影响上部堆内构件和燃料组件的配合,且该多重套管结构的缓冲弹簧限位组件高于内外套管组件,可方便取出螺旋弹簧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在核反应堆运行期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放大视图ⅰ;

图3是内套管插入外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内套管从外套管抽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螺旋弹簧被压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螺旋弹簧被释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放大视图ⅱ;

图8是图2的放大视图ⅲ;

图9是核反应堆换料之前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放大视图ⅳ;

图中:1—多重套管结构;2—上部堆内构件;3—上支承柱;4—吊篮组件;5—燃料组件;6—堆芯上板;7—导向管;8—导向柱;9—支承板;10—内外套管组件;11—缓冲弹簧限位组件;12—内套管;13—限位环;14—外套管;15—封闭环;16—螺纹套管;17—定位环;18—弹簧套管;19—支承座;20—螺旋弹簧;21—机械接头;22—堆芯仪表线;23—燃料组件上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包括属于上部堆内构件1的上支承柱4,还包括用于保护堆芯仪表线22的套管件,核反应堆工作期间,套管件位于上支承柱4内,堆芯仪表线22位于套管件内;其特征在于,核反应堆维护期间,堆芯仪表线22相对于上支承柱4静止并随部堆内构件1、上支承柱4整体提升,所述套管件能穿过上支承柱4下端向上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22的末端。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为: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技术采用内外套管结构,且内外套管结构设置在上支承柱4内,其技术原理是外套管的上端与内套管的下端进行限位处理,且内套管安装在一个组件中,维护时,先提升组件,使得内套管从上支承柱4向上抽出,之后,内套管便带动外套管继续上升,使得外套管从上支承柱4向上抽出,在提升过程中,堆芯仪表线22从燃料组件中抽出进入上支承柱4。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是向上提升堆芯仪表线22,堆芯仪表线22多出部分便利用设置在上支承柱4内能从上支承柱4上方抽出的内外套管组件进行保护。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其操作复杂,其过程是先提升组件,使得堆芯仪表线22从燃料组件中抽出并利用套管进行保护,然后再提升上部堆内构件1,复位复杂,需要先将上部堆内构件1安装就位,然后再将堆芯仪表线22插入燃料组件,由于堆芯仪表线22为软线,下插过程极易在管道内弯曲,因此,堆芯仪表线22从上支承柱4中移动的过程非常容易遇到变形后不能插入,造成复原工期非常长,且该方案需要对堆芯仪表线22进行单独的提升操作,需要拉动堆芯仪表线22,增大了使得堆芯仪表线22断裂的风险。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创新的提出了一种设计思想,就是保证堆芯仪表线22在提升过程中与上支承柱4保持不发生相对运动,让堆芯仪表线22与上支承柱4、上部堆内构件1一同提升,基于该设计方案,那么在提升过程中,堆芯仪表线22势必会从燃料组件中抽出,而抽出的部分则必然会暴露在上部堆内构件1的下方,即上支承柱4的下方,为了保护该部分,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一种自由下落的套管设计,即在上支承柱4内设置套管件,同时能保证套管件能穿过上支承柱4下端向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22的末端,这样在提升过程中,由于上支承柱4上升,套管件则会相对上支承柱4下落,并且在自重的作用下始终与燃料组件之间保持接触,避免堆芯仪表线22暴露。直到提升到最高位置时,此时堆芯仪表线22完全从燃料组件抽出,并完全进入到套管件内受其保护。我们发现对于长距离的穿线操作过程中,线的前段的部分在穿插过程中不宜弯曲,而后段部分,由于前段重量的影响极易弯曲,而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在复原时,由于没有与上支承柱4发生相对运动,因此,前段后段部分处于直立状态,整个上支承柱4、套管件相当于很长的一个加持臂,因此,前段部分的堆芯仪表线22,即接近燃料组件的部分极易插入到燃料组件内。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对于某些型号的反应堆,由于支承柱4的长度足够或者插入堆芯仪表线22的长度比较短时,因此,所述套管件为一个套管时,所述套管能穿过上支承柱4下端向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且套管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4下端的约束口捕获。图中未给出一个套管时的结构。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对于某些型号的反应堆,由于支承柱4的长度不够或者插入堆芯仪表线22的长度比较长时,所述套管件包括外套管14和设置在外套管14内的内套管12;所述外套管14能穿过上支承柱4下端向上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且外套管14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4下端的约束口捕获;所述内套管12能穿过外套管14的下端向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且内套管12的上端被扩大并能被上支承柱4下端的约束口捕获。该结构采用2个套管即可满足保护长度的需求,等同的,本发明也可以采用3个或四个或更多的套管,采用上述方式设计。图中给出2个套管时的结构。所述外套管14、内套管12构成多重套管结构1,当然,该多重套管结构1也可以采用更多的套管互相套接构成。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由于本发明采用的保护堆芯仪表线22的套管件为自由下落式的设计,难免由于阻塞现象导致套管件无法顺利下落,为此,本发明提出了2种解决方案:第一种是设计足够长的弹簧,使得弹簧在不受压状态,能完全始终与套管件保持接触,这样就可以保证套管件不受阻塞现象的影响;第二种是采用能自由活动在上支承柱4内的弹簧,并给弹簧两端设置配重部件,例如我们后面要提及的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弹簧、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形成一个惯性组件,当遇到阻塞现象导致套管件无法顺利下落时,我们可以抖动整个上部堆内构件1,此时上述惯性组件就会在上支承柱4内自由撞击套管件,以此解除阻塞现象。

匹配上述第一种解决阻塞现象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支承柱4内还设置有螺旋弹簧20,所述螺旋弹簧20位于套管件上方,堆芯仪表线22贯穿螺旋弹簧20后进入套管件;核反应堆工作期间,螺旋弹簧20被压缩、为套管件提供一个向下的轴向挤压力;核反应堆维护期间,螺旋弹簧20被释放、为套管件提供一个向下的轴向挤压力以克服套管件向下运动中所形成的摩擦力。

匹配上述第二种解决阻塞现象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承柱4内还设置有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定位环17置于螺旋弹簧20正上方,螺旋弹簧20置于支承座19正上方,支承座19置于套管件正上方,所述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螺旋弹簧20均能在支承柱4内上下自由滑动,堆芯仪表线22依次贯穿定位环17、螺旋弹簧20、支承座1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解决螺旋弹簧20的变形问题,所述支承柱4内还设置有弹簧套管18,上述螺旋弹簧20套在弹簧套管18外壁,堆芯仪表线22贯穿弹簧套管18后进入套管件,弹簧套管18能随螺旋弹簧20一起滑动。弹簧套管18起到导向作用。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由于螺旋弹簧20为易损品,在长时间作用下,螺旋弹簧20会失效,为了方便更换螺旋弹簧20,还包括设置在支承柱4上端口内的螺纹套管16,螺纹套管16下端设置有定位环17,螺纹套管16内设置有弹簧套管18,弹簧套管18的上端扩口并能被定位环17捕获,弹簧套管18下端设置有支承座19,所述螺旋弹簧20套在弹簧套管18外壁,螺旋弹簧20位于定位环17与支承座19之间,堆芯仪表线22依次贯穿螺纹套管16、弹簧套管18、支承座19。在需要跟换时,我们只需取下螺纹套管16,由于螺纹套管16与弹簧套管18存在联动关系,且螺旋弹簧20被限制在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之间,因此,只需取下螺纹套管16便会整体将螺旋弹簧20、定位环17和支承座19、弹簧套管18一并取出,更换后,再整体装配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所述上部堆内构件1还包括支承板9和堆芯上板6,上支承柱安装于支承板9和堆芯上板6之间。

在图中,燃料组件5设置在吊篮组件4内,支承板9、堆芯上板6、上支承柱3为一个整体结构,导向管7内为堆芯仪表线22,导向管7采用机械接头21安装在螺纹套管上,外套管的下端采用封闭环捕获内套管的上端扩大口。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基于所述的保护堆芯仪表线的保护结构的保护方法,

包括以下过程:

提升过程:当处于核反应堆维护期间时,只需将上部堆内构件1进行提升,堆芯仪表线22相对于上支承柱4静止并随部堆内构件1、上支承柱4整体提升,上部堆内构件1与堆芯内的燃料组件5分离;

分离过程:堆芯仪表线22插入燃料组件5内的部分从燃料组件5中抽出;

保护过程:套管件自由运动,套管件穿过上支承柱4下端向支承柱4下方自由运动并覆盖堆芯仪表线22的末端。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当套管件自由运动中与上支承柱4或/和堆芯仪表线22发生阻碍时,还包括遇阻保护过程,

遇阻保护过程:上下震荡上部堆内构件1、上支承柱4,使得定位环17、螺旋弹簧20、支承座19在支承柱4内上下自由震荡运动以惯性撞击套管件,以此克服阻碍。

具体到上述实施时,以下部分为各图的分解说明:

如图1所示,多重套管结构1在核反应堆运行期间,就位于上部堆内构件2的上支承柱3内,此时上部堆内构件2已经放入吊篮组件4,燃料组件5安装在上部堆内构件2的堆芯上板6和吊篮组件4之间,上支承柱3顶端连接有导向管7,导向管7的另一端固定在导向柱8上,导向柱8安装在上部堆内构件2的支承板9上。

图2所示是图1的放大视图ⅰ,安装在上支承柱3内设内外套管组件10和缓冲弹簧限位组件11,缓冲弹簧限位组件11安装在内外套管组件10上方。

内外套管组件10如图3所示,由内套管12、内套管12上的限位环13、外套管14和外套管14下端的封闭环15套装焊接而成,内套管12可以在外套管14内上下滑动,如图3所示,内套管12向上滑动至外套管14的顶部时,限位环13顶在封闭环15上对内套管12进行轴向限位;如图4所示,内套管12向下滑动至外套管14底端时,支承在封闭环15上进行轴向限位。

缓冲弹簧限位组件11如图5所示,由螺纹套管16、定位环17、弹簧套管18、支承座19和螺旋弹簧20组装焊接而成,弹簧套管18可以在螺纹套管16内上下滑动,如图5所示,螺纹套管16向上滑动时,压缩螺旋弹簧20提供压紧力,螺纹套管16向下滑动时,如图6所示,支承在定位环17上进行轴向限位。该图仅为一种设置弹簧的方式,上述实施例中其他实施方式均可以采用类似结构,除了弹簧的长度或活动方式以外,结构大致相同。

图7所示为图2的放大视图ⅱ,图8所示为图2的放大视图ⅲ,图7和图8所示为上部堆内构件2放入吊篮组件4并就位后,多重套管结构1在上支承柱3内就位的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螺纹套管16与上支承柱3为螺纹配合,螺纹套管16顶端通过机械接头21与支承板9上方的导向管7连接,内套管12的末端顶在燃料组件上管座23上,此时限位环13向上顶在封闭环15上,推动外套管14的顶端顶在支承座19上,并压缩支承座19与定位环17之间的螺旋弹簧20,压缩后的螺旋弹簧20提供预紧力,把内套管12和外套管14压紧限位在支承座19和上管座23之间。堆芯仪表22从导向管7插入后,沿螺纹套管16、弹簧套管18、外套管14和内套管12的通孔,直接插入燃料组件上管座23内。

在在反应堆开盖换料之前,如图9所示,从吊篮组件4内吊起上部堆内构件2时,内套管12和外套管14从上支承柱3内向下伸出堆芯上板6,图10为图9的放大视图ⅳ,当外套管14的顶端支承在上支承柱3底端时,内套管12继续从外套管14内伸出,直至内套管12的顶端支承在封闭环15上,从堆芯上板6向下伸出的内套管12合外套管14为从燃料组件5内抽出的一段高辐照的堆芯仪表22提供屏蔽和保护。

当反应堆换料结束,将上部堆内构件2放入吊篮组件4时,如图8所示,内套管12的末端插入燃料组件上管座23内,由于燃料组件上管座23的轴向限位,随着上部堆内构件2逐渐向下,如图3左图所示,内套管12相对于上部堆内构件2沿外套管14向上移动至限位环13与封闭环15接触,如图7所示,此时内套管12带动外套管14沿上支承柱3向上移动至与支承座19接触,并推动支承座19向上压缩螺旋弹簧20,直至图1所示的堆芯上板6与燃料组件上管座23贴合,压缩后的螺旋弹簧20提供预紧力,把内套管12和外套管14压紧限位在支承座19和燃料组件上管座23之间,在内套管12和外套管14相对于堆芯上板6向上运动过程中,由内套管12和外套管14保护和屏蔽的一段堆芯仪表22又重新进入燃料组件5内。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