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体压力封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7274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发明涉及一种封装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弹体压力封装装置。



背景技术:

烟幕弹是由弹体、烟幕剂、引信和点火装药等组成,弹体的结构与强度是影响烟幕弹烟幕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技术战术要求,烟幕弹的结构设计主要侧重于烟幕剂的快速、大面积释放、改善烟幕的留空时间和提高装配正确率,以获得最大的干扰效果。为使烟幕弹达到应有的干扰效果,采用强端板弱筒壁的圆柱型弹体结构,筒壁及端板形成的空间用来装填分散介质碳纤维,并且要求在较少的扩爆药量情况下,弹体易于解体,利于烟幕剂的径向抛散,并最终能够形成具有一定遮蔽面积的扁平状烟幕云团。弹体结构强度和扩爆药威力相互制约,并且会直接影响爆炸分散后烟幕云团形状,所以需要对弹体的结构和强度进行优化。

装填密度是弹体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决定了爆炸装置的有效装填量和弹体总质量,也关系到单位体积载荷遮蔽面积的大小。碳纤维松装密度小,且压装易反弹,要求弹体内装填碳纤维时能够达到一定的紧实密度以提高技战能力。目前对于烟幕弹中碳纤维的装填方法,有研究指出:一种方法是将碳纤维丝束用牛皮纸束紧后切成所需长度,再逐层排列装填到弹中,但此法实际操作难度大;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装填碳纤维长丝,靠控制炸药将碳纤维炸成一定长度,这种方法在爆炸分散过程中很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弹体压力封装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将碳纤维等压装入弹体内部,提高单发弹的有效装填量并形成一定的紧实度,达到技术战术要求。

所述的弹体压力封装装置包括:支架螺栓、上托板、中托板、下托板、加压螺杆、加压杆、导向套、装料套筒;待封装的弹体包括:弹体封盖、加压板、弹体壳体和芯管;

其联接关系为:所述下托板上固接有两个以上竖直方向的支架螺栓,所述支架螺栓的顶部穿过水平设置的所述中托板后与所述上托板固接;所述中托板能够沿支架螺栓的轴向移动。

待封装弹体的弹体壳体竖直放置在下托板上;所述加压螺杆的底部穿过所述上托板后与所述加压杆相连,所述加压杆底部穿过位于中托板中心孔内的导向套后与所述芯管同轴相连;所述芯管的顶部位于所述加压杆底部的中心孔内,用于在向弹体壳体内装填碳纤维过程中向碳纤维传递压力的所述加压板同轴压紧在加压杆底面与芯管中部的轴肩之间;所述芯管的下端伸入弹体壳体内。

套装在弹体壳体外的所述装料套筒两端均开口,其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弹体壳体顶部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调节弹体壳体与装料套筒螺纹联接的位置能够调节装料套筒与弹体壳体的轴向相对位置;在所述装料套筒顶部与所述中托板之间放置弹体封盖;所述弹体封盖套装在所述加压杆上。

在所述下托板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凸台,所述弹体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凸台匹配的凹槽。

所述芯管下端为圆锥形。

有益效果:

采用该装置能够完成将碳纤维等压入弹体内部,提高单发弹的有效装填量并形成一定的紧实度,达到技术战术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弹体压力封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压螺杆,2-螺母,3-上托板,4-支架螺栓,5-加压杆,6-导向套,7-中托板,8-弹体封盖,9-加压板,10-装料套筒,11-弹体壳体,12-芯管,13-下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体压力封装装置,通过该装置向弹体内压装碳纤维,能够提高单发弹的有效装填量并保证碳纤维形成一定的紧实度,达到技术战术要求。

如图1所示,该压力封装装置包括:由支架螺栓4、上托板3、中托板7和下托板13组成的支架结构、由加压螺杆1和加压杆5组成的加压机构、导向套6和装料套筒10;待封装的弹体包括:弹体封盖8、加压板9、弹体壳体11和芯管12。

其连接关系为:下托板13上端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支架螺栓4,支架螺栓4两端设置有螺纹,其底部通过螺纹与下托板13联接,顶部通过螺纹与上托板3联接,且支架螺栓4伸出上托板3后连接螺母2;支架螺栓4上水平安装中托板7,中托板7位于上托板3与下托板13之间,由此形成支架结构,中托板7能够在上托板3与下托板13之间沿支架螺栓4的轴向移动。下托板13底部的凸起通过夹持装置夹紧,从而将支架结构固定在封装平台上。

待封装弹体的弹体壳体11底部封闭,顶部开口且顶部开口处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弹体壳体11竖直放置在下托板13上端面的中间位置,为保证加压过程中弹体壳体11不出现晃动,在所述下托板13上端面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小凸台,弹体壳体11的底部设置有与小凸台匹配的凹槽。加压螺杆1的底部穿过上托板3后与加压杆5顶部相连,加压杆5底部穿过位于中托板7中心孔内的导向套6后与芯管12相连。芯管12顶部位于加压杆5底部的中心孔内,加压板9压紧在加压杆5底面与芯管12中部的轴肩之间,加压板9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弹体壳体11的内径;芯管12的下端伸入弹体壳体11内,将芯管12下端设计成圆锥形,防止下压过程中碳纤维在芯管12下方堆积。

装料套筒10为两端均开口的中空结构,其内圆周面上设置有与弹体壳体11顶部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装料套筒10套装在弹体壳体11外,与弹体壳体11螺纹联接;装料套筒10顶部与中托板7之间放置弹体封盖8,弹体封盖8套装在加压杆5上;所述弹体封盖8上设置有与弹体壳体11顶部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通过调节弹体壳体11与装料套筒10内圆周面上螺纹联接的位置,调节弹体壳体11顶部与装料套筒10顶部之间的距离,即调节压力封装装置的轴向移动的行程。在调节行程过程中,导向套6、中托板7和弹体封盖8在重力作用下跟随装料套筒10一起下移,使弹体封盖8始终位于装料套筒10与中托板7之间。调节好后,在装填碳纤维过程中,弹体壳体11与装料套筒10螺纹联接实现轴向定位,中托板7通过支架螺栓4上的销钉进行轴向定位。

上述装置中所述加压螺杆1、加压杆5、导向套6、弹体封盖8、加压板9、芯管12、装料套筒10以及弹体壳体11均同轴设置。

该弹体压力封装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1)组装并固定支架结构;

(2)将装料套筒10与弹体壳体11通过螺纹联接预装在一起,通过调节弹体壳体11与装料套筒10内圆周面上螺纹联接的位置,调节装料套筒10与弹体壳体11的轴向相对位置,使装料套筒10处于设定高度位置,将碳纤维等装入内部后,将弹体壳体11固定在下托板13的小凸台上;

(3)将芯管12、加压板9、加压杆5预装在一起后,在加压杆5上穿入弹体封盖8,抬起中托板7将前述一系列零件组成的组件由下向上穿入中托板7上的导向套6内;

(4)用手柄驱动加压螺杆1向下加压,通过加压杆5带动加压板9向下移动,将装料套筒10内的碳纤维压入弹体壳体11内,下压过程中,导向套6对该轴向移动起导向作用;直到芯管12下部抵到弹体壳体11底部时停止加压,此时加压板9的上端面与弹体壳体11的顶部开口处平齐;

(5)把装料套筒10由上到下拧入使其弹体壳体11顶端螺纹脱离配合,在该过程中,导向套6、中托板7和弹体封盖8在重力作用下跟随装料套筒10一起下移;

(6)当弹体封盖8下移至弹体壳体11顶部时,将弹体封盖8旋合到弹体壳体11顶部,然后将芯管螺母旋合在芯管12顶部完成弹体密封,此时装料套筒10与弹体壳体11脱离连接,将装料套筒10取下后可重复使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