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4175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
【背景技术】
[0002]仪表通风孔的主要作用是平衡仪表内外的气压,但是普通的通风孔会降低仪表的防水能力。
[0003]设计合理的通风孔既能通风,还能起到一定防水防尘作用。
[0004]目前常用的通风孔如图1、图2所示,通风孔I内部设置防水防尘结构,防水防尘结构包括半圆形结构21与半圆弧结构22组成,沿通风口 I的轴线方向上下设置,中间的间隙能够通风,半圆形结构21与半圆弧结构22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0005]然而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0006]由于防水防尘结构是固定在仪表壳体的通风口中,而仪表会安装在车辆上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地区的环境不同,对防水防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仪表供应商针对一款仪表配备不同的壳体,相应地需要不同的模具,因而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仪表,通过选择符合防水防尘要求的防水防尘结构,安装于通风口,既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防水防尘要求,又能够节省成本。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包括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防水防尘结构与通风口,所述本体与所述通风口的形状相对应。
[0009]进一步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凹槽的一端延伸到本体的外侧表面。
[0010]进一步地,防水防尘结构还包括阻水部,阻水部的第一端与本体的底部连接。
[0011]进一步地,阻水部的第二端凸出于本体。
[0012]进一步地,阻水部的横截面为迷宫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仪表,仪表的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第二连接部以及上述防水防尘结构。
[0014]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件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具有以下优点:防水防尘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与通风口连接,且本体与通风口的形状相对应,构成针对通风口的通用防水防尘结构;从中选择符合使用环境防水防尘要求的防水防尘结构,安装于通风口,既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防水防尘要求,又不必配备不同的仪表壳体从而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仪表的通风口的俯视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仪表的通风口的A-A方向的剖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仪表的通风口与防水防尘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3所示的仪表的通风口与防水防尘结构的爆炸图;
[0020]图5是图3所示的仪表的防水防尘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6是图3所示的仪表的防水防尘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仪表的防水防尘结构的阻水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仪表,壳体3上设置有通风口 4、第二连接部62以及防水防尘结构5。
[0024]如图5、图6所示,防水防尘结构5包括本体51以及与本体5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1,第一连接部61用于将防水防尘结构5与通风口 4连接。
[0025]防水防尘结构5的本体51,与通风口 4的形状相对应,本体51的底部设置四个凹槽511,凹槽511的一端延伸到本体51的外侧表面。当防水防尘结构5安装到通风口 4时,凹槽511与通风口 4的顶端形成通风气孔,如图3所示。这样,防水防尘结构5既能够通风,又能够防止水滴侵入,也就是沿通风口 4的轴线方向落下的水滴不会对仪表造成损坏。
[0026]采用凹槽511与通风口 4的顶端形成通风气孔,本体51的高度可以较小,能够减小防水防尘结构5的尺寸和重量。
[0027]当然通风气孔也可以是设置在本体51的侧面通孔,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28]防水防尘结构5还可以包括阻水部52,阻水部52的第一端与本体51的底部连接。
[0029]阻水部52的横截面为迷宫结构,采用迷宫结构,能够增大阻水部52附着水的面积,能够将飞溅的水更多地附着在阻水部52的表面,防止来自各个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对仪表造成损坏。
[0030]本实施例中,阻水部52的横截面为十字形,如图6所示,当飞溅的水通过通风气孔进入通风口 4时,附着在阻水部52上,不会直接落到仪表的电路板上,这样防水防尘结构5就能够防止飞溅的水侵入,也就是防止来自各个方向飞溅而来的水侵入,对仪表造成损坏。
[003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阻水部52的横截面的迷宫结构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阻水部52的横截面可以采用各种迷宫结构,对于阻水部52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
[0032]阻水部52的第二端凸出于本体51。
[0033]当飞溅的水通过通风气孔进入通风口 4时,附着在阻水部52的表面,并且有可能沿着阻水部52的表面流动。如果沿着阻水部52的表面流动,由于阻水部52的第二端凸出于本体51,流动的水不会马上落到仪表的电路板上,随着水的流动,更多的水附着在阻水部52表面上,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飞溅的水对仪表造成损坏。
[0034]当然也可以将阻水部52的表面加工的更加粗糙,使得水更容易附着在阻水部52表面上,进一步防止飞溅的水对仪表造成损坏。
[0035]能够防止水滴侵入,或者防止飞溅的水,构成了不同的防水等级。不同结构的防水防尘结构5,能够实现不同的防水防尘等级,满足不同的防水防尘要求。
[0036]只要本体51与通风口 4的形状相对应,就能够构成针对通风口 4的通用防水防尘结构。通过对通风气孔的个数、大小或形状以及阻水部52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能够得到满足不同防水防尘要求的针对通风口 4的通用防水防尘结构。
[0037]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从通风口 4的通用防水防尘结构中,选择符合使用环境防水防尘要求的防水防尘结构,安装于通风口,既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防水防尘要求,又不必配备不同的仪表壳体从而节省成本。
[0038]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62为与通风口 4固定连接的螺纹孔,第一连接部61为与防水防尘结构5的本体51固定连接的通孔,连接件63为螺钉,连接件63穿过通孔固定到螺纹孔中,将防水防尘结构5与通风口 4连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62也可以不与通风口 4连接,只要固定在壳体3上即可。
[0039]当然连接件63也可以采用螺栓与螺母,相应地第二连接部62为与通风口 4固定连接的通孔,第一连接部61为与防水防尘结构5的本体51连接的通孔。
[0040]采用上述连接结构,可以将防水防尘结构5可拆卸地安装于通风口 4上。可以理解,连接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具体结构,也可以仅包括第一连接部61与第二连接部62,第一连接部61与防水防尘结构5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62与通风口 4连接。例如,第一连接部61为卡扣,第二连接部62为卡座,卡座与卡扣配合将防水防尘结构5可拆卸地安装于通风P 4。
[0041]当然,也可以采用铆接、焊接或铰接等连接结构,将防水防尘结构5安装于通风口4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42]这样,对于一款仪表只需配备一种壳体3,壳体3上设置有通风口 4与第二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2用于将防水防尘结构与通风口连接。
[0043]如果该款仪表用于无防水防尘要求的地区,仅需安装上述壳体3即可。如果该款仪表用于有防水防尘要求的地区,安装上述壳体3后,通过加装符合防水防尘要求的防水防尘结构5,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防水防尘要求,且不必像现有技术中针对一款仪表配备不同的壳体,从而节省成本。
[0044]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尘结构包括本体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防水防尘结构与通风口,所述本体与所述通风口的形状相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槽,所述凹槽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本体的外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防尘结构还包括阻水部,所述阻水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本体的底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部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本体。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水防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部的横截面为迷宫结构。6.一种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的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第二连接部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水防尘结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为卡扣,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座。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仪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连接件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仪表,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部为与所述通风口固定连接的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与所述防水防尘结构的本体固定连接的通孔,所述连接件为螺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包括本体与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防水防尘结构与通风口,所述本体与所述通风口的形状相对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防尘结构及具有该防水防尘结构的仪表,防水防尘结构通过连接结构与通风口连接,本体与通风口的形状相对应,构成针对通风口的通用防水防尘结构;从中选择符合使用环境防水防尘要求的防水防尘结构,安装于通风口,既能够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防水防尘要求,又不必配备不同的仪表壳体从而节省成本。
【IPC分类】H05K5/02
【公开号】CN204810763
【申请号】CN201520571037
【发明人】冯亚林
【申请人】大陆汽车车身电子系统(芜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