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太阳能背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9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型太阳能背板。



背景技术:

背板是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和绝缘材料,为组件25年的使用寿命提供重要支持。其设置于组件的背面,故称其为“背板”或“背膜”。背板的外侧与空气接触,在使用中长期经受紫外线、风沙、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汽、湿热和湿冻等侵蚀和冲击。背板的内侧通过交联固化的EVA层与电池片粘合,缓解外来冲击力,起到保护组件发电单元的作用。由于硅太阳能电池的温度效应,光伏组件的峰值功率随组件工作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组件表面温度的升高对组件内部的封装材料具有加剧老化的作用,影响组件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需要提高背板的光反射率。

申请号为201620484627.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高反射型太阳能背板,该背板为5层的“三明治”式结构。虽然可以提高背板的反射率,但由于双面均采用层间粘接的方式设置耐候层,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集成了层间粘合型背板与涂覆型背板的优点的复合型太阳能背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复合型太阳能背板,该背板依次包括氟膜耐候层、粘接层、基材层和高反射耐候层,所述氟膜耐候层与空气接触,所述高反射耐候层为含氟树脂涂覆膜,所述氟膜耐候层的厚度与所述高反射耐候层的厚度大致相当。

所述氟膜耐候层为聚氟乙烯薄膜或聚偏氟乙烯薄膜。

所述氟膜耐候层的厚度为5~40μm。

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5~15μm。

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0.05~0.35mm。

所述含氟树脂为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胶、三氟氯乙烯-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所述高反射耐候层的厚度为5~30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4层结构背板,在基材层朝向空气面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和氟膜耐候层,在朝向EVA面(光伏电池封装胶膜)的一侧设置有高反射耐候层。制作成本低,背板在400nm-1100nm区间的反射率可达85%以上,且具备良好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太阳能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复合型太阳能背板,该背板依次包括氟膜耐候层1、粘接层2、基材层3和高反射耐候层4,所述氟膜耐候层与空气接触,所述高反射耐候层为含氟树脂的涂覆膜,即采用浸渍、喷涂、辊涂或淋涂等方法将透明耐候层覆盖于透明基材层之上,所述氟膜耐候层的厚度与所述高反射耐候层的厚度大致相当。

氟膜耐候层1为聚氟乙烯(PVF)或聚偏氟乙烯(PVDF)薄膜,厚度为5~40μm。

粘接层2为胶粘剂层,厚度为5~15μm。

基材层3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薄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薄膜中的任意一种,厚度为0.05~0.35mm。

高反射耐候层4为含氟树脂的涂覆膜,厚度为5~30μm,含氟树脂为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聚氟乙烯、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全氟乙丙烯、氟橡胶、三氟氯乙烯-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

本实用新型背板集成了层间粘合型背板与涂覆型背板的优点,空气面采用层间粘接的方式设置耐候层,使得背板具有良好的抗划伤性能,加工性能良好;EVA面采用涂覆成膜的方式设置耐候层,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加工过程;高反射耐候层的应用,提高了背板的光反射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可有效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