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860发布日期:2018-06-30 06:1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容器,特别涉及一种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辐照样件运输容器是将辐照样件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安全地运输至指定热室进行试验的装置。目前,须在水池内完成取出操作过程,且通常要求在容器顶部进行辐照样件的取出,取出流程复杂;当操作地点无水池时,则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热室进行相关取出操作,不仅取出流程复杂,且操作过程容易对操作人员产生放射性危害。

因此,研制一种可在无水环境操作、操作流程便捷且不易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一)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容器,该运输容器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方便且易损件可换,在该运输容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热室,辐照样件可通过容器底部旋转阀门的开启直接进入热室。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运输容器,该运输容器包括外壳、内壳、连接环、下封头和下端塞,所述内壳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并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屏蔽体,所述下封头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下封头的中心处设置有比所述内壳直径大的孔洞,所述下端塞与所述下封头的孔洞相配合且与下封头固定连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阀门组件和阀门外接手柄,所述阀门组件内嵌于外壳内部,位于内壳底部,其中,所述阀门组件分为内外两部分中间有与内壳相应的通孔,通过下封头卡紧在内壳底部,所述阀门组件内部为球阀结构,阀瓣中间设有与内壳相应的通孔,所述阀门组件内部与阀门外接手柄连接,所述阀门外接手柄穿过阀门组件外部与外壳并延伸至外壳外部。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上封头、上端塞、吊桶、钢丝绳引管和钢丝绳引管密封塞,其中,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上封头的中心处设置有比所述内壳直径大的孔洞,所述上端塞与所述上封头的孔洞相配合且与上封头固定连接,所述吊桶位于所述内壳内,所述钢丝绳引管内设置的细钢丝绳穿过所述内壳并且与所述吊桶相连接;所述钢丝绳引管顶端与上封头连接且设有所述钢丝绳引管密封塞。

进一步,所述上端塞、下端塞及阀门组件均设置有屏蔽体。

进一步,所述屏蔽体为铅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外壳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上端塞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封头上。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还包括连接环,所述下封头通过连接环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与外壳焊接连接,下封头通过螺钉固定于连接环上,所述下端塞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封头上。

进一步,所述外壳两端形成有法兰,所述运输容器通过设置在所述外壳法兰处的螺栓连接至减震器。

进一步,所述内壳上设置有内加强圈;和/或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外加强圈。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的外壳外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所述运输容器的阀门组件内部与阀门组件外部通过轴承或轴瓦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容器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方便且易损件可换,在操作所述运输容器时,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热室,辐照样件可通过容器底部旋转阀门的开启直接进入热室。两端的减震器在容器运输过程中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吊耳可以实现容器的整体吊装及翻转。内加强圈及外加强圈分别对容器内壳及外壳起到加强作用;阀门组件是可更换结构,方便容器更换易损部件;运输容器内的屏蔽体有效隔绝试样的放射性,保证了操作过程安全;阀门组件内部的球阀结构在保证吊桶在内壳里稳定安置的同时,还能在需要取出样品时,通过转动球阀,使试样能直接通过阀门组件与内壳相通的孔洞即从下方移出运输容器,与吊桶连接的钢丝绳结构可使吊桶下落过程可控,从而保证了试样取出过程的简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运输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关闭状态图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的开启状态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减震器 2—运输容器 3—吊耳 4—钢丝绳引管密封塞

5—上端塞 6—上封头 7—钢丝绳引管 8—内加强圈

9—外加强圈 10—外壳 11—内壳 12—吊桶

13—试样 14—阀门组件 15—阀门外接手柄 16—连接环

17—下封头 18—下端塞 19—铅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为了清楚地示出各个部件的细节,附图中的各个部件并不是按比例绘制的,所以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也不应作为一种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2可以配合减震器1使用,其与减震器1通过外壳法兰处的螺栓进行连接,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2的外壳外设置有吊耳3。

如图2和图3所示,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旋转开启的辐照样件运输容器2,其中,图2示出了其处于关闭状态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其处于开启状态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运输容器2包括外壳10、内壳11、上封头6、上端塞5、下封头17、下端塞18、吊桶12、钢丝绳引管7、钢丝绳引管密封塞4、阀门组件14和阀门外接手柄15。其中,内壳11和外壳10都为中空圆筒状结构,并且内壳11在外壳10内部,内壳11与外壳10之间注有铅屏蔽层19。内壳11上设置有内加强圈8,外壳10上设置有外加强圈9。上封头6、下封头17分别与外壳10固定连接。上封头6和下封头17的中心处均设置有比内壳11的外径大的孔洞。上封头6与外壳10焊接连接,上端塞5与上封头6的孔洞相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于上封头6上。下端塞18与下封头17的孔洞相配合且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封头17上,连接环为环形结构,内径大于阀门组件14,外径小于外壳10,连接环位于内、外壳间屏蔽体的底部,下封头通过连接环与外壳固定连接,连接环与外壳焊接连接,下封头通过螺钉固定于连接环上,所述下端塞通过螺钉固定于下封头上。连接环16与外壳10焊接连接,下封头17通过螺钉固定于连接环16上。吊桶12位于内壳11内,钢丝绳引管7内设有的细钢丝绳穿过内壳11与吊桶12相连接。钢丝绳引管7顶端与上封头6连接且设有钢丝绳引管密封塞4,其中,上端塞5、下端塞18及阀门组件14均铸有铅屏蔽层19。

阀门组件14分为内外两部分,阀门组件14内部与阀门组件14外部通过轴承或轴瓦连接,所述阀门组件14外部为屏蔽体,中间有与内壳11相应的通孔,通过下封头17卡紧在内壳11底部,所述阀门组件14内部为球阀结构,阀瓣中间设有与内壳11相应的通孔,所述阀门组件14内部与阀门外接手柄15连接,所述阀门外接手柄15穿过阀门组件14外部与外壳10并延伸至外壳10外部。阀门组件14为可更换部件,更换时,除去下封头17的螺钉以打开下封头17,取出阀门组件14,便可更换部件。

在辐照样件取出操作时,先将运输容器2与减震器1的连接螺栓打开并卸下减震器1,通过吊具在吊耳3处竖直吊起容器并移至指定热室的试样13投放处,先将下端塞18的螺钉拧开并卸下下端塞18,打开钢丝绳引管密封塞4,旋转阀门外接手柄15以开启阀门组件14的球阀部分,使得吊桶12下端开通,然后控制与吊桶12相连接的钢丝绳将装有试样13的吊桶12慢慢下降,当试样13降落至热室内时,收回吊桶12,安装下端塞18,关闭钢丝绳引管密封塞4,旋转阀门外接手柄15以关闭阀门组件14的球阀部分;移开运输容器2。以上过程全程对操作人员无放射性污染。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容器的结构合理、操作简便、检修方便、易损件可换,操作人员无需进入热室,辐照样件可通过容器底部旋转阀门的开启直接进入热室。两端的减震器在容器运输过程中起到减震保护的作用;吊耳可以实现容器的整体吊装及翻转。内加强圈及外加强圈分别对容器内壳及外壳起到加强作用;阀门组件是可更换结构,方便容器更换易损部件;运输容器内的屏蔽体有效隔绝试样的放射性,保证了操作过程安全;阀门组件内部的球阀结构在保证吊桶在内壳里稳定安置的同时,还能使得试样无需取出能通过球阀的转动即可从下方移出运输容器,与吊桶连接的钢丝绳结构可使吊桶下落过程可控,从而保证了试样运输过程的简便、安全、可靠。

虽然根据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