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60205发布日期:2019-11-16 01:15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屏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处理大量信息的显示领域迎来了急速的发展,也因此开发出了多种平板显示装置。开发的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有液晶显示装置、等离子显示装置、电界发光显示装置、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等。这些新开发的平板显示装置相较于以往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更加薄化、轻量化、低耗电化,迅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而对于显示设备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对于手机等便携式无线电话,曲面显示装置能够在正面和侧面上实现图像的弯曲边缘弯曲显示,故具有良好的空间利用率以及装饰和设计上的优点,在以后的发展中相较于单纯的平面显示应更受消费者青睐。

对于现有的曲面显示屏的生产设备,一般是针对大于90度的钝角结构的曲面显示屏设计的,对于显示屏弯曲边缘设置为直角或比直角还小的锐角结构时,针对柔性膜和曲面保护盖板之间的贴合,柔性膜易先于曲面保护盖板弯曲边缘接触,并在贴合过程中易造成柔性膜和曲面保护盖板之间的相对接触运动,从而产生不良产品。

鉴于所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所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配合设置,且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均可上下移动;所述上腔体设置有放置平台和曲面保护盖板,所述下腔体设置有柔性膜、载带、升降加压部;所述放置平台用于放置所述曲面保护盖板,所述柔性膜放置在所述载带上,所述载带采用柔性材料,所述载带放置于所述升降加压部上,所述柔性膜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上下对应设置;通过所述放置平台和所述升降加压部的高度位置调节,实现所述柔性膜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之间的贴合;

所述下腔体还设置有一对夹手装置,所述夹手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加压部的两侧,且所述夹手装置可夹持所述载带的两端;

所述下腔体还设置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夹手装置的侧面,且所述压紧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加压部两侧的基座上;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第三气缸、安装座和压紧块,所述压紧块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上,所述第三气缸伸缩杆可通过所述安装座带动所述压紧块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压紧块可将所述载带按压在所述升降加压部上的压合块侧面,使所述载带端部保持和所述压合块侧面紧贴的状态。

较佳的,所述夹手装置设置在所述升降加压部两侧;所述夹手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夹持组;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夹持组均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夹持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夹持组的高度位置,所述第二气缸控制所述夹持组的夹持动作。

较佳的,所述基座设置为板状并设置与两导轨上,所述升降加压部设置在两所述导轨之间,所述基座可通过所述导轨远离或接近所述升降加压部。

较佳的,所述压紧装置设置为4个,对应同一所述夹手装置设置有2个所述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以两所述导轨之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手装置的两侧。

较佳的,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夹持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伸缩杆上端的下夹部以及可与所述下夹部相对移动的上夹部;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下夹部的一侧,与所述下夹部一起升降;所述第二气缸的伸缩杆端部与所述上夹部固定连接。

较佳的,所述下夹部和所述上夹部面对的夹取面上设置有连接突起。

较佳的,所述升降加压部包括所述压合块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可带动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上的所述压合块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移动;所述压合块用于上推所述载带,所述压合块上侧与所述载带底面接触的接触面设置为弧形面,所述接触面的弧形面形状设置为,对应所述曲面保护盖板上两弯曲边缘之间中心位置设置为最高,且越靠近所述曲面保护盖板的弯曲边缘曲率越低。

较佳的,所述压合块采用可弹性变形的硅胶制作,所述压合块上部侧面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压合块对应所述柔性膜两端部的侧面设置为内凹状。

较佳的,所述压合块设置为具有细小气孔的发泡硅胶材料,所述压合块通过限型座固定在所述升降板上。

较佳的,所述压合块内设置有气囊,在真空状态下,所述气囊的膨胀率大于所述压合块的膨胀率;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压合块的上部中心位置。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针对具有直角或锐角边缘的所述曲面保护盖板进行所述柔性膜贴合,使所述柔性膜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内的逐渐贴合,避免所述柔性膜在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褶皱等不良缺陷;同时,在所述压紧装置的作用下,避免所述柔性膜端部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曲面边缘位置处的在先接触,降低生产的不良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未贴合状态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贴合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未贴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贴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数字表示:

1-放置平台;2-曲面保护盖板;3-柔性膜;4-载带;5-升降加压部;6-夹手装置;7-压紧装置;8-升降装置;9-导轨;10-驱动马达;21-弯曲边缘;51-压合块;52-升降板;61-基座;62-第一气缸;63-第二气缸;64-下夹部;65-上夹部;71-第三气缸;72-安装座;73-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未贴合状态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贴合状态立体图;图1和图2中的贴合和未贴合为升降加压部和载带之间的贴合和未贴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配合设置,且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均可上下移动;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时,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形成闭合空间;所述上腔体设置有放置平台1和曲面保护盖板2,所述下腔体设置有柔性膜3、载带4、升降加压部5;所述放置平台1用于放置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所述柔性膜3放置在所述载带4上,所述载带4放置于所述升降加压部5上,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上下对应设置;通过所述放置平台1和所述升降加压部5的高度位置调节,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之间的贴合。

所述载带4采用柔性材料,所述柔性膜3一般设置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柔性散热片等功能性或者装饰性膜材;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一般为玻璃材质、塑料、陶瓷等材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在长边设置有弯曲边缘21,所述弯曲边缘21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之间的夹角呈直角或锐角;对应的,所述柔性膜3尺寸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尺寸配合设置,所述柔性膜3可贴合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包括所述弯曲边缘21的内表面上。

所述下腔体还设置有一对夹手装置6,所述夹手装置6设置在所述升降加压部5的两侧,且所述夹手装置6可夹持所述载带4的两端;通过调节所述夹手装置6和所述升降加压部5之间的位置,从而实现所述载带4和所述升降加压部5上压合块51接触面的稳定贴合,便于所述压合块51对所述载带4进行施压,使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进行贴合;同时所述夹手装置6可将所述载带4的两端贴合或限制在所述压合块51的两对应侧边,从而便于后续压紧装置7对所述载带4两端的定位操作。

所述下腔体还设置有所述压紧装置7,所述压紧装置7对应所述载带4设置,所述压紧装置7用于固定或限定所述载带4的两端位置,在保证所述压合板和所述载带4贴合的情况下,可使所述柔性膜3贴合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过程中,由所述柔性膜3的中心向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弯曲边缘21方向逐渐贴合,从而提高贴合效果;同时所述压紧装置7对所述载带4的两端位置的限定作用,保证所述载带4和所述载带4上所述柔性膜3的弯曲效果,从而避免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弯曲边缘21的在先接触,降低产品的不良率。

具体的,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将所述柔性膜3贴合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上并保证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在呈90°或锐角的弯曲边缘21处完全贴合。

一般的,在完成贴合后,所述柔性膜3设置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和所述载带4之间;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形状尺寸保持一致,所述载带4的面积尺寸大于所述柔性膜3的面积尺寸,从而保证所述载带4可被所述夹手装置6、所述压紧装置7固定。

当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闭合时,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内形成闭合空间,对所述闭合空间进行抽真空操作,从而使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和所述柔性膜3的贴合过程处于真空状态下进行,最终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和所述柔性膜3的贴合后形成显示装置。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未贴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贴合状态的局部结构图。所述放置平台1用于支撑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所述放置平台1设置一般为矩形并具有一定厚度;所述放置平台1与在所述闭合空间内部的升降装置8连接,通过所述升降装置8可将所述放置平台1向所述升降加压部5方向下降移动。所述升降加压部5上部设置有所述压合块51;通过所述升降加压部5可调节所述压合块51的高度。

所述放置平台1的下端面设置有容纳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安装槽,从而能够固定所述支撑曲面保护盖板2;较佳的,所述安装槽中设置有若干可吸附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表面的真空孔,用于吸附并支撑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

所述夹手装置6设置在所述升降加压部5两侧,具体的,当所述升降加压部5在所述放置平台1下方移动时,所述夹手装置6夹取所述载带4的两端;随所述升降加压部5的升降,在所述柔性膜3贴合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之前,所述夹手装置6可弯曲所述柔性膜3使所述柔性膜3贴合所述压合块51表面从而形成曲率较大的弧面形,从而在所述压紧装置7保持其弧面状态的情况下,避免所述柔性膜3两端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弯曲边缘21在先接触。

所述夹手装置6包括基座61、第一气缸62、第二气缸63和夹持组。所述第一气缸62、所述第二气缸63和所述夹持组均设置在所述基座61上,所述第一气缸62、所述第二气缸63与所述夹持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62控制所述夹持组的高度位置,所述第二气缸63控制所述夹持组的夹持动作。

所述基座61设置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板状并设置在两导轨9上,所述升降加压部5设置在两所述导轨9之间,所述基座61可通过所述导轨9远离或接近所述升降加压部5。所述基座6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马达10,所述驱动马达10固定在单独的模块上,所述驱动马达10的输出轴与对应所述基座61固定连接;通过所述驱动马达10的驱动,所述基座61可沿所述导轨9与所述升降加压部5相对移动。值得指出的是,所述驱动马达10优选为伺服马达,并且不限制马达的类型。

所述第一气缸6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61上,可实现与所述基座61的联动;所述夹持组与所述第一气缸62的伸缩杆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气缸62的伸缩杆可升降所述夹持组。

所述夹持组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62伸缩杆上端位置,当所述第一气缸62的伸缩杆下降并伴随所述基座61向所述升降压部移动时,被所述夹持组夹持住的所述载带4因所述压合块51的限制作用发生形变,从而使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压合部进一步贴合。

所述夹持组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62伸缩杆上端的下夹部64以及可与所述下夹部64相对移动的上夹部65。较佳的,所述下夹部64和所述上夹部65的夹持宽度与所述载带4的宽度相对应,从而保证所述下夹部64和所述上夹部65的配合可完全夹紧覆盖所述载带4的端部,提高在所述压合块51上升时所述载带4和所述柔性膜3弯曲变形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气缸63固定在所述下夹部64的一侧,与所述下夹部64一起升降;所述第二气缸63可控制升降所述上夹部65,从而实现所述夹持组对所述载带4端部的夹紧。一般的,所述第二气缸63的伸缩杆端部与所述上夹部65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所述上夹部65的控制。

具体的,所述第二气缸63与随着所述第一气缸62驱动升降的所述下夹部64一同升降,并且通过升降所述上夹部65夹取所述载带4的端部,或者在上升至一定位置后由所述压紧装置7压紧所述载带4后松开。

较佳的,所述下夹部64和所述上夹部65面对的夹取面上设置有连接突起,从而提高夹取所述载带4端部的稳定性,所述连接突起可以是各种合理形状。同样的,所述第一气缸62和所述第二气缸63不限制其种类,可以通过气体或者供应流动性物体来驱动。

所述升降加压部5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1正下方且位于所述夹手装置6之间,用以将被所述夹手装置6夹持的所述载带4向所述放置平台1方向上推从而贴合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且在贴合过程中使所述柔性膜3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中心向弯曲边缘21方向逐渐贴合。

所述升降加压部5包括所述压合块51和升降板52;所述压合块51用于上推所述载带4,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保证具有与所述载带4对应的长度;所述压合块51上侧与所述载带4底面接触的接触面设置为弯曲的,使所述柔性膜3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时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中心向弯曲边缘21方向逐渐贴合;且当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除去弯曲边缘21部分设置为曲面时,所述接触面的曲率大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曲率,从而便于实现所述柔性膜3的逐渐贴合。

较佳的,所述接触面的弯曲形状设置为,对应放置所述柔性膜3中心处的位置最高,即对应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上两弯曲边缘21之间的中心位置,且越靠近所述柔性膜3长边端部方向即越靠近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弯曲边缘21曲率越低。

所述压合块51优选采用可弹性变形的硅胶制作,从而使得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时,贴合力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中心向弯曲边缘21方向渐进。

较佳的,所述压合块51上部侧面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小,即所述压合块51对应所述柔性膜3两端部的侧面设置为内凹状,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3贴合前所述柔性膜3端部形成较大弯曲角度,避免所述柔性膜3端部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弯曲边缘21的在先接触。

所述升降板52设置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板状;所述升降板52可带动固定设置于所述升降板52上的所述压合块51进行上升和下降的移动,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贴合。

具体的,当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时,通过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最高部分对应的所述柔性膜3最先接触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即所述柔性膜3的中心部分最先贴合,然后通过所述压合块51的连续上升致使所述压合块51产生弹性变形,实现贴合力向弯曲的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边缘部分的逐渐施加,从而把所述柔性膜3完整贴合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上。

实施例三

所述压紧装置7设置在所述夹手装置6的侧面,且所述压紧装置7对称设置在所述压合块51两侧的所述基座61上;较佳的,所述压紧装置7设置为4个,同一所述基座61即对应同一所述夹手装置6设置有2个所述压紧装置7,所述压紧装置7以两所述导轨9之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夹手装置6的两侧,所述压紧装置7可随所述基座61进行水平移动。

所述压紧装置7包括第三气缸71、安装座72和压紧块73,所述压紧块73通过所述安装座72固定在所述第三气缸71的伸缩杆上,所述第三气缸71伸缩杆可通过所述安装座72带动所述压紧块73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压紧块73设置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所述压紧块73的一端可与所述载带4端部接触;具体的,所述压紧块73可将所述载带4按压在所述压合块51的侧面上,从而使所述载带4端面保持和所述压合块51侧面紧贴的状态,从而避免在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过程中,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弯曲边缘21的在先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夹部64和所述上夹部65的夹持宽度小于所述载带4的长度,从而保证所述压紧块73可顺利与所述载带4接触贴合。

如采用所述夹手装置6对所述载带4端部进行固定限制而实施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时,由于所述夹手装置6对所述载带4端部的夹持力较强,在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贴合过程中,需所述压合块51、所述夹手装置6和所述放置平台1进行协同运动,操作较为复杂,当协同不一致时,所述夹手装置6提供的张紧力过大造成的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曲率改变,或所述夹手装置6提供的张紧力不足造成所述柔性膜3边缘翘起;最终都易使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弯曲边缘21在先接触;且所述载带4在夹持位置易造成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的撕裂损坏。

通过所述压紧装置7的设置,所述压紧块73仅对所述载带4施加水平压力,使所述载带4端部和所述压合块51侧面贴合,保证所述柔性膜3的弯曲状态;在所述压合块51带动所述载带4上升时,在不影响所述载带4上升的情况下,所述压紧块73提供大小合理的摩擦力,保证所述载带4处于张紧状态,从而避免所述柔性膜3边缘翘起,同时不影响所述压合块51的接触面曲率;在保证所述柔性膜3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内逐渐贴合的同时,避免所述柔性膜3端部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边缘位置处的在先接触,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例四

所述压合块51可设置为具有细小气孔的发泡硅胶材料,所述压合块51通过限型座固定在所述升降板52。当所述压合块51处于真空状态时,所述压合块51体积膨胀,在所述限型座的限制作用下,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发生形变,形成带有一定曲率的弧形面,从而实现所述柔性膜3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内逐渐贴合。

较佳的,所述压合块51内设置有气囊,在真空状态下,所述气囊的膨胀率大于所述压合块51的膨胀率;所述气囊优选设置在所述压合块51的上部中心位置,从而可通过控制所述气囊的气压从而控制所述气囊的膨胀体积改变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的曲率,实现所述柔性膜3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内逐渐贴合。

同时通过设置本实施例结构的所述压合块51,可在贴合前,即非真空状态下将所述压合块51的接触面设置为平面,从而便于所述载带4在所述压合块51上的稳定放置。

实施例五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屏的贴合装置的贴合方法,具体包括;将所述柔性膜3贴附在所述载带4上,将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放置在所述放置平台1上;通过所述夹手装置6固定贴附有所述柔性膜3的所述载带4端部;通过第一次上升所述压合块51把所述载带4向上推直至将所述载带4与所述压合块51紧贴,且所述载带4处于张紧状态;通过第二次上升所述压合块51,并通过调节所述夹手装置6的下降及水平移动,使所述载带4及所述柔性膜3的端部贴合所述压合块51的边缘处,致使所述载带4和所述柔性膜3呈弯曲状;通过所述压紧装置7限制所述载带4端部位置,所述夹手装置6解除对所述载带4端部的夹持状态;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对位闭合形成闭合空间,并对所述闭合空间进行抽真空至设定真空值;通过第三次上升所述压合块51,使所述压合块51中间部分最先接触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并在述压合块51的连续上升过程中,将所述柔性膜3逐渐贴合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上直至所述柔性膜3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完整贴合;下降所述压合板,并解除所加紧装置对所述载带4端部的限制,所述柔性膜3、所述载带4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均在所述放置平台1上,通过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分离从而解除真空状态,将所述载带4从所述柔性膜3上剥离,从而最终完成所述显示装置的贴合。

较佳的,将所述载带4的两端分别放置在所述夹持组的上夹部65和下夹部64之间,并为保证所述载带4的放置,开始时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气缸63使所述上夹部65与所述下夹部64之间隔开一定的距离。当所述载带4的两端落放置在在两侧的所述下夹部64上时,所述第二气缸63驱动致使所述上夹部65下降并进而对所述载带4的两端实现夹持效果。随后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62以将所述夹持组下降到设置位置。

对于贴附到所述载带4上的所述柔性膜3,所述载带4的宽度尺寸大于所述柔性膜3的宽度尺寸,所述载带4的长度尺寸相应于于所述柔性膜3的长度尺寸,即所述载带4的长度尺寸等于或略大于所述柔性膜3的长度尺寸。

所述柔性膜3位于所述载带4的中心,在完成贴附后所述载带4的长边两侧会超出所述柔性膜3的长边两侧,从而便于被所述夹手装置6和所述压紧装置7进行固定限制。

具体的,在所述载带4被所述夹持组夹持固定时,所述升降板52上升;所述压合块51的接触面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个瞬间与所述载带4的底面接触,并在之后随着所述升降板52不断升高的带动下推高所述载带4的底面。

通过所述升降板52上升带动所述压合块51上升以及所述夹持组夹持效果致使所述载带4处于张紧状态,从而防止所述柔性膜3贴合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时产生褶皱;同时所述载带4的张紧状态可保证所述载带4与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的紧密接触。

较佳的,在所述载带4被拉伸至紧绷状态的过程中,放置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所述放置平台1可在所述升降装置8的驱动下下降到设定位置,即可使所述载带4部分设置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内,但所述柔性膜3不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解除,便于后续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和所述柔性膜3的贴合,减少贴合过程中所述升降板52的移动行程。值得指出的是,不限制在所述载带4被拉伸时,所述放置平台1同时下降。

较佳的,当所述放置平台1下降到设定位置时,所述升降板52第二次带动所述压合块51的上升,在所述压合块51上升的同时,通过上升第一气缸62的驱动使所述夹持组的位置下降,所述载带4端部在所述夹持组的夹持情况向下侧方向拉动;并所述驱动马达10开启控制所述基座61向所述压合块51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压合块51的上升和所述夹持组的下降及水平移动的同时进行,所述载带4的端部在被所述夹持组夹持状态下向所述压合块51下侧方向拉动,从而使所述载带4在所述压合块51边缘位置弯曲。在弯曲所述载带4端部的过程中,超出所述压合块51边缘的所述柔性膜3端部部分因所述载带4的带动下一起弯曲。所述柔性膜3的弯曲部分与所述载带4、所述压合块51的接触面紧贴形成曲率相同的形状。

具体的,从通过第三次上升所述压合块51,使所述压合块51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中心开始向弯曲边缘21的两侧逐渐贴合;当所述压合块51的第三次上升开始时,所述压合块51接触面两长边之间的中心线部分先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内侧接触,因此对应贴合在所述载带4上侧的所述柔性膜3的中心部分优先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中心接触进行贴合。

在随后所述压合块51继续上升的过程中,所述接触面的曲率在于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接触后不断被下压,从而使所在所述接触面上的柔性膜3逐渐紧贴贴合到曲面保护盖板2上;所述柔性膜3的贴合逐渐进行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弯曲边缘21的边界部分为止,当所述压合块51的第三次上次最终完成后,所述接触面往所述柔性膜3端部施压使其完全固定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的弯曲边缘21上,最终实现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和所述柔性膜3的贴合并完成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可针对具有直角或锐角边缘的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进行所述柔性膜3贴合,使所述柔性膜3在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内的逐渐贴合,避免所述柔性膜3在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褶皱等不良缺陷;同时,在所述压紧装置7的作用下避免所述柔性膜3端部和所述曲面保护盖板2边缘位置处的在先接触,降低生产的不良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