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47882发布日期:2020-11-06 17:0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聚酯纤维面料制备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导致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在增多,火灾的危害性也越来越大。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安防意识的增强,防火纺织品及阻燃性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追求柔软舒适、易打理的同时,更加追求功能性、服用性、舒适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阻燃聚酯纤维材料,并根据阻燃聚酯纤维的性能和特点,设计开发新的织物组织结构、新的面料,以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包括里层、中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设置于所述里层上,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层;所述中空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通过集圈分别与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连接;其中,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和磷系阻燃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酯80-90份、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2-4份、染料2-4份、分散剂2-4份、偶联剂2-4份和磷系阻燃剂2-4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染料包括偶氮红、永固黄、酞菁绿、酞菁蓝或永固紫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散剂包括乙烯基双硬脂酰胺、聚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或聚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偶联剂包括氨基三甲氧基硅烷、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环氧基三甲氧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包括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对苯二酚双二苯亚磷酸酯、正丁基双羟丙基氧化膦、环辛基羟丙基氧化膦或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里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或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优选地,所述表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或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抗静电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是提供一种如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双面机编织成型,循环步骤包括:s1、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一聚酯纤维长丝,形成里层;s2、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二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表层;s3、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集圈,喂入第三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连接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的中空层。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阻燃聚酯纤维面料使中空层更加厚实和蓬松;所采用的阻燃聚酯纤维热稳定性高,极限氧指数在32以上,达到难燃,自熄,同时极少阴燃和余燃现象,可以应用于阻燃的服装面料、特殊的工装面料,以及公共交通或公共场所阻燃的装饰纺织品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包括里层、中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设置于所述里层上,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层;所述里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所述中空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通过集圈分别与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连接;所述表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其中,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和磷系阻燃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所述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抗静电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5份、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3份、偶氮红3份、乙烯基双硬脂酰胺3份、氨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和间苯二酚双二苯磷酸酯3份。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如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双面机编织成型,循环步骤包括:s1、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一聚酯纤维长丝,形成里层;s2、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二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表层;s3、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集圈,喂入第三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连接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的中空层。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包括里层、中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设置于所述里层上,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层;所述里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所述中空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通过集圈分别与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连接;所述表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其中,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和磷系阻燃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所述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抗静电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80份、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4份、永固黄4份、聚乙二醇4份、巯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和对苯二酚双二苯亚磷酸酯4份。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如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双面机编织成型,循环步骤包括:s1、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一聚酯纤维长丝,形成里层;s2、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二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表层;s3、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集圈,喂入第三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连接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的中空层。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燃聚酯纤维面料,包括里层、中空层和表层;所述表层设置于所述里层上,所述里层与所述表层之间形成所述中空层;所述里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所述中空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通过集圈分别与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连接;所述表层由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和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通过成圈或集圈形成;其中,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和磷系阻燃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所述抗静电聚酯纤维长丝是通过含抗静电剂的色母粒与聚酯切片经熔融纺丝后得到的;其中,所述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90份、纳米二氧化硅接枝改性粉末2份、酞菁绿2份、聚乙烯2份、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2份和正丁基双羟丙基氧化膦2份。本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如前所述阻燃聚酯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由双面机编织成型,循环步骤包括:s1、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一聚酯纤维长丝,形成里层;s2、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成圈、集圈或不出针,喂入第二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表层;s3、至少其中一路的针筒的若干跑道出针为集圈,喂入第三阻燃聚酯纤维长丝,形成连接所述里层和所述表层的中空层。实施例4对实施例1~3制备的阻燃聚酯纤维面料进行性能试验分析,结果如下表1所示: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氧指数(%)36.337.436.8阻燃时间(s)<1<1<1本发明的阻燃聚酯纤维面料使中空层更加厚实和蓬松;所采用的阻燃聚酯纤维热稳定性高,极限氧指数在32以上,达到难燃,自熄,同时极少阴燃和余燃现象,可以应用于阻燃的服装面料、特殊的工装面料,以及公共交通或公共场所阻燃的装饰纺织品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