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59055发布日期:2020-12-22 10:3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汽车已普遍成为人们代步的工具,现有汽车内顶部和内侧位等部件均会用到内饰面料,传统的内饰面料较厚重,性能单一,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社会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包括底层、pu热熔胶层和面层,底层与面层通过pu热熔胶层相粘接,面层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pu热熔胶层呈网格状,pu热熔胶层的厚度为0.5mm~3mm,在pu热熔胶层的各网格内均填充有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凯夫拉纤维可以使面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而在面料中加入涤纶中空短纤维,可以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降噪性能,在面料中加入纳米银抗菌颗粒,可以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一定厚度的pu热熔胶层不仅可以起到粘接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弹性,能起到一定的抗冲击,此外,pu热熔胶层呈网格状则方便限定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的位置,另外,整个面料层数相对较少,较为轻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pu热熔胶层的每个网格的边宽为0.5mm~3mm,边长为3mm~20mm。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提升其弹性及抗冲击性。

进一步,在pu热熔胶层的各网格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除异味性能。

进一步,底层由阻燃透气化纤编织而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阻燃、隔热性能。

进一步,底层与pu热熔胶层相粘接的表面具有短纤绒毛。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升底层与pu热熔胶层之间的剥离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轻薄内饰面料的断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层,2、pu热熔胶层,3、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包括底层1、pu热熔胶层2和面层3,底层1与面层3通过pu热熔胶层2相粘接,其中,面层3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pu热熔胶层2呈网格状,pu热熔胶层2的厚度为0.5mm~3mm,在pu热熔胶层2的各网格内均填充有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pu热熔胶层2的厚度具体可为0.5mm、0.8mm、1.2mm、1.6mm、2.0mm、2.5mm、2.8mm或3mm,具体厚度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进行确定,凯夫拉纤维可以使面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而在面料中加入涤纶中空短纤维,可以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降噪性能,在面料中加入纳米银抗菌颗粒,可以使得面料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而一定厚度的pu热熔胶层2不仅可以起到粘接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弹性,能起到一定的抗冲击,此外,pu热熔胶层2呈网格状则方便限定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的位置。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pu热熔胶层2的每个网格的边宽为0.5mm~3mm,具体可为:0.5mm、0.8mm、1.2mm、1.6mm、2.0mm、2.5mm、2.8mm或3mm,边长为3mm~20mm,具体可为:3mm、5mm、8mm、10mm、14mm、15mm、17mm或20mm,提升其弹性及抗冲击性。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在pu热熔胶层2的各网格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可以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除异味性能。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底层1由阻燃透气化纤编织而成,可以得面料具备良好的阻燃、隔热性能。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底层1与pu热熔胶层2相粘接的表面具有短纤绒毛,短纤绒毛的长度为0.5mm~3mm,具体可为0.5mm、0.8mm、1.2mm、1.6mm、2.0mm、2.5mm、2.8mm或3mm,可以提升底层1与pu热熔胶层2之间的剥离强度。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在实施例1、2或4或5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优化,其具体如下:

pu热熔胶层2和面层3之间设有防水层,其中,防水层与pu热熔胶层2之间采用粘接,防水层与面层3之间采用粘接或缝制,防水层的加入主要是为了避免液体影响纳米银抗菌颗粒、涤纶中空短纤维的性能。

而对于实施例3,则同时还避免液体影响活性炭颗粒的性能。

防水层的厚度为0.1mm~1mm,防水层可以是防水膜,也可以是由基布层和涂膜层复合而成,其中,基布层包括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经线为碳纤维,而纬线为金属纤维,涂膜层为聚四氟乙烯膜。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1)、pu热熔胶层(2)和面层(3),所述底层(1)与所述面层(3)通过pu热熔胶层(2)相粘接,所述面层(3)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所述pu热熔胶层(2)呈网格状,所述pu热熔胶层(2)的厚度为0.5mm~3mm,在所述pu热熔胶层(2)的各网格内均填充有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u热熔胶层(2)的每个网格的边宽为0.5mm~3mm,边长为3mm~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pu热熔胶层(2)的各网格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由阻燃透气化纤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1)与pu热熔胶层(2)相粘接的表面具有短纤绒毛。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轻薄内饰面料,包括底层、PU热熔胶层和面层,底层与面层通过PU热熔胶层相粘接,面层由凯夫拉纤维编织而成,PU热熔胶层呈网格状,PU热熔胶层的厚度为0.5mm~3mm,在PU热熔胶层的各网格内均填充有涤纶中空短纤维和纳米银抗菌颗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耐磨性好、降噪性好、抗菌性好、具有较好的弹性,能起到一定的抗冲击,整个面料层数相对较少,较为轻薄。

技术研发人员:张赤兵;黄玉卫;陶维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森织汽车内饰(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3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