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及改性复合岩棉板与流程

文档序号:31459016发布日期:2022-09-07 15:2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及改性复合岩棉板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及改性复合岩棉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保温隔声板材质是岩棉,现有的生产工艺与设备不能满足薄板的要求,传统的岩棉板的板厚较大,当需要使用薄板时,需要进行二次切割,即采用切割机等设备工具对传统的岩棉板进行切割,切割面需要打磨剖光处理,使得操作过程复杂;同时,传统的岩棉板导热系数较高,保温性能较差,强度较低,施工搬运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及改性复合岩棉板,降低了产品厚度和导热系数,提升了产品强度和隔声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铺设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形成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在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上铺设防水面层;
7.步骤二、对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所述防水面层进行加热加压,使得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成为热压改性岩棉板层,以得到改性复合岩棉板。
8.优选地,步骤一中,将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铺设于支撑板上形成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将所述防水面层铺设粘结于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
9.优选地,步骤二中,将所述支撑板、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所述防水面层一起放入热压机中,之后取出所述支撑板,开启所述热压机进行加热加压得到所述改性复合岩棉板,最后将所述改性复合岩棉板由所述热压机中取出。
10.优选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随时间逐渐增加。
11.优选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随时间由0kn逐渐变为1200kn。
12.优选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为140~300度。
13.优选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的时长为5~20分钟。
14.优选地,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2%~20%。
15.优选地,所述防水面层为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无机纤维玻纤毡、防水透气膜、双面铝箔纸或单面铝箔纸,所述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粘结于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所述无机纤维玻纤毡、所述防水透气膜、所述双面铝箔纸或所述单面铝箔纸通过胶水粘结于所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改性复合岩棉板,包括所述热压改性岩棉板层和设置于所述热压改性岩棉板层上的所述防水面层。
17.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本发明的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铺设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形成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上铺设防水面层;步骤二、对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防水面层加热加压,使得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成为热压改性岩棉板层,以得到改性复合岩棉板。在制造过程中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提升了热压改性岩棉板层的孔隙的密闭程度,使得产品厚度能够降低至1.0cm,采用加热加压一次成型,不需要进行二次切割和打磨处理;使得导热系数可达到0.034w/m
·
k以下,提升了产品的保温性能;使得产品的强度提升,降低了施工搬运损耗;提高了隔声效果,使其低至46~50分贝;通过设置防水面层提升了产品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改性复合岩棉板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00、改性复合岩棉板;1、热压改性岩棉板层;2、防水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及改性复合岩棉板,降低了产品厚度和导热系数,提升了产品强度和隔声效果。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铺设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形成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上铺设防水面层2;
28.步骤二、对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防水面层2进行加热加压,使得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成为热压改性岩棉板层1,以得到改性复合岩棉板100。
29.在制造过程中采用加热加压的方式提升了热压改性岩棉板层1的孔隙的密闭程度,使得产品厚度能够降低至1.0cm,采用加热加压一次成型,不需要进行二次切割和打磨处理,简化了操作过程,而现有技术中传统岩棉板的板厚为1.5cm-2.0cm;使得导热系数可达到0.034w/m
·
k以下,提升了产品的保温性能,而现有技术中传统岩棉板的导热系数为0.037w/m
·
k;使得产品的强度提升,降低了施工搬运损耗;提高了隔声效果,使其低至46~50分贝;通过设置防水面层2提升了产品的防水性能。
30.具体地,步骤一中,将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铺设于支撑板上形成无机纤维岩矿树
脂棉层,将防水面层2铺设粘结于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
31.具体地,步骤二中,将支撑板、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防水面层2一起放入热压机中,之后取出支撑板,开启热压机进行加热加压得到改性复合岩棉板100,最后将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由热压机中取出。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支撑板、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和防水面层2一起放入热压机的平台上,取下支撑板后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由平台进行支撑。
32.具体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随时间逐渐增加。
33.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施加的压力随时间由0kn逐渐变为1200kn。
34.具体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为140~300度。加热温度可根据气候与室温进行调整。
35.具体地,步骤二中,加热加压的时长为5~20分钟。
36.具体地,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2%~20%。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制备工艺:采用优质玄武岩,白云石等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冲天炉/电炉,经1450度以上高温融化为液态溶体,通过工艺配方控制将液态溶体酸度系数调整为>1.80,液态溶体经过离心机辊头的高速旋转形成直径4-5um的纤维,在高速吹离风的剥离过程中喷施粘结剂、憎水剂等添加剂至纤维表面,具体地,将树脂溶液、粘结剂、憎水剂等的混合物喷至纤维上即可,根据板材所需性能添加粘结剂、憎水剂等。沾有粘结剂的纤维在吹离风和负压风的共同作用下,均匀的铺在集棉网上,在通过摆锤与传输带的速度与时间点控制生产出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
37.具体地,防水面层2为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无机纤维玻纤毡、双面铝箔纸或单面铝箔纸,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本身具有粘结性,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粘结于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无机纤维玻纤毡、防水透气膜、双面铝箔纸或单面铝箔纸通过胶水粘结于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层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采用的胶水为水性胶水。
3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改性复合岩棉板的制造方法制得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包括热压改性岩棉板层1和设置于热压改性岩棉板层1上的防水面层2。本实施例中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的导热系数为0.034w/m
·
k以下,产品厚度可低至1cm,防火等级为a级。
39.根据不同强度要求与厚度要求,每平方米至少需要1.2-1.6kg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具体地,对板材强度有更高要求,则增加每平方米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用量。
40.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4%,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上铺设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的厚度为1cm,每平方米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用量为1.6kg,加热温度为180度,加热加压时间为15分钟。得到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经过10次试验,其平均导热系数为0.033w/m
·
k,平均压缩强度为35kpa。
41.实施例二:
42.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6%,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上铺设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的厚度为1cm,每平方米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用量为1.4kg,加热温度为160度,加热加压时间为8分钟。得到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经过10次试验,其平均导热系数为0.0325w/m
·
k,平均压缩强度为29kpa。
43.实施例三:
44.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8%,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
棉上铺设复合低密度聚乙烯膜,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的厚度为1cm,每平方米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用量为1.3kg,加热温度为160度,加热加压时间为8分钟。得到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经过10次试验,其平均导热系数为0.0336w/m
·
k,平均压缩强度为27kpa。
45.实施例四:
46.于本具体实施例中,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树脂含量为6%,在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上通过水性胶水铺设粘结防水透气膜,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的厚度为1cm,每平方米无机纤维岩矿树脂棉的用量为1.4kg,加热温度为160度,加热加压时间为8分钟。得到的改性复合岩棉板100经过10次试验,其平均导热系数为0.0335w/m
·
k,平均压缩强度为27kpa。
47.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