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09479阅读:9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液压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液压起重工具,特别适用于压装配合件、矫正、顶撑、装夹、分离调整及压紧等场合,具有顶撑油缸、储油箱、液压集成回路组件及手动油泵等结构特征。
现在通用的液压千斤顶主要用于起重,结构上大都采用套缸组装式结构,即将储油缸置于顶撑油缸外围,顶撑油缸由主密封圈、活塞杆密封端盖、密封压紧螺钉及顶撑油缸外壳等组成,在套缸一侧设置有手动柱塞泵,工作时,往复掀动手动柱塞油泵,吸油单向阀开启,油液经吸油油道进入油泵,再压油单向阀开启,油液流经压油油道注入活塞杆下面的高压腔,推动活塞杆达到起重目的,在油道上设有卸荷阀及卸荷油道使千斤顶恢复工作状态,具有上述结构特征的液压千斤顶最大的缺点是外形呆大,无法适用于一些狭窄空间的工件压装配合操作,迄今为止,尚未有一理想的液压工具既能满足在狭窄空间进行压装配合工作的操作要求,又能达到液压千斤顶各项技术与经济成本核算指标与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特别适用于狭窄空间工作,即能起重,也能解决(压装)配合件装卸、分离调整等工作的微型液压千斤顶、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可靠。
该微型液压千斤顶由顶撑油缸、储油箱、液压集成回路组件及手动油泵等组成,千斤顶整体外形呈平扁形,顶撑油缸与储油箱分别设置一侧,储油箱与顶撑油缸上腔之间设有通油道。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外形上实现了发明的目的,结构上使液压回路设置合理化,充分利用顶撑油缸空间,同时使顶撑油缸复位快,工作压力范围增大,使用寿命增长。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将顶撑油缸壳、储油箱壳及手动油泵泵壳一体设计,并将液压集成回路组件设置在平扁形壳体的底部,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可靠,同时完全避免了构件之间的渗漏油现象和断裂的嫌疑,造价低,维修方便。
以下结合
,并给出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正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俯视剖面图如图所示,顶撑油缸由密封压紧螺钉(1)、主密封圈(2)、垫圈(3)、活塞杆(4)、O型密封圈(6)、密封端盖(7)、圆托台(8)及其外壳(5)组成,手动油泵由
形柱塞(13)、组合密封圈(17)、带销轴的油泵摆杆(14)等组成,储油箱(16)上加螺塞(15)密封,顶撑油缸、油泵及储油箱外壳(5)一体设计,在壳体(5)底部设置液压集成回路,由吸油油道、压油油道、卸荷油道及吸油单向阀(11)、压油单向阀(9)、卸荷阀(12)组成。顶撑油缸上腔(18)与油箱(16)之间有斜孔油道(19),使得顶撑油缸下高压腔与上腔(19)在往复顶撑时互相畅通,保证顶撑活赛杆(4)托着的托台(8)自如地上下升降。顶撑油缸上腔(18)是处在常压状态,在密封端盖(7)上设置有O型密封圈(6)即利于油缸的密封,又增加千斤顶使用寿命。油泵柱塞腔内设O型密封圈与聚四氟乙烯档圈组合封合,使油泵柱塞(13)使用寿命增长,将微型千斤顶置于狭窄操作空间位置时,关闭卸荷阀(12),上下摆动油泵,油经油泵注入活塞杆(4)下高压腔,活塞杆(4)与托台(8)随即上升,完成了顶撑工作后,打开卸荷阀(12),高压油腔内的油即经就近的卸荷油道回到储油箱(16)並注油到顶撑油缸上腔(18),帮助或加快顶撑油缸复位。本实用新型工作压力可设置5、10、20、30、50、100、150……(吨)多种档次。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液压千斤顶,由顶撑油缸、储油箱(16)、液压集成回路组件及手动油泵组成,其特征在于千斤顶外形壳体(5)呈平扁形,顶撑油缸与储油箱(16)分别设置一侧,手动油泵与储油箱(16)同设一侧,储油箱(16)与顶撑油缸上腔(18)之间设有通道(19)。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顶撑油缸壳、储油箱(16)壳及手动油泵泵壳成整体外形平扁壳体(5),液压集成回路组件设置在壳体(5)底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顶撑油缸的密封端盖(7)内设有O型密封圈(6)。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液压集成回路由吸油油道、卸荷油道,压油油道及吸油单向阀(11)、卸荷阀(12)、压油单向阀组成。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液压集成回路由吸油油道、卸荷油道、压油油道及吸油单向阀(11)、卸荷阀(12)、压油单向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微型液压千斤顶,具有顶撑油缸、手动油泵、储油箱、液压集成回路组件等结构特征,外形呈平扁整体形。该千斤顶可适用于配合件之间狭窄空间位置工作,用以矫正、顶撑、拆卸分离、装夹调整等,工作压力设定可分为5、10、20、30、50、100、150吨等多种规格。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造价低、外形美观轻巧等优点。
文档编号B66F3/24GK2053208SQ8921420
公开日1990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89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7月13日
发明者木沛松 申请人:木沛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