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膜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7610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30以下的长链烷 基的丙烯酸聚氨酯树脂。通过使用具有处于这种碳数范围的长链烷基的丙烯酸聚氨酯树 月旨,脱模层2在热转印时呈现优异的脱模性,且不会引起涂布在脱模层2上的硬涂层用涂布 液的涂膜凹陷现象,可以形成均匀的硬涂层3。当碳数小于10时,热转印时的脱模性不充 分,在被转印体的表面上发生转印不均,变成品质缺陷。另外,当碳数超过30时,在硬涂层 用涂布液的涂布时发生涂膜凹陷,无法形成均匀的硬涂层3。
[0049] 作为由上述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构成的脱模层2的形成方法,例如 有将含有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和具有长链烷基的烷基异氰酸酯的涂布液组合物、或者将含有 具有长链烷基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涂布液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膜1的 一个面上、之后使其交联的方法。
[0050] 另外,脱模层2如前所述,有时根据被转印体要对与基材膜1的密合性、脱模性、延 伸性、耐溶剂性、耐热性等性能进行微调。例如,通过在含有上述具有长链烷基及羟基的丙 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涂布液组合物中配合丙烯酸多元醇树脂或丙烯酸聚氨酯树 脂来谋求涂布液组合物的调整,通过使该经调整的涂布液所含的组合物发生交联反应,形 成脱模层2。其中,具有长链烷基及羟基的丙烯酸树脂的配合量相对于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优 选为2重量%以上且30重量%以下的范围内,但并无特别限定。
[0051] 上述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是具有多个羟基的丙烯酸树脂,其组成的单体成分是具 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共)聚合物,但也可使不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酸 酯单体、苯乙烯单体、醋酸乙烯酯单体等共聚。作为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例如 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 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
[0052] 另外,作为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 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 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 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 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二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三十烷基酯等。具有长链烷基及羟 基的丙烯酸树脂可以通过具有长链烷基的丙烯酸单体与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单体的 共聚来获得。
[0053] 另外,异氰酸酯化合物是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MDI)、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roi)及它们的预聚物等。
[0054] 发明人们进行深入研宄的结果发现,由至少含有丙烯酸多元醇树脂、具有羟基及 碳数为10以上且30以下的长链烷基的丙烯酸树脂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涂布液组合物的固 化物、即具有碳数为10以上且30以下的长链烷基的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所形成的脱模层2 是优选的。该涂布液组合物并不需要像三聚氰胺树脂那样为了固化而进行高温下的烘烤工 序(180~200°C),而是通过在室温~50°C左右的温度下进行老化即结束固化反应。如此,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低温固化来制作脱模层2。因此,由于在三聚氰胺脱模的固化条 件下会发生皱褶或热收缩、结晶化等不良情况因而在以往无法使用的、无拉伸PET膜、氯乙 烯膜或PET-G膜等不耐热但伸长率高的、成型物追随性优异的基材膜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也 可使用。
[0055] 转印膜根据用途有时在转印时被极度地施加热。例如,在与注塑成型同时地进行 转印的模内转印中要施加160°C左右的热。此时,通过在模内转印所用的转印膜的脱模层2 中配合具有羟基的纤维素衍生物,可以提高耐热性。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使用的具有羟基的 纤维素衍生物是硝酸纤维素、醋酸丁酸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这里,作为纤维素衍生物 的配合量,相对于主剂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优选为20重量%以上且100重量%以下的范 围内。
[0056] 另外,在对应剥离时的高速化时或者层叠含有氨基甲酸酯的密合性高的硬涂层3 时,有时要求脱模层2的剥离更轻微。此时,通过在脱模层2中配合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有机 硅树脂,可以在不丧失再涂性的情况下使剥离变得轻微。此时的丙烯酸有机硅树脂的适当 配合量相对于主剂的丙烯酸多元醇树脂为〇. 5重量%以上且15重量%以下的范围内。该 脱模层2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最佳的是0. 1 μπι以上且5 μπι以下的范围内。
[0057] 此外,该脱模层2中也可含有具有羟基的丙烯酸有机硅树脂和具有羟基的纤维素 衍生物这两者,也可仅含其中任一者。
[0058] 另外,通过在该脱模层2中含有树脂填充物或无机填充物,可以使其防眩光或者 使表面为无光泽。另外,优选如图3所示在脱模层2与基材膜1之间形成有锚定层9。 [0059](锚定层9)
[0060] 锚定层9并非仅是为了提高脱模层2与基材膜1的密合性而设置的。例如,通过 设置平滑的锚定层9,可缓和基材膜1的凹凸,进而形成于其上的脱模层2的表面会变成平 滑的面,因而可以对最终制品表面(硬涂层3的表面)赋予高光泽。
[0061]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通过在锚定层9的靠脱模层2侧的面上形成无光泽式的凹 凸,脱模层2的表面变为无光泽式,从而可以使最终制品表面(硬涂层3的表面)为无光泽 式。另外,虽未图示出,但通过在锚定层9的靠脱模层2侧的面上形成发丝纹式的凹凸,脱模 层2的表面变成发丝纹式,从而可以使最终制品表面(硬涂层3的表面)为发丝纹式。无 光泽式及发丝纹式的凹凸高低差由于会在各印刷工序中成为导致气孔的原因,因此优选为 1 μπι以上且30 μπι以下的范围内。另外,销定层9的平均厚度宜为2 μπι以上且15 μπι以下 的范围内。作为锚定层9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但从锚定性能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 2组分固化型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或2组分固化型聚酯氨基甲酸酯。
[0062] (硬涂层3)
[0063] 硬涂层3优选是无粘性的状态,且由通过在转印至被转印物之后照射紫外线或电 子束而能够交联的树脂形成。作为在转印后进行交联的理由是因为,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膜 多在注塑成型或加热转印法中使用,如果预先进行交联则在转印的延伸时易于发生断裂、 变得外观不良。作为在转印前实现无粘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的3个方法。作为第1个方 法,是使用高分子型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方法。作为第2个方法,是使用异氰酸酯 /多元醇树脂或环氧树脂/胺类等交联系树脂使液态或半液态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稍微固化 而变成无粘性的方法。第3个方法是略微地照射紫外线或电子束而变成半固化状态的方 法。
[0064]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第1个方法。作为理由,在第2个方法中与脱模层2的密合性 会变得过高、作为转印膜的剥离性会变得不充分。另一方面,在第3个方法中,紫外线照射 机或电子束照射机的强度不均或重现性会成为课题,工序成本会变高。
[0065] 另外,在为第1个方法时,为了使其为无粘性且注塑成型时树脂不会流动,优选分 子量为5万以上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C以上的具有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的丙烯酸 树脂(丙烯酸丙烯酸酯)。但是,该丙烯酸树脂由于是高分子,因而有紫外线固化性变差的 倾向,表面硬度有时变差。为了弥补该缺点(即为了提高表面硬度),需要在上述丙烯酸 树脂中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的添加量相对于丙烯酸树脂低于10重 量%时,观察不到对硬度的效果。而为40重量%以上时,变得过脆、耐磨性差。因此,纳米 二氧化硅粒子的最佳添加量是相对于丙烯酸树脂为10重量%以上且小于40重量%的范围 内。
[0066] 添加于硬涂层3中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为了维持透明性,优选粒径为10以上且小 于IOOnm的范围内。另外,所添加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优选通过具有丙烯酰基/甲基丙烯 酰基的硅烷偶联剂等进行了表面处理,但也可以仅是未处理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
[0067]另外,一般来说,紫外线固化树脂具有耐摩耗性弱的倾向。因此,优选在紫外线固 化树脂中少量地添加聚四氟乙烯粉末或聚乙烯蜡、金属皂等来谋求提高光滑性。
[0068] 另外,该硬涂层3的厚度在考虑到硬度的表现和固化收缩、成本时,优选为2 μπι以 上且10 μ m以下的范围内。
[0069](底涂层4)
[0070] 底涂层4是用于确保硬涂层3与加饰层5的密合的层,优选由聚酯多元醇树脂或 丙烯酸多元醇树脂等多元醇树脂及/或含羟基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树脂等具有羟基的树 脂与异氰酸酯化合物构成的树脂来形成。另外,底涂层4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最佳的是 0. 5 μ m以上且10 μ m以下的范围内。
[0071](加饰层5)
[0072] 加饰层5与上述各层相比,材料方面没有特别的差异。作为在加饰层5的形成中能 够采用的加饰技术,当然可举出利用颜色油墨的一般印刷,也可举出珠光或荧光、反射镜、 逆反射、磁印刷等特殊印刷、通过热或紫外线形成凹凸结构(各种透镜效果或全息图)的压 花加工、通过真空蒸镀或溅射形成铝或银、铬、氧化钛、硫化锌等的薄膜形成技术等。
[0073](粘接层6)
[0074] 作为粘接层6,可以使用公知的热密封性粘接剂或粘附剂。作为粘接层6,例如可 举出醋酸乙烯酯树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氯乙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