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874416阅读:来源:国知局
加 107CFU/mL 的 BBE-JY06。
[0031]由表2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BBE-JY06在酱油中的添加量不能小于IO7CFUAiL,而 且第3d添加时能够提高酱油风味。
[0032]表3酱油中EC及其前体物质含量
[0034] 注:未检测到;1为不添加 BBE-JY06; 2为第Od添加107CFU/mL的BBE-JY06; 3为第 Od 添加 IO8CFlVmL 的 BBE-JY06;4 为第 3d 添加 IO7CFlVmL 的 BBE-JY06。
[0035] 由表3可知,解淀粉芽孢杆菌能够降低酱油中的EC前体物质瓜氨酸,从而降低EC。 第3d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对于EC的降低效果没有第Od添加的效果好,但是也能降低50%的 EC0
[0036] 表4压榨后原油中精氨酸代谢相关氨基酸含量
[0038]注:1为不添加 BBE-JY06; 2 为第 Od 添加 IO7CFlVmL 的 BBE-JY06; 3 为第 Od 添加 IO8CFU/ mL 的 BBE-JY06; 4 为第 3d 添加 107CFU/mL 的 BBE-JY06。
[0039] 表1至表4数据表明,第Od和第3d添加 IO7CFlVmL至IO8CFlV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 BBE-JY06,都能通过精氨酸脱亚胺酶代谢途径将精氨酸大量转化为鸟氨酸。第3d添加 BBE-JY06对于酱油风味改善有好处,但是对于降低EC前体物质效果没有第Od添加明显。
[0040]实施例2:解淀粉芽孢杆菌BBE-JY06在增加酱油中γ-聚谷氨酸含量的应用 [00411 (1)BBE-JY06在纯培养基利用L-谷氨酸产生γ -聚谷氨酸
[0042] 种子培养基:蔗糖1%,蛋白胨1%,L_谷氨酸2%,MgS〇4〇. 1%,NaCl 0.5%, Κ2ΗΡ〇4〇·05%,ρΗ 7.0,115。(:灭菌2〇11^11。
[0043] 发酵培养基:蔗糖2%,蛋白胨2%,L_谷氨酸2%,MgS〇4〇.l%,NaCl 2%, Κ2ΗΡ〇4〇·05%,ρΗ 7.0,115。(:灭菌2〇11^11。
[0044] 挑取少许解淀粉芽孢杆菌BBE-JY06至种子培养基中,37°C,200rpm摇床培养12h。 按1〇%的接种量将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至盛有5〇1^发酵培养基的25〇11^的摇瓶中,37°(:静 置培养24h。
[0045] (2)BBE-JY06在酱油发酵中利用L-谷氨酸产生γ-聚谷氨酸,具体方法与实施例1 中的样品2-样。
[0046] (3) γ-聚谷氨酸的检测方法
[0047] 准确量取50mL发酵液,经9000rpm离心15min,除去菌体,取上清液,用HCl将上清液 的pH值调至4,然后加入4倍体积的甲醇,在4°C静置过夜,8000r/min离心15min取沉淀,甲醇 洗涤沉淀物2次,然后加入超纯水溶解后透析16h。取透析液加入4倍体积甲醇沉淀,离心收 集沉淀物,再加入超纯水溶解,冷冻干燥48h得到淡黄色粉末。将此粉末用6M的HCl溶解,抽 真空,然后沸水浴24h。将酸水解后的γ-聚谷氨酸溶液冷却后1000 rpm离心5min,去除黑色 杂质,然后用NaOH溶液将pH调至中性,再稀释至5倍、10倍、15倍。取ImL稀释液过滤,以未经 酸水解的样品为对照,分别用HPLC测定γ -聚谷氨酸含量。标样为0.2g/L的L-谷氨酸溶液。
[0048] γ-聚谷氨酸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水溶性多聚氨基酸,具有促进矿物质吸收的作 用,是一种食品保健因子。由表5看出,单独培养解淀粉芽孢杆菌BBE-JY06和将其添加到酱 醪中进行酱油发酵时,都可以产生或提高γ-聚谷氨酸的产量。其中,在酱油发酵时向酱醪 中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BBE-JY06, γ -聚谷氨酸的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64%。
[0049] 表5 γ-聚谷氨酸的含量
[00511 注:1为纯培养基中添加 BBE-JY06,2是酱油发酵时不添加 BBE-JY06,3酱油发酵时 第 Od 添加 IO7CFlVmL 的 BBE-JY06。
[0052]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 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主权项】
1. 一种改善酱油风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接种解淀粉 芽抱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BE_JY〇6〇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成曲拌盐水进行发酵后的第 3d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是接种至酱醪中 解淀粉芽孢杆菌达到1 〇7CFU/mL。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是:(1)制曲:脱脂大豆与炒 麦经浸泡、灭菌、降温后,加入麸皮、面粉,并接种米曲霉孢子,培养,待曲变成嫩绿色,制曲 完成;(2)发酵:成曲拌盐水,开始发酵,发酵的第3d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控温10-20°C,发 酵第7d接种最终在酱醪中的浓度为10 7CFU/mL的鲁氏酵母,发酵第14d再接种鲁氏酵母至最 终在酱醪中的浓度为107CFU/mL,30 °C恒温发酵,第90d结束发酵。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是:(1)制曲:脱脂大豆与炒 麦浸泡8h,121°C灭菌5min,降温至80°C,按比例加入麸皮、面粉,脱脂大豆、炒麦、麸皮、面粉 的质量比为20:15:1:1,同时接入米曲霉孢子,接种量为8X 109个/g初始原料,30°C恒温箱 中培养,6-8h翻曲一次,培养46-48h,曲变成嫩绿色,制曲完成;(2)发酵:成曲与20%w/v的 盐水以体积比为1:1.7的比例混合,开始发酵,在发酵的第3d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控温10-20°C,发酵第7d接种最终在酱醪中的浓度为10 7CFU/mL的鲁氏酵母,发酵第14d再接种鲁氏 酵母至最终在酱醪中的浓度为107CFU/mL,30 °C恒温发酵,第90d结束发酵。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方法得到的酱油。7. -种降低酱油中酱油氨基甲酸乙酯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是在酱油酿造过 程中添接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BE-JY06。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酱油发酵的第0-3d接种解淀 粉芽孢杆菌至酱醪中解淀粉芽孢杆菌达到1 〇6CFU/mL至108CFU/mL。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是:(1)制曲:脱脂大豆与炒 麦经浸泡、灭菌、降温后,加入麸皮、面粉,并接种米曲霉孢子,培养,待曲变成嫩绿色,制曲 完成;(2)发酵:成曲拌盐水,开始发酵,在发酵的第0-3d内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控温10-20 °C,发酵第7d接种最终在酱醪中的浓度为10 7CFU/mL的鲁氏酵母,发酵第14d再接种最终在 酱醪中的浓度为107CFU/mL的鲁氏酵母,30°C恒温发酵,第90d结束发酵。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方法,属于微生物和食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是在酱油生产过程中成曲拌盐水进行发酵后的第0d至第3d接种食品安全菌解淀粉芽孢杆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在不改变酱油主要理化指标的前提下,改善了酱油风味物质和口感,并降低了酱油中的氨基甲酸乙酯。CCTCC NO: M 201542320150702
【IPC分类】A23L5/20, A23L27/50
【公开号】CN105639590
【申请号】
【发明人】方芳, 张继冉, 杨希飞, 胡传旺, 陈坚, 堵国成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