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8781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更远离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二区域100b。此第一区域10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第二区域10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以转动轴轴线182为中心相对转动的情况下,对于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在长轴方向上所移动的距离,第一区域10a—方比第二区域10b长。即,第一区域10a构成长距离移动区域200,第二区域10b构成短距离移动区域210。此长距离移动区域2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长距离移动区域」的一个例子。
锤钻100中,接近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一区域10a是长距离移动区域200。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伴随冲击结构要素140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特别是因为施力部件181的中心轴与中心冲击轴线140a在同一轴线上,所以施力部件181能够更有效地承受冲击结构要素140的振动。
[0072]此外,限制机构190,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向互相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后侧加强筋192c与后侧壁部191c相抵接。因此,可以限制住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进一步向互相远离的方向移动。 另外,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前侧加强筋192a与前侧壁部191a相抵接。因此,可以限制住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进一步向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特别是,可以防止图2所示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的后侧端部边缘1laa与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的台阶部1lbc发生接触。
[0073]另外,在限制部190中,延伸部191b和前侧加强筋192a及后侧加强筋192c相接触而构成滑动引导部193。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以转动轴轴线182为中心转动的情况下,能够由该滑动引导部193,来防止在与长轴方向相交叉的左右方向上,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发生相对移动。
即,限制部190能够限制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在转动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以及在转动轴轴线182的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0074]另外,前侧加强筋192a及后侧加强筋192c相对于延伸部191b移动的区域中,为了使延伸部191b不阻碍前侧加强筋192a及后侧加强筋192c的移动,延伸部191b平滑地形成。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延伸部191b具有平滑区域,前侧加强筋192a及后侧加强筋192c能够相对于该平滑区域进行滑动。另外,“平滑区域”的意思是指,不存在阻碍前侧加强筋192a及后侧加强筋192c滑动的障碍物的区域,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平滑区域是不形成障碍物的区域。
基于以上的动作,锤钻100能够有效地抑制伴随冲击结构要素140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0075](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9?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相比,具有空气循环抑制机构300。此空气循环抑制机构3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循环抑制机构」的一个例子。
[0076]如图9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的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具有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主体进气口 301和排出主体部101内部空气的主体排气口 302。在主体部101内部,在主体进气口 301和主体排气口 302之间的第一覆盖区域1lal上设置有驱动马达110。由此,从主体进气口 301吸入的空气向主体排气口 302排出的时候,经过驱动马达110,所以可以冷却驱动马达110。
[0077]此外,如图10所示,在驱动马达110的上表面设置有马达进气口303。马达箱IlOa的与马达进气口 303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马达箱进气口 306。另外,在驱动马达110内部,安装有传动轴111同时设置有由传动轴111驱动而转动的风扇305。在驱动马达110的与风扇305对应的外部轮廓区域上设置有马达排气口 304,在马达箱I 1a的与马达排气口 304对应的区域上设置有马达箱排气口 307。此马达进气口 30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进气口」的一个例子,马达排气口 30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口」的一个例子。
因此,从主体进气口 301吸入的空气,由于风扇305的转动而通过马达箱进气口 306和马达进气口303被吸入到驱动马达110内。然后,驱动马达110内的空气由于风扇305的转动而通过马达排气口 304和马达箱排气口 307向主体排气口 302排出。如此,因为使空气通过驱动马达110,能够有效提高对驱动马达110的冷却效果。
[0078]进一步,如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中,设置有作为空气循环抑制机构300的壁状部件310。此壁状部件3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壁状部件」的一个例子。壁状部件310由从覆盖驱动马达110的第二露出区域101b2内壁向内侧方向突出的加强筋构成。壁状部件310包围着驱动马达110,同时壁状部件310的顶端(内圆周边缘)与驱动马达110之间构成有作为基于图1所说明的避免碰撞空隙的规定空隙。因为设有该空隙,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壁状部件310与驱动马达110相碰撞的事情。
[0079]如图11所示,壁状部件310由第一壁状部件311和第二壁状部件312所构成。第一壁状部件311的延长面311a,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处于远离状态时被置于马达进气口303(马达箱进气口306)之上。另外,转动轴轴线182位于第二壁状部件312的延长面312a上。此处,对于壁状部件310的延长面进行说明。壁状部件310具有互相相向的表面,和位于该两表面之间的中间部分。壁状部件310的延长面的定义是,在假定将壁状部件310延长的情况下,与壁状部件310的延长方向平行并且通过壁状部件310的两表面或中间部分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的面。
另外,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未处于转动状态的情况下,驱动马达110的输出轴轴线Illa与第二壁状部件312的延长面312a垂直相交。即,第二壁状部件312的延长面312a位于转动轴轴线182上,并且,与驱动马达110的输出轴轴线11 Ia垂直相交。
此外,作为其他结构,可以如下这样: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处于转动状态的情况下,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最接近时,驱动马达110的输出轴轴线Illa与第二壁状部件312的延长面312a垂直相交。
[0080]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中,位于转动轴轴线182上的区域没有设置第二壁状部件312。即,在位于转动轴轴线182上的区域中,因为没有必要设置转动容许空间320,因此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与驱动马达110邻接设置。在此意义上,可以说位于转动轴轴线182上的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与驱动马达110上各自的区域,构成空气循环抑制机构 300。
就是说,第二壁状部件312被以以下方式所设置,与转动轴轴线182和驱动马达110的输出轴轴线11 Ia两方垂直相交,并且,以与转动轴轴线182相重合的区域为中心。更具体的说,第二壁状部件312由以下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为,从一个第二轴支承部182b(参照图5)的后侧所邻接的区域开始向另一个第二轴支承部182b的后侧所邻接的区域连续设置的部分,另一个部分为,从一个第二轴支承部182b的前侧所邻接的区域开始向另一个第二轴支承部182b的前侧所邻接的区域连续设置的部分。根据该结构,可以同时实现使覆盖驱动马达110的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小型化和对驱动马达110进行冷却这两种不同的功能。
此外,第一壁状部件311采用包围在驱动马达110周围的结构。第一壁状部件311与驱动马达110之间设定有规定空隙(避免碰撞空隙)。
[0081]根据这种结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一样,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以转动轴轴线182为中心相对转动。因此,可以抑制振动传递至使用者手上。
而且,壁状部件310遮挡住从马达排气口 304向马达进气口 303移动的气流,使从马达排气口 304排出的空气高效地从主体排气口 302排出。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中,能够冷却驱动马达110。
[0082](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2?图14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的外观示意图。如上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具有互相重合的层叠区域,在该层叠区域中,覆盖在外侧的一方构成露出区域(第一露出区域101a2、第二露出区域101b2),被覆盖的一方构成被覆盖区域(第一覆盖区域1lal、第二覆盖区域1lbl )。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该层叠区域构成露出区域和覆盖区域相重叠的重叠区域400。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锤钻100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重叠区域400的构成。此重叠区域4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重叠区域」的一个例子。
[0082]图13是对重叠区域400进行说明的示图,表示沿图12的V-V线的截面的一部分。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具有挠性部件411。该挠性部件411因为被第一露出区域101a2所覆盖,而构成第二覆盖区域lOlbl。此挠性部件4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挠性部件」的一个例子。挠性部件411是由高弹性体所构成,与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体成型。
更具体地说,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具有挠性部件设置区域410,该挠性部件设置区域410包括位于前侧顶端区域的前侧突起部410a和后侧突起部410b。挠性部件411具有以下部分:在该前侧突起部410a和后侧突起部410b之间设置的凸起部411a、设置有前侧突起部410a的凹陷部411b、从该凹陷部411b向前侧延伸的延长部411c、设置在延长部411c的顶端且与第一露出区域101a2的机构一侧的表面相抵接的突出部41 Id。
[0084]伴随锤钻100的驱动操作,防振机构180使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进行相对往返移动,在这种状态下,挠性部件411的突出部411d与第一露出区域101a2的机构一侧的表面滑动抵接。即,第一露出区域101a2的机构一侧的表面构成了被滑动区域420。此被滑动区域42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被滑动区域」的一个例子。
挠性部件411与被滑动区域420,通过阻塞了在第一露出区域101a2和第二覆盖区域1lbl之间形成的空隙而构成了防尘机构430。由于该防尘机构430,能够抑制锤钻100在进行加工作业时产生的粉尘进入第一露出区域101a2和第二覆盖区域1lbl之间。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能够降低由于主体部101进入粉尘而发生的故障,能够延长锤钻100的使用寿命。
[0085]另外,由于设有挠性部件411,能够容易地组装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
如图14所示,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具有被分割成以下两部分的结构,右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d与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lOlbe。另外,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具有筒状部lOlac,该筒状部1lac具有开口部lOlab。该筒状部1lac上设置有冲击结构要素140、转动动力传递机构150等。
在对具有该结构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与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进行组装时,如图14所示,首先,将装配有相应机构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与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进行组装。此时,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的挠性部件411通过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的开口部1lab插入筒状部lOlac。由此,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的挠性部件411构成第二覆盖区域lOlbl。在此意义上,可以说挠性部件411构成了组装时的插入区域1lbf13S夕卜,在组装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与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后,对于该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与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进一步设置规定的机构。
[0086]然后,将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以及左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e,与右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d组装在一起。首先,将右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d的挠性部件411 (插入区域1lbf ),通过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的开口部1lab插入筒状部lOlac。此时,挠性部件411与开口部1lab的开口边缘部(后侧端部边缘1laa)相抵接,能够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将挠性部件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