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9878142阅读:来源:国知局
411插入筒状部lOlac。此时,可以在将挠性部件411的顶端部插入筒状部1lac的同时,使挠性部件411弯曲并进一步进入筒状部lOlac,在这种状态下,在将右侧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d插入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时,挠性部件411起到了引导功能,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该组装作业。
如上所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锤钻100所具有的功能基础上,增加了由挠性部件411所带来的防尘功能和容易组装的功能。
[0087](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是用于对第五实施方式的锤钻100的重叠区域400进行说明的附图。如图15所示,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挠性部件411被设置在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上。即,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上设有具有前侧突起部410a和后侧突起部410b的挠性部件设置区域410。另外,在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的第二覆盖区域1lbl的外侧(设置有机构的相反侧),设有供挠性部件411的突出部41 Id滑动的被滑动区域420。
采用该结构,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与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同样,也具有由挠性部件411所带来的防尘功能和容易组装的功能。
[0088](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6,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锤钻100的外观示意图。第六实施方式的锤钻100是对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的挠性部件411进行进一步完善而得到的。
图16所示的锤钻100中,在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上设置有保护部件101d。使用者有时会将锤钻100放置在桌子或地板上,由于该桌子或地板的材料或形状,有时会损伤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而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在第二主体结构要素的外部轮廓上形成有保护部件101d,因此能够抑制将锤钻100向放置场所放置时发生损伤。
保护部件1ld由高弹性体形成。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保护部件1ld和挠性部件411连接在一起形成。因此,可以有效地将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和挠性部件411及保护部件1ld—体成型。
[0089]根据该结构,在第六实施方式的锤钻100中,也和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0同样,具有由挠性部件411所带来的防尘功能和容易组装的功能。而且,由于形成了保护部件101d,可以抑制损伤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的事情发生。另外,因为可以将保护部件101d、挠性部件411及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体成型,因此可以抑制生产成本的上升。
[0090]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锤钻100的一个例子,对锤钻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使顶端工具119只在长轴方向上进行冲击作业的电锤,或者使刀锯作直线往返运动而对被加工材进行切割作业的往复式锯或钢丝锯。 另外,对设置在主体部101上且由高弹性体形成的保护部件1ld进行了说明,但是由高弹性体形成的结构要素并不限于保护部件101d,例如也可以是在把手部109上形成的防滑部件。采用由该高弹性体形成的结构要素,该结构要素可以和挠性部件411 一起与主体部一体成型。这种情况下,由该高弹性体形成的结构要素与挠性部件411相连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有效地进行一体成型,因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0091]鉴于本发明的宗旨,本发明所涉及的锤钻,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的结构。此外,不只是各方式可以单独或互相组合进行使用,还可以与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发明进行组合使用。
(方式I)
在上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上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发生移动,而从互相远离状态变为接近状态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区域在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比上述第一区域在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短,由上述第二区域构成短距离移动区域。
(方式2)
在上述冲击工具的上述长轴方向的交叉方向上,规定设置有上述顶端工具安装部的一侧为上侧,规定设置有上述电池安装部一侧为下侧的情况下,上述限制部设置在上述冲击轴上侧。
(方式3)
上述壁状部件的顶端部和上述主体部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空隙部。
(方式4)
由上述挠性部件和上述被滑动区域构成防尘机构,该防尘机构用于抑制从上述重叠区域侵入粉尘。
(方式5)
在将上述第二主题结构要素插入上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时,由上述挠性部件构成引导部。
[0092](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与本发明的结构要素及发明特定事项之间的关系如下。当然,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要素,只是与本发明的特定事项有关的一个实施结构的例子,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并不限于此。
锤钻1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锤头11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顶端工具」的一个例子。把手部10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把手部」的一个例子。夹具159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顶端工具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l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的一个例子。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l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主体结构要素」的一个例子。电动马达1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马达」的一个例子。马达箱IlO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马达保持部」的一个例子。电池16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一个例子。电池安装部16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第一露出区域101a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露出区域」的一个例子。第一覆盖区域1lal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覆盖区域」的一个例子。输出轴轴线Ill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出轴轴线」的一个例子。第二覆盖区域1lbl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覆盖区域」的一个例子。冲击结构要素14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结构要素」的一个例子。防振机构18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防振机构」的一个例子。施力部件18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施力部件」的一个例子。转动轴轴线182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转动轴轴线」的一个例子。限制部19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限制部」的一个例子。重心位置10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重心位置」的一个例子。轴部件182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轴部件」的一个例子。滑动引导部19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引导部」的一个例子。第一区域10a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区域」的一个例子。第二区域10b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区域」的一个例子。长距离移动区域2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长距离移动区域」的一个例子。空气循环抑制机构3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空气循环抑制机构」的一个例子。马达进气口 30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进气口」的一个例子。马达排气口 30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排气口」的一个例子。壁状部件31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壁状部件」的一个例子。重叠区域40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重叠区域」的一个例子。挠性部件41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挠性部件」的一个例子。被滑动区域420是本发明所涉及的「被滑动区域」的一个例子。
【主权项】
1.一种冲击工具,驱动顶端工具作直线运动而对被加工材料进行冲击作业,其特征在于, 具有: 主体部; 顶端工具安装部,其沿着规定的长轴方向延伸; 驱动马达,其具有与所述长轴方向相交叉的输出轴轴线; 冲击结构要素,其被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所驱动,并且,具有与所述的长轴方向相平行的冲击轴; 把手部,其供使用者把握; 电池安装部,其安装有用于对所述驱动马达供给电流的电池, 所述主体部具有第一主体结构要素、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对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施力的施力部件、接近所述冲击结构要素的第一区域、以及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远离所述冲击结构要素的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上,设置有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冲击结构要素, 在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上,设置有所述把手部和所述电池安装部, 并且所述冲击工具还具有防振机构,该防振机构用于抑制伴随着所述冲击结构要素的驱动所产生的振动, 所述防振机构构成为:在伴随着所述冲击结构要素的驱动而产生振动时,由所述施力部件,使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发生相对往返移动,从而切换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的远离状态和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的接近状态, 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发生移动而从互相远离状态切换为接近状态时,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比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长,由所述第一区域构成长距离移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重心位置,所述重心位置是指所述电池安装部装有电池的状态下的重心位置, 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以转动轴轴线为中心进行相对转动, 与所述冲击轴相比,所述转动轴轴线更靠近所述重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具有被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所覆盖的第一覆盖区域,和没被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所覆盖的露出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设置在所述第一覆盖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配置于马达保持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马达保持部被一体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用于规定所述转动轴轴线的轴部件,形成在所述马达保持部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具有被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所覆盖的第二覆盖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部件对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施力的方向与所述冲击轴的方向相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向接近方向的移动,所述限制部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内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也兼做对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的相对移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马达具有设置于其一端的进气口和设置于其另一端的排气口,所述主体部具有空气循环抑制机构, 所述空气循环抑制机构,设置在所述所述主体部的内侧,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并且,其抑制空气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进行循环。12.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循环抑制机构由壁状部件构成,所述转动轴轴线位于所述壁状部件的延长面上。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具有互相重合的重叠区域, 所述重叠区域,具有挠性部件和被滑动区域,其中,所述挠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上,所述被滑动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这两方中的另一方上,在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进行相对往返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挠性部件在被滑动区域滑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件构成所述第一覆盖区域与所述第二覆盖区域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上。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对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与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进行组装时,形成有所述被滑动区域的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或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使所述挠性部件产生弹性变形。17.根据权利要求13?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部件,与所述重叠区域处的所述第一主体结构要素和所述第二主体结构要素这两方中的任意一方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进行冲击作业时能够防振的更加合理的结构。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上设置有驱动马达(110)与冲击结构要素(140),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上设置有把手部(109)与电池安装部(160),在伴随所述冲击结构要素(140)的驱动而产生振动时,所述施力部件(181)使第一主体结构要素(101a)和第二主体结构要素(101b)相对移动,并且,与远离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二区域(100b)相比,接近冲击结构要素(140)的第一区域(100a)在长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更长,由第一区域(100a)构成长距离移动区域(200)。
【IPC分类】B25D11/00, B25D17/00
【公开号】CN105643567
【申请号】
【发明人】多田祥朗, 古泽正规, 渡边庆
【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