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882936阅读:来源:国知局
玮线固定机构,使用时,开口机构实现经线开口,引玮机构实现玮线与经线开口的相交,玮线滑动机构、玮线固定机构对相交后的玮线进行牵引以便于后续的打紧,不仅结构数量较少,结构简单,而且布局清晰,多个装置之间衔接流畅,配合无误,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0014]2、本发明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增设有两个玮线防带机构以对竖向推杆将玮线传递给边线杆的交接过程进行辅助,只需一根绷紧的防带线即可防止玮线被竖向推杆带走,利于竖向推杆、边线杆交接的顺利进行,使得玮线顺利的缠绕于边线杆上,便于后续打玮的进行。因此,本发明的玮线防带功能较强,利于后续打玮的进行。
[0015]3、本发明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所述玮线滑动机构中,竖向推杆的上下往复运动由竖向伸缩气缸负责,而竖向伸缩气缸的前后往复运动由水平滑动气缸负责;所述引玮机构中,引玮杆的前后往复运动由引玮气缸负责;所述玮线固定机构中,边线杆的上下往复运动由固定气缸负责。由此可见,本发明中所有设备的前后或上下往复运动都由对应的气缸控制,不仅控制的精确度较强,而且控制时不会产生废弃物,导致操作环境的污染,如油或电的污染,环保性较强。因此,本发明不仅精控程度较高,而且环保性较强。
[0016]4、本发明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所述开口机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每个综框包括上框梁、下框梁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多根穿经片,每根穿经片的中部都开设有一个穿经孔,上框梁的顶面与提升装置相连接,下框梁的底面的正中部位与弹簧的顶端相连接,弹簧的底端与弹簧座相连接,且弹簧的伸缩行程线与综框的中轴线重合于同一条纵线上,使用时,将经线穿过穿经孔以在每个综框内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的数量一致,再通过提升装置、弹簧的作用使综框进行上下运动以带动其对应的经线层上下运动,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经线开口以便于后续引玮的进行,且整体操作由提升装置、弹簧自动进行,无需手动,工作效率很高。因此,本发明不仅开口大小可控,而且工作效率较高。
[0017]5、本发明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所述开口机构中的提升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开口气缸、对称开口气缸,对称设置于滚轮支撑板上的滚轮孔位、对称滚轮孔位,及滚轮,使用时,由开口气缸或对称开口气缸经推杆、钢丝绳、滚轮对综框进行提升操作,不仅操作难度较低,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而且缩小了提升装置的操作空间,更关键的在于通过对称的两种气缸的选择、通过对称的两种孔位的选择,以及孔位之间的间距调整、排列成线的线斜率的调整,对经线开口的效果进行多种类多程度的调整,可控性较强,利于取得最佳的经线开口效果。因此,本发明的可控性较强,经线开口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旋转180度后的俯视图。
[°02°]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5是图2的右视图。
[0023]图6是图2中引讳机构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0024]图7是图4中综框与提升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8是图7中综框的右视图。
[0026]图9是图7中滚轮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竖向推杆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经线开口的操作示意图。
[0029]图12是竖向推杆、引玮杆交接玮线时的立体示意图。
[0030]图13是竖向推杆、边线杆交接玮线时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中:引玮机构1、引玮杆11、引玮钩12、内叉片121、外叉片122、片体123、U型叉口124、引玮气缸13、气缸推杆131、引玮探片14、前光电传感器15、后光电传感器16、引玮杆座17、引玮滑块18、引玮导轨181、引玮固定座19、玮线滑动机构2、竖向伸缩气缸21、竖向推杆22、滑动底座23、水平滑动气缸24、直线导轨25、水平推杆26、竖向支座27、竖向槽28、玮线防带机构3、防带线31、防带滚轮32、配重块33、防带支座34、固定框架35、开口机构4、综框40、综框支座41、上框梁42、下框梁43、穿经片44、穿经孔441、弹簧45、弹簧座451、气缸支架46、开口气缸461、推杆462、钢丝绳463、对称气缸支架47、对称开口气缸471、滚轮支撑板48、左孔斜线481、右孔斜线482、滚轮49、滚轮孔位491、对称滚轮孔位492、玮线固定机构5、边线杆51、固定气缸52、固定支座53、收物口 7、水平中轴线71、垂直连接线72、织物73、成品织物74、经线M、经线开口 Ml、玮线T。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参见图1-图13,一种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包括开口机构4与引玮机构I,所述开口机构4包括多个并排布置、且两两相互平行的综框40,所述综框40的侧部沿综框支座41上下滑动,综框40的内部设置有穿经孔441,综框40的顶部与引玮机构I的行程线相平行,且引玮机构I的行程线与所述边线装置的水平中轴线71相垂直;
所述边线装置还包括玮线滑动机构2与玮线固定机构5,且引玮机构1、玮线滑动机构2、玮线固定机构5的数量都是两个,两个玮线滑动机构2以水平中轴线71为对称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引玮机构I以水平中轴线71为对称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引玮机构I之间的连接线与引玮机构I的行程线相重合,两个玮线固定机构5以水平中轴线71为对称线左右对称设置,且讳线滑动机构2、综框40、引讳机构1、讳线固定机构5的最尚尚度依次递减;
所述引玮机构I包括沿其行程线往复运动的引玮杆11,该引玮杆11的外端与引玮钩12相连接,所述玮线滑动机构2包括竖向伸缩气缸21与竖向推杆22,所述玮线固定机构5包括边线杆51与固定气缸52,所述竖向伸缩气缸21沿其重心线与同侧对应的边线杆51的重心线之间的垂直连接线72往复运动,竖向伸缩气缸21的输出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竖向推杆22的顶端相连接,竖向推杆22的底端与边线杆51的顶端插入配合,边线杆51的底端与固定气缸52的顶端相连接,固定气缸52的底端与固定支座53的顶部相连接。
[0034]所述玮线滑动机构2还包括滑动底座23、水平滑动气缸24与直线导轨25,所述滑动底座23的顶部与水平滑动气缸24的底部相连接,水平滑动气缸24的输出端与水平推杆26的内端相连接,水平推杆26的中部与竖向支座27的顶部相连接,竖向支座27的内侧部与滑动底座23内侧部上设置的直线导轨25滑动配合,竖向支座27的外侧部与竖向伸缩气缸21的内侧部相连接,竖向伸缩气缸21的输出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竖向推杆22的顶部相连接,竖向推杆22的底部内开设有竖向槽28以与边线杆51的顶端插入配合。
[0035]所述两个玮线滑动机构2的间距沿水平中轴线71上开口机构4至收物口7的方向逐减;所述两个玮线滑动机构2中,两个竖向伸缩气缸21的最大间距大于两个边线杆51的间距,两个边线杆51的间距大于两个直线导轨25的最小间距。
[0036]一种上述三维编织的边线装置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依次包括开口工序、引玮工序、玮线防带工序;
所述开口工序是指:先在每个综框40内的穿经孔441上都穿过经线M,同一个综框40内的经线M处于同一平面上以形成经线层,经线层的数量与综框40的数量一致,经线层之间两两相互平行,再驱动任意两个不同的综框40进行上下运动,其所对应的经线层随其所在的综框40进行上下运动,当经线层的运行方向为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时,两个经线层之间就形成了以供玮线T穿过的经线开口Ml;
所述引玮工序是指:先驱动引玮杆11沿其行程线前行,再由前行的引玮杆11经引玮钩12带动玮线T前行以穿过上述经线开口Ml,并运行至竖向推杆22的正下方时停止前行;
所述玮线防带工序是指:先由竖向伸缩气缸21驱动竖向推杆22下行以插入引玮钩12、玮线T之间以使玮线T绕在竖向推杆22的外侧部上,再驱动引玮杆11沿其行程线返回,返回的引玮杆11带动引玮钩12回位,然后驱动竖向伸缩气缸21沿垂直连接线72向边线杆51前行,同时,竖向推杆22带动其外侧部缠绕的玮线T前行,直至竖向推杆22的底端位于边线杆51的正上方时为止,再由固定气缸52驱动边线杆51上行以插入竖向推杆22的内部,当边线杆51的顶端高于玮线T时停止上行,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