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挡变速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9163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的剖视图,图5至图7是表示自动变速器20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4所示,能够使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可固定部件即第四太阳轮24s与变速器箱体11固定(连接)以使第四太阳轮24s不能旋转的制动器BI,在4个离合器Cl?C4以及2个制动器B1、B2中最接近起步装置12(发动机)配置。即,制动器BI相对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在与第一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1、22相反一侧,即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车辆前部侧(图1中的左侧)。
[0064]如图4以及图5所示,制动器BI包括:与第四太阳轮24s总是连接(固定)的制动器毂500、多个摩擦板501、与摩擦板501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502以及底板(backing plate)、按压摩擦板501以及分离板5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540、以使活塞540从摩擦板501以及分离板5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5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5。
[0065]制动器BI的多个摩擦板5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制动器毂500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各摩擦板501被该制动器毂500支撑为能够与制动器毂500—体旋转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另外,制动器BI的多个分离板5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从环状的前支撑件(前侧的支撑部Hlf沿输入轴20i的轴向延伸的鼓部Ild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前支撑件I If固定在变速器箱体11上,并构成该变速器箱体11 (静止构件)的一部分。由此,多个分离板502被前支撑件Ilf支撑为不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活塞540被前支撑件Ilf支撑为不能够相对于变速器箱体11旋转而能够在轴向自由移动,与该前支撑件I If 一起划分形成制动器BI的接合油室550。
[0066]经由在输入轴20i和前支撑件Ilf上形成的油路,向制动器BI的接合油室5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制动器BI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多个复位弹簧SP5在活塞540和环状的弹簧支撑构件570之间沿周向隔着间隔配设,并与接合油室550相向。弹簧支撑构件570以相对于活塞540位于与接合油室550相反一侧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前支撑件Ilf上。此外,作为制动器BI的复位弹簧SP5,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0067]如图1以及图4所示,离合器Cl以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三行星齿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另外,离合器C2以由离合器Cl的构成构件包围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第三行星齿轮)的方式,配置在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进而,离合器C3以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另外,制动器B2以包围离合器C3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的方式,配置在该第二行星齿轮22和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之间。
[0068]如上所述,离合器Cl以及C2将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作为共同的连接对象部件。因此,如图5所示,离合器Cl以及C2共用鼓构件120,该鼓构件120与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总是连接(固定),并且作为离合器Cl的离合器毂以及离合器C2的离合器鼓发挥功能。另外,如上所述,离合器Cl以及C3将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作为共同的连接对象部件。因此,离合器Cl以及C3共用鼓构件130,该鼓构件130与第三齿圈23r总是连接(固定),并且作为离合器Cl的离合器鼓以及离合器C3的离合器毂发挥功能。进而,如上所述,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将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作为连接对象部件或固定对象部件。因此,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共用鼓构件360,该鼓构件360作为离合器C3的离合器鼓以及制动器B2的制动器毂发挥功能。
[0069]鼓构件120包括:毂部121,由离合器Cl利用;鼓部122,由离合器C2利用;连接部125,与离合器Cl以及C2的连接对象部件即第一行星齿轮21的第一太阳轮21s以及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太阳轮22s总是连接(固定)。毂部121包括具有在外周面形成的花键的筒状部121a和从筒状部121a的一端(图5中的左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121b。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121a的内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凹圆柱面状。由此,不使筒状部121a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毂部121的强度。此外,凸缘部121b的在径向上的长度根据离合器Cl以及C2要求的扭矩容量来任意设定。
[0070]鼓部122形成为一端(图5中的左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具有圆筒部以及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侧壁部。在鼓部122(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鼓部122(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圆柱面状。由此不使鼓部122的厚度增加就能够确保其强度。连接部125具有长条状的筒状部以及从该筒状部的一端(图5中的左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经由衬套(bush)或径向轴承等被输入轴20 i支撑为同轴且能够自由旋转。连接部125的筒状部(另一端)经由花键等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连接,连接部125的凸缘部通过焊接等牢固地固定在鼓部122的内周部。由此,鼓部122经由连接部125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总是连接。
[0071 ] 如图5所示,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压入毂部121的凸缘部12Ib (开口)内,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和凸缘部121b的内周面通过焊接而牢固地固定。由此,毂部121经由鼓部122以及连接部125与第一以及第二太阳轮21s、22s总是连接。并且,在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的外周固定的凸缘部121b作为环状的肋发挥功能。另外,毂部121的筒状部121a的内周面隔着与凸缘部121b的在径向上的尺寸相应的间隔,与鼓部122的外周面相向。在毂部121的筒状部121a和鼓部122之间,划分形成在与鼓部122的开口侧的端部或凸缘部121b相反一侧开口的环状的空间121c(储油部)。
[0072]s支构件130包括:B支部131,由尚合器CI利用;威部133,由尚合器C3利用;环状的支撑部135。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部131、毂部133以及支撑部135通过对例如铝合金等进行铸造而一体成形。鼓部131具有:圆筒部,具有与离合器Cl以及C3的连接对象部件即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总是连接(固定)的开口侧端部(图5中的左端部);环状侧壁部,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在鼓部131 (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花键,鼓部131(圆筒部)的外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圆柱面状。由此,不使鼓部131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其强度。
[0073]鼓构件130的毂部133从鼓部131的环状侧壁部向与该鼓部131(圆筒部)的开口侧端部相反一侧(图5中的右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毂部133形成为具有比鼓部131小的外径的筒状。另外,在毂部133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毂部133的内周面形成为不具有凹凸的凹圆柱面状。由此,不使毂部133的厚度增大就能够确保其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部135从毂部133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其内周部经由衬套或径向轴承等被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的外周面)支撑为同轴且能够自由旋转。进而,在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和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的凸缘部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
[0074]鼓构件360包括:鼓部361,形成为一端(图5中的左端)开口的有底圆筒状;连接部365,与齿圈凸缘(连接构件)220总是连接(固定),该齿圈凸缘(连接构件)220与离合器C3以及制动器B2的连接对象部件(固定对象部件)即第二行星齿轮22的第二齿圈22r—体旋转。鼓构件360的鼓部361具有圆筒部以及从该圆筒部的一端(图5中的右端)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环状侧壁部。在鼓部361 (圆筒部)的内周面以及外周面形成有花键,在鼓部361 (环状侧壁部)的内周部通过焊接等牢固地固定有连接部365的外周部。
[0075]如图6所示,鼓构件360的连接部365具有在自动变速器20(输入轴20i和输出轴20ο)的轴向上延伸的筒状部366。连接部365的筒状部366经由衬套、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第二太阳轮22s的轴部被输入轴20i支撑为(调心为)能自由旋转。另外,在变速器箱体11上固定有环状的中心支撑件(中间的支撑部)llc,该环状的中心支撑件I Ic位于鼓构件360的鼓部361(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和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并构成该变速器箱体11(静止构件)的一部分。如图所示,中心支撑件Ilc从变速器箱体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包括具有中心孔的筒状的内周部115。在内周部115的内周面固定有铁制套筒,该套筒用于抑制由在筒状部366设置的密封构件的滑动引起的衬套(铝制)的摩耗。
[0076]另外,连接部365的筒状部366的顶端部367形成为,具有比被中心支撑件IIc的内周部115的内周面包围的部分小的外径,在该顶端部367的外周面形成有花键。进而,齿圈凸缘220具有与连接部365的顶端部367的花键嵌合(花键嵌合)的内周部221和与在第二齿圈22r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花键嵌合)的外周部222。由此,鼓构件360(鼓部361)经由在齿圈凸缘220的内周侧以及外周侧设置的两处的嵌合部(花键嵌合部)与第二齿圈22r总是连接。
[0077]在本实施方式中,齿圈凸缘220的内周部221和鼓构件360的顶端部367的嵌合部以及齿圈凸缘220的外周部222和第二齿圈22r的嵌合部中的至少某一个为不具有调心功能的嵌合部。不具有调心功能的嵌合部具有比相互相邻的花键齿彼此的在周向上的齿隙更大的径向的间隙(内周部221和/或外周部222的花键的齿底面与顶端部367和/或第二齿圈22r的花键的齿顶面的间隙即游隙)。另外,如上所述,鼓构件360的筒状部366的顶端部367具有比由中心支撑件Ilc的内筒部115的外周面支撑的部分小的外径。因此,连接部365的顶端部在比中心支撑件Ilc对连接部365(筒状部366)的支撑位置更靠内侧的位置(更接近中间轴20m的位置)与齿圈凸缘220的内周部221嵌合。
[0078]将上述的鼓构件120、130作为构成构件的离合器Cl除了该鼓构件120、130外,还具有多个摩擦板(摩擦接合板)11、与摩擦板1I交替配设的多个分离板(摩擦接合板)102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101以及分离板1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140、以使活塞140从摩擦板101以及分离板1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1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l、环状的解除板(解除油室划分形成构件)170。
[0079]离合器Cl的多个摩擦板101(各自的内周部)与在以由鼓构件130的鼓部131包围的方式配置的鼓构件120的毂部121即筒状部121a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101被作为离合器毂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20支撑为,能够与毂部121—体旋转并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另外,离合器Cl的多个分离板102(各自的外周部)与在鼓构件130的鼓部131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102被作为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30支撑为能够与鼓部131—体旋转并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
[0080]活塞140配置在鼓构件130的鼓部131和鼓构件120的鼓部122之间,被该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支撑为,能够与鼓构件130—体旋转并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解除板170配置在活塞140和鼓构件120的鼓部122之间,S卩,相对于活塞140配置在与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相反一侧,使用挡圈固定在该支撑部135上。并且,活塞140与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一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l的接合油室(第一接合油室)150。进而,解除板170与活塞140以及支撑部135—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150内产生的离心油压的离心油压解除室(第一离心油压解除室)190。
[0081]由此,离合器Cl的所有油室、即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由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齿圈23r(第一输出部件)一体旋转的鼓构件130(支撑部135)、活塞140以及解除板170划分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5所示,离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以及离心油压解除室190划分形成为,比鼓构件120的毂部121和鼓部122更远离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并且接近第二行星齿轮22。
[0082]经由在输入轴201、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合器Cl的接合油室150供给由油压控制装置调压后的用于使离合器Cl接合的接合油压(动作油)。另外,经由在输入轴201、鼓构件120的连接部125、鼓构件130的支撑部135等形成的油路,向离心油压解除室190供给来自油压控制装置的动作油(例如润滑及冷却用的排放油)。多个复位弹簧SPl以位于活塞140和解除板170之间的方式,在离心油压解除室190的内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设。此外,作为离合器Cl的复位弹簧SPl,可以取代多个螺旋弹簧而使用一个板簧。
[0083]将上述的鼓构件120作为构成构件的离合器C2除了该鼓构件120外,还具有离合器毂200、多个摩擦板(第一摩擦接合板)201、多个分离板202 (第二摩擦接合板)以及底板、按压摩擦板201以及分离板202来实现摩擦接合的活塞240、环状的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使活塞240从摩擦板201以及分离板202离开的方式对活塞240施力的多个复位弹簧(螺旋弹簧)SP2。
[0084]离合器毂200具有:筒状部,具有在外周面形成的花键;环状的连接部,从该筒状部向径向内侧延伸,与从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的第三太阳轮23s沿轴向延伸的轴部230总是连接(固定)。离合器C2的多个摩擦板201(各自的外周部)与在以包围离合器毂200的方式配置的鼓构件120的鼓部122的内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摩擦板201被作为离合器鼓发挥功能的鼓构件120支撑为,能够与鼓部122—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离合器C2的多个分离板202(各自的内周部)与在离合器毂200(筒状部)的外周面形成的花键嵌合。由此,多个分离板202被该离合器毂200支撑为,能够与离合器毂200—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
[0085]活塞240配置为,被鼓构件120的鼓部122包围,并且内周侧的一部分进入离合器毂200的筒状部的内侧。活塞240被该轴部230支撑为,与第三太阳轮23s的轴部230—体旋转并且能在轴向上自由移动。另外,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位于活塞240和鼓构件120之间的方式使用挡圈固定在轴部230上。即,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相对于活塞240(其内周部),位于与离合器毂200的连接部和第三太阳轮23s相反一侧。活塞240与油室划分形成构件270以及轴部230—起划分形成离合器C2的接合油室(第二接合油室)250。进而,活塞240与离合器毂200以及轴部230—起划分形成用于解除在接合油室250内产生的离心油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