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36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式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尤其指同时收割两行玉米秸杆的收获机。
目前,常见的玉米收获机是由斜置的对辊轮挤压玉米秸杆倒下,然后被切刀切断,进入具有切力的粉碎室内加以粉碎,同时落下的玉米棒经传递带输送,这种玉米收获机只能一行一行地收割,收割效率低,而且粉碎的秸杆也较长,同时碎秸杆无法随收获机而带走,只有落在肥地里,待收拾碎秸杆也费力。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玉米收获机,它是以转筒上的多把小挖锄连续不断地同时挖起两行玉米秸杆,经精细粉碎秸杆,进入底仓储存,同时挤压下的玉米棒自动滚入传递带,再储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壳、螺旋滚筒对、粉碎室、横向料斗,其中粉碎室具有转筒,在螺旋滚筒对斜下方的机壳上枢设一旋转刀筒,该旋转刀筒的外缘左、右段上皆间隔地设有数把小挖锄,又在滚转刀筒上方和螺旋滚筒对之间设置一斜置导槽,又粉碎室的转筒外缘上设有间隔的弯刀。
所述横向料斗呈左、右倾斜状。
所述粉碎室底部设有一底仓。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收割效果高,秸杆能粉碎较细,而且碎秸杆也可方便地储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截面示意图。
图中1、机壳2、旋转刀筒 21、小挖锄3、斜置导槽4、螺旋滚筒对5、粉碎室51、外壳 52、转筒 521、弯刀6、倾斜料斗7、底仓本实施例包括机壳1、旋转刀筒2、斜置导槽3,螺旋滚筒对4、粉碎室5、横向料斗6及底仓7,如
图1、2所示,其中机壳1安装在小四轮拖拉机的后部上,该机壳1上设置一电机及其传动系统(图中未示出)属现有技术。
旋转刀筒2以其轴枢接在机壳1上,并且由机壳1的电机及传动系统拖动,该旋转刀筒2外缘左右段上皆间隔地设有数把小挖锄21(宽度较大),在旋转刀筒2转动时,左、右相对的每一把小挖锄21分别挖两行被拖拉机压倒的一茬玉米秸杆,因此,可以同时挖两行玉米秸杆。
斜置导槽3设置在旋转刀筒2上方和螺旋滚筒对4之间的机壳1上,供挖下的玉米秸杆置于其上,且玉米秸杆根端接触螺旋滚筒对4。螺旋滚筒对4是由两滚筒间隔一空隙地水平枢接在机壳1上而组成,并由机壳1上的传动系统驱动两滚筒反向转动,供夹持玉米秸杆穿过两滚筒之间的空隙而向上,同时玉米秸杆上的玉米棒子脱落而进入倾斜料斗6,此外,由于两滚筒表面具有右旋螺纹,在玉米秸杆进入两滚筒的空隙时,还能向右移动,防止进入的玉米秸杆堆积,因此,容纳玉米秸杆穿过的数量扩大,同时玉米棒子(果穗)也易脱落。
粉碎室5是由外壳51和转筒52组成,以外壳51固接在机壳1上,转筒52置于外壳51内并枢接在外壳51上,由机壳1上的传动系统拖动;外壳51右下侧设有一开口(图中未示出),供穿过螺旋滚筒对4的进入,外壳51底部也设有一开口(图中未示出),供粉碎后的碎杆排出,转筒52外缘上设有间隔的弯刀521,供切割玉米秸杆,使其粉碎。
横向料斗6设置螺旋滚筒对4的两滚筒的空隙进口下方的机壳1上,并且呈左、右倾斜状,供接收脱的玉米棒子(果穗),并自动朝向下倾斜的下方移动,而进入支持在机壳1上的运输传递带上(图中未示,属现有技术)。
底仓7连接在粉碎室5底部,供接收由粉碎室5底部开口排出的碎杆。
权利要求1.一种新式玉米收获机,包括机壳(1)、螺旋滚筒对(4)、粉碎室(5)、横向料斗(6),其中粉碎室(5)具有转筒(52),其特征在于在螺旋滚筒对(4)斜下方的机壳(1)上枢设一旋转刀筒(2),该旋转刀筒(2)的外缘左、右段上皆间隔地设有数把小挖锄(21),又在滚转刀筒(2)上方和螺旋滚筒对(4)之间设置一斜置导槽(3),又粉碎室(5)的转筒(52)外缘上设有间隔的弯刀(521)。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玉米收获机,其特征是所述横向料斗呈左、右倾斜状。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式玉米收获机,其特征是所述粉碎室(5)底部设有一底仓(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尤其指同时收割两行玉米秸秆的收获机。它包括机壳、螺旋滚筒对、粉碎室、横向料斗,其中粉碎室具有转筒,在螺旋滚筒对斜下方的机壳上枢设一旋转刀筒,该旋转刀筒的外缘左、右段上皆间隔地设有数把小挖锄,又在滚转刀筒上方和螺旋滚筒对之间设置一斜置导槽,又粉碎室的转筒外缘上设有间隔的弯刀。从而,收割效果高,秸秆能粉碎较细,而且碎秸秆也可方便地储存。
文档编号A01D45/00GK2439772SQ00251189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3日
发明者董志锋 申请人:董志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