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起来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34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起来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化工生产中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优化起来、实现原料和资源共享、提高渣油、油浆、洗涤油和焦化重蜡油等劣质油利用率的生产装置
200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涨,国内尿素市场价格却持续低迷,尽管通过加强精细管理和节能降耗使化肥装置的工艺技术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但是化肥生产还是出现了有史以来的亏损,因此对化肥原料结构进行改革,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替代品显得完全必要,也是实现化肥扭亏为盈的根本性措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起来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装置采用溶剂脱沥青装置,炼油装置中产生的渣油或油浆或洗涤油或焦化重蜡油作为原料送溶剂脱沥青装置原料进口,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沥青油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蜡油加氢装置进口,蜡油加氢装置出口再经过管线去连接催化裂化装置去生产如汽油、柴油、液化气或精丙烯炼油产品,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油沥青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化肥装置的原料进口供其生产化肥和制氢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效益方面,经过溶剂脱沥青处理后得到价格低廉的脱油沥青做化肥原料,解决化肥生产原料成本过高的不利局面,从而使化肥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同时化肥装置可向炼油装置提供低成本的氢气,又使炼油节省了制氢投资并降低氢气运行成本。另外,由于脱沥青油经过蜡油加氢脱硫装置处理后可作催化原料,相当于增加了催化装置的负荷,增产了汽油、柴油、液化气和精丙烯等高附加值产品,下游的聚丙烯装置也因为精丙烯的增产从而使原料得到了进一步保证。同时由于溶剂脱沥青装置生产的脱油沥青仍为液体原料,与原先化肥装置使用的渣油原料基本相当,化肥装置只需进行炭黑开路等较小投资技术改造就满足脱油沥青作化肥原料的生产要求,从而比原来拟采用的固体石油焦原料改造方案大幅度地节省投资。因此该装置的使用,使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企业增加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如图所示意,它包括有原先炼油厂的炼油装置1和化肥厂的化肥装置5,通过溶剂脱沥青装置2,将炼油厂的渣油、油浆、洗涤油和焦化重蜡油等劣质油送溶剂脱沥青装置2的原料进口,然后采用溶剂对其进行提取和分离,从溶剂脱沥青装置2上部脱沥青油出口出来的是脱沥青油即DAO,然后通过管线连接蜡油加氢装置3进口,该蜡油加氢装置是用来处理含硫蜡油,并使脱沥青油的重金属问题得到比较好地解决,使精制后的脱沥青油成为一种可直接使用的优质催化裂化原料,然后蜡油加氢装置出口再经过管线去连接催化裂化装置4去生产如汽油、液化气或精丙烯等炼油产品,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油沥青出口出来的是脱油沥青即DOA,它通过管线去连接化肥装置5的原料进口,为化肥装置提供生产化肥的原料,从而实现价格相对低廉的原料替代品,以降低化肥的原料成本。化肥装置5中将原料部分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氢气进行分离和处理,然后通过管线输送到炼油装置1去供其生产炼油产品中使用,从而降低炼油装置中使用的氢气成本,实现炼油装置与化肥装置的深度联合,达到原料互供和资源共享,大幅度地提高渣油、油浆、洗涤油和焦化重蜡油等劣质油利用效率,降低化肥的生产成本,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起来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装置是采用溶剂脱沥青装置(2),炼油装置(1)中产生的渣油或油浆或洗涤油或焦化重蜡油作为原料送溶剂脱沥青装置原料进口,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沥青油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蜡油加氢装置(3)进口,蜡油加氢装置出口再经过管线去连接催化裂化装置(4)去生产如汽油、液化气或精丙烯炼油产品,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油沥青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化肥装置(5)的原料进口供其生产化肥和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肥装置(5)将其脱油沥青原料部分氧化后产生的氢气经过分离处理后再通过管线连接炼油装置供其生产使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将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联合起来的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其为实现炼油装置和化肥装置有机地联合优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设计的。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装置采用溶剂脱沥青装置,炼油装置中产生的渣油或油浆或洗涤油或焦化重蜡油作为原料送溶剂脱沥青装置原料进口,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沥青油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蜡油加氢装置进口,蜡油加氢装置出口再经过管线去连接催化裂化装置去生产如汽油、液化气或精丙烯炼油产品,溶剂脱沥青装置的脱油沥青出口通过管线去连接化肥装置的原料进口供其生产化肥。它具有经济效益明显、投资节省、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等优点,适合在石化企业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C05F11/00GK2534184SQ022160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7日
发明者任炽刚, 胡江青, 白濠, 洪波, 黄朝晖, 余水龙 申请人: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