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17631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配制一种用于改善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该改良剂的组份包括壳聚糖、黄腐酸、腐殖酸钠和膨润土,各组份的配比(重量百分比)如下壳聚糖(1-2%),黄腐酸(10-20%),腐殖酸钠(50-60%),膨润土(39-18%)。
该改良剂的配制方法是选用上述四种原材料,细度均在80目以上,配制时将壳聚糖与腐殖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再依此加入黄腐酸、膨润土混合均匀,混合过程可在混合机中进行,也可手工混合,四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的制剂即为用于改善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底质改良剂。
本发明的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如下将底质改良剂用5-20倍水调成悬浮液,均匀泼撒于养殖池塘,养殖中,每隔10-20天施用一次,施用量为每亩池塘施用0.5-1.5千克。使用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1)本发明用以改善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运用了壳聚糖、黄腐酸、腐殖酸钠等天然有机质及膨润土等无机胶体对池塘中土著微生物的生长促进作用,提高底泥的微生物活性,增强底泥消化能力,本方法克服了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池塘生态环境的现有技术使用效果不稳定,微生物制剂不易保存等缺点。(2)使用本发明涉及的底质改良方法,可使底泥消化速度明显加快,使池塘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含量明显下降,使水色嫩绿清爽,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养殖产量显著提高。(3)本发明涉及的底质改良方法可用于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也可用于改善人工湖泊的生态环境。
第二步,在二个长100厘米、宽50厘米、高50厘米的水族箱中进行底质改良对比实验,试验水和底泥从对虾养殖塘中采集,起始时二个水族箱中水质和底泥状态相近。二个水族箱编号分别为1号、2号,水族箱中水深40厘米,底泥厚5厘米。1号水族箱作为实验组,分别在第1、11、21天均匀泼撒底质改良剂悬浮液10毫升(折合底质改良剂固体含量1克),2号水族箱,不加任何药剂,作为对照组。实验在室外进行,下雨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实验期间温度14-30℃。在实验进行到30天时对二个水族箱中的水质参数和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到30天时,实验组水族箱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49%、34%和76%,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低33%。很显然,采用本发明方法,对加快底泥消化,改善水环境有显著效果。
实施例二配制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以及用该改良剂改良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配制底质改良剂,配方(重量百分比)如下,壳聚糖1%,黄腐酸10%,腐殖酸钠50%,膨润土39%,选用的四种原料,细度均为80目以上,配制时将壳聚糖与腐殖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再依此加入黄腐酸、膨润土混合均匀,混合过程采用混合机机械混合,四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的制剂即为底质改良剂产品。用水将6千克底质改良剂调成60升悬浮液。
第二步,在二个相临的面积分别为2亩、3亩的对虾养殖塘中进行对比试验,放苗时二个池塘中水质和底质状态相近。二个池塘编号分别为1号(2亩)、2号(3亩)。1号塘作为试验组,分别在放苗后第10、30、50天均匀泼撒底质改良剂悬浮液20升(折合底质改良剂固体含量2千克),2号塘,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其它养殖条件基本一致。在放苗后第60天时对二个养虾塘中的水质参数和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放苗后第60天时,试验组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53%、39%和59%,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低16%。此外还观测到试验组水色嫩绿清爽,无水面飘泥和泡沫,明显优于对照组水色。收虾时,试验组亩产量比对照组提高23%。
实施例三配制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以及用该改良剂改良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配制底质改良剂,配方(重量百分比)如下,壳聚糖1%,黄腐酸10%,腐殖酸钠50%,膨润土39%,选用的四种原料,细度均为80目以上,配制时将壳聚糖与腐殖酸钠混合均匀,然后再依此加入黄腐酸、膨润土混合均匀,混合过程采用混合机机械混合,四种原料均匀混合后的粉剂即为底质改良剂产品。用水将30千克底质改良剂调成300升悬浮液。
第二步,在二个相临的面积分别为13亩、11亩的对虾养殖塘中进行对比实验,放苗时二个池塘中水质和底质状态相近。二个池塘编号分别为1号(13亩)、2号(11亩)。1号塘作为试验组,分别在放苗后第10、30、50天均匀泼撒底质改良剂悬浮液100升(折合底质改良剂固体含量10千克),2号塘,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其它养殖条件基本一致。在放苗后第60天时对二个养虾塘中的水质参数和底泥中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放苗后第60天时,试验组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物含量比对照组分别低39%、37%和72%,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比对照组低20%。此外还观测到试验组水面极少飘泥和泡沫,水色嫩绿清爽,明显优于对照组水色。收虾时,试验组亩产量比对照组提高18%。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改善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其特征在于组份包括壳聚糖、黄腐酸、腐殖酸钠和膨润土,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壳聚糖1-2%,黄腐酸10-20%,腐殖酸钠50-60%,膨润土18-39%。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改良剂用5-20倍重量的水调成悬浮液,均匀泼撒于养殖池塘,养殖中,每隔10-20天施用一次,施用量为每亩池塘施用0.5-1.5千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养殖池塘底质生态环境的改良剂及其使用方法,该改良剂的组份包括壳聚糖、黄腐酸、腐殖酸钠和膨润土,各组份的配比(重量百分比)如下壳聚糖(1-2%),黄腐酸(10-20%),腐殖酸钠(50-60%),膨润土(39-18%)。将该底质改良剂用5-20倍水调成悬浮液,均匀泼撒于养殖池塘,养殖中,每隔10-20天施用一次,施用量为每亩池塘施用0.5-1.5千克。使用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改善池塘养殖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A01K61/00GK1453221SQ0312670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29日
发明者陈繁忠, 盛国英, 傅家谟, 盛彦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