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4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转子。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围绕轴向摆动的卷筒引导并卷绕鱼线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背景技术
旋转绕线轮通常具有安装在鱼杆上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并引导鱼线的转子以及可以摆动并且将转子引导的鱼线卷绕其上的圆柱形卷筒。转子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圆柱形部分、设置在圆柱形部分内并安装在小齿轮上的盘部分和一对从圆柱形部分的后端向外径向延伸的转子臂,如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出版物2001-190191所述。
此类型的转子通过金属或合成树脂整体制成。采用此类型的转子,圆柱形部分、盘部分和该对转子臂通过例如模压或注射模制而整体形成。
采用旋转绕线轮的所述传统转子,由于圆柱形部分和盘部分通过模压或注射模制整体形成,圆柱形部分和盘部分之间的结合部制成很厚。当圆柱形部分和盘部分之间的结合部制成很厚时,在圆柱形部分的外周可以出现环形缩痕。在圆柱形部分的外周出缩痕的情况下,当缩痕暴露于绕线轮的外部时,暴露的缩痕可造成不太美观。
为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明白需要一种克服传统技术的所述问题的旋转绕线轮的改进的转子。本发明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具有令人喜爱外观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在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中,转子适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转子不可运动地安装在小齿轮上以便围绕相对于绕线轮单元在轴向上前后摆动的卷筒卷绕鱼线。转子包括圆柱形部分、前壁和一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圆柱形部分适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前壁包括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连接在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连接部分和在连接部分的轴向后侧整体连接在连接部分上并适用于不动地安装在小齿轮上的盘部分。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在圆柱形后端处的圆柱形部分外周上相对位置上向前延伸,使得每个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和圆柱形部分之间保持一个空间。圆柱形部分、前壁和该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模制形成。
这里的模制包括模压。采用此转子,壁部分包括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连接部分和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上的盘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有连接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设置,即使在连接有连接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上出现缩痕,缩痕被覆盖或很难暴露在绕线轮的外部。因此,可以提供令人喜爱的外观。
最好是当卷筒在其最前面位置处运动时,连接部分连接到圆柱形内周上的圆柱形部分的外部分适用于通过卷筒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当卷筒在其最前面位置处运动时,连接有连接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位置通过卷筒覆盖,可遮挡出现在外周上的缩痕。因此,可以提供令人喜爱的外观。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转子,其中连接部分包括渐缩的锥形部分,使其直径向后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部分内形成锥形部分,减小圆柱形部分和锥形部分之间的结合部的厚度。因此,缩痕不容易出现在此区域。另外,由于锥形部分形成向内倾斜。进入内部的水便于排出。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转子,其中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成锥形的的锥形部分,使其直径向后减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环形部分的厚度小于传统的盘部分,缩痕不太容易出现。另外,通过在连接部分内形成环形部分和锥形部分,圆柱形部分和环形部分便于连接。另外,进入内部的水便于通过转子转动产生的离心力经由锥形部分排出。
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转子,其中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向后延伸的圆柱形部分,使其直径与盘部分的直径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连接部分包括环形部分和管状部分,环形部分的厚度小于传统盘部分的厚度。因此,不太容易出现缩痕。另外,形成环形部分和没有锥形部分的管状部分可以使用简单的模具。因此,连接部分便于形成。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五四面任一方面的转子,其中圆柱形部分、前壁和第一和第二转子臂整体形成一个构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构成转子的所有的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整体形成,因此可以减小部件的总体数量。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转子,其中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金属模压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可通过模压金属整体形成具有高的强度。
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的转子,其中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可便于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来形成。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转子是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转子,其中锥形部分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
采用本发明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前壁包括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连接部分和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上的盘部分,因此可以提供令人喜爱的外观。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侧视图;图2是旋转绕线轮的横向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旋转绕线轮的摇把轴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摇把臂制造过程的视图;图6是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转子的第一转子臂的平面图,其中去除一部分以便说明;图8是第一转子臂的放大截面图;图9是表示钩环翻转机构的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主体的前视图;图10是表示钩环翻转机构的绕线轮主体的局部底视图;图11是转子的第一钩环支承构件的截面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XII-XII线截取的第一钩环支承构件的截面图;图13是表示当旋转绕线轮的钩环臂枢转时在限制状态下变化的示意图;图14是第一转子臂的固定轴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5是转子的防止反转机构的分解斜视图;图16是旋转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的分解斜视图;图17是绕线轮单元的壳体构件的斜视图;图18是绕线轮单元的防止反转机构的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图19是与图6相对应的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转子的视图;图20是与图6相对应的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的视图;图21是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卷筒发声机构的分解斜视图;以及图22是与图18相对应的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的防止反转机构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图1和2所示,按照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旋转绕线轮包括摇把组件1、可转动地支承摇把组件1的绕线轮单元2、转子3和卷筒4。转子3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的前部上,并介于绕线轮单元2和卷筒4之间。卷筒4使得鱼线围绕其外周表面卷绕,并布置在转子3的前部上,使其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前后运动。
如图3所示,摇把组件1包括旋入主齿轮轴10(下面描述)的摇把轴7、枢转地安装在与主齿轮轴相对的摇把轴7的一端上的摇把臂8以及安装在与摇把轴7相对的摇把臂8的一端上的摇把抓握部9。摇把抓握部9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摇把臂4的连接部分8a(见图4)上的轴部分9b和紧固在轴部分9a的一端上以便使用者抓握的抓握部分9a。
图4放大视图所示的摇把臂8最好由铝合金制成。摇把臂8包括连接部分8a、球形部分8c、臂主体8b、中空部分8d和两个通孔8f和8g。参考图3和4,连接部分8a包括摇把抓握部9的轴部分9b可转动地安装其中的连接孔8e。球形部分8c具有大致球形形状,并安装在摇把轴7的一端上。臂主体8b在与摇把臂7交叉的方向上作为整体构件从球形部分8d延伸到连接孔8e。中空部分8d通过从其端部向内切削臂主体8e来形成,并且在臂主体8b的球形部分8c一侧的端部处开口。通孔8f和8g从臂主体8b的外部穿过到中空部分8d。通孔8f和8g相对于臂主体8b的中空部分8d在与绕线轮单元2的相对侧上对齐。另外,连接部分8a、球形部分8c、中空部分8d、连接孔8e以及通孔8f和8g的整个表面进行阳极氧化。
现在,见参考图5说明制造摇把臂8的方法。
首先,提供铝合金的杆形实心构件,并且通过切削加工形成连接部分8a、臂主体8b和球形部分8c的外部形状。接着通过从球形部分8c朝着臂主体8b进行切削加工形成中空部分8d。随后,通过切削加工形成穿过连接部分8a的连接孔8e以及从臂主体8b的外部到中空部分8d的通孔8f和8g。随后,通过阳极氧化整个摇把臂8,阳极氧化铝表面形成在连接部分8a、球形部分8c、中空部分8d、连接孔8e以及通孔8f和8g上。
最后,臂主体8b通过弯曲加工形成弯曲形状。此时,臂主体8b进行弯曲,使得球形部分内的中空部分8d的端部开口朝着其侧部。
采用这种摇把组件1,由于通孔8f和8g设置在摇把臂8上,使用者可以从摇把臂8的外部看到摇把臂8内部的中空部分8d。因此,这种外观正确引导使用者,摇把臂8所实现的优点在于减小了摇把臂8的重量。
另外,在摇把臂8的阳极氧化的情况下,不仅是摇把臂8的外部而且其内部可以进行阳极氧化。因此,可以容易在摇把臂8内实现耐腐蚀性能。这是由于通孔8f和8g形成为与中空部分8d连通。此外,即使海水或类似物渗入摇把臂8内部,通过与中空部分8d连通的通孔8f和8g,可方便地实现水的排出。
如图1、2和3所示,绕线轮单元2包括在其一侧具有开口的绕线轮主体2a、向上对角线延伸到前部并与绕线轮主体2a形成整体的T形杆连接腿部2b以及可拆卸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2a上并用来闭合开口(见图3)的盖构件2d。
如图2所示,绕线轮主体2a由例如铝合金制成。绕线轮主体2a在其内部具有机构容纳空间,该空间容纳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转子驱动机构5将摇把组件1的转动传递到转子3上。摆动机构6用来通过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前后运动卷筒4来均匀卷绕鱼线。
圆形凸缘部分2c和圆柱形部分2e形成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构件2d的前端上。圆柱形部分2e朝着前部开口并且其直径小于凸缘部分2c的直径。如图9所示,圆形截面的安装凹槽2f形成在圆柱形部分2e内。
盖构件2d由例如铝合金制成,并例如最好在三个位置处旋入绕线轮主体2a。如图9和10所示,下面描述的转换构件52可拆卸/可重新连接地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构件2b分开的凸缘部分2d内。
如图1和2所示,卷筒4布置在转子3的下面描述的第一转子臂31和下面描述的第二转子臂32之间。另外,卷筒4的中心经由阻力机构71连接到卷筒轴15的前端上(见图2)。阻力机构71设置在卷筒4内,并且作为响应卷筒4的转动而发声的发声机构的一部分。用于锁定鱼线的鱼线锁定件99连接到卷筒4的后部上。
如图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包括不可转动地安装有摇把组件1的主齿轮轴10、和主齿轮轴10一起转动的主齿轮11和与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主齿轮轴10的两端经由轴承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单元2上。主齿轮轴10的两端分别设置具有不同螺纹方向和直径的阴螺纹部分。因此,摇把组件1的摇把轴7包括转动地安装在这些阴螺纹部分之一上。因此,摇把轴1可进行安装以便适应左手或右手使用者。
小齿轮12形成中空管状形状。另外,小齿轮12的前部延伸穿过转子3的中央部分并通过螺母13固定连接到转子3上。小齿轮12的中间和后端分别经由轴承14a和14b可转动地支承在绕线轮主体2a上。
摆动机构6相对于绕线轮单元2前后摆动卷筒4。如图2所示,摆动机构6包括螺杆21、滑动件22和中间齿轮22。螺杆21大致布置在卷筒轴15之下并与其平行。滑动件22沿着螺杆21前后运动,并且中间齿轮23固定连接到螺杆21的前端上。卷筒轴15的后端不可转动地并固定地连接到滑动件22上。中间齿轮23与小齿轮12啮合。
如图2所示,转子3包括转子单元16、钩环臂17和钩环翻转机构18。钩环臂17安装在转子单元16的前端上以便使其在鱼线放出位置和鱼线收回位置之间枢转。钩环翻转机构18安装在绕线轮单元16上,并将钩环臂17从鱼线放出位置返回到鱼线收回位置。
转子单元16包括圆柱形部分30、前壁35、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圆柱形部分30固定连接到小齿轮12上。前壁35形成在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上并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12上。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在圆柱形部分30后端的外周上相对布置。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向前延伸使得在每个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和圆柱形部分30之间保持一个空间。圆柱形部分30、前壁35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例如由铝合金制成,并通过模压成形相互形成整体。
如图2和6所示,前壁35包括连接部分35a和盘部分35b。连接部分35a靠近圆柱形部分30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的位置上。当卷筒4在最前面位置上运行时,连接部分35a的外部被卷筒4覆盖。盘部分35b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35a上并不可运动地安装在小齿轮12上。
如图6所示,连接部分35a包括环形部分35c和锥形部分35d。环形部分35c在连接部分35a的前端处连接到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上。锥形部分35d连接到环形部分35c的内周上并成锥形,使其直径从其前端朝着其后端减小。环形部分35c的径向长度短于锥形部分35d的径向长度。换言之,从圆柱形部分30的外周到锥形部分35d的外周边缘的距离短于从环形部分35c和锥形部分35d结合部到锥形部分35d的径向内端的距离。环形部分35c平滑连接到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上,同时锥形部分35d平滑连接到盘部分35b上。当卷筒4位于最前面的位置时,环形部分35c和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之间结合部的外部被卷筒4覆盖。例如当圆柱形部分30的轴向长度限定为100%,结合部位于小于离开圆柱形部分30的前端20%的位置上(最好是,大约离开圆柱形部分30的前端的10%)。
如图2和6所示,形成在盘部分35b中央的孔部分35f连接到小齿轮12上。螺母13连接到小齿轮12的前端。保持件13a连接到螺母13的周边上。螺母13例如是六角螺母,并旋入小齿轮12的前端。保持件13a是不可运动的连接到螺母13的外周上的螺帽。
如图2、7和8所示,第一和第二转子臂31和32分别包括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31a和32a、第一和第二臂部分31b和32b以及第一和第二覆盖构件31c和32c。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31a和32a布置在圆柱形部分30后部的圆周表面处。第一和第二臂部分31b和32b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31a和32a向外弯曲并向前延伸。第一和第二覆盖构件31c和32c覆盖螺杆连接部分31a和32a以及螺杆臂部分31b和32b的外部。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31a和32a形成圆柱形部分30的平滑圆周连接。
第一和第二臂部分31b和32b与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31a和32a形成平滑连接,并向前延伸,同时保持与圆柱形部分30离开一定间隙。第一和第二臂部分31b和32b形成从其尖端到其与圆柱形部分30连接的部分的平滑曲面。开口31d和32d从其外周侧形成在螺杆连接部分31a和32a和两个臂部分31b和32b两者的外部上。容纳空间48形成在第一覆盖构件31c、第一连接部分31a和第一臂部分31b之间。
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臂部分31b的前端的外周侧上。如图7所示,相对窄长的引导凹槽36、安装孔37和突起38形成在第一臂部分31b上。相对窄长的引导凹槽36引导下面描述的钩环翻转机构18的移动构件51。将阻力作用在钩环臂17上的限制机构75(见图12)安装在安装孔37上。突起38其中具有螺纹孔,以便枢转地安装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第二钩环支承构件42枢转地安装在第二转子臂32的前端的内周侧上。
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通过旋入第一臂部分31b的突起38内的螺纹连接销39而连接到第一转子臂31上。连接销39包括具有六角孔的螺栓,使得鱼线难以卡在螺钉头上。
如图7所示,引导鱼线到卷筒4上的鱼线滚轮41和固定连接到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固定轴盖47安装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前端上,其中鱼线滚轮41布置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和固定轴盖47之间。固定轴盖47成形为具有尖锐尖端的变形锥形。通过将线材弯曲成大致U形的钩环43固定支承在固定轴盖47的前端和第二钩环支承构件42之间。第一和第二钩环支承构件40和42、鱼线滚轮41、钩环43和固定轴盖47构成将鱼线引导到卷筒4上的钩环臂17。钩环臂17可以在图7(a)所示的鱼线收回位置和图7(b)所示的钩环臂17从鱼线收回位置翻转的鱼线放出位置之间枢转。
钩环翻转机构18在第一转子臂31内布置在容纳空间48内。当转子3转动时,钩环翻转机构18将钩环臂17从鱼线放出位置转动到鱼线收回位置,并且将钩环臂17保持在这两个位置上。
如图7-10所示,钩环翻转机构18包括拨动弹簧机构50、移动构件51、转换构件52、转子制动机构54和限制机构75。拨动弹簧机构50安装在容纳空间48内并枢转地安装在第一臂部分31b上。移动构件51安装在容纳空间48内,使得移动构件51可大致前后自由运动。转换构件52可拆卸地安装在凸缘部分2d上,使其可接触移动构件51。转子制动机构54具有制动转子3的制动构件65。限制机构75当在鱼线放出位置上时限制钩环臂17返回到鱼线卷绕位置。
如图7所示,拨动弹簧机构50布置在第一转子臂31内部,并且采取其中钩环臂17位于鱼线卷绕位置的第一位置以及钩环臂17位于鱼线放出位置的第二位置。拨动弹簧机构50将钩环臂17保持在鱼线卷绕位置或鱼线放出位置。拨动弹簧机构50包括杆55和螺旋弹簧57。杆55的一端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互锁,并且另一端沿着第一臂部分31b延伸。螺旋弹簧57向外压迫杆55。
如图8所示,杆55的前端具有朝着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弯曲以便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接合孔40a互锁的互锁部分55a。杆55还在其中间位置包括与螺旋弹簧57的前端互锁的互锁突出部55b以及位于其后端并略微弯曲的弯曲部分55c。与螺旋弹簧57的前端邻靠的垫片56安装在互锁突出部55b上,使得螺旋弹簧57的前端的动力均匀传递到杆55上。
现在参考图7和8,螺旋弹簧57接触并通过引导座34引导。引导座34安装在第一臂部分31b内,并最好由例如合成聚酰胺树脂的合成聚合物制成。引导座34包括进行弯曲并引导螺旋弹簧57的一个侧表面并与其底端互锁的壁部分34a。壁部分34a具有接触螺旋弹簧57的侧部和底端的高度。因此。螺旋弹簧57可便于压缩,并且臂部分31b在压缩螺旋弹簧57时不受到损坏。
与垫片56互锁的螺旋弹簧57的前端具有比其他部分小的直径。因此,在除了前端之外的其他部分上,即使在螺旋弹簧57和杆55之间形成大的间隙,螺旋弹簧57不容易变形。另外,杆55不容易改变其位于螺旋弹簧57内的位置。注意到还可以设置覆盖接触螺旋弹簧57底部的内周表面的突起部分和底部的外周表面的覆盖部分。另外,还可以在臂部分31b上安装突起部分和覆盖部分,使其围绕平行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枢转轴线的轴线枢转。例如,可以在与臂部分31b上的弧形突出部接合的突起部分和弧形凹口的底表面上形成弧形突出部,使得突起部分枢转。
此类型的拨动弹簧机构50布置成在如下位置,使得在鱼线卷绕位置和鱼线放出位置上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接合的杆55相对于多条线在不同方向上延伸,该线连接螺旋弹簧57(作为枢转轴的轴线)、底端的中央位置以及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枢转轴线0(连接销39的轴线)。这些线相交的位置是拨动弹簧机构50的死点(螺旋弹簧57压缩最大的位置)。因此,拨动弹簧50可在包括死点的两个位置上拨动钩环臂17,可以朝着两个位置偏压钩环臂17,并可以在两个位置上保持钩环臂17。拨动弹簧机构50的死点朝着鱼线放出位置偏移。
移动构件51由最好是例如不锈钢的金属的线材制成,其两端弯曲成指向不同方向的90度。移动构件51安装在第一臂部分31b上,使其可在图7(a)所示的第一位置(缩回位置)和图7(b)所示的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之间前后运动。如图7-10所示,移动构件51的前端部分51a向外弯曲并与形成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上的扇形接合凹槽40b互锁。中央部分51b沿着第一臂部分31b在杆55的径向内侧延伸。
后端部分51c穿过引导凹槽36,并向内伸出到被形成转子制动机构54一部分的制动构件65略微覆盖的位置上。引导凹槽36的宽度大致与移动构件51的直径相同。因此,当钩环臂17枢转时,移动构件51的中央部分51b的径向内侧沿着引导凹槽36前后引导。
在引导构件67内,安装有由螺旋弹簧制成的压缩弹簧68的圆柱连接孔67b形成为通向细槽67a。推动弹簧68在压缩状态下安装在引导构件67内并通过下压移动构件51的中间部分51b朝着制动构件65压迫后端部分51c。加压构件69是形成其中的半圆形凹口69a,以便与移动构件51的中间部分51b的外周表面接合。加压构件69安装在压缩弹簧68的尖端上。加压弹簧69使得移动构件51的中央部分51b前后运动,并进行枢转以便将压缩弹簧68的压迫力有效地传递到中间部分51b。
当钩环臂17在鱼线放出位置上时,与连接后端部分51c和钩环臂17的枢转轴线的线相比,与接合凹槽49b互锁的移动构件51的端部更朝着鱼线卷绕位置定位。也就是说,移动构件51定位成在第一位置(缩回位置)和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上,移动构件51与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互锁的位置位于在接触位置上(图7b)的连接后端部分51c的轴线和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的枢转轴线的线相同一侧上。因此,当转换构件52压靠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时,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可返回到鱼线卷绕位置。在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上,后端部分51c的端部表面向下延伸超过制动构件65的前端表面并略微向内离开制动构件65的外周表面。因此,即使移动构件51只运动不显著的量时,总可以获得相同的制动力。
转换构件52最好由例如合成聚酰胺树脂或聚缩醛树脂的合成树脂制成。如图9和10所示,转换构件52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构件2b分开的位置上可拆卸/重新连接地安装在凸缘2d上。矩形切口53形成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构件2b相互分开的部分上。转换构件52包括具有两个倾斜表面60a和60b的锥形凸轮部分60、与凸轮部分60形成整体的颈部61以及边缘部分62。倾斜表面60a在鱼线卷绕方向(图9箭头所示)的下游侧相对于其上游侧朝着转子3向前伸出。换言之,与倾斜表面60b相比,倾斜表面60a更大并具有更小的倾斜。伸出的尖端60c是倾斜表面60a和60b最向前伸出的点。另外,当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接触倾斜表面60a并朝着鱼线卷绕位置推动钩环臂17时,伸出尖端60c向前伸出的量设置成使得移动构件51超过拨动弹簧卷筒50的死点。
颈部61设置尺寸使其可安装在切口53内。另外,凸轮部分60和边缘部分62之间的间隙大致与凸缘部分2d的壁厚相同。边缘部分62具有比颈部61大的截面面积,并接触凸缘部分2d的后表面。由于设置倾斜表面60b,当钩环壁17位于鱼线放出位置时,即使转子3被迫在反向转动(在鱼线放出的方向上转动),并且移动构件51接触转换构件52,钩环翻转机构18的移动构件51也能通过转换构件52的倾斜表面60b平滑引导。
当钩环臂17已经枢转到鱼线放出位置时,转子制动机构54制动转子3。转子制动机构54包括移动构件51和安装在形成在圆柱形部分2e的底端上的安装凹槽2f内的制动构件65。特别是,移动构件51是钩环翻转机构18的部件,同时也是转子制动机构54的部件。
制动构件65枢转以便在钩环臂17在鱼线放出位置上时制动转子3的转动。制动构件65包括大致半圆形的第一制动构件65a和第二制动构件65b。制动构件65最好由例如合成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丁苯橡胶(SBR)、丙烯腈聚丁橡胶、聚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或聚氨酯橡胶。第一制动构件65a和第二制动构件65b通过安装在形成在其外周上的环形凹槽65e内的弹簧构件66压配合在圆形安装凹槽2f内。制动构件65还包括与安装凹槽2f摩擦接合的阻力部分65c和多个与移动构件51的后端接合的多个接合部分65d。接合部分65d是布置在制动构件65的外周上的间隙,并用作与后端部分51c接合的接合凹槽。另外,朝着接合部分65d倾斜的锥形部分65f在制动构件65的多个位置上形成三角形棱镜。锥形部分65f是形成为将后端部分51c引导到接合部分65d上的倾斜表面。
如图14放大视图所示,制动构件65包括连接到安装凹槽2f上的环形主体部分65g。阻力部分65c设置在主体部分65g的内周侧上。阻力部分65c的轴向长度短于主体部分65g的轴向长度B。因此,第一间隙2g设置在安装凹槽2f的前壁表面2i和阻力部分65c的前端表面之间,同时第二间隙2h设置在安装凹槽2f的后壁表面2j和阻力部分65c的后端表面之间。第一间隙2g的轴向长度长于第二间隙2h的长度。另外,主体部分65g的轴向长度B大致与安装部分2f的轴向长度相同。因此,阻力部分65c的轴向长度短于安装部分2f的轴向长度。
另外,如图14所示,主体部分65g包括形成在其前侧上的第一环形构件65h和形成有大于第一环形构件65h的直径的第二环形构件65i。阻力部分65c的前部设置在第一环形构件65h的内周上,同时阻力部分65c的后部设置在第二环形部分65i的内周上。多个接合部分65d形成在第二环形部分65i的外周侧上。环形凹槽65e形成在离开阻力部分65c向外定位的第二环形部分65i的外周侧上的位置上。另外,第二环形部分65i设置有从安装部分2f向后伸出的伸出部分65j。伸出部分65j朝着圆柱形部分2e的后端伸出,并布置成使其端部不与凸缘部分2d接触。
弹簧构件66是安装在形成在制动构件65的第二环形部分65i的外周内的凹槽65e内的弧形线材构件。弹簧构件66在其端部之间具有开口以便连接到制动构件65上。在弹簧构件66的径向上弯曲的弹簧构件66的一端进行保持以便将弹簧构件66保持在环形凹槽65e内。
如图7、12和13所示,限制机构75设置在钩环臂17的相对部分和转子3的第一臂部分31b之间。该限制机构75在钩环臂17布置在鱼线放出位置时限制钩环臂17返回到鱼线卷绕位置,并且当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到达倾斜表面60a的伸出尖端60c时解除该限制并将钩环臂17枢转到鱼线卷绕位置。限制机构75包括安装在第一臂部分31b的安装孔37内的限制销76、朝着钩环臂17压迫限制销76的螺旋弹簧77和设置在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上的推动部分78。
限制销76是具有大直径接触部分76a和小直径弹簧安装部分76b的金属销。螺旋弹簧77的前端在接触部分76a和弹簧安装部分76b之间接触阶梯部分。螺旋弹簧77围绕弹簧安装部分76b的外周布置并朝着第一钩环支承构件40压迫限制销76。推动部分78具有两个倾斜表面78a和78b,并形成为朝着第一臂部分31b伸出。当第一臂部分31b从鱼线放出位置枢转到鱼线卷绕位置时,推动部分78布置在当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到达倾斜表面60a的伸出尖端60c时可以越过限制销76并解除限制的位置上。更特别是,如图13(a)所示,当位于鱼线放出位置时推动部分78定位在限制销76(箭头所示的枢转方向)的上游,并且如图13(b)所示,在枢转到鱼线卷绕位置时拨动弹簧机构50到底死点的情况下,越过限制销76。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钩环翻转装置18中,拨动弹簧机构50可在图7(a)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7(b)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拨动。第一位置上与钩环臂17的鱼线卷绕位置相对应,第二位置与钩环臂17的鱼线放出位置相对应。另外,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通过引导凹槽36引导,并可在图7(a)所示的第一位置(缩回位置)和图7(b)所示的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之间前后运动。第一位置(缩回位置)与鱼线卷绕位置相对应,而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与鱼线放出位置相对应。在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上,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与制动构件65的接合部分65d接合。此时,在转子制动装置54中,当转子3和制动构件65转动时,转子3由于阻力部分65c与安装凹槽2f摩擦接合而制动。
另外,在第二位置(接触位置)上,当通过摇把组件1操作,转子3在鱼线收回方向上转动时,移动构件51的后端部分51c与转换部分52的倾斜表面60a碰撞,并转向。另外,移动构件51向前朝着第一位置(缩回位置)受压。因此,此时越过拨动弹簧机构50的死点的钩环臂17返回到鱼线收回状态。此时,在越过拨动弹簧机构50的死点之前,解除限制机构75的限制销76的限制。
如图2所示,防止和允许转子3反转的防止反转机构70布置在转子3的圆柱形部分30内。防止反转机构70包括滚子类型的单向离合器72和在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之间转换单向离合器72的止挡轴73。采用止挡轴73在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之间转换单向离合器72,防止反转机构70防止并允许转子3的反转。止挡轴73包括止挡手柄73a和轴部分73b。
如图15所示,轴部分73b是由金属制成的柱形的轴构件并包括轴主体部分73d、小直径部分73e和大直径部分73f。具有小直径的小直径部分73e设置在轴主体部分73d的后端处。止挡手柄73a固定连接到小直径部分73e上。具有大直径的大直径部分73f设置在轴主体部分73d的前端处。凸轮部分73c偏心地布置在大直径部分73f的前表面上。拨动弹簧74a的一端与大直径部分73f的一侧接合。因此,轴73b定位在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的两个状态之间。轴73b布置成使得大直径部分73f的外周与制动构件65的内周接触。
如图15所示,凸轮部分73c偏心地布置在大直径部分73f的前表面上并从中伸出。圆柱形轴环构件74b连接到凸轮部分73c的周边上。轴环构件74b在单向离合器72的后部处与转换部分接合,同时连接到凸轮部分73c上。在这种情况下,止挡手柄73a在左右方向上的枢转运动使得凸轮部分73c枢转,因此凸轮部分73c在操作状态和非操作状态之间转换与凸轮部分73c接合的单向离合器72。
如图16和18所示,止挡轴73连接到绕线轮单元2的下部上。绕线轮单元2还包括覆盖构件80。覆盖构件80布置在绕线轮主体2a和盖构件2d之间,并可拆卸地连接到绕线轮主体2a上,以便覆盖靠近止挡轴73的绕线轮主体部分2a的空间。
覆盖构件80连接到绕线轮主体2a下部内的连接部分2k上,并闭合容纳摆动机构6的螺杆21和中间齿轮23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绕线轮主体2a和覆盖构件80分开形成时,不需要使用传统上用来使用模具形成与绕线轮主体2a的覆盖构件80相对应的部分的滑动芯。因此,可以简化制造绕线轮主体2a的过程。
如图16-18所示,覆盖构件80包括盒形主体部分80a、伸出部分80b、凹入部分80c和切口80d。伸出部分80b在主体部分80a的后部朝着盖构件2d伸出。凹入部分80c在盖构件2d侧上的主体部分80a的侧部一部分上形成凹入形状。切口80d形成从绕线轮主体2a侧上的主体构件80a的顶部拐角部分切去的切口形状。如图18所示,伸出部分80b用来朝着盖构件2d侧推动止挡轴73的轴部分73b。因此,轴部分73b通过盖构件2d可靠地支承。如图17和18所示,凹入部分80c是大致半圆柱形凹槽。止挡73的止挡手柄73a的一部分连接其上。切口80d形成为避开摆动机构6的中间齿轮23。
为了安装如此构造的覆盖构件80,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首先安装在绕线轮主体2a的内部空间内,并且接着覆盖构件80连接到绕线轮主体2a的连接部分2k上。随后,连接止挡轴73,并接着将盖构件2d紧固在绕线轮主体2a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覆盖构件80与绕线轮主体2a的连接部分2k接合,覆盖构件80的运动在轴向和横向上受到限制。另外,覆盖构件80的运动通过止挡轴73在拆卸/连接方向上受到限制。
参考图1、2和6,采用旋转绕线轮的转子3,连接部分35a的环形部分35c和圆柱形部分30之间的结合部形成在靠近圆柱形部分30前端的圆柱形部分30的内周上。另外,当卷筒4运行到最前面的位置时,结合部的外周被卷筒4覆盖和遮挡。因此,即使在连接由连接部分35a的圆柱形部分30的外周上出现缩痕,这种缩痕不在外部暴露。因此,可以保持令人喜爱的外观。
如这里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的类似方向术语指的是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可选择实施例现在将描述可选择实施例。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可选择实施例之间的类似性,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参考标号。此外,出于简明的目的,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件的描述。
(a)在所述的实施例中,使用前阻力式旋转绕线轮作为实例,但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旋转绕线轮,例如后阻力式旋转绕线轮、不具有阻力器的旋转绕线轮、杆阻力旋转绕线轮或类似绕线轮。
(b)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转子3由铝合金制成,但是转子可由另一种金属材料制成。另外,所述实施例的转子3由模压铝制成。但是,转子可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制成。
(c)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连接部分35a包括环形部分35c和锥形部分35d。但是,如图19所示,连接部分135a只包括锥形部分135d。另外,如图20所示,连接部分235a可包括环形部分235c和从环形部分235c朝着盘部分235b延伸的管状部分235e,使其直径与盘部分235b相同。
(d)在所述的实施例中,发声机构设置在卷筒4内,但是,如图21所示,发声机构90可设置在卷筒4的后部上。
发声机构90包括环形连接构件91、环形构件92、第一发声构件94、第二发声构件95以及弹簧构件96。环形构件92将连接构件91从后侧经由螺钉构件93a、93b和93c紧固在卷筒4上。第一发声构件94枢转地连接到连接构件91上。第二发声构件95固定连接到卷筒轴(未示出),并在其外周上设置多个突出部和凹口95a。弹簧构件96朝着第二发声构件95偏压发声构件94。在这种情况下,但卷筒4转动时,第一发声构件94反复冲击第二发声构件95的突出部和凹口95a,由此发声。
在安装此类型的发声机构90的连接构件91上,连接孔91a、91b和91c形成其上。连接孔91a、91b和91c与形成在鱼线锁定件99的底端上的连接孔99a连通,并通过一个螺钉构件93a、93b和93c将鱼线锁定件99连接到卷筒4上。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螺钉构件93a连接在安装孔91a和连接孔99a中。因此,鱼线锁定件99紧固在卷筒4上。另外,安装孔91a、91b和91c定位在其径向距离相互不同的位置上。因此,通过选择与具有不同直径的卷筒4相对应的安装孔91a、91b和91c,连接孔99a可便于紧固在具有不同直径的卷筒4上。
(e)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覆盖构件80具有盒形,但是覆盖构件80不局限于此形状。覆盖构件380可具有如图22所示的板形。另外,覆盖构件80可与钩环翻转机构18的转换构件52形成整体,以便在转子3转动时将钩环臂17从鱼线放出位置返回到鱼线卷绕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部件的数量并控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这里使用的术语“构造”描述的是装置的部件、区段或部分,其包括构造和/或编程执行所需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
此外,权利要求中表示为“装置加功能”的术语应该包括用来实施本发明所述部分的功能的任何结构。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425018和2003-319321的优先权。日本专利出版物2003-425018和2003-319321的所有披露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适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转子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上以便围绕卷筒卷绕鱼线,卷筒在其轴向上前后摆动,转子包括适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圆柱形部分;前壁,该前壁包括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连接部分以及在连接部分的轴向后侧处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上并适用于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上的盘部分;以及一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该对转子臂形成在圆柱形部分的后端的外周上相对位置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向前延伸,使得在美国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和圆柱形部分直径保持一个空间,圆柱形部分、前壁和该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模压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成锥形的锥形部分,使其直径向后减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处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成锥形使其直径向后减小的锥形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处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向后延伸使其直径与盘部分的直径相同的圆柱形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整体形成单个构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由模压金属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来形成。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绕线轮的转子,其特征在于,锥形部分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
9.一种旋转绕线轮,包括摇把;可转动地支承摇把的绕线轮单元;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前部上的转子,转子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圆柱形部分;前壁,该前壁包括靠近圆柱形部分的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连接部分以及在连接部分的轴向后侧处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上并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小齿轮上的盘部分;以及一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该对转子臂形成在圆柱形部分的后端的外周上相对位置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向前延伸,使得在美国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和圆柱形部分直径保持一个空间;圆柱形部分、前壁和该对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模压形成;以及布置在转子前壁的卷筒,以便相对于绕线轮单元前后运动,转子用来引导鱼线并围绕卷筒卷绕鱼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成锥形的锥形部分,使其直径向后减小。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处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成锥形使其直径向后减小的锥形部分。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包括在连接部分的前端处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的环形部分,和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向后延伸使其直径与盘部分的直径相同的圆柱形部分。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整体形成单个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由模压金属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通过注射模制合成树脂来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旋转绕线轮,其特征在于,锥形部分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
全文摘要
转子包括圆柱形部分、前壁以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前壁靠近其前端形成在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第一和第二转子臂在圆柱形部分的侧部相对布置。前壁包括连接部分和盘部分。当卷筒位于最前面位置时,连接有连接部分的圆柱形部分的外周通过卷筒覆盖。盘部分整体连接到连接部分上。连接部分包括环形部分和锥形部分。环形部分在其前端连接到圆柱形部分的内周上。锥形部分连接到环形部分的内周上并成锥形,使其直径向后减小。
文档编号A01K89/00GK1593120SQ20041007849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1日
发明者菅原谦一, 生田刚, 平冈宏一, 桥本浩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