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84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附加的配套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其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4亿多亩,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水稻和玉米,已占所有粮食作物收获量中的绝大部分。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进步和发展,小麦和水稻的机收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如小麦的机收率已达70%、水稻为15%,而玉米仅有1%。这一点说明谷物收获机的数量和质量在我国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而专用于收获玉米的机具与谷物收获机具相比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差距,而且在玉米收获机和相关机具的研制与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外专用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和开发应用已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但其机型仅为脱粒型的,不完全适应我国的生产实际和国情,其次,是机具的价格昂贵,作为生产应用的大批量的引进不现实。而从我国现有农业收获机械化的实际状况来讲,我国现有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无论是从数量和收获的技术指标而言,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该类机具全年的利用率(或有效使用率),却存在着一个非常明显而又无法避免的现实——即因受不同农作物的不同收获季节的影响,该类机具只能在作物的收获期间使用,一旦过了1~2个月的收获期,该机具只能闲置或改作它用。上述的现实,无论是从设备的投资、利用、维护及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投入而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无奈的浪费。为此,近年来,国内有厂家已在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基础上研制了与其换装的玉米割台等相关的配套装置,并在逐步得到完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实现和完成了玉米的收获,另者则以此来提高原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利用率——也即是在收获了小麦之后的秋季,经过换装割台等相关部件后即可用来收获玉米,实现一机多用(收获谷物、水稻、豆类和玉米)的目的。
目前,国内研制的与谷物收获机配套的玉米割台基本都是摘穗式的,即将原谷物收获机的割台拆下,换装玉米摘穗割台和旁置的升运器、果穗箱及秸秆粉碎器等部件后机可实施玉米棒穗的收获。该配套机具的生产运作方式是——只将玉米果穗棒摘下经升运器输送至果穗箱,然后待集中晾晒后再另行脱粒处理。这种收获方式必然是拉长了玉米收获的生产周期,其缺憾和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在机具内直接进行摘穗——脱粒处理,岂不可以弥补和克服上述的缺陷。但是,目前国内尚未有与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的可在摘穗收获后直接进行玉米脱粒的配套装置,所以,只能采用上述的收获机具和方式。其次,因为我国玉米种植区域的分布差异较大,有一年一收玉米的内蒙、东北和西北的三北地区,也有一年两作两收的即收小麦之后再种玉米的中原、及黄河流域以南的省区,尤其是后一类地区的玉米多是在收获小麦等作物之后种植的,因生长期较短,故,当玉米进入收获期时,大多处于腊熟或乳熟状,即玉米的含水率较高,如在此时进行摘穗后的直接脱粒收获,势必造成籽粒严重破碎而影响收成率。所以,只能以摘穗的方式进行收获并经晾晒后,待果穗的含水率达到既定的要求后再另作脱粒处理。故此,目前研制的玉米割台及其配套装置是摘穗式的,且多用于上述的后者地区使用。当然此类机型也可以用于生长期较长的三北地区,只是延长了该地区玉米收获到入仓的生产周期。对于上述的三北地区,因生长期较长,当玉米进入收获期时,玉米果穗籽粒的含水率基本已达到脱粒的要求,因此,三北地区的玉米可直接进行摘穗——籽粒的收获。但是,目前国内既未有可直接实施摘穗——脱粒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也未见有可与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进行换装收获玉米并进行脱粒的配套装置。现有的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中,虽设有脱谷室等机构,但,即便是换装玉米割台后,也不能进行玉米的脱粒收获。
在一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的基础上,将原收获谷物的割台拆下,换装摘穗割台、升运器和果穗箱等配套装置后(尽管现装置不是很完善且收获率较低),但仍然可实现玉米的摘穗收获;如果能在同一台机子上另行换装一套供籽粒收获的配套装置,岂不可实现一机多种配套的目的。但是,目前尚无可在一台机子上可互换两套以上的装置。当然,无论是上述那种收获方式,还必须配装具有高效、高粉碎率的秸秆粉碎装置。为了达到和实现上述换装配套装置的目的,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生产实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机具和技术资料,对已有技术中,与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包括由分禾器、拉茎辊、摘穗辊、拔禾链、搅龙、变速箱等组成的不多于3行的割台,输送果穗棒的升运器及储藏果穗的果穗箱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中,横置的螺旋输送器——搅龙将摘下的果穗棒旋送入割台的右侧喂入口——经升运器传送入果穗箱;升运器和果穗箱均旁置于主机的右侧,割台与主机为铰接的连接结构,这种连接方式的割台换装比较复杂繁琐。其次,现有与此配套的秸秆粉碎器的装置形式有两种——或前置的或后置的,前置粉碎器装置于割台的下部,其动力由割台的变速箱输出;后置的则挂接于主机的尾部。无论是前置或后置的,其结构基本由定刀和旋转的动刀构成,而问题的关键的是现有的机具只安装一道——前置或后置的粉碎器,如此只经过一道切割处理的粉碎器,从秸秆粉碎处理的实际效果来看,一是处理后的秸秆长度比较长,二是秸秆长短不一的均匀性较差,故,不利于秸秆还田;再者,受发动机的功率所限,不能完全粉碎三行以上割台收获玉米时的全部秸秆。所以,目前这种只有一道切割处理的秸秆粉碎装置,普遍存在着秸秆还田效果差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一台主机上实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割台及其配套装置的换装,以实现对玉米果穗和籽粒的收获及对秸秆完全充分的粉碎。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包括主机、过桥、摘穗割台、秸秆粉碎器,其特征在于割台接置于过桥前端为螺栓连接;换装收获玉米籽粒的装置还包括与割台配套的链耙、脱谷清选室中的活动凹板和上、下筛网以及秸秆的二次粉碎装置;割台设有两个相对而置的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右搅龙,割台后装板的中部设有与过桥接口端相接的喂入口;过桥内链耙的耙齿形状为均匀的波浪形;活动凹板的筛条间隙为20~40mm,上、下筛网的筛条间隙为12~25mm;秸秆二次粉碎装置由设于割台下的前置切割器和接置于主机尾部的后置粉碎器组成;前置切割器由设于割台变速箱接出的垂直传动轴末端的刀盘和刀片组成,沿刀盘的径向设有3把以上向外伸出的刀片;后置粉碎器由轴辊和设置于轴辊上的刀排、刀片及外壳组成,沿轴辊的径向均匀布设有3行以上的刀排,每行刀排设有数把相互间隔的刀片,刀片与轴辊为活动的铰连接。
按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施的装置,利用现有收获机的过桥结构,改进并实现了不同类型割台的换装。在原收获机脱谷清选室结构的基础上,对活动凹板和上、下筛网进行适应性的设计,从而实现了玉米籽粒的脱粒。前后两置的秸秆粉碎器,即是相当于对秸秆经过了两次粉碎处理,使玉米秸秆得到了较充分的和完全的粉碎。本实用新型的配套装置,在同一台机子上既可完成小麦等谷物的收获,又可在换装上述的配套装置后,完成中原及黄河以南地区玉米的摘穗收获以及三北地区玉米的脱粒收获。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为实现一机多配套和提高现谷物收获机的使用率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图1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玉米籽粒收获机的侧视示意图;图2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玉米摘穗收获机的侧视示意图;图3展示的是玉米脱粒的四行割台前视结构示意图;图4展示的是玉米摘穗的四行割台前视结构示意图;图5展示的是前置秸秆切割器的设置及其刀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展示的是后置秸秆粉碎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展示的是过桥及链耙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8展示的是链耙耙齿的结构示意图;图9展示的是活动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展示的是上、下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就一种换装收获玉米籽粒配套装置的收获机为实施例,作进一步具体说明。主机1是一台新牛-2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2为原机的过桥,过桥的接口端23的端面制有螺栓连接孔,该接口端与四行割台3的后接板以螺栓拧接,即是割台经过桥由螺栓将其与主机连接之;图3所示,30为割台后装板所设的果穗喂入口,喂入口30应与过桥2的通道口相接(割台后装板设有与过桥接口端23相同的对接端,喂入口30即是割台对接端的开口),割台设有相对而置的将摘下的果穗输送至过桥的左右搅龙32、31,两搅龙的螺旋叶片分别为左螺旋32和右螺旋31,33是割台的分禾器;为了将果穗由过桥输送至脱谷清选室5,将原机具中的链耙进行改进,为适应大于小麦等谷物籽粒的玉米果穗的输送,链耙21的耙齿210制为均匀的波浪状,图中的20为链轮、22为链条,链耙间隔的固定在链条上;为在脱谷清选室5中实施玉米籽粒的脱粒,将脱谷室中的活动凹板51筛条511的间隙L制为34mm(其最大间隙可选为40mm,最小间隙可选为20mm);上、下筛网52筛条521的纵横向间隙S均制为15mm(其最大间隙可选为25mm,最小间隙可选为12mm);512为活动凹板的横隔板。为了对玉米秸秆实施完全充分的粉碎和还田,本实用新型在位于割台的中下部和主机的尾部分别设置了前置切割器4和后置粉碎器6。前置的秸秆切割器4装置于割台3的中下部,即是从每行玉米割台的变速箱传动输出的垂直轴41的末端固置有刀盘40,刀盘固定有3把沿径向外伸出的刀片42;当收获机在工作运行时,随着割台的前进,割台中的相关部件在拉紧了秸秆的同时,置于割台中下部呈水平状态快速旋转的刀片将倾斜的秸秆依次切断,由于刀片是在前进中的快速旋转,经刀片切断的秸秆长度仍然比较长,较长的秸秆有碍于其还田的效果。为此,有必要进行再次粉碎方可达到秸秆有效还田的目的。故,在主机的尾部装置了第二道后置的粉碎器6,该粉碎器由外壳60、轴辊61和刀片62组成,轴辊是一水平横置的由传动皮带64带动旋转的“辊”,辊的表面各按120°的方向装置了3行刀排62,每一刀排中,间隔的装置有数把刀片62,每把刀片的根部均与轴辊由肖轴63铰接,即刀片与轴辊是活动的连接,只有当轴辊高速转动起来后,刀排中的刀片因旋转离心力的作用被“甩”起来,甩起来的刀片有极大的惯性力,此时散落在地面上未被完全切碎的小段秸秆即会被高速旋转的三行刀排连续的击中并切碎,另外,由于刀片与轴辊是活动的铰连接,所以,当高速旋转的刀排在触及秸秆或地面受阻时,刀片可依铰接点63为圆心发生适当的偏转,也即是刀片与轴辊相当于“软”连接,而不是刚性的“硬”固定连接。如此做法可有效的防止刀片不被打坏。为了及时的对地面进行压实和平整,在后置粉碎器6的尾部平行的装置有限深滚筒7,65是粉碎器6与主机1的连接架。按本实用新型配套的装置经与新牛——2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的相关部件进行换装后,即可实施完成对玉米籽粒的收获。
同理,按本实用新型的割台——过桥连接结构,换装摘穗式割台3(其喂入口30旁设于右侧)、升运器8、果穗箱9和秸秆的二次粉碎装置——前置切割器4和后置粉碎器6,即可实施完成对玉米的果穗棒收获及其秸秆的彻底粉碎。如此,即在一台机具上换装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套装置实现了收获玉米果穗和玉米籽粒的目的,并使其秸秆得到完全充分的粉碎。
权利要求1.一种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包括主机、过桥、摘穗割台、秸秆粉碎器,其特征在于割台接置于过桥前端为螺栓连接;换装收获玉米籽粒的装置还包括与割台配套的链耙、脱谷清选室中的活动凹板和上、下筛网以及秸秆的二次粉碎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割台设有两个相对而置的螺旋方向相反的左右搅龙,割台后装板的中部设有与过桥接口端对接的喂入口。
3.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置于过桥内链耙的耙齿形状为均匀的波浪形。
4.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凹板的筛条间隙为20~40mm。
5.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筛网的筛条间隙为12~25mm。
6.按权利要求1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秸秆二次粉碎装置由设于割台下的前置切割器和接置于主机尾部的后置粉碎器组成。
7.按权利要求6所述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置切割器由设于割台变速箱接出的垂直传动轴末端的刀盘和刀片组成,沿刀盘的径向设有3把以上向外伸出的刀片;后置粉碎器由轴辊和设置于轴辊上的刀排、刀片及外壳组成,沿轴辊的径向均匀布设有3行以上的刀排,每行刀排设有数把相互间隔的刀片,刀片与轴辊为活动的铰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换装收获玉米的配套装置,涉及自走式谷物联合收获机附加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割台接置于过桥前端为螺栓连接;换装玉米脱粒的装置还包括与割台配套的链耙、脱谷清选室中的活动凹板和上、下筛网以及秸秆的二次粉碎装置。按本方案实施的装置,对割台的换装及玉米脱粒结构进行了适应性的改进设计,不仅实现了配套装置的快速换装和玉米的脱粒,且前后两置的秸秆粉碎器,使玉米秸秆得到了较充分的和完全的粉碎。该配套装置可在同一台机子上完成小麦等谷物的收获,又可在换装配套装置后,完成玉米的摘穗及籽粒的收获,为实现一机多用和提高现谷物收获机的使用率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文档编号A01D45/00GK2857438SQ2005201328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王勇, 周志敏, 张晓龙 申请人:北京中收丰裕农牧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