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辊压机的单面双铰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7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辊压机的单面双铰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铰接框架的辊压机,包括一框架基础、一框架顶撑和两个置于侧面的顶梁,其中,至少一个顶梁上设有框架顶撑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设置于一侧折翼,其设置方式使其可在框架基础上旋开,并且在铰接框架中设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辊子,在铰接框架的取辊位置,可通过打开侧折翼而形成的拆除开口将辊子沿侧向从铰接框架上取下。
背景技术
辊压机用于加工设备中的压块、粉碎和压实工艺。粒料通过进料槽在两个辊子之间进料。辊子将粒料压在一起,对其进行粉碎或压实。这样,辊压机改变了原料的粒料状态,并且举例来说,形成坯块或生成细粉尘。在此过程中,辊子常常经受相当大的磨损,并且隔一段时间必须进行维修或更换。这种更换和维修作业以及所涉及的检查作业意味着辊压机以及相关联的全部加工设备要停工。
就加工设备的利用率而言,其中的一项任务就是将辊压机的停工时间降至最少,因为在压块、粉碎和压实过程中,设备的停工时间基本上由磨耗工具,即辊子衬套、辊子段等的更换决定。为了更换工具,须从机械上取下其上设有磨耗工具的辊子。对于辊压机在关键位置操作的加工工艺而言,由于更换辊子期间的停工时间可能造成中断成本较高。尤其是一种工艺中有许多机械的操作过程中,例如热压工艺过程中,维修作业要占用大量的时间。
众所周知,许多开口机械均用于在辊压机上进行维修或更换辊子。在这方面,使用允许快速更换辊子的两个铰接框架,并且使用为了更换辊子而必须局部拆除的框架。在选择适用于辊压机的机框时,必须考虑各种方面的因素,包括从辊压机的使用到安置位置。
对于选用允许辊子仅在机械的一侧进行更换的铰接框架而言,仅仅需很小的区域来安放设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须打开一侧的折翼。这里,除框架的顶梁之外,该侧折翼还可包括与顶梁永久连接并用作取出辊子时的端头止挡的框架顶撑的一部分。但是,为了能够更换或维修辊子对的后面一个辊子,对于这种单面铰接框架而言,首先的条件是前面一个辊子也必须取下,这对于只是更换或检查后面的辊子而言就是一种妨碍。不过,单面铰接框架的优点在于,两个辊子均可由桥式起重机提起,并且不必拆除辊压机的进料槽就可将其移动(参见图4)。
对于允许从机械两边更换辊子的铰接框架而言,设备需要较大的区域,因为框架的两侧区域,即顶梁必须被打开。这种双面铰接框架便于独立取下一对辊子中的两个辊子。同时也无需拆除进料壁和计量加料斗的凸出部。但是因为计量加料斗和辊压机上的料仓妨碍单个桥式起重机进入铰接框架的两侧,所以为了提起辊子,辊压机的两侧均需设置桥式起重机(参见图5)。
无法旋开而必须要拆除机械的上部区域的辊压机框架与铰接框架相比在装配上所花的力气要明显增加。为了更换辊子,必须通过复杂的机械移动操作来拆卸并取下计量加料斗单元。与铰接框架相比,除了此作业强度之外,这种框架更换或维修辊子所需的时间也显著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压机框架,其避免了现有技术公知的上述铰接框架的缺陷,并且便于缩短辊子更换期间的停工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的,即分配给侧折翼的部分框架顶撑设置成通过置于关联顶梁上的铰接接头相对于顶梁旋转。
本发明的辊压机的上述实施方式便于通过扩大铰接框架的拆卸开口来简化和方便辊子的拆卸或维修。这样,利用简单的逻辑并且在整个设备上所花的拆除精力最小的方式使得这种铰接框架得以加快辊子的拆除速度。本发明的这种辊压机对于许多机械必须经常维修或者辊子必须更新由此停工时间累积增加的设备而言尤其有利。
打开的顶梁和侧折翼的顶撑旋开部分最好可形成框架基础的延伸部,并且可形成容纳辊子的承载段。这样,便于将两个辊子例如通过桥式起重机沿侧向移动到优选的水平延伸部上并且使得辊子的移动简单易行。这样,辊子对的后一辊子也可从托架段上拆卸,并且选择性地进行更换,而前一辊子仍然保持在托架段上。这里,承载托架段远远地伸出辊压机的关闭状态的铰接框架的基本区域。但是,由于这只是在设备停工时的状况,所以可以认为托架段可能伸入通道内以及任何常规的危险都不属于险情。
本发明提供了当一个辊子由浮动辊子形成,并且浮动辊子布置于铰接框架的侧折翼的一侧时的一种改进方案。据统计,由于浮动辊子上的磨损大于固定辊子上的磨损,总的说来,该设置便于将花在拆除/安装上的精力减至最小,从而将与之相关的停工时间减至最少。
本发明还提供了当一个辊子由浮动辊子形成,而浮动辊子布置于铰接框架的侧折翼的相对侧时的另一实施方式。通过这种实施方式,当更换辊子时,朝固定辊子方向按压浮动辊子的按压装置不必从铰接框架中取出,而且即使是在更换或维修后一辊子时也可保留在铰接框架中。
作为可实行的实施方式,框架顶撑的旋转部分可在框架顶撑的25%和50%之间的范围延伸。这样便于仅仅相对于辊压机的托架段伸出较小量便可提供较大的拆除开口,并且除此之外,还为取下辊子提供足够的通道。这里,框架的旋转部分还可根据按压装置的长度而扩大。
为了使得可达性良好的托架段具有匀称的负载能力,框架顶撑的旋转段的长度可至少与置于侧面的顶梁的高度相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待置于框架顶撑上的进料装置的优选变体实施方案,框架顶撑的旋转部分延伸至进料装置。作为框架顶撑的旋转部分,打开的顶梁与通常为漏斗的进料装置之间的框架顶撑的全部区域的结构便于使拆除开口达到最大。
本发明的辊压机的有利结构可提供用于将辊子移动至侧面的装置。从而便于辊子从铰接框架的覆盖区由侧向离开或退出至打开的顶梁上或框架顶撑的旋开部分。
为了便于辊子易于从侧向推出和插入,辊子的侧向移动可延伸至打开的侧折翼或者框架顶撑的旋开部分。


下面基于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图1为铰接框架关闭时的本发明的辊压机的示意图;图2为铰接框架打开时图1的辊压机的示意图,其中,仅侧面顶梁向外打开;图3为根据图1和2的辊压机的示意图,其中,铰接的侧面顶梁和框架顶撑的旋转部分打开,辊子沿侧向牵引至打开的框架部分上;
图4为现有技术的打开状态下的单面铰接框架的辊压机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的打开状态下的双面铰接框架的辊压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辊压机1的侧面示意图。在该图以及下面的全部附图中,相同部件的附图标记相同。辊压机1包括一铰接框架2和两个辊子3和4。辊子3和4在操作期间置于铰接框架2内。铰接框架2包括一框架基础5、一框架顶撑6和两个置于侧面的顶梁7和8,其中,一个顶梁7与框架基础5和框架顶撑6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而另一顶梁置于框架基础5上并可打开作为一侧折翼。框架基础5包括向下伸出的定位段9,用于将辊压机1设置在周围区域(如地面)。漏斗状的进料装置10布置于辊子3和4以及铰接框架2的框架顶撑6上方。进料装置10具有两个开口,待加工的粒料注入上开口,并通过下开口进入辊子3和4之间的缝隙。
在作业过程中,一个辊子,此处指辊子3固定置于铰接框架2中,而第二个辊子(辊子4)可移动并且通过按压装置11朝固定辊子的方向按压。与顶梁8连接的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在侧折翼的顶梁8与进料装置10之间延伸,从而侧折翼可由顶梁8和活动部分12组成。侧折翼的顶梁8通过一铰接接头13固定于框架基础5上,而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又通过第二铰接接头14固定于侧折翼的顶梁8上。在这方面,接头13和14置于顶梁8的两端。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通过可松开的固定装置15固定于进料装置10区域内的框架顶撑6的固定段。框架基础5、固定顶梁7和框架顶撑6的固定段共同形成C形开口段形式的铰接框架2的固定段。关于这一点,框架顶撑6的固定段承载着进料装置10以及供应粒料所需的其他设备部件,例如供料系统、料仓等等。
图2示出了具有图1中的处于部分打开状态的铰接框架的本发明的辊压机1。就此而论,侧折翼已朝所示箭头方向绕铰接接头13旋转。打开的侧折翼顶梁8由支承段16支承在周围区域上,以便与框架基础5一起形成辊子3和4侧向移动的平面。
在图3中,所示铰接框架2为完全旋开状态。为了达到此状态,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已经朝箭头方向旋转,顶梁8绕铰接接头14打开。与侧折翼的顶梁8一样,活动部分12由另一支承段17支承于周围区域,并与顶梁8和框架基础5共同形成辊子3和4侧向移动的共面。在图3所示的安装状态,辊子3和4位于侧折翼的活动部分12和顶梁8上。
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铰接框架2的作用原理。
为了将辊子3和4从铰接框架2取下以便更换压辊或进行必要的维修作业,可打开顶梁8的侧折翼和与其相连的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为此,可先松开锁定装置15。松开锁定装置15之后,顶梁8绕铰接接头13旋转,而活动部分12绕铰接接头14旋转,从而形成较大的拆卸开口。顶梁8和框架顶撑6的活动部分12由支承段16和17支承于安置区域,并与框架基础5共同形成辊子3和4侧向移动的水平面。为了接触辊子3和4,首先必须移动或取下按压装置11,例如通过桥式起重机从拆除开口中提起。然后,根据拆除或维修要求,通过侧向牵引装置或液压移动装置仅将浮动辊子4或者也将固定辊子3从铰接框架2中的工作位置沿侧向牵引至拆除开口的区域。在辊子3和4侧向移动之后,其位于框架顶撑的活动部分12和侧折翼的顶梁8上很容易接近,并且可通过桥式起重机或其它提升装置从铰接框架将其取下,如图3向上箭头方向所示。
随着打开侧折翼的顶梁8和活动部分12,这些部件通过铰接接头13和14的轴线在一个平面移动,从而接头13和14起到铰链的作用。在这方面,穿过接头13和14的轴线基本上彼此平行。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公知的具有单面单部件折翼机构的辊压机1。为了简明起见,仅描述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特征,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同样,对于常规的辊压机1而言,铰接框架2包括共同形成固定断面的一框架基础5、一框架顶撑6和一侧面顶梁6,以及一由第二顶梁8形成的可打开的侧折翼。由于铰接框架2具有打开侧折翼的拆卸开口,辊子3和4可单独从铰接框架中取出。如果仅仅必须更换或维修前辊(此处指辊子3),可能方式较为简单,因为前辊可从铰接框架2牵引至侧折翼上,可在这里对其进行维修或卸下更换。但是,对于维修或更换后一辊子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浮动辊子(辊子4)更易于磨损,首先必须将前辊牵引出铰接框架2并将其从侧折翼向上移。只有这样之后,才能将后辊引出至侧折翼的区域进行维修或更换。
对于图5所示的辊压机而言,铰接框架2可在两侧打开,在各种情形下,都可将辊子3和4彼此独立地引出至铰接框架2的一侧并位于由顶梁8形成的打开的侧折翼上,以便在此位置进行维修或更换。但是,这需要在辊压机1的两侧设置入口,并且需要在两侧设置提升辊子3和4的设备。
权利要求
1.具有一铰接框架(2)的辊压机(1),其包括一框架基础(5)、一框架顶撑(6)和两个置于侧面的顶梁(7、8),其中,至少一个顶梁(8)上设有框架顶撑的活动部分(12),从而形成一侧折翼,所述侧折翼的设置使其可在框架基础(5)上打开,并且在铰接框架(2)中设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辊子(3、4),在铰接框架(2)的取辊位置,可通过由侧折翼打开而形成的拆除开口将辊子从铰接框架(2)的一侧取下,其特征在于,分配给框架顶撑的活动部分(12)设置成通过置于关联顶梁(8)上的一铰接接头(14)相对于顶梁(8)旋转,其中,所述铰接接头的旋转轴线设为基本上与辊子(3、4)的轴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打开的顶梁(8)和侧折翼的框架顶撑的旋开活动部分(12)形成框架基础(5)的水平延伸部,并形成用于容纳辊子(3、4)的承载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一个辊子(3或4)作为一浮动辊子,所述浮动辊子位于铰接框架(2)中的侧折翼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一个辊子(3或4)作为一浮动辊子,所述浮动辊子位于铰接框架(2)中的侧折翼的相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框架顶撑的旋转活动部分(12)在框架顶撑(6)的25%和60%的范围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框架顶撑的旋转活动部分(12)的长度至少等于侧面的顶梁(7、8)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进料装置设置于框架顶撑(6)上,而框架顶撑的旋转活动部分(12)延伸至进料装置。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辊子(3、4)的侧向移动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辊子(3、4)的侧向路径延伸至打开的侧折翼,或延伸至框架顶撑的旋开活动部分(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辊压机(1),其特征在于,辊子(3、4)由其轴线支承于轴承座中,其中,轴承座在框架基础(5)和框架顶撑(6)之间延伸,而辊子(3、4)可通过可在框架基础(5)上移动的轴承箱和拆除开口取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铰接框架的辊压机(1),包括一框架基础(5)、一框架顶撑(6)和两个置于侧面的顶梁(7、8)。至少一个顶梁(8)上设有框架顶撑的一部分(12),从而形成设置于框架基础上的用于打开的侧折翼。在铰接框架中设有至少两个相邻设置的辊子(3、4),在铰接框架的取辊位置,可通过打开侧折翼而形成的拆除开口将辊子从铰接框架上一侧取下。分配给侧折翼的部分框架顶撑布置成通过置于关联顶梁上的铰接接头(14)相对于顶梁旋转,其中,铰接接头的旋转轴线设为基本上与辊子的轴线平行。
文档编号B02C4/02GK1913969SQ200580003214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7日
发明者格瑞恩·沃林豪特, 凯-乌韦·哈贝尔曼 申请人:魁珀恩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