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25381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蘑菇的人工栽培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球盖菇属于草腐菌,是珍稀名贵食菌新品种,其鲜菇色泽艳丽,肉质脆嫩滑爽,干品气味清香,含有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种菌菇原生于森林和山地,由于受地理生长环境和气温与湿度的影响,野生大球盖菇很稀少,能茁壮成长的更少,目前在市场上大球盖菇一直供不应求且价格高昂,今天人们在追求绿色食品和回归大自然的过场中,日益喜爱食用味道及口感极佳的食用菌,但仅靠在森林和山地采摘的野生大球盖菇,已远不能满足市场要求。而采用人工栽培大球盖菇,人们过去也尝试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需占用好田好地,耗用大量的栽培原料,而且一直未摸索出大球盖菇的自然生长环境和条件规律,无法培育出高产量,高质量的大球盖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现有大球盖菇仅靠野生菌提供市场,无法满足市场要求,人工栽培技术又不成熟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移植栽培到山林地或田地,移植简单、种植成本低、操作容易并且产量高、质量好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特征是,(1)栽培方法为①选择栽培季节在正常气温下,整个生产周期在120~80天,春栽以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栽以气温降至30℃以下即可播种;②选择及构筑栽培场所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场内排水良好的田地里或山林地里;
③确定栽培原料栽培原料配方为干稻草100%;或花生藤50%、玉米秆50%;或干稻草80%、木屑20%;或干稻草60%、蔗渣40%;④对栽培原料进行预处理将选定的栽培原料放入水中浸泡1~3天,每天换水1~2次,将浸泡过的栽培原料自然滴水后,使其含水量达70~75%;⑤铺料播种将浸泡好的栽培原料铺在选择好的田地或山林地上,料底宽55~65厘米,长度不限,料堆之间的沟渠宽35厘米~45厘米;栽培原料用量为15~20千克/m2,菌种用量每平方米1~1.8千克;播种采用将菌种块掰成粒状,均匀铺撒在栽培原料铺料上,或者采用将种块掰成块状点播,间隔15厘米×15厘米~25厘米×25厘米;采取三层铺料二层播种,即最下一层铺料厚8~10厘米,压实铺料后再播种,之后铺第二层料,铺料厚10~12厘米,同样压实铺料后再播种,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或者采取二层铺料一层播种,最下一层铺料厚12~18厘米,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然后用土覆盖在最上层铺料上,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后盖上草帘或秸秆;秋播的可在覆土层上盖一层地膜后再盖草帘或秸秆;(2)发菌期管理方法为①栽培原料水分调节播种后20天内,采用补水喷洒在覆盖物上,勿让多余的水渗透入料内,若此期间遇到雨天,用薄膜覆盖在覆盖物之上,待雨后再掀开薄膜,同时排除菇床四周的积水;②堆温调节播种后1~2天,控制料堆的温度在20~30℃;③菌丝生长期水分和温度调节菌丝生长前期不喷或少喷水,经过20天之后,当菇床表面的料干燥发白时适量喷水,菇床四周的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控制栽培原料含水量为65~70%;菌丝体生长温度控制在8~32℃;(3)出菇期管理方法为①空气湿度调控出菇阶段控制空气湿度为90~95%,蘑菇子实体发育阶段控制湿度在85~95%;
②出菇温度出菇阶段控制温度为4℃~30℃,蘑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控制温度为16~21℃;③氧气和光照蘑菇子实体发育阶段确保充足的氧气和散射阳光照射。
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方法,当白天气温高于23℃时,对预处理过的原料预堆发酵,即将已浸泡过的栽培原料放在平地上,堆成宽1.5~2米,高1~1.5米,长度不限的草堆,隔2~3天后再翻一次堆,之后2~3天即可用于铺料播种;在发菌期,堆温调节的最佳温度为24~26℃,菌丝生长期的最佳温度为23~27℃;最好将铺料和覆土PH值控制在5.5~6.5。
大球盖菇菌种培育已属成熟技术,获得菌种比较容易。本发明方法可将将大球盖菇菌种直接人工移植栽培到山林地或田地,移植简单、种植成本低、操作容易。在一菌多种种植林中,大球盖菇的生长不受农药残留物气流影响,不受水源污染浸蚀,属于天然有机生物食品,克服了现有人工栽培方法占用好田好地、栽培原料用量多的弊端,节省了人力、物力、土地,改变了大球盖菇的生长环境和生长习性,驯化了大球盖菇的菌因、菌质和菌味,提高了大球盖菇的质量,节约成本、节约土地、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具体实施例方式
(1)栽培方法①选择栽培季节在正常气温下,整个生产周期在120~80天,春栽以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栽以气温降至30℃以下即可播种。
②选择及构筑栽培场所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场内排水良好的田地或山林地里,最好近水源。土壤以偏酸性,富含腐殖质,保水性和透气好的为佳。
③确定栽培原料栽培原料配方为干稻草100%;或花生藤50%、玉米秆50%;或干稻草80%、木屑20%;或干稻草60%、蔗渣60%;主要是因地制宜选择。本实施例选择干稻草100%。
④对栽培原料进行预处理原料必须先吸足水分。将栽培原料直接放入水沟或水池中浸泡,边浸边踩,浸水时间1~3天,一般2天左右,要求每天换水1~2次。将浸泡过的栽培原料自然滴水一天,使其含水量达70~75%,可以用手测的方法,即分别抽取有代表性的原料一小把,将其拧紧,若原料中有水滴渗出,且水滴是断线的,表明含水量达到适度;如果出现水滴是连续不断的,表明含水量过多;若拧紧后无水滴渗出,则表明含水量偏低。
当白天气温高于23℃以上时,为防止建堆后原料发酵,温度升高,影响菌丝生长,需要对原料进行预堆。具体做法是将已浸泡过或淋透的原料放在平地上,堆成宽1.5~2米,高1~1.5米,长度不限的料堆,料堆要堆的结实,隔3天后再翻一次堆,之后2~3天即可铺料播种。
⑤铺料播种将浸泡好的栽培原料铺在选择好的田地或山林地上,料底宽55~65厘米,长度不限,料堆之间的沟渠宽35厘米~45厘米;栽培原料用量为15~20千克/m2,菌种用量每平方米1~1.8千克;播种时,采用将菌种块掰成黄豆般大小的粒状,均匀铺撒在栽培原料铺料上,或者采用将种块掰成核桃大小的块状点播,间隔15厘米×15厘米~25厘米×25厘米;采取三层铺料二层播种,即最下一层铺料厚8~10厘米,压实铺料后再播种,靠近沟边多播,中间少播,之后铺第二层料,铺料厚10~12厘米,同样压实铺料后再播种,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或者采取二层铺料一层播种,最下一层铺料厚12~18厘米,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然后直接利用开沟的田土打碎后覆盖在最上层铺料上,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后盖上草帘或秸秆;秋播的可在覆土层上盖一层地膜后再盖草帘或秸秆。
(2)发菌期管理方法为①栽培原料水分调节播种后20天内,一般不直接喷水于菇床上,平时补水喷洒在覆盖物上,而不使多余的水渗透入料内。若此期间遇到雨天,需用薄膜覆盖在覆盖物之上,待雨后再掀开薄膜,同时注意排除菇床四周的积水。
②堆温调节在正常情况下,建堆播种后1~2天,堆温稍有上升;一般要求堆温20~30℃,最好控制在25℃左右,为了防止堆温异常,要在建堆播种之后,每天早晨和下午定时观测堆温的变化,若发生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堆温在20℃以下时,宜在早晨及夜间加厚草被,并在堆上覆盖塑料薄膜,待白天日出时再掀去薄膜,反之,遇到堆温偏高时,可在堆中心部位间隙打2~3个洞,洞口直径掌握在6厘米左右,洞深度15~20厘米,总之可以通过场地的不同遮阳程度来调节堆温的变化。
③菌丝生长期水分和温度调节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3~4天菌丝开始吃料,菌丝生长前期一般是不喷或少喷水,经过20天之后菇床上的菌丝量已明显增多,有时菌丝已占培养料的1/2以上,经过这段时间,菇床表面的料有时会出现干燥发白现象,这时应适当喷水,菇床四周的侧面应多喷,中间部位应少喷或不喷,以控制栽培原料含水量为65~70%;菌丝体生长温度控制在8~32℃。
(3)出菇期管理方法为①湿度和温度调控出菇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通常将排水沟灌满水并须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层呈湿润状态,若采用草帘覆盖的可用喷雾的方法来保湿。出现干燥发白,须适当喷水;此外,还要抽查堆内的含水量情况,要求菌丝走透草料后,培养料变成淡黄色,用手捏紧培养料,既有松软感,又有湿润感,有时还稍有水滴出现,这是正常现象。倘若有霉烂状或挤压后有连续不断线的水珠出现,这是不正常现象,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停止喷水,掀去覆盖物,促进菌床中水分蒸发;二是开沟排水,尽量降低地下水位;三是在菌床面上或地面侧面打数洞,促进菌床内空气流通,当小菇蕾长至直径2厘米时,可适当减少喷水量,控制湿度在85~95%,掌握轻喷少喷的原则,以免造成畸形菇。当温度低于4℃或超过30℃时,均不长菇,蘑菇子实体生长阶段的最佳温度为16~21℃,在4~5月和9~11月份这两个时期温度适宜,出菇快且整齐。
②氧气和光照蘑菇子实体发育阶段确保充足的氧气和散射阳光照射。在出菇期间,可通过调节光照时间,喷水时间和场地的通风程度等使环境温度处于理想的范围,长菇期间若遇到霜冻,一是要注意加厚草被,盖好小菇蕾;二是要少喷水或不喷水,防止菇受冻害。只要盖好草被,再加上地温的保护,其菇蕾可以安全越冬。
病虫害的防治栽培过程中易同生杂菌,最常发生的杂菌是鬼伞类和粪碗等,应以预防为主,稻草等要求新鲜、足干、无霉变,经曝晒、碾压,用预备好的栽培原料及经过短期堆积发酵处理,将杂菌降到最低限度。发病区应及时清除鬼伞并用45%扑霉灵乳油1000~1500倍液喷施,。此外还易发生虫害,常见的虫害有跳虫、线虫、螨害及蛞蝓等,在防治上,一是要求搞好环境卫生,铲除菇场周围的杂草和枯叶,撒石灰粉保持清洁和干燥;二是对于跳虫可将80%敌敌畏1000倍喷洒于纸上,再滴上糖蜜,将药纸分散于覆土表面进行诱杀,也可在采菇后料面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4000粒;三是对于蛞蝓少量时可人工捕捉,大量发生时用6%蜗牛敌颗粒剂按1∶25~30拌沙,撒于菇床周围或蛞蝓出没处,或用5%煤酚皂溶液洒于虫出没处。
大球盖菇的采收适时采收的大球盖菇子实体形态是菌盖边缘内卷,菌膜刚破裂,尚未开个和弹射出孢子,采收时手指握牢菌柄基部,另一手压着基质,轻轻扭转往上拔起即可,勿伤周围小菇,采下的鲜菇用小刀削去菇柄带泥的部分。菇床上除去残留的菇脚,补土保湿,再养育出下茬蘑菇,一般出2~5茬蘑菇,每茬间隔15~20天,以第二茬菇产量最高,鲜菇产量一般6~10千克/m2。
权利要求
1.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特征是,(1)栽培方法为①选择栽培季节在正常气温下,整个生产周期在120~80天,春栽以气温回升到8℃以上,秋栽以气温降至30℃以下即可播种;②选择及构筑栽培场所菇场选择在避风向阳,场内排水良好的田地或山林地里;③确定栽培原料栽培原料配方为干稻草100%;或花生藤50%、玉米秆50%;或干稻草80%、木屑20%;或干稻草60%、蔗渣40%;④对栽培原料进行预处理将选定的栽培原料放入水中浸泡1~3天,每天换水1~2次,将浸泡过的栽培原料自然滴水后,使其含水量达70~75%;⑤铺料播种将浸泡好的栽培原料铺在选择好的田地或山林地上,料底宽55~65厘米,长度不限,料堆之间的沟渠宽35厘米~45厘米;栽培原料用量为15~20千克/m2,菌种用量每平方米1~1.8千克;播种采用将菌种块掰成黄豆般大小,均匀铺撒在栽培原料铺料上,或者采用将种块掰成核桃大小点播,间隔15厘米×15厘米~25厘米×25厘米;采取三层铺料二层播种,即最下一层铺料厚8~10厘米,压实铺料后再播种,之后铺第二层料,铺料厚10~12厘米,同样压实铺料后再播种,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或者采取二层铺料一层播种,最下一层铺料厚12~18厘米,最上层铺料厚2~4厘米;然后用土覆盖在最上层铺料上,覆土厚度3~5厘米,覆土后盖上草帘或秸秆;秋播的可在覆土层上盖一层地膜后再盖草帘或秸秆;(2)发菌期管理方法为①栽培原料水分调节播种后20天内,采用补水喷洒在覆盖物上,勿让多余的水渗透入料内,若此期间遇到雨天,用薄膜覆盖在覆盖物之上,待雨后再掀开薄膜,同时排除菇床四周的积水;②堆温调节播种后1~2天,控制料堆的温度在20~30℃;③菌丝生长期水分和温度调节菌丝生长前期不喷或少喷水,经过20天之后,当菇床表面的料干燥发白时适量喷水,菇床四周的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少喷或不喷,控制栽培原料含水量为65~70%;菌丝体生长温度控制在8~32℃;(3)出菇期管理方法为①空气湿度调控出菇阶段控制湿度在85~95%;②出菇温度出菇阶段控制温度为4℃~30℃,蘑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控制温度为16~21℃;③氧气和光照蘑菇子实体发育阶段确保充足的氧气和散射阳光照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当白天气温高于23℃时,对预处理过的原料预堆发酵,即将已浸泡过的栽培原料放在平地上,堆成宽1.5~2米,高1~1.5米,长度不限的草堆,隔2~3天后再翻一次堆,之后2~3天即可用于铺料播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发菌期,堆温调节的最佳温度为24~26℃,菌丝生长期的最佳温度为23~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特征是,铺料和覆土PH值控制在5.5~6.5。
全文摘要
大球盖菇栽培方法,其栽培方法为春栽气温在8℃以上,秋栽气温在30℃以下播种;栽培场所选择避风向阳,场内排水良好的田地或山林地里;栽培原料配方为干稻草100%;或花生藤50%、玉米秆50%;或干稻草80%、木屑20%;或干稻草60%、蔗渣40%;将栽培原料浸泡并自然滴去水使含水量达70~75%后铺料播种;在发菌期补水喷洒在栽培原料覆盖物上,控制堆温20~30℃,在菌丝生长期,控制栽培原料含水量在65~70%,温度8~32℃;出菇期控制湿度在85~95%,温度为4℃~30℃,蘑菇子实体生长阶段控制温度为16~21℃,并保证充足的氧气和光照。本发明可将大球盖菇移植栽培到山林地或田地,移植简单、种植成本低、操作容易并且产量高、质量好。
文档编号A01G1/04GK1875682SQ20061001102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4日
发明者彭俊 申请人:彭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