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鲫鱼复合鲫的产生方法

文档序号:32598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鲫鱼复合鲫的产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更详细地是涉及一种利用异精雌核发育技术产生具有明显形态特点和生长优势的复合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鲫鱼的生长速度,现有技术利用异源精子对两性型天然雌核发育鲫鱼子代的生长效应培育出快速生长的新品系——异育鲫鱼,包括异育银鲫、百花鲫和丰产鲫等。其制种方法如下1.异育银鲫选择方正银鲫的雌性个体为母本。选择兴国红鲤的雄性个体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生产出异育银鲫鱼苗。
2.百花鲫选择染色体数为166的彭泽鲫的雌性个体为母本。选择白鲫或红鲤的雄性个体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生产出百花鲫鱼苗。
3.丰产鲫选择雌∶雄≥10∶1的彭泽鲫群体中的雌性个体为母本。选择野生尖鳍鲤或养殖的野生种群的子一代尖鳍鲤中的雄性个体为父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生产出丰产鲫鱼苗。
上述现有技术方法的共同点在于①选取自然水域中天然存在的鲫鱼(方正银鲫或彭泽鲫)做母本;②选取不同种的异源父本;③父母本“杂交”子一代直接应用于生产。
现有的采用雌核发育技术生产快速生长鲫鱼子代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1.生产出的种苗在形态上与母本无法区分。由于子一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几乎完全一致,根本无法分别,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养殖户无法辨别真伪,给假冒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许多种苗场用普通种苗冒充上述各种异精雌核发育种苗,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2.受母本自身遗传特性的限制,用上述方法生产出的种苗虽然与母本相比生长较快,但生长速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况且,对养殖鱼类而言,以提高生长速度为目的的育种工作是没有止境的。
鲫鱼养殖的品种问题一直都是鲫鱼养殖业发展的首要问题,鲫鱼养殖业的每一次快速发展都与新品种的推出直接相关。鱼类养殖户迫切需要有更多更优良的鲫鱼养殖新对象。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鲫鱼——复合鲫的产生方法,该方法产生的复合鲫与母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容易区分;且与母本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保持了鲫鱼肉质细嫩、鲜甜的特点。为鲫鱼的品种改良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本发明的复合鲫人工产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两性型雌核发育鲫鱼的雌性个体或其异精雌核发育子代中的雌性个体作母本,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2)选择单倍染色体数目与前述母本单倍染色体数目相等的鲤科鱼类中的雄性个体作父本;(3)前述父、母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和养殖生产出异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苗,并将鱼苗在水体中养殖;(4)在养殖的过程中,从子一代中人工挑选形态上与母本明显不同,具有部分父本特征并且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即为复合鲫。
上述的人工催产是通用的,即在繁殖季节,当水温达16℃以上(即≥16℃)时,对选择好的父、母本注射催产激素。受精,是指通过人工采卵取精获得受精卵,或者将注射了催产激素的父、母本放入同一水体中自行产卵受精获得受精卵。孵化是指受精卵附着在粘附物上在静水或微流水中孵化,也可以将受精卵脱粘后在环道或其它容器中流水孵化。养殖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采用各种方式在鱼塘或其它水体中养至全长5厘米以上。
在上述步骤(4)中,人工挑选分为两次,当鱼苗养殖达到5cm以上(即≥5cm)时,进行第一次挑选,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挑选出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它鱼苗的个体继续养殖(约占10%),其它则淘汰(约90%);第二次挑选是在第一次挑选基础上的进一步挑选,当鱼种体重达到150克以上(即≥150克)时,根据形态不同人工挑选出形态上与母本明显不同,具有部分父本特征的个体。
子一代中形态上具有部分父本特征的个体的形态特征是不固定的,随所选择的父母本不同而不同。具体判别标准以被选中个体(下称“中选个体”)与母本有明显的形态差异,从事鱼类研究或养殖生产的人员肉眼可以辨认为准。遗传学上的判别标准有两条(符合其中一条即可)1.中选个体染色体组中包含母本的全部染色体组和父本的单倍染色体组,或个体染色体组中包含母本的全部染色体组和父本的部分染色体。2.中选个体的体细胞DNA含量达到四倍体的标准,或个体的体细胞DNA含量介于四倍体和三倍体之间,属于非整倍体。
本发明方法对父母本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从而选择与母本单倍染色体数目相等的鲤科鱼类作父本。这是在子一代中产生复合鲫的必要条件。本发明不同于现有的鲫鱼种苗生产技术或方法,它不是直接的生产性技术和方法,而是一种得到复合鲫的方法。由于一次操作得到的复合鲫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本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鲫鱼种苗的生产。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在子一代中人工挑选出来的复合鲫在形态上与母本明显不同,且生长速度比正常的异精雌核发育子代明显要快,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由于复合鲫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特点,不同于现有的野生或养殖鲫鱼品种或品系。所以与现有技术生产的鲫鱼种苗相比,如果应用于生产,复合鲫不易被他人假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在12月份,选取体型一致、体重500克以上的雌性彭泽鲫后备亲鱼500尾,置于2亩的鱼塘中强化培育。同时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3n=150±。
在人工养殖的尖鳍鲤群体中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
在繁殖季节3月份,当水温达16℃以上时,从上述培育的雌性彭泽鲫中选择成熟度好,体形匀称无畸形,健壮无伤的个体作为母本;从上述进行了染色体检测的尖鳍鲤群体中选取体健无伤、体形标准、体重750克以上的雄性个体作为父本。对选择好的父母本注射催产激素;用干法进行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将受精卵附着于窗纱片上在水泥池中静水孵化;在鱼苗孵出3天后开始投喂熟蛋黄,6-7天后将鱼苗转移至土塘中培育和养殖。
在鱼苗全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第一次筛选。在鱼苗群体中人工挑选全长超过10厘米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0%),中选个体集中养殖于面积5亩以上的土塘中,其余个体全部淘汰。
当上述中选个体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挑选头后背部突然隆起,吻长明显超过相同大小彭泽鲫吻长的个体,并随机抽取5尾中选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00±,即包含有全套母本彭泽鲫的染色体组(150)和单套尖鳍鲤的染色体组(50)。或者染色体数目不是200,但在其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明显包含尖鳍鲤的部分染色体。至此,就可以确定中选个体属于复合鲫。
实施例2在11月份,选取体型一致、体重500克以上的雌性异育银鲫后备亲鱼300尾,置于2亩的鱼塘中强化培育。同时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3n=156。
在人工养殖的尖鳍鲤群体中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
在繁殖季节3月份,当水温达18℃以上时,从上述培育的雌性异育银鲫中选择成熟度好,体形匀称无畸形,健壮无伤的个体作为母本;从上述进行了染色体检测的尖鳍鲤群体中选取体健无伤、体形标准、体重750克以上的雄性个体作为父本。对选择好的父母本注射催产激素;用干法进行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将受精卵附着于窗纱片上在水泥池中微流水孵化;在鱼苗孵出3天后开始投喂熟蛋黄,6-7天后将鱼苗转移至土塘中培育和养殖。
在鱼苗全长达到6厘米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第一次筛选。在鱼苗群体中人工挑选全长超过12厘米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0%),中选个体集中养殖于面积5亩以上的土塘中,其余个体全部淘汰。
当上述中选个体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挑选头后背部突然隆起,吻长明显超过相同大小异育银鲫吻长的个体,并随机抽取5尾中选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06,即包含有全套母本异育银鲫的染色体组(156)和单套尖鳍鲤的染色体组(50)。或者染色体数目不是206,但在其染色体中期分裂相中明显包含尖鳍鲤的部分染色体。至此,就可以确定中选个体属于复合鲫。
实施例3在1月份,选取体型一致、体重500克以上的雌性彭泽鲫后备亲鱼500尾,置于2亩的鱼塘中强化培育。同时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3n=150±。
在人工养殖的须鲫群体中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
在繁殖季节5月份,当水温达18℃以上时,从上述培育的雌性彭泽鲫中选择成熟度好,体形匀称无畸形,健壮无伤的个体作为母本;从上述进行了染色体检测的须鲫群体中选取体健无伤、体形标准、体重250克以上的雄性个体作为父本。对选择好的父母本注射催产激素;用干法进行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将受精卵用黄泥水脱粘后在孵化环道中流水孵化;在鱼苗孵出3天后开始投喂熟蛋黄,6-7天后将鱼苗转移至土塘中培育和养殖。
在鱼苗全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第一次筛选。在鱼苗群体中人工挑选全长超过10厘米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0%),中选个体集中养殖于面积5亩以上的土塘中,其余个体全部淘汰。
当上述中选个体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挑选头后背部突然隆起的个体,并随机抽取5尾中选个体进行体细胞DNA含量测定。确定其体细胞DNA含量属于四倍体,或者介于四倍体和三倍体之间。至此,就可以确定中选个体属于复合鲫。
实施例4在10月份,选取体型一致、体重500克以上的雌性异育银鲫后备亲鱼500尾,置于2亩的鱼塘中强化培育。同时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3n=156。
在人工养殖的建鲤群体中随机抽取5尾个体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100。
在繁殖季节4月份,当水温达18℃以上时,从上述培育的雌性异育银鲫中选择成熟度好,体形匀称无畸形,健壮无伤的个体作为母本;从上述进行了染色体检测的建鲤群体中选取体健无伤、体形标准、体重250克以上的雄性个体作为父本。对选择好的父母本注射催产激素;用干法进行人工受精获得受精卵;将受精卵附着于窗纱片上在水泥池中静水孵化;在鱼苗孵出3天后开始投喂熟蛋黄,6-7天后将鱼苗转移至土塘中培育和养殖。
在鱼苗全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第一次筛选。在鱼苗群体中人工挑选全长超过10厘米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0%),中选个体集中养殖于面积5亩以上的土塘中,其余个体全部淘汰。
当上述中选个体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进行第二次筛选。挑选吻长明显超过相同大小异育银鲫吻长的个体,并随机抽取5尾中选个体进行体细胞DNA含量测定。确定其体细胞DNA含量属于四倍体,或者介于四倍体和三倍体之间。至此,就可以确定中选个体属于复合鲫。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鲫鱼复合鲫的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两性型雌核发育鲫鱼的雌性个体或其异精雌核发育子代中的雌性个体作母本,并对其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2)选择单倍染色体数目与前述母本单倍染色体数目相等的鲤科鱼类中的雄性个体作父本;(3)前述父、母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孵化和养殖生产出异精雌核发育子一代鱼苗,并将鱼苗在水体中养殖;(4)在养殖的过程中,从子一代中人工挑选形态上与母本明显不同,具有部分父本特征并且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即为复合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人工挑选分两次进行,具体操作如下当鱼苗全长达到5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挑选,根据生长速度的不同,挑选出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其它鱼苗的个体继续养殖,剩余个体则淘汰;当鱼种体重达到150克以上时,进行第二次挑选,根据形态不同人工挑选出形态上与母本明显不同,具有部分父本特征的个体。
全文摘要
新型鲫鱼复合鲫的产生方法,包括选择两性型雌核发育鲫鱼的雌性个体或者其异精雌核发育子代中的雌性个体作为母本,选择单倍染色体数目与母本单倍染色体数目相等的鲤科鱼类中的雄性个体作父本,通过人工催产、受精并孵化出鱼苗;在鱼苗养殖的过程中通过两次人工挑选获得复合鲫。该方法产生的复合鲫与母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容易区分;且与母本相比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保持了鲫鱼肉质细嫩、鲜甜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K67/027GK1875700SQ20061003639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7日
发明者赵俊, 陈湘粦 申请人:华南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