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961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还涉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外的日本和我国部分稻区开展了施用细糠开展防除稻田杂草的研究。稻糠是重要的农用饲料,作为有机肥施用资源有限,而且成本高。传统的水稻秸秆还田主要有收获时稻草切碎翻耕还田、水稻秸秆堆腐还田、酵素菌堆腐稻草还田等。这些技术稻草加工劳力、稻草腐烂时间长、田间操作技术复杂;水稻移栽难度增加,机械移栽更不适合田间还原性气体排放增加;同时也容易造成稻田田间堆积,致使烂苗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该方法能够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水稻品质且增加土壤肥力;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4)移栽前,深施底肥;5)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
6)施加稻秸粉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杂交稻移栽后的第4天施加稻秸粉,或者常规稻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稻秸粉。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00千克~2500千克。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2cm的浅水层。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5.0~99.5%,稀土0.5~5.0%。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7.5~99.0%,稀土1.0~2.5%。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8.5~99.0%,稀土1.0~1.5%。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晾晒水稻秸秆;2)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3)加入上述含量的稀土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团粒;4)晾干上述团粒。
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团粒的粒径为1.0~1.5mm。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中,因施用稻秸粉粒后稻田表层形成强还原层,所以需要培育状秧,移栽后根系尽早下扎;需要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精选种子、浸种催芽。为了清除田间杂草和翻耕准备,前茬作物适时收获,并结合灭茬翻耕耙平。移栽前结合翻耕深施底肥;移栽后田间建立一定的浅水层,配施秸秆粉时田间水层保持在1~4cm,有利于促使田间形成微生物的栖息土层,有利于它们的增殖和分解活动,还可使稻秸粉粒及一些田间残茬等有机物集中于土壤表层,有利于发酵,使得水稻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以使稻秸粉粒达到除草增肥。施秸秆粉后让稻田水自然落干一直到适度搁田,促使土壤表层的强还原层凝结,抑制表层下杂草二期萌发生长,同时促使水稻根系下扎,增强根系发育,减少后期根系衰老。然后灌浅水层促使水稻分蘖,配合追施分蘖肥尽快达到预计的田苗茎蘖数。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粳稻田的稻曲病,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所述的稻秸粉,即水稻秸秆粉,是一种无毒害、无污染的稻谷母体自然物质。依据测定水稻秸秆中含粗蛋白1.8%、粗脂肪1.5%、粗纤维28.0%、粗灰分12.4%、无氮浸出物42.9%;在稻田中施稻秸粉具有提供肥料和抑制杂草的效果。抑制杂草效果原理当稻秸粉施入稻田后,在稻田表层发生强还原反应,释放大量的CO2和还原性气体,在土表形成一层强烈的还原层,阻碍杂草根系生长和草籽萌发。供肥效果原理稻秸粉粒在土壤生物发酵过程中可产生许多可供水稻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另外由于稻糠能促进水稻根系土壤微生物活性,使得根周边的磷酸盐成为根系可吸收的可溶性物质。
我国盛产稀土,稀土离子光谱十分丰富,具有发光功能和极强的磁性质,是具有生理活性的金属元素。所述的稀土具有以下性能特点转光调光、存储和发射光能、提高光和效率、强化生物磁场、激活生物酶、促进基因表达、增强细胞活力的功效,对植物促根壮枝、保花、保果、膨果增甜、健壮抗病,提高肥料的转化率效果显著,一般可增产15-30%,并改善绿色植物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
所述的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充分发挥了稻秸粉抑草除草和有机肥的功效,试验表明,该方法栽培出的稻米产量增加,而且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配比合理,充分发挥了稻秸粉和稀土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水稻栽培。
本申请文件中百分含量均为纯物质的重量百分含量。


图1为本发明实施过程中试验田水田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田间试验及其结果。
实施例1应用稻秸粉混合物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4)移栽前,深施底肥;5)移栽状秧后,施加秸秆粉;其中,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时间为杂交稻在移栽后的第4天或者常规稻在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00千克~2500千克;施加秸秆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6)施加稻秸粉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实施例2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首先,晾晒水稻秸秆,经日光晒干;然后,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晒干的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再加入0.5~5.0%的稀土和适量的水,人工或用搅拌机搅拌均匀,转入团粒机制成粒径为1.0~1.5mm的团粒;将上述团粒晾干,即为所述的稻秸粉混合物;最后装袋。
试验例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经过多年多点田间应用试验。田间试验处理方法首先稻田翻耕、平整。较常规水稻栽培法,田面要求平整一致,水稻移栽后田间保持水层3cm左右,移栽后4~6天施用稻秸粉粒时,田面水层1~2cm,效果最佳。试验于2002年、2003年和2004年,在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基地(浙江富阳,皇天畈)的标准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移栽当天、移栽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和第16天等不同施糠时间试验,以及在移栽后第8天施1、50、100、150、200、250(g/m2)等不同稻糠量试验。试验采用大区对比,大区面积4×5(m2)。于水稻分蘖期(7月14日)进行田间杂草调查,烘干称量杂草干物重;成熟期取样测量产量,并进行稻米品质分析。
图1为在试验田中,稻秸粉的施用量为200g/m2的情况下,水田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曲线图。表1、2为水稻移栽后不同天数施用稻秸粉粒和施用不同量稻秸粉粒的稻田杂草发生情况。表3为施用稻秸粉粒后的水稻产量。由表1可见,水稻移栽后第四天施稻秸粉粒一年生杂草发生量杂草发生量最少,移栽后第8天施稻秸粉粒多年生杂草发生量最低。表2表明,250g/m2的施稻秸粉粒抑草除草效果最大,即施量越大除草效果最好,但是施量在200g/m2时,稻秸粉粒的生态肥得到的经济效应最好。因此生产上可选择200g/m2的施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表3施用稻秸粉粒对水稻增产效果表明施用200g/m2的水稻产量高于其他的处理,因此在稻田中稻秸粉粒不但抑草除草效果好,还环保、增产,米质好,是稻草综合利用、无公害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
表1不同时期施稻秸粉粒的杂草干物重(单位g)

表2稻秸粉粒不同施量下的杂草干物重(g)


表3施用稻秸粉粒的水稻产量(试验品种秀水11)

分析本试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在稻田撒施稻秸粉粒不但抑草除草,而且还是一种有机肥、水稻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稻秸粉粒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
此外,采用实施例2所制备的稻秸粉混合物进行水稻栽培,进行上述同样的试验。试验表明在稻田撒施稻粉秸混合物不但抑草除草,而且还是一种有机肥,肥料的转化率高,并改善水稻产品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水稻产量高,稻米品质好;稻秸粉混合物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水稻根部养分吸收,生产出的稻米米质好,口干味香。
权利要求
1.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2)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3)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4)移栽前,深施底肥;5)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6)施加稻秸粉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7)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8)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杂交稻移栽后的第4天施加稻秸粉,或者常规稻移栽后的第6天施加稻秸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秸秆粉的最佳施用量为每公顷撒施1500千克~2500千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2cm的浅水层。
5.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5.0~99.5%,稀土0.5~5.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7.5~99.0%,稀土1.0~2.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稻秸粉98.5~99.0%,稀土1.0~1.5%。
8.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晾晒水稻秸秆;2)用秸秆粉碎机将上述水稻秸秆粉碎成碎末状;3)加入上述含量的稀土和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制成团粒;4)晾干上述团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稻秸粉混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团粒的粒径为1.0~1.5mm。
全文摘要
应用稻秸粉的水稻栽培方法及稻秸粉混合物和制备方法。所述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深翻秧田、精细整秧板至松软平实;精选种子、浸种催芽、适时播种、培育状秧;前茬作物适时收获,清除田间杂草,灭茬翻耕耙平;移栽前,深施底肥;水稻移栽后的4~6天施加稻秸粉,施加稻秸粉时,田面保持不超过1~4cm的浅水层;施加稻秸粉后,保持浅水至湿润状态5~7天,以达到促进根系下扎和抑制杂草种子萌发;灌水配合追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后期田间实行间歇灌溉,以湿润为主,在90%水稻黄熟时收割。所述的稻秸粉混合物,含有稻秸粉95~99.5%,稀土0.5~5.0%;混合制成。该方法培出的稻米产量增加,稻米米质好。
文档编号A01G7/00GK1806510SQ20061004925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
发明者金千瑜, 欧阳由男, 禹盛苗, 朱连峰, 许德海 申请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