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逆行摘穗原理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8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玉米逆行摘穗原理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摘穗原理及其安装在收获机上的装置。为农业机械.
背景技术
自1921年澳大利亚人艾伦发明辊式摘穗原理以来,玉米收获机行业一直沿用这 一基础技术路线至今。但该原理使果穗根部的饱满籽粒普遍搓伤,遇到一些果穗下 垂率高的过成熟穗和未发育成熟的雏形穗,则减产更为严重。这使玉米机收难于推 广。此外,由于摘穗辊受传动与结构的限制,线速度最髙'仅能达到1.2m/s左右,玉 米机收效率难于提升,实测基本小于4亩/小时

发明内容
1. 基本原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高效收获玉米的摘穗原理及 装置.逆行摘穗是相对于顺摘的一种摘穗方式,也是从人工摘穗以及自然界瓜熟蒂 落、自然掉落至地面仿生而来.玉米植林被从根部割倒后,整体植林梢部朝前,铺 放在机械夹持机构上,在夹持机构的推动下沿玉米植抹逆生长方向直线行进,梢部 朝前运动。这时,与摘穗拦截杆迎面相逢,产生逆向运动。摘穗栏截杆就模仿人工 摘穗动作,从玉米穗稍部逆向切入,使玉米穗被拦截杆挂住.而玉米植抹則继续逆 向运动.当玉米穗朝反向弯曲到达一定角度时,就使玉米穗柄与植株自然断裂分离, 完成了整个摘穗动作。整个过程如附


图1所示.故相对于采用辊式旋搓原琴强制从 根部挤搓摘穗的方式,该原理在摘穗过程中对果穗无直接冲击,不会对果穗各部位 产生搓伤。同时,由于玉米植抹的输送线速度可以很髙,故摘穗效率大幅提高,能 耗却大幅降低。
2. 摘穗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由夹持机构、摘穗拦截杆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夹持机构由上下夹持板(框) 组成。整套摘穗装置可安装于玉米收获机割台后方.当收获机在行进中由割台将玉 米植林从根部割倒后,整体植林梢部朝向摘穗拦截杆,铺放在夹持机构上,并被夹 持住,送向摘穗拦截杆,在玉米植抹与摘穗拦截杆逆向行进过程中,摘穗拦截杆棋 仿人手掌摘穗的过程,将玉米穗拌住,并使果穗转向,颀自然界瓜熟蒂落的自然掉 落方向脱离植抹.而后,摘穗后的玉米秸秆从摘穗拦截杆下方通过,被送往收获机 后续装置处理。
3. 本发明的优点
① 果穗损伤小,无漏摘.大部分果穗如同手摘一样,完整无缺。包括一些果穗下垂 率高的过成熟穗和未发育成熟的雏形穗也能被顺利摘下。饬籽率为0.2X.
② 收获效率快.由于送秆夹持机构能够以高线速度运行,使摘穗速度增快.当其线
速度为10m/s时,平均在3米幅宽内每秒可处理22-28棵玉米植抹.③运行功耗低.由于顺自然落穗方向摘穗,使摘能力量很小。因此整个逆行摘穗机
构耗能比辊式摘穗机构低得多, 附困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摘穗过程原理示意田.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轴向視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附图,本发明包括上夹持板l、下夹持板2、摘穗拦我杆3组成. 在图2实施例中,先由夹持机构的上下夹持板将被割倒后的玉米整体植株梢部 朝向摘穗拦截杆3夹持住,再送向摘穗拦截杆3。当玉米植林与摘穗拦截杆3逆向 行进过程中,摘穗拦截杆3棋仿人手掌摘穗的过程,将玉米穗拌住,并使果穗转向. 如困1所示过程,使玉米穗顺自然掉落方向脱离植株并落下。而后,摘穗后的玉米 秸秆从摘穗拦截杆3的下方通过,被送往收获机后续装置处理.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ZL-275型收获机上,安装了上述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装置.实验证明,该机 每小时可完成收获面积30亩以上,伤籽率小于0.2、包括对秸秆的粉碎压缩在内 每亩玉米收获油耗仅为1升,较传统辊式收获机的性能有重大改进提升.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摘穗原理及其安装在收获机上的装置,主要包括夹持机构、摘穗拦截杆两大部分,其特征是玉米植株梢部朝向摘穗拦截杆,在与摘穗拦截杆逆向运行中完成摘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摘穗原理及装罝,其特征在于五米植株是在夹持机 构的夹持作用下通过摘穗拦截杆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摘穗原理及其安装在收获机上的装置,为农业机械。相对于目前采用辊式旋搓原理强制从根部挤搓摘穗的方式,本发明在玉米植株梢部拐向摘穗拦截杆并与其逆向运行中,由摘穗拦截杆将玉米穗从梢部向下拨动并转向,使果穗顺自然方向脱离植株。故其在摘穗过程中对果穗无直接冲击,不会对果穗各部位产生搓伤。同时摘穗效率大幅提高,能耗大幅降低。
文档编号A01D45/02GK101189936SQ200610149169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0日
发明者于政道 申请人:于政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