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4219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参的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是棘皮动物门刺参纲动物的统称,刺参纲约有900多个种类,全部生活在海洋中,世界上可以食用的刺参有40种左右。我国有刺参140种,约20种刺参可以食用,其中以北方沿海产的刺参(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品质最好。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几百年前人们就把刺参做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明朝《五杂俎》就有关于刺参的记载。清朝末年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刺参有记载“辽东产之刺参体色黑褐,肉糯多刺,称之为辽参或刺参,其品质最佳而药性甘温无毒,具补肾壮阳,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由于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刺参”。自古以来,刺参做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美味早已闻名遐尔。近年来,在池塘内养殖刺参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目前对河口地区养殖刺参的池塘内坝进行护坡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石块浆砌、水泥板、混凝土护坡。该方法投入较大,成本高,施工复杂。另一种是在池塘边水中吊塑料布膜挡堤坝下来的混水。该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增加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了管理成本。
在池塘的进水和出水端空闲约60m的距离不设置人工礁,因为当前池塘养殖的方式是对池内水体采用大排大换的办法,闸门附近水流太急不适合养殖刺参,减少了养殖面积。
现有技术中,通过水位控制调节水温使水温适合刺参的最适生长需要,即在早春时降低水位,使池塘水温升高促进刺参生长,少换水或者不换水,水温升高到10℃以上时,增加水位。一般日换水量20%,高温季节日换水量保持在10%~60%以上。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观点是水位不但要保持最高水位,水体交换量越大,刺参生长速度越快,出成率愈高,因此,采用有潮就进、有水就换的方式,日换水量达到20%~80之间。有的向池塘内施肥,与有的不施肥。对生物量过大的高产池,需用增氧机或水泵进行内循环增氧。这种方式不利于刺参的主要饵料底栖植物的生长,工作量大,管理成本高。
现有的养殖方法中,还必须投喂饵料,对于日换水量达20%的池塘养殖刺参少投饵,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为食。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可以适量增加投饵,投饵量一般为刺参体重的3%左右,每3~4d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为海藻粉、鱼粉及刺参配合饵料。在刺参苗种入池后至夏眠前这段时间内,由于池内有丰富的底栖硅藻,饵料较充足,一般一周投喂一次。大体上投饵时间安排是,6月中旬前一般每周投喂一次,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不投饵,10月上旬后每3~4d投喂一次,定期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这种投饵方式需要有饵料的投入费用,养殖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对水体质量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水体的透明度,光照不好,不利于底栖植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河口地区刺参养殖方法中成本高、工作量大、严重影响水体质量、不利于底栖植物生长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入少、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水体质量好、水体透明度高、底栖植物生长充足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对池塘内侧坝坡进行防护处理,在内坝坡上平铺有无纺布;(2)、春秋两季,将池内水位控制在1.5米~3米之间;(3)、春末,向池塘内加海水,使池塘内水位保持在2.5米~3米之间;夏季仍然保持春末加海水后的水位,并防止向池内注水,同时对池塘进行防晒处理;(4)、冬季,在冰面上打释放氧气的冰眼;(5)、冬末春初化冰季节,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同时注入新海水。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平铺无纺布的具体作法是将无纺布的上边压在坝坡上边处的沟槽内,然后将无纺布平铺在坝坡上,并在无纺布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压牢无纺布的重物。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防晒处理是在池塘的上方设置遮阳网。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释放氧气的冰眼为每10亩冰面打冰眼一个,每个冰眼面积控制在300平方厘米~500平方厘米之间。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是将水体表层15厘米~25厘米的部分排出,注入新海水的流量控制为100~300米3/小时。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池塘内的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换水处理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所述的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是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在1mg/L-2mg/L之间;所述的补水处理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所述的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春秋水位、冬末春初排掉化冰淡水、夏季遮盖遮阳网,为刺参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提高了刺参的成活率,采用该法养殖成活率达到90%以上。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刺参养殖池塘底栖植物生产力远大于浮游植物生产力,且底栖植物为刺参生长的主要饵料来源,因而周年控制刺参养殖池塘透明度大于池塘水深,保证池塘良好的透光条件,当透明度降低时可以通过换水和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杀死浮游植物的方法使池水变清,次氯酸钙浓度为1mg/L-2mg/L。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刺参不需要大量的换水,进水水流平缓,节约能源,节约海水资源,是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水交换量小,池塘环境稳定,水流冲击小,提高了刺参的成活率,闸门附近空闲20m的距离就可以布设参礁,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方法,控制池塘氮、磷浓度使池塘底栖硅藻快速生长为刺参提供饵料。当氮磷含量降低时可以通过少量补水或者施肥补充,不用大量换水,每半个月到一个月补充少量水即可。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控制池塘透明度和池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栖硅藻的生长进行控制,提高了底栖硅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为刺参提供大量优质饵料,从而提高了刺参的生长速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1)、对池塘内侧坝坡进行防护处理,在内坝坡上平铺有无纺布,平铺无纺布的具体作法是先在内坝坡的上边处横向挖一个沟,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为15厘米左右,将无纺布的上边倒置压在坝坡上边处开挖的沟槽内,并填回挖出的泥土,然后将无纺布向下翻转并平铺在坝坡上,然后在无纺布上压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重物,重物可以是石块,用于防止无纺布铺展不平。
(2)、春秋两季,将池内水位控制为1.5米或2米或2.5米或3米,即控制在1.5米~3米之间均可。
(3)、春末,向池塘内加海水,使池塘内水位保持为2.5米或2.8米或3米,即控制在2.5米~3米之间均可。夏季仍然保持春末加海水后的水位,并防止向池内注水,同时对池塘进行防晒处理。防晒处理是在池塘的上方设置遮阳网,所述的遮阳网选用现有的养殖用遮阳网即可。
(4)、冬季,在冰面上打释放氧气的冰眼,释放氧气的冰眼为每10亩冰面打冰眼一个,每个冰眼面积控制为300平方厘米或400平方厘米或500平方厘米,即控制在300平方厘米~500平方厘米之间均可。
(5)、冬末春初化冰季节,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实际上,将水体表层15厘米~25厘米的部分排出,同时注入新海水,注入新海水的流量控制为100~300米3/小时。
池塘内的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
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换水处理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是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在1mg/L-2mg/L之间。
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补水处理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所述的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如氮肥,包括尿素、硝酸铵等;或磷肥,包括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对池塘内侧坝坡进行防护处理,在内坝坡上平铺有无纺布;(2)、春秋两季,将池内水位控制在1.5米~3米之间;(3)、春末,向池塘内加海水,使池塘内水位保持在2.5米~3米之间;夏季仍然保持春末加海水后的水位,并防止向池内注水,同时对池塘进行防晒处理;(4)、冬季,在冰面上打释放氧气的冰眼;(5)、冬末春初化冰季节,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同时注入新海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铺无纺布的具体作法是将无纺布的上边压在坝坡上边处的沟槽内,然后将无纺布平铺在坝坡上,并在无纺布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压牢无纺布的重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晒处理是在池塘的上方设置遮阳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释放氧气的冰眼为每10亩冰面打冰眼一个,每个冰眼面积控制在300平方厘米~500平方厘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是将水体表层15厘米~25厘米的部分排出,注入新海水的流量控制为100~300米3/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内的水体中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水处理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所述的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是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在1mg/L-2mg/L之间;所述的补水处理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所述的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
全文摘要
一种河口地区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池塘内侧坝坡进行防护处理,在内坝坡上平铺有无纺布;春秋两季,将池内水位控制在1.5米~3米之间;春末,向池塘内加海水,使池塘内水位保持在2.5米~3米之间;夏季仍然保持春末加海水后的水位,并防止向池内注水,同时对池塘进行防晒处理;冬季,在冰面上打释放氧气的冰眼;冬末春初化冰季节,将化冰时在水体表层所形成的淡水排出,同时注入新海水。具有投资少、成本低、工作量小、无需投饵、光照好、水质清澈、底栖植物充足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049095SQ20071001138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2日
发明者于金海, 常亚青, 苏德海, 王秀利, 冷晓飞, 鲍常华 申请人:大连水产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