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421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产品的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是棘皮动物门刺参纲动物的统称,刺参纲约有900多个种类,全部生活在海洋中,世界上可以食用的刺参有40种左右。我国有刺参140种,约20种刺参可以食用,其中以北方沿海产的刺参(仿刺参)[Apostichopusjaponicus(Selenka)]品质最好。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几百年前人们就把刺参做为一种珍贵的海味,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明朝《五杂俎》就有关于刺参的记载。清朝末年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刺参有记载“辽东产之刺参体色黑褐,肉糯多刺,称之为辽参或刺参,其品质最佳而药性甘温无毒,具补肾壮阳,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由于其“药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刺参”。自古以来,刺参做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美味早已闻名遐尔。近年来,在池塘内养殖刺参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目前的养殖方法是用控制池塘内水位的方式调节水温,使水温尽量适合刺参的最适生长需要,即在早春时降低水位,使池塘水温升高促进刺参生长,少换水或者不换水,水温升高到10℃以上时,增加水位;一般日换水量20%,高温季节日换水量相应增加。这种方式易生成水层浮游植物,水的透明度不好,影响水底的底栖植物的生长,抑制了刺参饵料(底栖植物)的形成。
另一种方式是保持最高水位,同时池塘内的水体交换量尽量大,有潮就进,有水就换,日换水量达到20%-80%之间。一般现在养殖刺参水体透明度都控制在50~70cm。有的向池塘内施肥,也有的不向池塘内施肥。对生物量过大的高产池,需用增氧机或水泵进行内循环增氧。在池塘的进水和出水端空闲约60m的距离,不设置人工礁,因为现在池塘养殖的方式是对池内水体进行大排大换,闸门附近水流太急不适合养殖刺参,相应减少了养殖面积。现有的这种方式也不适合底栖植物的生长,底栖植物又是刺参的主要食物,影响了刺参饵料的形成,更不适合刺参的生长。因刺参对激流反映敏感,刺参受到急流冲击时会收缩、停止活动,采取大排大换水体的方式,使池塘内的水流增大,也影响刺参的生长,进出水闸门150m范围内刺参数量明显稀少、个体瘦小。
现有的刺参养殖还必须投喂饵料,对于日换水量达20%的池塘养殖刺参少量投饵,主要依靠天然饵料,以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为食。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可以适量投饵,投饵量一般为刺参体重的3%左右,每3天~4天投喂一次,投喂的饵料为海藻粉、鱼粉及刺参配合饵料。在刺参苗种入池后至夏眠前这段时间内,由于池内有丰富的底栖硅藻,饵料较充足,一般一周投喂一次。大体上投饵时间安排是,6月中旬前一般每周投喂一次,6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不投饵,10月上旬后每3~4d投喂一次,定期测量刺参的生长情况。
还有的在养殖前期,向泥沙底质的虾池内放养刺参,池中基础饵料生物充足,主要依靠虾池中的天然饵料(单胞藻、底栖硅藻、有机碎屑和腐蚀的小型动物尸体)为主,一般采用适量少投喂的方式。11月以后,刺参进入快速生长期,为了加快刺参的生长速度,开始向池内投喂饲料,主要以虾粉、藻粉、豆饼和麸皮为主,一般每隔4天~5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刺参体重的10%。12月以后,逐渐减少投喂量,每隔8天~10天投喂1次。水温降至5℃以下时,停止投喂。自次年2月开始,随着水温的上升,开始逐步恢复投喂,每隔8天~10天投喂1次,投饵率为5%。3月~4月,刺参摄食量最高,一般每隔4天~5天投喂1次,投喂量占刺参体重的10%。以后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投喂量逐步减少,当水温超过23℃后,停止投喂,刺参进入夏眠阶段。现有的这种投饵方式,没有有效的利用水中的营养生物,增加劳动量,增加成本,同时对水质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刺参池塘养殖中刺参的主要饵料底栖植物自然生长慢而少、水质差、养殖成本高、劳动量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刺参饵料生长充足、无需投饵、易管理、劳动量小、水质好、养殖量大、成本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2)、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3)、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4)、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90μg/L-11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200μg/L-3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9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8μg/L-22μg/L之间。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氨氮含量控制在275μg/L;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5μg/L;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20μg/L。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换水处理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所述的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是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在1mg/L-2mg/L之间。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中所述的补水处理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所述的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换水,池塘水清澈,排水清洁,氮、磷、悬浮颗粒物、有机负荷低,不污染环境。本发明不需要投饵,节省了饵料费用,与投饵池塘相比该养殖方法不污染水质、底质,是环境友好的养殖方式,减少养殖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由于池塘清澈有机负荷低,水呼吸低,池塘氧饱和度高,不缺氧,池塘养殖风险降低。不需要使用增氧机或水泵进行内循环增氧,节省设备和动力费用。
池塘养殖的方式是大排大换,闸门附近水流太急不适合养殖刺参,因而现在的池塘造礁,在池塘的进水和出水端空闲约60m的距离不设置人工礁,而采用本发明专利由于水交换少,水流小,闸门进排水端只要空闲约20m的距离不设置人工礁就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5%~15%,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通过控制池塘透明度和池水营养盐浓度,对底栖硅藻的生长进行控制,提高了底栖硅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为刺参提供大量优质饵料,从而提高了刺参的生长速度,按本发明养殖刺参,刺参年养殖容量可达100~300kg/亩,与投饵池塘养殖容量一致。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池塘内的海水中硝酸盐氮含量控制为80μg/L或85μg/L或90μg/L或95μg/L或100μg/L或105μg/L或110μg/L或115μg/L或120μg/L,即在80μg/L-120μg/L之间均可;
池塘内海水的氨氮含量为100μg/L或200μg/L或275μg/L或300μg/L或350μg/L或400μg/L或450μg/L,即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均可;池塘内海水的亚硝酸盐氮含量为75μg/L或75μg/L或80μg/L或85μg/L或90μg/L或95μg/L或100μg/L,即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均可;池塘内海不的可溶性磷酸盐含量为15μg/L或18μg/L或20μg/L或22μg/L或25μg/L,即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均可;池塘内的水深应保持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换言之,水的透明度大于水深,以保证有良好的光照,有利于刺参饵料底栖植物的生长;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去除浮游植物,换水处理时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也可以采用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方式去除浮游植物,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后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为1mg/L或1.5mg/L或2mg/L,即在1mg/L-2mg/L之间均可。
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补水处理时,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磷肥如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最终使水内氮磷含量达上述要求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2)、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3)、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4)、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90μg/L-11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200μg/L-3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9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8μg/L-22μg/L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氨氮含量控制在275μg/L;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5μg/L;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20μg/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水处理其换水量为1/5-2/5池塘水量;所述的施用次氯酸钙溶液是使池塘内水的次氯酸钙浓度控制在1mg/L-2mg/L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水处理每次的补水量为1/10-1/5池塘水量,每15天-30天补水一次;所述的施肥处理是施用无机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参的池塘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非投饵、环境友好的刺参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内海水的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80μg/L-120μg/L之间;氨氮含量控制在100μg/L-450μg/L之间;亚硝酸盐氮含量控制在70μg/L-100μg/L之间;可溶性磷酸盐含量控制在15μg/L-25μg/L之间;池塘内的水深小于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当池塘内水的透明度小于池塘内水的深度时,进行换水处理或施用次氯酸钙溶液去除浮游植物;当池塘内海水的氮磷含量低于上述限定的含量时,进行补水处理或施肥处理。具有池内水质好、工作量少、成本低、无需投饵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049094SQ20071001138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2日
发明者常亚青, 于金海, 丁君, 冷晓飞, 宋坚, 曹学彬 申请人:大连水产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