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8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子生产领域,是一种杂交稻的制种(繁殖)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两系”和“三系”及其它作物拉花授粉。
背景技术
1964年,袁隆平先生首先在我国提出通过“三系”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揭开了我国水稻杂交优势研究的序幕。1974年后,杂交水稻在稻区推广种植,成为我国粮食增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1974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53268万亩,亩产232.6公斤,2000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44942.55万亩,其中杂交稻种植面积2.4亿亩,亩产418.1公斤,比1974年提高79.8%。水稻是我国三大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其面积、总产、单产均高于小麦、玉米而居于首位。近年来高产新组合层出不穷,超级杂交稻频频问世,杂交水稻产量质量优势更加强劲,然而,杂交稻制(繁殖)种单产因种种原因受到限制,一般单产150公斤/亩左右;近些年来出现50公斤——100公斤/亩大面积低产,有时甚至出现更低产和绝收,制种农户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挫折;在国外一些条件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制种产量水平更低,制种产量一直成为杂交稻发展推广中的不足和障碍。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1、在父、母本基本花期相遇,其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母本的结实率接近或赶上常规稻。2、在父、母本花遇等因素不正常的情况下,本技术发明较常规制种技术产量大幅度增加。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栽培技术,以协优63为例(一)父本1、协调父母本比例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使花粉得到充分的利用,父本的数量可由原(每亩)2800-3000株减少到2600-2400-2000株……,认真筛选,以父本花粉量在本技术状态下足以均匀全面的让母本柱头授粉为宜。
2、提高父本素质,增加父本花粉活力,适当扩大父本期数或父本总体始花到末花时间,使整个母本花期都有足量的花粉供给,以减少花期不遇时间。
3、改善在父母本上激素用量的比例关系,一般为父母本同高或差异不大,使父母本高度比有利于器械授粉。
4、利用本方案中配套使用的特制器械喷雾器于上午或天晴后对父本追加喷水,使父本开颍扬花时间适当推迟。
(二)母本1、母本尽量足苗足穗,开花集中,密度以不产生病虫害等影响产量为宜,一般每亩为23-26万穗,防治病虫害,确保母苗健壮。
2、母本在插足基本苗的情况下,要促早生快发,三要素及微量元素配比合理,母本健壮不早衰,不偏氮,发足苗数,烤田,可健杆壮根,控无效分蘖徒长。(三要素协调是指主要按土质、组合的耐肥性和密度要求(氮、磷、钾)搭配施肥,不要过偏浪费和过少造成减产,控制大田总施尿素(46%含氮量)不超过30公斤/亩。烤田即旱田,不再灌水,使稻田干旱至地有裂缝,苗不干死为止。)3、控制母本施肥总量和时间,在足蘖够苗期早,脱氮适期又不早衰的情况下,可短剑叶,即轻割或免割叶,以使母本在授粉后尽量多的发育成健康籽粒。
4、及时赶露水,即用绳子或竹杆把稻叶上的露水拉落掉,并配合促花药物如磷酸二氢钾、调花宝等,使母本午前花大幅度增加,提高母本授粉的及时性(当天开颖当天授粉)。
二、管理技术(一)根据当地病虫害测报,结合制种田特点,按照普通稻防病虫的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
(二)水浆管理前期干干湿湿,以不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分蘖为宜,发足苗后,烤田以不损害父母本大茎蘖为宜,后期可适当保持水层,以保证籽粒正常灌浆充实。
(三)肥料运筹以促母本穗蘖早生快发,集中抽穗为佳,父母本均以植株健壮,短剑叶为授粉创造良好条件,但要防止因肥力不足或群体过大造成早衰,保证籽粒安全灌浆。
(四)授粉使用授粉器授粉。
三、授粉辅助授粉器为了保证父本的花粉大量地落在母本柱头上,就要淘汰传统的“拉绳”或“棍杆赶粉”的粗劣的不科学做法,上述作法使大量花粉借重力成团块状向下飘落,被弹起而又碰巧挂在母本柱头上的极少,大量的花粉被坠落在地上,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超大量的花粉浪费。使用授粉器可以高效利用花粉。
1、授粉器工作流程及原理两人架住授粉器,从制种田两边田埂平行匀速前进,以授粉器的吸粉口前沿压倒稻穗,花粉从吸粉口吸入腔部,在腔内高压电极和高压“电晕 电场”的作用下,花粉团块带电并裂散成带电花粉离子;单粒花粉也在电场中形成离子。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从器腔后大出口涌向穗部,吸附在穗部、颖花柱头和叶部,避免了大量的花粉坠落和丢失。同时大量的花粉集中在穗部成十倍、百倍的提高了授粉机率。还可在授粉器下面的挡风板上或其它部位安装喷雾和雾化装置,以增加田间的湿度,增加母本柱头因湿润而产生更强的吸附能力。
①风流风压原理
风流从“筒”上及“筒下”向后分流。“筒”腔内气体随“筒”前行,由于“花粉吸入口”的宽度及进风量形成缓慢吐出并适度滚动,花粉吸入口,因“筒”前壁前移与“筒”内气体形成“负压”,而把父本穗部花粉及飘落的花粉吸入“筒”内。
②电晕电场原理在“筒”内正中心设置电极,在高电压作用下形成“电晕电场”(在一般情况下,在一定空间内两个电极间可形成低压——高压电场——电晕电场——火花放电)。(“电晕电场”以能使两极间空气等分子形成电离又不产生火花放电为标准)。具体过程是靠近电极(阴极)的空气分子被高压电场电离成离子,负离子在电极的作用下向阳极移动,正离子向阴极移动再得到电子,负离子移动过程中遇到花粉大分子或空气分子,使花粉得到电子,花粉粒变成带电体,向阳极移动;花粉团块因遇大量的带电体,形成大带电体,在同性相斥的情况下花粉团块裂散形成小花粉带电体,向阳极移动。到达母本穗部柱头或叶部便因带电与之吸附。(穗部和稻叶就是阳极)2、注意事项①田埂要求修牢固,可方便行走。
②“授粉器”应逆风而行,风大慢行,风小或无风可适当快行,具体行走速度根据后面花粉运行情况和大小而定。
③“授粉器”内高压电极和电极板,不宜靠近,以防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④高压“放电器”或“变压器”以及电压大小应根据需要配组选择。标准是电压大小以既能产生“电晕电场”又不会形成火花放电为宜。与温度、田间湿度、授粉器“筒”径大小相关。
⑤雾化装置可使水或药液雾化,增加田间湿度,有利母本柱头更牢固地吸附花粉。
⑥材料构造尽量轻便、绝缘、牢固。
⑦也可不用“电场”和雾化器,单独使用“腔”式结构直接授粉。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应用本项技术可促进父母本健壮,提高授粉机率,从而大大提高结实率和制种产量,在诸因素正常情况下,结实率可赶上或接近常规稻。


图1为授粉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授粉器后视图。
图3为喷雾器结构示意图。
表1为本发明与普通技术田间试验及产量对照表。
图1、图2中示出的授粉器由电极支架、手柄或背带、高压电晕电场电极、下挡风板、花粉吸入口、高压放电器或变压器、雾化喷嘴构成,其结构特点是在授粉器的下面设有挡风板7,支架6的两端设有手柄1,挡风板的前边设有花粉吸入口5,授粉器的上面装有高压放电器4,放电器下侧的授粉器腔内装有高压电晕电场电极2,放电器与电极2上设有电源连接线3,授粉器内壁设有雾化喷嘴8,雾化喷嘴可根据需要喷施水雾或药雾,授粉器的前面、上面及两端密闭,并绝缘或屏蔽。
图3中示出的喷雾杆13的两端设有手柄12,喷雾杆的中部设有液体总导管15,导管上设有分流导管14,分流导管的下侧设有喷嘴16,喷杆的左侧设有背带式液体桶10,液体桶上装有导流管9,导流管安装在液体总导管的接口上,导流管的下侧设有开关控制阀11,液体桶能输出高压液体。
表1本发明与普通技术田间试验及产量对照表

说明两块地各1亩,花期相遇情况良好,天气、温、湿度正常,使用本发明技术的田块母本结实率特高且均匀一致,受风的影响小;普通绳拉花田块结实率低,受风影响大,上风地带结实率严重偏低。如果进一步提高母本成穗数,减少父本占地面积(甚至双行变单行),单产还将进一步上升。
权利要求
1.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一)栽培技术,以协优63为例(1)父本①协调父母本比例由于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使花粉得到充分的利用,父本的数量可由原(每亩)2800-3000株减少到2600-2400-2000株……,认真筛选,以父本花粉量在本技术状态下足以均匀全面的让母本柱头授粉为宜;②提高父本素质,增加父本花粉活力,适当扩大父本期数或父本总体始花到末花时间,使整个母本花期都有足量的花粉供给,以减少花期不遇时间;③改善在父母本上激素用量的比例关系,一般为父母本同高或差异不大,使父母本高度比有利于器械授粉;④利用本方案中配套使用的特制器械喷雾器于上午或天晴后对父本追加喷水,使父本开颍扬花时间适当推迟;(2)母本①母本尽量足苗足穗,开花集中,密度以不产生病虫害等影响产量为宜,一般每亩为23-26万穗,防治病虫害,确保母苗健壮;②母本在插足基本苗的情况下,要促早生快发,三要素及微量元素配比合理,母本健壮不早衰,不偏氮,发足苗数,烤田,可健杆壮根,控无效分蘖徒长;③控制母本施肥总量和时间,在足蘖够苗期早,脱氮适期又不早衰的情况下,可短剑叶,以使母本在授粉后尽量多的发育成健康籽粒;④及时赶露水,用绳子或竹杆把稻叶上的露水拉落掉,并配合促花药物如磷酸二氢钾、调花宝等,使母本午前花大幅度增加,提高母本授粉的及时性;(二)管理技术(1)根据当地病虫害测报,结合制种田特点,按照普通稻防病虫的方法,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除草;(2)水浆管理前期干干湿湿,以不影响秧苗正常生长分蘖为宜,发足苗后,烤田以不损害父母本大茎蘖为宜,后期可适当保持水层,以保证籽粒正常灌浆充实;(3)肥料运筹以促母本穗蘖早生快发,集中抽穗为佳,父母本均以植株健壮,短剑叶为授粉创造良好条件,但要防止因肥力不足或群体过大造成早衰,保证籽粒安全灌浆;(4)授粉使用授粉器授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授粉器的下面设有挡风板(7),支架(6)的两端设有手柄(1),挡风板的前边设有花粉吸入口(5),授粉器的上面装有高压放电器(4),放电器下侧的授粉器腔内装有高压电晕电场电极(2),放电器与电极(2)上设有电源连接线(3),授粉器内壁设有雾化喷嘴(8),雾化喷嘴可根据需要喷施水雾或药雾,授粉器的前面、上面及两端密闭,并绝缘或屏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套使用的特制喷雾器的喷雾杆(13)的两端设有手柄(12),喷雾杆的中部设有液体总导管(15),导管上设有分流导管(14),分流导管的下侧设有喷嘴(16),喷杆的左侧设有背带式液体桶(10),液体桶上装有导流管(9),导流管安装在液体总导管的接口上,导流管的下侧设有开关控制阀(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交稻制(繁)种单产赶常规稻技术,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栽培技术定向培育父母本,协调父母本比例,向有利于母本在新技术条件下,高机率授粉和高产的方向努力;管理技术水的管理干干湿湿够苗烤田;肥料三要素及微量元素配合适当,不偏氮。母本高密度、短剑叶,母本赶露水促午前花,父本露水干时补喷清冷水推迟扬花,用特殊器械喷雾器喷雾;授粉技术由绳拉花和棍杆赶粉改为授粉器拉花,也可单用“筒”外围结构单独拉花授粉。
文档编号A01G16/00GK101066038SQ20071010804
公开日2007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9日
发明者王玉货 申请人:王玉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