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

文档序号:329221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世界上杂种优势利用最早的作物,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把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和推广优良玉米新杂交种,作为提高玉米产量、改良玉米品质的一条重要技术途径。美国1956年已普及了玉米杂交种,我国1987年玉米杂交种的播种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80%。选育玉米杂交种主要技术环节,包括根据育种目标进行自交系选育、亲本选配、杂交新组合的鉴定选择、不同生态环境的区域试验评价等。世界上玉米育种和生产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法国、德国,为了满足生产和市场的不断需求,及时地选育和推出一代又一代新品种来更换原有的品种。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从欧美玉米主产国引进大批杂交种用于试验、研究。至目前,我国的玉米育种研究主要是以选育单交种为主。在已经进行过的四次品种更新过程中,第四代杂交种在生产中推广了十余年,亲本自交系的纯度下降、抗性衰退,杂交种的产量、整齐度已经大不如推广之初,因此选用配合力高、农艺性状好、基因型纯合的自交系配制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农民用户期待高产、优质、抗性好的新品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杂种优势理论,选用高配合力、农艺性状好、基因型纯合、双亲亲缘关系远的自交系杂交,选育出高产、抗病的玉米杂交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包括选育自交系,安全隔离,调节播期,适宜行比,去杂去劣,母本去雄,铲除父本,适时收获,利用自交系CH584为母本,自交系CH361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
其中所述的自交系CH584是用(7922×8112)与LD143杂交组配成三交种,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其中所述的自交系CH361是用丹599与丹340杂交组配的杂交种,F1代选择自然开放的抗涝、抗病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本发明涉及的生物材料7922、8112、LD143、丹599及丹340均已在非专利文献中公开,并且上述生物材料在申请人处均有保存,申请人保证自本专利申请日起20年内向公众发放。
其中7922已在王奎森,王生,王秀华,等.玉米优良自交系7922的选育与应用[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5,(1)50~51.中公开。
8112已在吴德相.8112玉米自交系[J].种子科技,1993,(5)中公开。
LD143已在2006年7月1日出版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报》2006年第4期,第35页中记载其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育种中。
丹599已在2003年5月1日出版的《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报》2003年第3期,第16页中记载其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育种中。
丹340已在伍玉春.杂交包谷新组合莫17Ht×丹340高产栽培技术初探.耕作与栽培,1988,(3)中公开。
本发明利用自交系CH584为母本,自交系CH361为父本杂交配制的玉米杂交种农华9的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红色;株型紧凑,株高315厘米,穗位137厘米,成株叶片数21-22片;雄穗分枝15-19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3.8厘米,秃尖3.3厘米,穗行数16-20行,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米质上,百粒重39.2克,穗轴红色,籽粒出产率85.9%,脱粒时籽粒含水量为21.8%;生育期春播134天(辽宁地区),需10℃以上活动积温2900℃,比丹玉39早1天,属晚熟杂交种。
亲本自交系CH584的特征特性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早发性好;株型紧凑,株高173厘米,穗位73厘米,茎粗2.5厘米,全株叶片数20-21片;雄穗分枝3-6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5厘米,穗粗4.6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0克,穗轴红色;生育期春播128天(沈阳);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抗倒伏。
亲本自交系CH361的特征特性幼苗叶片绿色,叶鞘紫色,早发性好;株型紧凑,株高201厘米,穗位76厘米,茎粗2.7厘米,全株叶片数21-22片;雄穗分枝11-16个,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22.5厘米,穗粗5.9厘米,穗行数18-22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9.8克,穗轴白色,单穗粒重148.3克;生育期春播132天(沈阳);抗大、小斑病,抗丝黑穗病,抗茎腐病,抗倒伏,耐涝性强。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1.产量高,产量超过当前生产上主栽品种5%;2.品质优良,达到国标优质指标;3.抗性强,抗叶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抗倒伏,抗旱耐涝性强;4.适应性广。


图1为本发明杂交制种系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杂交种农华9的具体选育过程1998年用7922×8112与LD143杂交组配成三交种,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育成自交系CH584。
1994年用丹599与丹340杂交组配的杂交种,F1代选择自然开放的抗涝、抗病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育成自交系CH361。
2002年冬季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繁育基地以自交系CH584为母本,CH361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玉米单交种农华9。本发明杂交种农华9于2003年参加产比试验;2004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新组合晚熟组预备试验;2005-200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新组合晚熟组区域试验;2006年同时参加辽宁省玉米新组合晚熟组生产试验。在三年的试验、示范中,农华9表现出高产、优质、穗大,丰产性突出,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比丹玉39号平均增产11.7-12.2%。
1.品质鉴定2005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验结果籽粒含粗蛋白10.76%,粗脂肪5.40%,粗淀粉71.36%,赖氨酸0.34%,容重771.1克(见表1)。
表1.农华9品质分析检验结果 单位%,G/L.

2.稳定性2005年辽宁省区试汇总结果标准差117.51,变异系数20.27,稳定性参数1.13;2006年辽宁省区试汇总结果标准差65.48,变异系数8.94,稳定性参数0.80;2006年辽宁省生产试验汇总结果标准差81.43,变异系数11.93,稳定性参数1.09。
3.抗逆性2005-2006年辽宁省玉米新组合晚熟组区域试验田间调查汇总结果大斑病1-5级,丝黑穗病病株率0-8.5%,茎腐病0-5级,灰斑病1-3级,弯孢菌叶斑病1-5级,倒伏率0-1.3%,倒折率0-3.3%。2005-2006年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抗病虫鉴定汇总结果大斑病1-5级,灰斑病1-3级,弯孢菌叶斑病1-5级,茎腐病1-5级,丝黑穗病(病株率%)0.9-8.5。经接种鉴定结果证明农华9中抗(R-MR)大斑病,抗(R)灰斑病,中抗(R-MR)弯孢菌叶斑病,中抗(R-MR)茎腐病,中抗(HR-MR)丝黑穗病(见表2)。
表2.2005-2006年农华9抗病接种鉴定汇总单位%,级

4.产量表现1)产比试验结果2003年产比试验亩产693.3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14.2%。
2)辽宁省预备试验2004年省预备试验7点平均亩产785.0公斤,比对照丹玉39亩产743.6公斤,平均增产5.6%,产量居第33位(见表3)。
表3.2004年辽宁省预备试验农华9产量结果单位KG

3)辽宁省区域试验2005年省区试9点次平均亩产579.8公斤,比对照丹玉39亩产494.2公斤,平均增产17.3%,9点全增产,增产幅度5.6-31.7%,产量居D组第2位。
2006年省区试9点次平均亩产732.4公斤,比对照丹玉39亩产675.2公斤,平均增产8.5%,9点全增产,增产幅度0.9-28.0%,产量居B组第6位。
2005-2006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56.1公斤,比对照丹玉39平均增产12.2%,产量居第8位(见表4)。
表4.2005-2006年农华9省区试产量结果汇总 单位KG

4)辽宁省生产试验
2006年省生产试验7点次平均亩产682.5公斤,比对照丹玉39亩产611.0公斤,平均增产11.7%,7点全增产,增产幅度5.9-15.7%,产量居第2位(见表5)。
表5.2005年农华9省生产试验产量结果汇总单位KG

实施例2本发明杂交种农华9的制种技术1.安全隔离空间隔离制种区周围要求300米以上不种其它玉米。
时间隔离制种区内的播种期要与其它玉米错期35天以上。
2.调节播期CH584作母本,CH361作父本,播第一期父本时先把父本提前三天浸种,与母本同时播种,第一期父本出苗后再播第二期父本。
3.适宜行比父、母本行比采用1∶5,即每5行母本间隔种1行父本,母本为4500株/亩,父本2800株/亩。
4.严格去杂去劣为保证杂交种纯度,应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期将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特性的杂株、异株、畸形株、病株和弱株全部拔除。
5.母本去雄,铲除父本。
母本去雄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获得纯正杂交种子的必要手段,必须采用提前扒苞去雄方法,做到彻底、干净。当制种区的母本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铲除,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防止混杂,保证质量。
6.适时收获,晾晒保管。
制种区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遇雨果穗发芽或者霉烂,脱粒晒干后,登记入库保管。
7.防病虫。
用16%福·克·唑醇(乌米净)种衣剂(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进行包衣处理,大喇叭口期可用0.4%磷酸二氢钾加0.7%尿素(成都东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防治玉米螟虫及父本行蚜虫。
实施例3本发明杂交种农华9的制种技术1.安全隔离空间隔离制种区周围要求300米以上不种其它玉米。
时间隔离制种区内的播种期要与其它玉米错期35天以上。
2.调节播期CH584作母本,CH361作父本,先播第一期父本,第一期父本出根时,播母本,第一期父本出苗后,再播第二期父本。
3.适宜行比父、母本行比采用1∶5,即每5行母本间隔种1行父本,母本为4500株/亩,父本3000株/亩。
4.严格去杂去劣为保证杂交种纯度,应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期将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特性的杂株、异株、畸形株、病株和弱株全部拔除。
5.母本去雄,铲除父本。
母本去雄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获得纯正杂交种子的必要手段,必须采用提前扒苞去雄方法,做到彻底、干净。当制种区的母本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铲除,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产量,防止混杂,保证质量。
6.适时收获,晾晒保管。
制种区玉米成熟后及时收获,避免遇雨果穗发芽或者霉烂,脱粒晒干后,登记入库保管。
7.防病虫。
用16%福·克·唑醇(乌米净)种衣剂(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进行包衣处理,大喇叭口期可用0.4%磷酸二氢钾加0.7%尿素(成都东金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防治玉米螟虫及父本行蚜虫。
实施例4本发明杂交种农华9的栽培技术适宜在辽宁沈阳、大连、鞍山、锦州、铁岭、朝阳、丹东等有效积温在2900℃以上的晚熟玉米区种植。
1.播期与种子处理选地与播期适宜中等肥力的平地、低洼地种植;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8℃为适宜的播种时期。
种子处理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提高抗虫、抗病能力,保证一次播种达到苗齐、苗全、苗壮。
2.种植密度与形式适宜清种,种植密度3200株/亩,最佳收获株数为3000株/亩。
3.施肥农华9属大穗型杂交种,耐肥水;应施足有机肥或生物肥做底肥;生育期间纯N用量18.0公斤/亩,P2O5用量10.0公斤/亩,K2O用量10.0公斤/亩。施用方法1/3的氮肥以及全部的磷、钾肥作底肥或种肥施入,2/3的氮肥作追肥,于大喇叭口期施入。
4.防虫玉米心叶末期要进行玉米螟虫的防治。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包括选育自交系,安全隔离,调节播期,适宜行比,去杂去劣,母本去雄,铲除父本,适时收获,其特征在于利用自交系CH584为母本,自交系CH361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交系CH584是以(7922×8112)与LD143杂交组配成三交种,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交系CH361是以丹599与丹340杂交组配的杂交种,F1代选择自然开放的抗涝、抗病优良单株,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隔离,采用空间隔离或时间隔离,采用空间隔离要求制种区周围300米以上不种植其它玉米,采用时间隔离要求制种区内的播种期要与其它玉米错期35天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播期,CH584作母本,CH361作父本,播第一期父本时先把父本提前三天浸种,与母本同时播种,第一期父本出苗后再播第二期父本;或先播第一期父本,第一期父本出根时,播母本,第一期父本出苗后,再播第二期父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宜行比为父、母本行比采用1∶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杂去劣采用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前期把不符合亲本典型特征特性的杂株、异株、畸形株、病株和弱株全部拔除。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本去雄,采用提前扒苞去雄方法,彻底摘除母本的雄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除父本为当制种区的母本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铲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杂种优势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玉米杂交制种的方法。本发明是利用自交系CH584为母本,自交系CH361为父本杂交,配制玉米杂交种农华9。其中自交系CH584是以(7922×8112)与LD143杂交组配成三交种,采用系谱法,经连续8代自交选育而成;自交系CH361是以丹599与丹340杂交组配的杂交种,F
文档编号A01H1/04GK101081003SQ20071011781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5日
发明者蔡士斌 申请人: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