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1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线轮主体,特别涉及安装在钓竿上且渔线可从前方 放出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背景技术
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转子和巻线筒,其中,该转子以 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的前部,该巻线筒外周面上利用转 子缠绕有渔线。渔线轮主体具有渔线轮体和盖部件,其中,该渔线 轮体内部具有侧部开口的收纳空间,该盖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 在渔线轮体上,以闭塞渔线轮体的开口。就现有技术的渔线轮主体 而言,是在盖体部上将螺钉等螺紋部件旋入框体部的多个位置,由 此,将盖体部固定到框体部上。当像这样用螺钉部件将盖体部固定 到框体部上时,收纳螺4丁部件头部的凹部显露在外,所以外)C难以 具有高品质感。此外,鱼饵或尘埃等异物可能会附着在凹部。
为解决这种问题,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如下的纺车式渔线轮,其 具有螺钉部件不显露在外的渔线轮主体(例如,参照日本实用新型
公报实公平6-21336)。现有技术中,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 有渔线轮体和盖部件,渔线轮体和盖部件的前部配置在转子内,且 盖部件由配置在前部的螺钉部件固定。另外,渔线4仑体和盖部件的 后部被罩部件覆盖。利用从渔线轮主体前部插入的两根螺钉部件(固 定部件的一例),将该罩部件固定在渔线轮体上。在这种结构的现 有渔线轮主体中,利用从转子侧插入的固定部件将罩部件固定,所 以,即使安装罩部件,螺钉部件也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固定部件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因此,可改进渔线轮的外观设计。然而,采用两根长度较长的固定部件将罩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主体上,且该固定部件沿巻线筒轴贯穿 渔线轮主体,所以难以直接经由收纳空间内将固定部件旋入罩部件, 从而,难以进行罩部件的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抑制固定部 件向后露出,并可容易地固定罩部件。
技术方案1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为,安装在钓竿上且将 渔线向前方放出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所述纺车式渔线轮 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渔线轮体、盖部件、罩部件、以及中间部件。渔 线轮体具有在侧部开口的收纳空间、与收纳空间相连通的第 一 穿插 部、配置在第一穿插部相反侧(以收纳空间为参照物)并与收纳空 间相连通的第二穿插部。盖部件为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体 上的部件,以闭塞收纳空间。罩部件从后方安装以覆盖渔线轮体和 盖部件,并具有毂部,所述毂部从渔线轮体后部经由所述第一穿插 部向收纳空间内突出。在收纳空间内,中间部件以不可移动的方式 设置在渔线轮体和盖部件中任意一方上,并在收纳空间固定穀部的 前端部。
该渔线轮主体中,在将罩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上时, 为了固定罩部件,经由第一穿插部将毂部配置在收纳空间内部。接 下来,在收纳空间内,将中间部件以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 体或盖部件上,并将穀部的前端部固定到该中间部件上。由此,将 盖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上。这里,将穀部的前端部固 定到中间部件上,该中间部件相对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不可移动, 由此,可固定罩部件,所以,可容易地固定罩部件,并可使螺钉部 件不从渔线轮体的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还具有对毂部前端部进行固定的第 一 固定机构,中间部件为保持 第 一 固定机构的保持部件。 该渔线轮体中,在将罩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上时, 预先将第一固定机构保持在保持部件上。接下来,为固定罩部件, 经由第一穿插孔将毂部配置在收纳空间内部。安装罩部件以将毂部 配置在收纳空间内,从渔线轮体外部将螺丝刀或艾伦内六角扳手等 工具穿插在第二穿插部,使保持部件所保持的第 一 固定机构做旋转 等运动,象这样,将毂部的前端部固定在保持部件上。由此,罩部 件被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上。这里,从外部利用工具使第 一固定机构运动,将毂部的前端部固定在保持部件上,该第一固定 机构由保持部件保持,该保持部件相对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不可 移动,由此,将罩部件固定,所以,即使在第一固定机构上采用螺 钉部件,也可采用长度较短的部件。因此,可容易地固定罩部件, 并可使螺钉部件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的渔线轮体还具有可闭塞所述第二穿插部的的闭塞部件。该情况 下,即使设置第二穿插部,也可提高渔线轮体的密闭性。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的第一固定机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螺钉部件,其中,所述轴部 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的直径,所述轴部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毂部 在顶端部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与螺4丁部件的外螺紋部螺紋 配合。该情况下,螺钉部件的头部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中,螺钉部件为自攻螺钉,内螺紋部由所述自攻螺钉形成。该情 况下,不需要预先通过螺紋加工形成内螺紋部,所以可降低加工成 本。
在技术方案2 ~ 5中任意 一 项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纺车式渔线 轮的渔线轮主体的保持部件与渔线轮体分体形成。该情况下,由于 渔线轮体或保持部件可形成单一的形状,所以容易形成。
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的渔线轮体具有第一被卡止部,所述第一被卡止部在收纳空间内
部形成,保持部件具有可卡止所述第一被卡止部的第一""^止部,以 使所述保持部件不可相对渔线轮体移动。该情况下,仅通过卡止就 能以不可相对渔线轮体移动的方式安装保持部件,所以,以不可移 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结构比较简单。
在技术方案2 5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的纺车式渔线 轮的渔线轮主体的保持部件与渔线轮体一体形成。该情况下,不需 要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将保持部件连接到渔线轮体上,所以保持部件 的结构筒单化。
在技术方案4或5的基础上,技术方案9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 轮主体的保持部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贯穿有螺钉部件的轴部。 该情况下,可用保持部件的通孔来保持螺钉部件。
在技术方案9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0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的保持部件还具有头部收纳部,所述头部收纳部可收纳螺钉部 件的头部。该情况下,将螺钉部件的头部收纳在头部收纳部,所以 螺钉部件在罩部件固定前难以脱落。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1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还具有第二固定^4勾和第三固定^L构,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枳i 构用于将中间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到渔线轮体上,所述第三固定机构 用于将毂部固定到中间部件的后端部。
该渔线轮体中,在将罩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上时, 例如,利用第三固定机构将中间部件的后端部固定到罩部件的毂部 上(或利用第二固定机构将中间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到渔线轮体上), 该状态下,从渔线轮体或盖部件的后方安装罩部件,并利用第二固 定机构将中间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到渔线轮体上(或利用第三固定才几 构将中间部件的后端部固定到罩部件的毂部上)。由此,罩部件被 固定到渔线轮体上。这里,在罩部件和渔线轮体之间设置有中间部 件,预先将中间部件固定到罩部件(或渔线轮体)上,该状态下, 可将中间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罩部件)上,所以,即使第二固 定机构采用螺钉部件,也可采用长度较短的部件。因此,可容易地
固定罩部件,并可通过从渔线轮体前方安装第二固定机构,使螺钉 部件不从渔线轮体的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1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2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中,利用从前方插入的第二固定机构,将中间部件的前端部固 定到渔线轮体上。该情况下,第二固定冲几构从渔线4仑体前方插入, 所以,第二固定机构不会从渔线轮体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1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3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中,第二固定机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部件,其中,所述轴部 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的直径,且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紋部,中间部件 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与螺4丁部件的外螺紋部螺紋配合。该 情况下,螺钉部件的头部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在技术方案11 ~ 13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4的纺车式 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第三固定才几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部件, 其中,所述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的直径,且外周部形成有外螺 紋部,中间部件的后端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穿插有螺钉部件的 轴部,毅部在顶端部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与述螺4丁部件的 外螺紋部螺紋配合。该情况下,第三固定机构也用螺钉部件构成, 所以第三固定机构的结构得到简化。
在技术方案13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5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的螺钉部件为自攻螺钉,内螺紋部由所述自攻螺钉形成。该情 况下,不需要预先螺紋加工来形成内螺紋部,所以可降低加工成本。
在技术方案11 ~ 13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6的纺车式 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第三固定机构具有第二卡止部,所述第二 卡止部设置在中间部件的后端部,毂部具有被所述第二卡止部卡止 的第二被卡止部。该情况下,不使用工具就可简单地将罩部件固定 到中间部件上。
在技术方案16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7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中,第三固定机构通过将中间部件的第二卡止部弹性卡止到毂 部的第二被卡止部进行固定。该情况下,利用弹性卡止进行固定,
所以可反复进行固定或固定解除。
在技术方案16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8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 主体还具有卡止状态切换部,根据第二固定机构的固定状态,所述 卡止状态切换部对第三固定机构在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进 行切换。该情况下,根据第二固定机构的固定状态,对第三固定机 构在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以,使罩部件的拆 装变得容易。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将毂部的前端部固定到相对渔线轮体 (或盖部件)不可移动的中间部件上,由此将罩部件固定,所以, 可容易地固定罩部件,并可使螺钉部件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采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从外部利用工具使第一固定机构 运动,从而将毂部的前端部固定到保持部件上,该第一固定机构净皮 相对渔线轮体(或盖部件)不可移动的保持部件保持,所以,即使 第一固定机构采用螺钉部件,也可采用长度较短的部件。因此,可 容易地固定罩部件,并可使螺钉部件不从渔线轮主体的后部露出。
采用本发明的另 一技术方案为,在罩部件和渔线轮体之间设置有 中间部件,预先将中间部件固定到罩部件(或渔线轮体)上,该状 态下,可将中间部件固定到渔线轮体(或罩部件)上,所以,即使 第二固定机构采用螺钉部件,也可釆用长度较短的部件。因此,可 容易地固定罩部件,并可通过从渔线轮体前方安装第二固定机构, 使螺钉部件不从渔线轮体的后部露出。


图1是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主体防护罩安装部分的分解立体》欠 大图。
图6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主体防护罩安装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对应的图。
图8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转子的分解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IO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巻线筒的放大剖面图。
图11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巻线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发声机构周边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发声机构的主视图。
图14是采用第三实施方式的主体防护罩安装部分的剖面放大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主体防护罩下部的卡止方法的剖面放大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主体防护罩下部的卡止方法的剖面放大图。 图17是第四实施方式的与图14相对应的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卡止解除状态下的与图14相对应的图。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卡止状态下的与图14相对应的图。 图20是第四实施方式改型例的与图17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手柄 1、渔线轮主体2、转子3、以及巻线筒4,其中,手柄1支承在该渔 线轮主体2上,可相对渔线轮主体2旋转。转子3以可旋转的方式 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巻线筒4外周面上缠绕渔线,并以 可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手柄1可安装在渔线轮主 体2的左边或右边。
<渔线轮主体的构造〉
如图2、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2具有渔线4仑体2a和盖部件2b (参照图3),其中,该渔线轮体2a内部具有侧部开口的收纳空间 RA,该盖部件2b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体2a上,用于闭塞
渔线轮体2a的收纳空间RA。另外,渔线轮主体2还具有主体防护 部(罩部件的一例)26和保持部件(中间部件的一例)27,其中, 该主体防护部26覆盖渔线轮体2a和盖部件2b的后部,该保持部件 27在收纳空间RA中对第一螺钉部件28 (第一固定机构的一例)进 行保持,该第 一 螺钉部件28被固定在主体防护部26的前端部。
渔线轮体2a例如由镁合金或铝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并与在其上 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T字形竿安装座2c—体形成。如图2所示,渔 线4&体2a的收纳空间RA内,设置有转子驱动4几构5和摆动才几构6。 在渔线轮主体2a的后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第一穿插孔(第一穿插 部的一例)2q。如图3所示,渔线轮主体2a的前端形成有第一凸纟彖 2dl和圆筒部2e,其中,该第一凸缘2dl大致为半圆形并构成圆形 的凸缘部2d,该圆筒部2e在顶端开口,且圆筒部2e的直径小于凸 缘部2d的直径。在第一凸缘2dl的上部,形成有第二穿插孔(第二 穿插部的一例)2j,该第二穿插孔2j可让旋转第一螺钉部件28的工 具穿插并到达收纳空间RA,该第一螺钉部件28用于固定主体防护 部26。第二穿插孔2j在与第一穿插孔2q相反一侧的相对位置上与 该第一穿插孔2q同轴配置。另外,第二穿插孔2j在被转子3覆盖的 位置形成。在利用第一螺钉部件28将主体防护部26固定后,利用 例如弹性体制成的帽(闭塞部件的一例)39来闭塞第二穿插孔2j。
如图5、图6所示,第一螺4丁部件28为具有头部28a和轴部28b 的部件,其中,该轴部28b的直径小于头部28a的直径,且轴部28b 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紋部28c。第二穿插孔2j例如具有这样的内径 其可让与第 一螺钉部件28的头部28a卡合的螺丝刀或艾伦内六角#反 手的轴部分穿插。圆筒部2e的凸缘部2d侧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剖 面被开槽为圆状的安装槽2f。另外,如图3所示,安装槽2f上安装 有转子制动机构5 7的由弹性体制成的制动部件5 8 ,在使后述的吊环 臂44处于渔线放开姿态时,该制动部件58可制动转子3。
盖部件2b例如由镁合金或铝合金等轻合金制成。例如在转子3 遮住的盖部件2b上靠前侧的两个地方,盖部件2b^皮固定螺才全80固
定在渔线轮体2a上。另外,在盖部件2b上远离转子3的靠后侧的 一个位置,盖部件2b被固定螺栓82固定在渔线轮体2a上。固定螺 栓82在被主体防护部26罩住的位置将盖部件2b固定到渔线轮体2a 上。
盖部件2b的前端形成有大致为半圆形的第二凸缘2d2,该第二 凸缘2d2与第一凸缘2dl构成圆形凸纟彖部2d。在第二凸纟彖2d2的前 表面一体形成有板状部2i,该板状部2i上贯穿有固定螺栓80。设置 板状部2i的目的在于,利用固定螺栓80将盖部件2b的前部螺紋固 定在渔线轮体2a上。板状部2i在密封装配部2h的外侧朝前突出形 成,该密封装配部2h大致成"C"字状,用于安装密封部件25。板 状部2i为上下方向长的^1状部分,在其两端形成有1对通孔2k,该 通孔2k内贯穿有固定螺栓80。通孔2k之间的部分比通孔2k的突出 量小。即,板状部2i两端以相同的厚度大致突出成半圆形,两端之 间从第二凸缘2d2突出形成,且比通孔2k的中心位置稍向后方凹进。
密封部件25为合成树脂制成的"C"字状部件,用于密封盖部 件2b和渔线轮体2a的凸缘分开部分。渔线轮体2a和盖部件2b的 分开部分上安装有后述的切换部件56,且该切换部件56可^C拆下或 装上。
在圆筒部2e的安装槽2f形成位置形成有凹部2g,板状部2i配 置在该凹部2g内。该凹部2g中安装有突出部件81,该突出部件81 用于防止制动部件58凹陷。凹部2g沿着寺反状部2i的4化廓凹陷形成, 其上下方向的两端以比中间部分向前突出的方式大致凹陷成半圓 形。板状部2i被两根固定螺栓80固定在渔线轮体2a的凹部2g。因 此,供固定螺栓80螺紋配合用的螺紋孔2m上下间隔配置在凹部2g 中。
如图3所示,主体防护部26为从后方安装的部件,且覆盖渔线 轮体2a和盖部件2b。具体而言,主体防护部26经由衬垫26b安装 在渔线轮体2a和凹陷部2n上,其中,该衬垫26b用于与其它部件 相配;该渔线碑仑体2a包括竿安装座2c;该凹陷部2n形成于渔线4仑
体2a和盖部件2b的后部。主体防护部26具有纟奉状毂部26a,该毂 部26a^皮第一螺4丁部件28螺紋固定。毂部26a可从渔线4仑体2a的后 部贯穿第一穿插孔2q,并朝收纳空间RA内突出。
毂部26a的顶端贯穿渔线轮体2a的后部,并从与保持部件27相 向的位置突出。毂部26a的顶端被第 一螺钉部件28螺紋固定在保持 部件27的后端。因此,预先在毂部26a的顶端形成i殳置有内螺紋部 的螺紋孔26d。在保持部件27以不可移动方式安装在渔线4仑体2a上 的状态下,利用第一螺钉部件28将主体防护部26螺紋固定到保持 部件27上,由此,将主体防护部26固定到渔线轮体2a上。
如图4 6所示,保持部件27具有筒状的保持部主体27a、限制 部27b、以及l对卡止部(第一"!^止部的一例)27c,其中,该限制 部27b 乂人保持部主体27a的外周面向外方突出,该卡止部27c沿与 保持部主体27a外周面的限制部27b正交的方向突出。在保持部主 体27a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圓形的头部收纳部27d和通孔27e,其中, 该头部收纳部27d可收纳第一螺4丁部件28的头部28a,该通孔27e 的直径小于头部收纳部27d的直径。在将保持部件27安装到渔线轮 体2a上的状态下,以与第一、第二穿插孔2q、 2j同心配置的方式形 成头部收纳部27d和通孔27e。另外,在安装主体防护罩26后的状 态下,毂部26a的前端面和保持部件27的后端面之间^l形成有些i午 间隙(例如,lmm 5iM的间隙)。这样,利用第一螺4丁部件28将 主体防护罩26安装到渔线轮体2a上时,此时,主体防护罩26的周 缘部与凹陷部2n相接触,该状态下,可将主体防护罩26进一步4侓 向渔线轮体2a侧,其推入量与所存在的间隙相当,这时主体防护罩 26稍微发生弹性形变,并经由村垫26b毫无间隙地安装到渔线轮体 2a上。
头部收纳部27d具有这样的内径即,头部收纳部27d可收纳第 一螺钉部件28的头部28a,且在头部28a嵌合到头部收纳部27d时, 头部28a与上述内径之间有些许间隙。通孔27e具有与第一螺钉部 件28的轴部28b的最大直径相同或比其稍小的内径,以可对轴部28b进行保持。限制部27b在偏离保持部主体27a的外周面中心的位置 大致成矩形状地突出。如图4所示,限制部27b^皮渔线4仑体2a侧壁 表面上形成的台阶部2s和盖部件2b的端面挟持,在与巻线筒轴15 轴向不同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如图5所示,卡止部27c沿径向 突出为棒状,并沿第一螺钉部件28的轴向间隔配置。如图4所示, 卡止部27c与渔线轮体2a侧壁上形成的被卡止部(第一被卡止部) 2t卡合。由此,保持部件27以不可相对渔线轮体2a移动到的方式 设置在收纳空间RA。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在组装渔线轮主体2 时,将第一螺钉部件28的轴部28b的顶端保持在通孔27e内,且不 让轴部28b从通孔27e突出。
该渔线轮主体2中,固定螺栓82用于将盖部件2b固定到渔线轮 体2a上,该固定螺栓82被主体防护罩26覆盖,固定螺栓80被转 子3覆盖,所以从外部看不到螺栓类。此外,用于安装主体防护部 26的第一螺钉部件28也被帽39覆盖。因此,所有螺栓类都不会向 外露出,从而使外观简单整洁。
另外,保持部件27用于保持第一螺钉部件28,以不可相对渔线 轮体2a移动的方式将保持部件27配置在收纳空间RA内,并利用工 具从外部将^皮保持的第一螺4丁部件28固定到穀部26a的前端部,由 此,则可固定主体防护罩26,所以,可采用长度较短的第一螺钉部 件28。因此,可容易地固定主体防护罩26,并可使第一螺钉部件28 不从渔线轮主体2的后部露出。
<纺车式渔线轮的其它构造>
如图2、图4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平面齿轮11和小齿4仑 12,其中,该平面齿轮ll与固定有手柄1的主齿轮轴IO—起旋转, 该小齿轮12与该平面齿轮11啮合。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小齿轮 12的前部贯穿转子3的中心部,并被螺母13固定在转子3上。另外, 对于小齿4仑12其轴向的中间部和后端部分别经由轴承14a、 14b以 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上。
如图4所示,平面齿轮11可与主齿轮轴IO—体或分体(该实施
方式中为一体)形成。主齿轮轴10的两端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连接部 10a,该外连接部10a的直径小于主齿4仑轴10的其它部分的直径, 用于套管连接轴缘部件lb,该轴缘部件lb配置在手柄1的手柄轴 la外周侧。另外,轴缘部件lb的端部内周面上形成有内连接部lc, 该内连接部lc与外连接部10a的外周面嵌合。由此,轴缘部件lb 与主齿轮轴10同心配置,且轴缘部件lb不易发生晃动。
如图2、图4所示,巻线筒轴15经由卸力机构60连接在巻线筒 4的中心部,摆动机构6为用于使巻线筒轴15沿前后方向移动进而 使巻线筒4沿同方向移动的机构。摆动机构6具有螺轴21、滑块22、 以及中间齿轮23,其中,该螺轴21平行配置在巻线筒轴15的下方; 该滑块22沿螺轴21前后移动;该中间齿轮23固定在螺轴21的顶 端。巻线筒轴15的后端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固定在滑块22上。中间 齿轮23与小齿轮12相啮合。
如图2、图8、图9所示,转子3具有转子主体7、后罩部件33 以及1对外侧罩部件34a、 34b,其中,该转子主体7可相对于渔线 轮主体2以前后方向的第一轴X为中心旋转;该后罩部件33覆盖转 子主体7的后部;该外侧罩部件34a、 34b分别覆盖第 一转子臂31 、 第二转子臂32的外侧面。
转子主体7例如为镁合金或铝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其以不可旋转 的方式连接在小齿轮12上,但可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转子主 体7具有筒部30和第一、第二转子臂31、 32,其中,该筒部30后 部具有凹陷部30a,以可将位于渔线4仑主体2前部的圆筒部2e配置 在内部;该第一、第二转子臂31、 32在与筒部30的后部相向的位 置相连"t妻,并与筒部30相间隔而向前延伸。
筒部30在前部内周侧具有圆板状的壁部30d,并在壁部30d的 中心部形成有环状穀部30e,该环状穀部30e以可与小齿4仑12 —体 旋转的方式与之相连接。小齿轮12的前部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卡止到 该毂部30e的中心,利用旋入小齿轮12顶端的螺母13,将转子主体 7固定到小齿轮12上。
如图9所示,转子3还具有筒状的穀部30b、 30c,托座34c、 34d, 以及固定螺栓35a、 35b,该穀部30b、 30c设置在转子主体7上并比 凹陷部30a更靠径向外方,穀部30b、 30c沿周向间隔并与第一轴X 平行;该托座34c、 34d ,皮卡止在一对毂部30b、 30c上,并可沿聋爻 部30b、 30c的突出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旦不可沿与突出方向相 交的方向(转子3的径向)移动;该固定螺栓35a、 35b将后罩部件 33固定到转子主体7上。毂部30b、 30c从转子主体7的背面向后突 出形成。托座34c、 34d被设置在一对外侧罩部件34a、 34b上并向 内侧延伸。固定螺栓35a、 35b被旋入穀部30b、 30c,在托座34c、 34d被卡止到一对毅部30b、 30c上的状态下,固定螺栓35a、 35b将 后罩部件33连接到转子主体7上。
后罩部件33以环绕凹陷部30a覆盖转子主体7后部的方式构成。 后罩部件33上配置有与穀部30b、 30c相向的通孔33a、 33b,该通 孔33a、 33b中贯穿有固定螺栓35a、 35b。固定螺栓35a、 35b沿与 第一轴X平行的轴向配置。因此,通孔33a、 33b也沿相同的方向配 置。通孔33a、 33b具有台阶部33c、 33d,该台阶部33c、 33d收纳 固定螺4全35a、 35b的头部。由此,固定螺才全35a、 35b的头部不,人 后方突出。另外,后罩部件33中形成有圆形开口 33e,该开口 33e 与渔线轮主体2的凸缘部2d间隔约0.5 ~ 1.5mm的些许间隙。
外侧罩部件34a覆盖第一转子臂31的外侧,并被旋入第一转子 臂31的固定螺栓36连接到第一转子臂31上。外侧罩部件34a与后 罩部件33和第一转子臂31相连接并形成三维弯曲空间。因此,即 使外侧罩部件34a在前后方向上稍有错位,就可能在第一转子臂31 和后罩部件33之间产生台阶。没置在外侧罩部件34a上的4乇座34c 大致为矩形的板状部,其基端利用多根肋34e得到加强。托座34c 的顶端形成有通孔34g,通孔34g中贯穿有毂部30b并与之卡合。由 此,托座34c;陂卡止到穀部30b,该托座34c可沿穀部30b的突出方 向(前后方向)移动,但不可沿与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转子3的 径向)移动。外侧罩部件34a的顶端部被大致开槽为半圆形,以可
配置后述的第一吊环(bail)支承部件40。
外侧罩部件34b覆盖第二转子臂32的外侧,并被固定螺栓37 和与之螺紋配合的螺母部件38固定到第二转子臂32上。外侧罩部 件34b与后罩部件33和第二转子臂32相连接并也形成三维弯曲空 间。因此,即使外侧罩部件34b在前后方向上稍有错位,就可能在 第二转子臂32和后罩部件33之间产生台阶。设置在外侧罩部件34b 上的托座34d大致为与托座34c相同的矩形寿反状部,其基端部利用 多根肋34f得到加强。托座34d的顶端形成有通孔34h,通孔34h中 贯穿有毂部30c并与之卡合。由此,托座34d也被卡止到毂部30c 上,该4乇座34d可沿毅部30c的突出方向(前后方向)移动,{旦不 可沿与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转子3的径向)移动。外侧罩部件34b 的顶端形成有卡止螺母部件38的卡止孔34i,该螺母部件38与固定 螺栓37螺紋配合且不可相对卡止孔34i旋转。固定螺栓37将外侧罩 部件34b固定到转子主体7上,并且也起到支承后述的第二吊环支 承部件42的作用,且第二吊环支承部件42可摆动。
这里,将毂部30b、 30c贯穿托座34c、 34d上,且仅限制外侧罩 部件34a、 34b沿径向移动,而允许外侧罩部件34a、 34b沿前后方 向移动,这样,在将含有后罩部件33的部件固定到转子主体7上时, 不提高加工精度,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罩部件33、 34a、 34b之间 的不平或各罩部件33、 34a、 34b与转子主体7之间的不平。
即,在收纳有吊环反转机构53等的状态下来组装转子3时,将 毂部30b、 30c穿插在托座34c、 34d的通孔34g、 34h上,/人而将4乇 座34c、 34d卡止到穀部30b、 30c上。该状态下,将外侧罩部件34a、 34b安装到转子主体7上,接下来,从转子主体7的后方安装后罩部 件33。然后,沿前后方向移动外侧罩部件34a、 34b,以尽可能减小 外侧罩部件34a、 34b与转子主体7的不平,并利用固定螺栓36、 37 将外侧罩部件34a、 34b固定在转子主体7上最适当的位置。接下来, 使固定螺栓35a、 35b穿插通孔33a、 33b,并将其旋入毂部30b、 30c, 由此,将后罩部件33固定到转子主体7上。此时,当外侧罩部件34a、34b与转子主体7之间产生不平时,可稍微松开固定螺栓36、 37来 调整外侧罩部件34a、 34b的前后位置。
另外,将毂部30b、 30c卡止到向内侧延伸的托座34c、 34d上, 并利用固定螺栓35a、 35b将后罩部件33和外侧罩部件34a、 34b固 定到转子主体7上,所以,不需要在外侧罩部件34a、 34b的拐角部 附近设置通孔。因此,即使将外侧罩部件34a、 34b固定到转子主体 7上,转子主体7也较难断裂且不易附着异物。
第 一 吊环支承部件40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第 一转子臂31顶端 的外周侧。第一吊环支承部件40的顶端安装有导线用滚筒41,该导 线用滚筒41用于将渔线导向到巻线筒4上。另外,第二吊环支承部 件42以可摆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二转子臂32顶端的内周侧。
导线用滚筒41和第二吊环支承部件42之间固定有吊环(bail) 43,该吊环43为线材并大致弯曲成"U"形。利用该第一吊环支承 部件40、第二吊环支承部件42、导线用滚筒41以及吊环43,构成 将渔线导向到巻线筒4的吊环臂44。吊环臂44可在图2所示的渔线
导向姿态和从渔线导向姿态反转的渔线放开姿态之间摆动。
如图2所示,转子3的筒部30内部配置有反转防止机构50,该 反转防止机构50用于阻止/允许转子3反转。反转防止机构50具有 内轮空转的滚柱式单向离合器51和切换机构52,该切换机构52对 单向离合器51在动作状态(反转阻止状态)和非动作状态(反转许 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切换机构52具有以可摆动方式安装在渔线 轮体2a上的切换杆52a。如图1所示,切换杆52a被固定螺栓52c 固定在摆动轴52b上,该摆动轴52b贯穿切换杆52a的基端部。摆 动轴52b的顶端固定有未图示的旋转凸轮,当摆动切换杆52a,单向 离合器51被凸轮切换到动作状态和非动作状态。该固定螺栓52c配 置在被盖部件2b遮住的位置。由此,固定螺栓52c不向外露出而不 显眼。
外侧罩部件34b内部收纳有吊环反转才几构53,该吊环反转才几构 53联动于手柄1朝缠绕渔线的方向的旋转,使吊环臂44从渔线放开
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吊环反转机构53具有叉簧机构54、移动部 件55以及所述切换部件56,其中,该叉簧机构54夹着止点在渔线 放开姿态或渔线缠绕姿态的两个方向上对吊环臂44加载,该移动部 件55联动于吊环臂44的摆动而前后移动。叉簧机构54和移动部件 55的顶端被卡止到第一吊环支承部件40的下表面。当转子3沿缠绕 渔线的方向旋转,移动部件55的后端则与切换部件56相接触而移 动到其上方,并向前移动,使吊环臂44回到渔线缠绕姿态。另外, 移动部件55也构成转子制动机构57,并在渔线放开姿态时与所述制 动部件58卡合,以制动转子3使其不能旋转。如图3所示,制动部 件58为沿周向间隔形成有多个凹部58a的环状弹性部件,其与安装 槽2f摩擦卡合,其中,该凹部58a与移动部件55的顶端卡合。
如图2所示,巻线筒4配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 子臂32之间,并经由卸力机构60安装到巻线筒轴15的顶端。如图 IO所示,巻线筒4具有线筒主体部4a、筒状裙部4b、以及大径的前 凸缘部4c,其中,该线筒主体部4a外周缠绕有渔线;该筒状裙部 4b在线筒主体部4a的后方与线筒主体部4a —体形成;该前凸纟彖部 4c设置在线筒主体部4a的前端。前凸缘部4c具有内凸缘4d和环状 外凸缘4e,该内凸缘4d与线筒主体部4a—体形成,该外凸缘4e以 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内凸缘4d的外周侧,并由例如硬质陶瓷制成。 外凸缘4e^皮凸缘固定部9固定在内凸缘4d上。
如图10所示,线筒主体部4a、 ^君部4b、以及内凸缘4d例如是 通过锻造铝合金而得到的具有大小两段的圆筒状部件,并利用第一 轴承45和第二轴承46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巻线筒轴15上。
线筒主体部4a具有外周缠绕有渔线的筒状部16,在筒状部16 内周侧形成的阶梯式圆板部17,以及在内周侧前后形成的有底的筒 状支 K部18a、 18b。筒状部件16的前部形成有内螺紋部16a,该内 螺紋部16a内旋入有凸參彖固定部部件9。支岸义部18a、 18b的内侧安 装有第一轴承45、第二轴承46,第一轴承45、第二轴承46经由筒 状保持部件47装配在巻线筒轴15上。线筒主体部4a的后方设置有 发声机构90,该发声机构90根据巻线筒4与巻线筒轴15的相对旋 转而发声。
巻线筒4还具有设置在支承部18b的外周面上的环状安装部件 20,该安装部件20上安装有发声机构90。安装部件20为与巻线筒 轴15同心配置的合成树脂制成的环状部件,并具有内凸缘部20a, 该内凸缘部20a的顶端与圆板部17的后表面相接触。内凸缘部20a 的内周部与支承部18b的外周面嵌合。支承部18b的外周面上安装 有0形圏19,该0形圈19用于保持安装部件20。 0形圏19安装 在支承部18b上形成的环状安装槽18d内。安装槽18d里侧的壁部 比安装部件20的内凸缘部20a前侧的壁面靠里。在发生弹性形变的 状态下,O形圏19与安装部件20的内凸至彖部20a的后表面相4妄触。 另外如图12所示,支承部18b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间隔不同的距离 形成多个(例如3个)圓弧状的卡止凹处18c。安装部件20的内凸 缘部20a的内周面上,沿周向间隔不同的距离形成多个(例如3个) 圆弧状的卡止突起20b,该卡止突起20b与卡止凹处18c卡合。通过 将卡止突起20b卡合到该卡止凹处18c上,可沿周向将安装部件20 相对于支承部18b固定和定位。
保持部件47为被圓板部17向后按压的筒状部件,其后端部经由 垫圏24与发声机构90相抵接。利用与内螺紋部15a螺紋配合的六 角凹头螺钉等销部件48,保持部件47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连接到巻线 筒轴15上,该内螺紋15a沿径向贯穿巻线筒轴15而形成。
卸力机构60制动巻线筒4的旋转,并具有卸力调整操作钮61(操 作钮的一例)和制动部62,其中,该制动调整操作钮61与巻线筒轴 15的顶端螺紋配合,该制动部62被制动调整操作钮61按压,从而 制动巻线筒4。
如图10、图11所示,制动调整操作钮61具有圆形操作钮部件 63、操作4丑配件65、以及4安压部件64,其中,该才喿作4丑部件63与 巻线筒轴15螺紋配合;该操作钮配件65被固定在操作钮部件63上; 该按压部件64被纟喿作钮部件63按压并可相对操作钮部件63旋转。
操作钮部件63在中央部沿径向形成有狭缝66a,并具有操作4丑 罩66和操作钮主体67,其中,该操作钮罩66具有钮操作部66b, 4丑才喿作部66b沿与狭缝66a形成方向相交的方向(图10的左方)突 出,该操作钮主体67上固定有操作钮罩66并与巻线筒轴15螺紋配合。
操作钮罩66被两根固定螺钉68固定在操作钮主体67上。操作 钮罩66例如为合成树脂制成的部件,并覆盖操作钮主体67前表面 的一部分,以使制动调整操作钮61在外观设计上发生变化。操作钮 罩66在钮操作部66b周围具有大致为三角形的开口 ,以使操作钮主 体67露出。操作钮罩66还具有罩部66c和1对圆棒状的毂部66d, 该罩部66c覆盖纟喿作钮主体67的外周面和前表面的外周侧,该毂部 66d从钮操作部66b向后延伸。固定螺钉68被旋入该1对毂部66d, 从而将操作钮罩66固定到操作钮主体67上。就操作钮罩66的钮操 作部66b而言,其顶端面突出为圆弧状,其中心位置形成有操作钮 配件65安装用狭缝66a,该操作钮配件65沿巻线筒轴15的径向形 成。狭缝66a的底部形成有矩形通孔66e,该矩形通孔66e中贯穿有 操作钮配件65的后述腿部65b。另外,操作钮罩66开口的薄壁部分 上设置有1对卡止突起66f,以阻止薄壁部分弯曲或隆起。该卡止突 起66f被卡止在操作钮主体67的背面。
操作钮主体67构成卸力调整操作钮61的要部,例如为合成树脂 制成的部件。操作钮主体67具有圓板部67a、筒状部67b、以及螺 母部件70,其中,该圆板部67a被操作钮罩66覆盖;该筒状部67b 与圆板部67a的后部一体形成;该螺母部件70安装在筒状部67b内 部。圆板部67a具有突起部67c和露出部67d,该突起部67c形成于 圆板部67a前表面并配置在钮才喿作部66b后方,该露出部67d从^喿 作4丑罩66的罩部66c的开口露出。突起部67c上形成有通孔67e, 该通孔67e中贯穿有穀部66d。通孔67e形成为长圓形(即由相对的 一对平行线段和相对的一对圆弧相连构成的类似于"胶嚢"投影形 状的图形),其长径方向上的两端部向外逐渐展宽而倾斜。由此,
为了将用于防止操作钮罩66隆起的卡止突起66f卡止,即使操作钮 罩66有倾斜,也可容易地使毂部66d贯穿。因此,即使在操作钮罩 66上设置隆起防止用的卡止突起,也可容易地进行操作钮罩66的拆 装。另外,露出部67d上环绕钮才喿作部66b的部分比露出部67d的 周缘部更呈圓弧状凹进。由此,可易于对钮操作部66b进行操作。
筒状部67b上形成有圓形收纳空间67f,该收纳空间67f收纳按 压部件64。在操作钮部件63和按压部件64之间设置有操作钮发声 机构(未图示),该操作钮发声机构根据制动调整操作钮61的旋转 操作发声。另外,螺母部件70与巻线筒轴15顶端形成的外螺紋部 15b螺紋配合,并以可与巻线筒轴15—体旋转并可沿轴向移动的方 式安装在筒状部67b的内部。螺母部件70和按压部件64之间配置 有可压缩的螺旋弹簧71,该螺旋弹簧71用于调整制动力。
设置操作钮配件65的目的在于,防止卸力调整操作钮61顶端部 损坏并加固钮操作部66b, 4喿作钮配件65例如为表面经过阳极氧化 处理的铝合金等金属板材制成的部件。操作钮配件65的厚度约为 1.2~ 1.8 mra的均一厚度。操作钮配件65的前表面(图IO的左侧面) 沿操作钮罩66的钮操作部66b弯曲为圆弧状。操作钮配件65具有 配件主体65a和1对腿部65b,其中,该配件主体65a配置在狭纟逢 66a内,该腿部65b从配件主体65a的后表面向操作钮部件63的内 部延伸。配件主体65a前表面的曲率在中间发生变化,配件主体65a 前表面的沿狭缝66a配置方向的两端部比4丑:操作部66b稍凹陷地配 置。由此,操作钮配件65不从狭缝66a的两端突出,因此,渔线难 以缠到操作钮配件65上。使腿部65b贯穿到通孔66e中,并使该贯 穿后的顶端发生塑性形变,由此,将操作钮配件65铆接固定到操作 钮罩66上。
通过将这种金属制成的操作钮配件65配置到狭缝66a内,可提 高钮操作部66b的强度。因此,能最大限度地薄化钮操作部66b的 厚度而提高操作性。另外,使操作钮配件65比钮操作部66b的表面 突出,从而可防止钮才喿作部66b #1损坏。例如,本实施方式中,確丑操作部66b的厚度约为6mm,而现有技术中需要约7 mm ~ 9 mm 。
另外,将操作钮部件63分为操作钮罩66和操作钮主体67,由 此,只要将操作钮配件65安装到操作钮罩66上就行,所以可容易 地安装操作钮配件65。此外,两个部件66、 67可采用特性不同的合 成树脂。例如,罩部件易与地面等接触,则让罩部件为ABS树脂等 受沖击力较强的材料构成,功能性的操作钮主体则为聚酰胺树脂等 易维持精度和强度的材料构成,由此,可防止操作钮部件63下落等 时被损坏,并可对其提供充分的精度和强度。
按压部件64为具有缘部64a和圆筒部64b的带缘的圓筒状部件, 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按压部件64的缘部64a配置在收纳空间67f 内。止脱弹簧72安装在收纳空间67f的环状槽67g内,在被该止脱 弹簧72止脱的状态下,缘部64a以可相对纟喿作4丑主体67旋转的方 式连接到其上。圓筒部64b上形成有圓形的弹簧收纳部64c,该弹簧 收纳部64c与螺旋弹簧71相抵接。圓筒部64b的外周面安装有密封 部件73,该密封部件73用于防止液体进入制动部62。密封部件73 被E型挡圏74止脱,且密封部件73的外周面与凸缘固定部件9的 内周面相^妄触。
制动部62具有多个(例如两个)制动垫圏62a、 62b,该制动垫 圈62a、 62b收纳在线筒主体部4a内。制动垫圈62a与4要压部件64 相接触而被其按压。制动垫圈62a例如为金属制成的圆板状部件, 其与倒角部15c相卡合并不可相对于巻线筒轴15i走转,该倒角部15c 形成于巻线筒轴15的顶端部且相互平行。制动垫圈62b例如为石墨 或毡制成的圆盘部件,并可相对于巻线筒4和巻线筒轴15旋转。该 制动垫圈62a、 62b被止脱弹簧75止脱,该止脱弹簧75安装在线筒 主体部4a内部。
如图10、图12、图13所示,发声机构90具有发声部件91, 其以不可旋转的方式装配在巻线筒轴15上,并在外周面具有出声用 凹凸部91a;撞击部件92,其以可与巻线筒4 一体^走转的方式纟皮安 装,并在巻线筒4向》文线方向i走转时,反复与凹凸部91a相4氏"t妻而
发声;以及加载部件93,其将撞击部件92向发声部件91加载。
发声部件91具有圆板部件95,其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巻 线筒轴15上;环状部件96,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圆板部件95 的外周侧;旋转限制部件97,其限制环状部件96旋转。
圆板部件95为安装在巻线筒轴15上的金属制成的环部件,相对 于巻线筒轴15,圆板部件95不可旋转,并受倒角部15c和圆形部分 之间的台阶限制,也不能向后移动。圆板部件95具有槽口部95a和 非圓形孔95b,其中,该槽口部95a通过切^"圆+反部件95外周的一 部分而形成,该非圆形孔95b是在圆板部件95内周侧呈非圆形地形 成。槽口部95a中卡止有旋转限制部件97的卡止部97a。将非圆形 孔95b形成为可使巻线筒轴15的倒角部15c插入其中的形状,非圓 形孔95b与倒角部15c的后端部相^U妾。由此,圆^反部件95相对于 巻线筒轴15向后的移动受到限制。另外,圆板部件95和保持部件 47的后端之间,插装有环状的垫片部件94 (图10),从而圆板部件 95向巻线筒轴向后方的移动受到限制,所以,即使圓板部17被卸力 机构60朝后按压,也可利用圆板部件95来承受整个巻线筒4。
环状部件96为筒状棘轮,其内部从后方安装有圆板部件95。环 状部件96具有多个锯齿部96a、槽部96b以及突出部96c,其中, 该锯齿部96a沿筒部外周面的周向间隔设置,作为形成为锯齿状的 凹凸部91a,并^f义允许巻线筒4向》文线方向的^走转;该槽部96b沿内 周面后端部的周向形成,且该槽部96b上安装有旋转限制部件97; 该突出部96c从槽部96b前侧沿内周面中央部的周向在内侧呈环状 突出,并限制圆板部件95向前移动。环状部件96的筒部内周侧与 第二轴承46间隔配置,即,环状部件96的内径大于第二轴承46的 外径。
撞击部件92为具有爪部92a和安装部92b的钩状爪部件,其中, 该爪部92a设置在撞击部件92顶端,该安装部92b设置在撞击部件 92基端,并可以与巻线筒轴15相平行的轴为中心,以可摆动的方式 装配在安装部件20上,以^吏爪部92a可与凹凸部91a相4妾触或/人凹
凸部91a离开。撞击部件92被螺栓形态的摆动轴98支承在安装部 92b中而可摆动,其中,该摆动轴98》走入内螺紋部20c,该内螺紋 部20c形成于安装部件20的后端面上。安装部件20的后端面上形 成有制动器20d和卡止突起20e,其中,该制动器20d和卡止突起 20e挟持内螺紋部20c并从安装部件20后方突出,制动器20d与撞 击部件92相接触,并限制撞击部件92向径向内方过度摆动,卡止 突起20e与加载部件93的一端卡止。
加载部件93为将撞击部件92沿爪部92a与凹凸部91a (锯齿部 96a)相4妄触的方向加载的部件。加载部件93为具有螺》走部93a、第 一卡止部93b、第二卡止部93c的扭簧,其中,该螺旋部93a可缠绕 在摆动轴98外周侧;该第一-^止部93t^人螺:旋部93a的一端向切线 方向延伸,并与撞击部件92相卡止;该第二卡止部93c隔着轴98 与第一^!^止部93b相对设置,第二卡止部93c /人螺旋部93a的另一 端向切线方向延伸。第一-^止部93b在爪部92a的径向外方与撞击 部件92相卡止。第二卡止部件93c与设置在安装部件20上的卡止 突起20e相卡止。
旋转限制部件97为大致弯折成6角形的金属制弹簧部件,其安 装在环状部件96的槽部96b内,以在将圆板部件95向环状部件96 加载时,从后方止脱圓板部件95。旋转限制部件97以如下的方式净皮 设置利用加载力,使旋转限制部件97外周部的各顶点与槽部96b 的内周部相接触。旋转限制部件97的一端进一步向轴向前侧弯折, 并形成卡止部97a,该卡止部97a与圆^反部件95的槽口部95a相卡 止。这里,旋转限制部件97与圓板部件95相卡止,且在其外周部 被向环状部件96加载的状态下,将旋转限制部件97安装在环状部 件96的槽部96b内,其中,该圓板部件95以不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在巻线筒轴15上,所以,可限制环状部件96相对于巻线筒轴15的 旋转,从而环状部件96难以旋转。
这种结构的发声才几构90中,当巻线筒4向》丈线方向旋转时,爪 部92a反复与锯齿部96a的緩角表面相抵接,从而发声机构90发声。另外,当巻线筒4向缠绕渔线的方向旋转时,爪部92a与锯齿部96a 的陡角表面相抵接,并抵抗旋转限制部件97的加载力而按压环状部 件96,使环状部件96可相对圆板部件95旋转。因此,巻线筒4向 缠绕渔线的方向旋转时发声机构90不发声。
以挟持摆动轴98的方式配置加载部件93的两个卡止部93b、 93c,所以两个卡止部93b、 93c不沿巻线筒径向并列,乂人而,可减 小发声机构90的径向尺寸。因此,即使是直径较小的巻线筒,也可 紧凑地配置发声机构90。
<渔线轮的操作和动作〉
在进行抛投时,使吊环臂44向放线姿态反转。这样,第一吊环 支承部件40和第二吊环支承部件42摆动。该状态下,用握钓竿的 手的食指钩住渔线同时抛投钓竿。这样一来,渔线因钓钩组件的重 量顺势放出。钓钩组件入水后,使手柄1沿缠绕渔线的方向旋转, 则转子3利用转子驱动机构5向缠绕渔线的方向旋转,吊环臂44被 吊环反转机构53复位到渔线缠绕姿态,转子3的反转被阻止,从而 阻止渔线放出。
在缠绕渔线时,使手柄1沿缠绕渔线的方向旋转。这样,该旋转 经由面齿轮ll、小齿轮12传递给转子3,从而转子3旋转。当转子 3旋转时,导线用滚筒41所引导的渔线则缠绕到巻线筒4上。
另外,当卸力操作时,巻线筒则向放线方向旋转,从而如前所述, 爪部92a往复向锯齿部96a的緩角表面抵接,从而发声机构90发声。
此外,转子3中,在一对外侧罩部件34a、 34b上设置有托座34c、 34d,该托座34c、 34d被卡止在后罩部件33上设置的一对毂部30b、 30c上,并可沿毂部30b、 30c的突出方向(前后方向)移动,但不 可沿与突出方向相交的方向(转子3的径向)移动,所以,即使后 罩部件33或转子主体7与外侧罩部件34a、 34b之间产生间隙,也 可通过调整外侧罩部件34a、 34b在突出方向(第一轴X方向)的位 置,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间隙。因此,在不引起罩部件33、 34a、 34b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就可i某求罩部件33、 34a、 34b外)C的改进。
<渔线轮主体的安装步骤>
这种结构的纺车式渔线轮中,将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 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内,并将反转防止机构50安装在圓筒部2e内。 此外,使保持部件27的卡止部27c卡合在被卡止部2t,由此,将保 持部件27安装在渔线轮体2a上。在进行该安装之前,将第一螺钉 部件28插入保持部件27内,并利用通孔27e将第一螺钉部件28的 轴部28b的顶端保持在图6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该状态下,使 盖部件2b覆盖渔线轮体2a,并利用固定螺栓80、 82将盖部件2b固 定到渔线轮体2a上。接下来,从渔线轮体2a和盖部件2b后方安装 主体防护罩26。然后,利用螺丝刀或艾伦内六角扳手等工具按压第 一螺钉部件28,并将其旋入螺紋孔26d,从而经由保持部件27将主 体防护罩26固定到渔线轮体2a上。此时,如前所述,主体防护罩 26的毂部26a前端面和保持部件27的后端面之间存在些许间隙,所 以,当锁紧第一螺钉部件28,则即使主体防护罩26的周缘部与凹陷 部2n的缘部相接触,也可将主体防护罩26推到渔线轮体2a侧,从 而,主体防护罩26经由衬垫26b并稍微弹性形变,就可在毫无间隙 的情况下安装在渔线轮体2a上,当该作业结束,在第二穿插孔2j 上安装帽39以覆盖该第二穿插孔2j。由此渔线轮主体2的安装作业 完毕。
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保持第一螺钉部件28的保持部件27与渔 线轮体2a分体设置,将保持部件27配置在收纳空间RA内,并使其 不可相对渔线轮体2a移动。然后,利用工具从外部将被保持的第一 螺钉部件28固定到毂部26a的前端部,由此固定主体防护罩26。因 此,可采用长度较短的第一螺钉部件28,且可容易地将主体防护罩 26固定到渔线轮体2a上,还可使第一螺钉部件28不从渔线轮主体 2的后部露出。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渔线轮主体102的保持部件127 与渔线轮体102a—体形成。另外,螺钉部件128采用旋入时可形成
内螺紋部的自攻螺钉。
图7中,保持部件127为板状部件,其与渔线轮体102a的例如 上部或侧壁一体形成。保持部件127中,与第一、第二穿插孔102q、 102j同心配置有头部收纳部127d和通孔127e。头部收纳部127d中, 可收纳螺钉部件128的头部128a,通孔127e中,可保持螺钉部件 128的轴部128b。
主体防护罩126的毂部126a前端面形成有螺紋孔126d,该螺紋 孔126d中利用螺4丁部件128形成有内螺紋部。
这种结构的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 该情况下,不需要将保持部件127以不可移动的方式连接到渔线4仑 体102a上,所以可简化保持部件127的结构。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型例>
(a) 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件例示了螺钉部件,但本发 明的固定部件不限于螺钉部件。例如,可将具有顶端弯折的钩部的 卡止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并预先将该卡止部件安装到保持部件上, 在毂部上形成与钩部卡止的被卡止槽,该情况下,可在卡止部件的 前端面形成可卡止工具的十字或六角形凹部。
(b) 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防护罩也覆盖竿安装座2c,但就本 发明的主体防护罩而言,只要是从后方安装而覆盖渔线轮体和盖部 件的部件即可。例如,主体防护罩可仅覆盖渔线轮体和盖部件,也 可分别覆盖各部件。
(c)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相对渔线轮体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保 持部件,但也可以相对盖部件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保持部件。
(d) 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穿插孔2q和第二穿插孔2j同心相 向配置,^L也可不同心配置。
(e) 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第二穿插孔2q、 2j构成第一、 第二穿插部,但也可不用孔而用槽口等构成第一、第二穿插部。
(f) 上述实施方式中,用帽39闭塞第二穿插孔2j,但也可不采 用帽39,而采用渔线轮中用到的其它部件来闭塞第二穿插孔2j,例
如,制动部件58或反转防止机构50的单向离合器51等。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作为中间部件的保持部件27、 127,其用于保持第一螺钉部件28。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中间部件, 其用于将主体防护罩固定到渔线轮主体上。
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渔线4仑体302a例如由镁合 金或铝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并与在其上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T字形 竿安装座302c —体形成。渔线轮体302a的收纳空间RA内,设置有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转子驱动机构和摆动机构。渔线轮体302a的 前端,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凸^^ 302dl和圆筒部302e, 其中,该第一凸缘2dl大致为半圆形,并构成圆形凸缘部302d,该 圆筒部302e顶端开口且直径小于凸缘部的直径。第一凸缘302dl的 上部开有安装孔302j (第二穿插部的一例),该安装孔302j用于安 装第二螺钉部件(第二固定机构的一例)328,该第二螺钉部件328 对主体防护罩326进行固定。利用第二螺钉部件328将主体防护部 326安装完后,用帽339闭塞该安装孔302j。
如图14所示,第二螺钉部件328为具有头部328a和轴部328b 的部件,其中,该轴部328b的直径小于头部328a的直径,且轴部 328b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328c。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螺钉部件328 采用可形成内螺紋部的自攻螺钉,但也可采用常规的螺栓。安装孔 302j中,形成有轴部328b可通过的小径的通过孔302p。圆筒部302e 的凸缘部302d侧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剖面被开槽为圓状的安装槽 302f。另外,安装槽302f中安装有弹性体制成的制动部件58。另外, 渔线轮体302a的后部,在与安装孔302j相向的位置上,形成有中间 部件327可通过的通过孔302q。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盖部件2b例如由镁合金或铝合金等轻合 金制成。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主体防护罩326为vMv后方安装的部件,以 覆盖渔线轮体302a和盖部件2b。具体而言,主体防护罩326经由衬
垫安装在渔线轮体302a和凹陷部302n上,其中,该村垫用于与其 它部件相配;该渔线轮体302a包括竿安装座302c;该凹陷部302n 形成于盖部件302b的后部。主体防护部326具有纟奉状毂部326a,该 毂部326a中螺紋固定有中间部件327。毂部326a从渔线寿仑体302a 的后部贯穿通孔302q,并可以朝收纳空间RA内以突出的方式形成。 穀部326a的顶端贯穿渔线轮体302a的后部,并从与中间部件 327相向的位置突出。利用第三螺钉部件(第三固定机构的 一例)329, 将中间部件327的后端部螺紋固定在毂部326a的顶端。该第三实施 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与第二螺钉部件328相同,第三螺z打部件329 为具有头部329a和轴部329b的部件,其中,该轴部329b的直径小 于头部329a的直径,且轴部329b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329c。另外, 与第二螺钉部件328相同,第三螺钉部件329采用可形成内螺紋部 的自攻螺钉。因此,毂部326a的顶端形成有螺紋孔326d,在用第三 螺钉部件329旋入螺紋孔326d中时,在该螺紋孔326d中形成内螺 紋部。在中间部件327被固定的状态下,使中间部件327和毂部326a 穿过通过孔302q,并利用第二螺钉部件328螺紋固定中间部件327 的前端部,由此,将主体防护罩326固定到渔线轮体302a上。
如图14所示,中间部件327为"C"字状部件,其具有相向配 置的第一部分327a、第二部分327b以及连接该两部分的连接部分 327c。第一部分327a、第二部分327b例如为矩形板状部分,第一部 分327a比第二部分327b厚。第一部分327a的外侧端面(前端面) 形成有螺紋孔327d,且利用第二螺钉部件328在螺紋孔327d中形成 内螺紋部。另外,第二部分327b中形成通孔327e,该通孔327e可 让第三螺钉部件329的轴部329b通过。螺紋孔327d与通孔327e同 心配置。由此,即使中间部件327的安装姿势以通孔327e为中心发 生变化,也容易将第二螺钉部件328旋入螺紋孔327d。连接部分327c 在一侧连接第一部分327a和第二部分327b。这里,连接部分327c 在一侧连接第一部分327a和第二部分327b, 4吏中间部件327形成为 "C"字状,其目的在于,利用螺丝刀等工具使旋入毂部326a的第 三螺4T部件329 4t转。
如图15、图16所示,主体防护罩326的下部形成有卡止孔326e。 渔线轮体302a的下表面,在与卡止孔326e相向的位置形成有螺紋 孔302r。该螺紋孔302r中,如图15所示,在渔线l仑主体302的组 装之前,从下方安装有六角凹头螺钉336。接下来,将主体防护罩 326安装到渔线轮体302a和盖部件2b上,其后,如图16所示,将 艾伦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安装到六角凹头螺钉336的下部,并沿松緩 方向使其旋转,从而,使六角凹头螺钉336朝卡止孔326e移动,由 此,将六角凹头螺钉336装在主体防护罩326的下部。由此,上部 被固定的主体防护罩326的下部被卡止,乂人而可防止主体防护罩326
晃动o
该渔线轮主体中,在主体防护罩326的穀部326a和渔线4仑体302a 的凸缘部302d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327,预先将中间部件327固 定到主体防护罩326上,该状态下,可将中间部件327固定到渔线 轮体302a上,所以第二螺钉部件328的长度也可较短。因此,可容 易地固定主体防护罩326。
<渔线轮主体的组装步骤>
这种结构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中,将转子驱动机构5 或摆动机构6安装在渔线轮主体302内,且将反转防止机构50安装 在圆筒部302e内。此外,预先将六角凹头螺钉336安装在渔线轮体 302a的螺紋孔302r内。此时,六角凹头螺4丁 336不从渔线4仑主体302 的下表面突出太多,以防止影响从后方安装主体防护罩326。该状态 下,将盖部件2b覆盖到渔线轮体302a上,并利用固定螺栓80、 82 将盖部件2b固定到渔线轮体302a上。接下来,从渔线轮体302a和 盖部件2b后方安装主体防护罩326。此时,利用第三螺钉部件329, 预先将中间部件327固定到主体防护罩326的毂部326a上。然后, 将中间部件327和毂部326a插入通过孔302q,并推压到中间部件 327的前端部与凸缘部302d的后表面相接触的位置。该推压状态下, 将第二螺钉部件328配置在安装孔302j内,并利用螺丝刀等工具将
第二螺钉部件328旋入中间部件327的第一部分327a,从而将中间 部件327固定到渔线轮体302a上。接下来,在安装孔302J上安装帽 339以覆盖安装孔302j。最后,将艾伦内六角扳手等工具配置到卡止 孔326e上,并沿松緩方向旋转艾伦内六角扳手,以使六角凹头螺钉 336移动,从而将其卡止到卡止孔326e内。由此,渔线轮主体302 的安装作业完毕。
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防护罩326的毂部326a和渔线轮体302a 之间,设置有中间部件327,利用第三螺钉部件329预先将中间部件 327固定到主体防护罩326上,该状态下,可将中间部件327固定到 渔线轮体302a上,所以即使采用第二螺钉部件328,也可采用长度 较短的。因此,可容易地将主体防护罩326固定,并可使第二螺钉 部件328不从渔线l仑体302a的后部露出。
<第四实施方式〉
图17中,就第四实施方式中渔线轮主体402的主体防护罩426 而言,毂部426a的形状和中间部件427的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渔线轮体402a中形成有安装孔402j和通 过孔402p、 402q。
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主体防护罩426的毂部426a贯穿通过孔 402q并可向收纳空间RA内突出。毂部426a的前端部外周面上,形 成有环状的被卡止槽(第二被卡止部的一例)426d。通过孔402q的 直径等于或稍大于毂部426a的直径。
中间部件427为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部件或为金属部件,并具有 第一部分427a、卡止突起(第三固定机构中第二卡止部的一例)429、 以及连4妄部分427c,其中,该第一部分427a的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 中的结构大致相同;该卡止突起429向上突出,以卡止被卡止槽 426d;该连接部分427c连接第一部分427a和卡止突起429。与第三 实施方式相同,第一部分427a中形成有螺紋孔427d,该螺紋孔427d 中旋入有第二螺钉部件428。卡止突起429的厚度为越接近后端面越 薄,从而在卡止突起429的上部形成倾斜面427f。
该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的是,首先,在收纳空间
RA中,利用第二螺钉部件428将中间部件427固定在渔线轮体402a 的凸缘部402d内侧面。其次,将主体防护罩426的毂部426a插入 通过孔402q,并将其向中间部件427推压,当毂部426a的顶端与倾 斜面427f相接触,则利用倾斜面427f的作用,使形成有卡止突起 429的中间部件427后端部朝图17下方弯曲,当卡止突起429配置 到被卡止槽426d内时,卡止突起429则利用弹性嵌入被卡止槽426d, 并将被卡止槽426d卡止。由此,主体防护罩426被固定到渔线轮体 402a上。
采用这种卡止结构,则不用螺丝刀等工具就能将主体防护罩426 固定。另外,在卸下主体防护罩426时,可利用第二螺^T部件428 解除对中间部件427的固定。
<第五实施方式>
第五实施方式中,可利用第二螺钉部件的旋入状态,将卡止结构 切换到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
在图18及图19中,主体防护罩526与第四实施方式构造相同, 毂部526a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被卡止槽526d。
中间部件527具有第一部分527a、卡止突起529以及连4妄部分 527c,该第一部分527a的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形状相同。其中, 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连接部分527c的形状,以及第二螺钉部 件528不是自攻螺钉而是通常的圆头螺栓。因此,预先在第一部分 527a中形成具有内螺紋部的螺紋孔527d。
中间部件527为弹性体制成的部件,连接部分527c具有第一 直线部分527f,其与第一部分527a相连;弯曲部分527g,其从第一 直线部分527f向下弯曲;第二直线部分527h,其从弯曲部分527g 开始延伸,卡止突起529与第二直线部分527h相连。因此,如图18 所示,就中间部件527的连接部分527c而言,在自由状态下,其从 弯曲部分527g到后端侧斜向弯曲。
渔线轮主体502的渔线4仑体502a例如具有三个导向部570a、 570b、 570c,该三个导向部570a、 570b、 570c引导中间部件527, 并在中间部件527外部沿前后方向间隔配置。导向部570a与中间部 件527的连接部分527c的第一直线部分527f下表面相接触并导向, 导向部570b与第一直线部分527f的上表面相接触并导向,导向部 570c与弯曲部分527g的下表面相4妻触并导向。因此,导向部570c 沿弯曲部分527g弯曲。各导向部570a、 570b、 570c从渔线轮体502a 的侧壁向盖部件突出而形成为板状。
利用这种导向部570a、 570b、 570c与弯曲部分527g,构成卡止 状态切换部580。根据第二螺钉部件528的固定状态,卡止状态切换 部580对卡止突起529在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其中,该卡止突起529作为第三固定机构的卡止部。
如图18所示,在自由状态下,中间部件527以如下方式配置 弯曲部分527g沿导向部570c配置,且第二螺钉部件528稍孩t旋入 螺紋孔527d中。该状态为卡止解除状态。接下来,紧固第二螺钉部 件528,中间部件527则向图18左方移动,弯曲部分527g 乂人导向部 570c的弯曲部分离开并与直线部分相接触。由此,如图19所示,弯 曲部分527g变为直线,第一部分527a与凸纟彖部502d的后表面相接-触,此时,卡止突起529变为与被卡止槽526d卡止的卡止状态。另 外,当按压第二螺钉部件528并将其向松开方向旋转,中间部件527 则从图19所示的卡止状态逐渐变为图18所示的卡止解除状态,从 而,卡止突起529和被卡止槽526d之间的卡止被解除。
这里,通过松开或紧固第二螺钉部件528来改变其固定状态,可 将中间部件527在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之间简单地切换。
<第三至第五实施方式的改型例>
(a)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中间部件327固定到主体防护罩 326上后,使主体防护罩326插入渔线轮体302a。然而,即使与第 三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也可在将主体防护罩326插入渔线轮体302a 后,在收纳空间RA内将中间部件327安装到主体防护罩326上。
(b)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将中间部件327形成为"C,,字状, 但中间部件的形状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不同心配置螺紋孔和通孔,将中间部件327形成为"L"字状。
(c) 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孔302q和毂部326a之间形成 有较大的间隙,以供中间部件327通过,但毂部326a的^皮配置在通 过孔302q中的根部直径可大于毂部326a其他部分的直径,乂人而可 与通过孔302q相接触。该情况下,可进一步减小主体防护罩326的 晃动。
(d) 上述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毂部形成有作为被卡止部 的环状被卡止槽,但被卡止部不限于环状槽,只要是可用被卡止突 起等卡止部卡止的结构,任何一种结构均可。例如,可以用多个部 件构成被卡止部。
图20中,主体防护罩626的毂部626a比图17所示的毂部426a 短。被卡止部626d由螺钉部件681和柱环部件682构成,其中,该 螺钉部件681旋入毂部626a的顶端,该柱环部件682安装在螺钉部 件的轴部681b上。用中间部件627的卡止突起629卡止该螺4丁部件 681的头部681a即可。该情况下,可减少槽的成形或加工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安装在钓竿上且渔线可从前方放出,其特征在于,具有渔线轮体,其具有侧部开口的收纳空间、第一穿插部、以及第二穿插部,其中,所述第一穿插部在渔线轮体的后部与所述收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穿插部配置在所述第一穿插部相反侧,并与所述收纳空间相连通,盖部件,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渔线轮体上,以闭塞所述收纳空间,罩部件,其从后方安装并覆盖所述渔线轮体和盖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毂部,所述毂部从所述渔线轮体后部经由所述第一穿插部向所述收纳空间内突出,中间部件,其在所述收纳空间内,以不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体和所述盖部件中至少任意一方上,并在所述收纳空间内能使所述毂部的前端部得到固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固定机构,用于保持所述毂部的前端部, 所述中间部件为保持所述第 一 固定机构的保持部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线轮体还具有可闭塞所述第二穿插部的的闭塞部件。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螺钉部件,其中,所述头 部形成于基端部,所述轴部形成于顶端部,且所述轴部的直径小于 所述头部的直径,所述轴部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所述毂部在其顶端部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可与所述螺钉 部件的所述外螺紋部螺紋配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部件为自攻螺钉,所述内螺紋部由所述自攻螺钉形成。
6. 如权利要求2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4&主 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渔线轮体分体形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线轮体具有第 一被卡止部,所述第 一被卡止部在所述收纳 空间内部形成,所述保持部件具有可卡止所述第一被卡止郜的第一卡止部,以使 所述保持部件不可相对所述渔线轮体移动。
8. 如权利要求2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 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渔线轮体一体形成。
9.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 征在于,所迷保持部件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可贯穿所述螺钉部件的所述 轴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还具有头部收纳部,所述头部收纳部可收纳所迷螺 4丁部件的所述头部。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还具有第二固定机构,其用于将所述中间部件的前端部固定到所迷渔线轮体上,第三固定机构,其用于将所述毂部固定到所述中间部件的后端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利用从前方插入的所述第二固定才几构,所述中间部件的前端部被固定到所述渔线轮体上。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机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部件,其中,所述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的直径,且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紋部,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可与所述螺纹部件的所述外螺紋部螺紋配合。
14. 如权利要求11 ~ 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机构为具有头部和轴部的部件,其中,所述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头部的直径,且外周部形成有外螺紋部,所述中间部件的后端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可穿插所述螺钉部件的所述轴部,所述毂部在其顶端部具有内螺紋部,所述内螺紋部可与所述螺钉部件的所述外螺紋部螺紋配合。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部件为为自攻螺钉, 所述内螺紋部由所述自攻螺钉形成。
16. 如权利要求11 ~ 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具有第二卡止部,所述第二卡止部设置在所述中间部件的后端部,所述毂部具有被所述第二卡止部卡止的第二被卡止部。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三固定机构通过将所述中间部件的所述第二卡止部弹'性 卡止到所述毅部的所述第二被卡止部进行固定。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 在于,还具有卡止状态切换部,根据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的固定状态,所 述卡止状态切换部对所述第三固定机构在卡止状态和卡止解除状态 之间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可抑制固定部件从后部露出并容易地固定罩部件。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渔线轮体、盖部件、主体防护罩、以及保持部件。渔线轮体具有侧部开口的收纳空间;第一穿插孔,其与所述收纳空间相连通;以及第二穿插孔,其配置在第一穿插孔相反侧,并与收纳空间相连通。盖部件安装在渔线轮体上以闭塞收纳空间并可拆装。主体防护罩从后方被安装并覆盖所述渔线轮体和盖部件,并具有毂部,所述毂部从渔线轮体后部经所述第一穿插孔向收纳空间内突出。在所述收纳空间内,保持部件设置在渔线轮体上不可相对移动,并在收纳空间中对固定在毂部的前端部的第一螺钉部件进行保持。
文档编号A01K89/00GK101204146SQ200710302038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1日
发明者北岛启吾, 平冈宏一, 松尾真吾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