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螺旋压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539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螺旋压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搾有茎类植物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压搾甜菜丝,是一种单螺旋压搾机。二、 背景技术目前,在压搾甜菜丝的过程中,加工好的甜菜丝的含水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在 现有压榨甜菜丝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充分将甜菜丝中的水分排出去,造成加工好的甜菜丝含 水量过高,不宜使用,因而造成浪费。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螺旋压搾机,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结构简单,能方 便地将甜菜丝内的水分排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单螺旋压搾机,包括料筒、螺旋 轴和挡料环;在料筒的一端有进料口,在料筒的另一端有出料口,在靠近出料口一侧的料筒 内侧安装有挡料环,在料筒上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孔,能旋转的螺旋轴安装在料筒内,在螺 旋轴外侧有能使进料向出料口前进的螺旋叶片;挡料环的内部是中空的,在挡料环的挡料面 上有与挡料环的内部相通的进水孔,在挡料环内部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口。下面是对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靠近出料口一侧的料筒内侧可固定安装有弹簧支架,弹簧支架包括弹簧和支架,弹簧的一端安装在支架上,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挡料环上。上述料筒的内侧或/和外侧可有螺旋轴支架,螺旋轴安装在螺旋轴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能将甜菜丝的水分充分排出,降低了甜菜丝的含水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四、
附图l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l为料筒,2为螺旋轴,3为挡料环,4为进料口, 5为出料口, 6为 出水孔,7为螺旋叶片,8为进水孔,9为出水口, IO为弹簧支架,ll为螺旋轴支架,12为挡料 面,13为支架,14为弹簧。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
体的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l所示,该单螺旋压搾机包括料筒l、螺旋轴2和挡料环3;在料筒l的一端有进料口4,在料筒1的另一端有出料口5,在靠近出料口5—侧的料筒1内侧安装有挡料环3,在料筒1上 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孔6,能旋转的螺旋轴2安装在料筒1内,在螺旋轴2外侧有能使进料向出 料口5前进的螺旋叶片7;挡料环3的内部是中空的,在挡料环3的挡料面l2上有与挡料环3的内 部相通的进水孔8,在挡料环3内部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口9。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单螺旋压搾机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由于挡料环3是中空的,而挡料环3要承受进料的挤压,为了增加挡料环 3的稳定性和弹性,在靠近出料口4一侧的料筒1内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支架10,弹簧支架10包括 弹簧14和支架13,弹簧14的一端安装在支架13上,弹簧14的另一端安装在挡料环3上。如附图1所示,为了增加螺旋轴2的稳定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料筒l的内侧或者外侧有螺 旋轴支架ll,或者,在料筒l的内侧和外侧有螺旋轴支架ll,螺旋轴2安装在螺旋轴支架11上。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 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具体使用过程首先甜菜丝从进料口4进入料筒1内,随着螺旋 轴2的转动,螺旋轴2上的螺旋叶片6将甜菜丝向出料口5运送,在运送过程中,甜菜丝中的水 分被挤压出来, 一部分水分从料筒1上的出水孔6排出,另一部分水分从挡料环3的进水孔8进 入到挡料环3内部,再从挡料环3内部通过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口9排到外面。从而达到排出甜菜 丝水分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单螺旋压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螺旋轴和挡料环;在料筒的一端有进料口,在料筒的另一端有出料口,在靠近出料口一侧的料筒内侧安装有挡料环,在料筒上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孔,能旋转的螺旋轴安装在料筒内,在螺旋轴外侧有能使进料向出料口前进的螺旋叶片;挡料环的内部是中空的,在挡料环的挡料面上有与挡料环的内部相通的进水孔,在挡料环内部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榨有茎类植物的装置,特别适用于压榨甜菜丝,是一种单螺旋压榨机。该单螺旋压榨机包括料筒、螺旋轴和挡料环;在料筒的一端有进料口,在料筒的另一端有出料口,在靠近出料口一侧的料筒内侧安装有挡料环,在料筒上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孔,能旋转的螺旋轴安装在料筒内,在螺旋轴外侧有能使进料向出料口前进的螺旋叶片;挡料环的内部是中空的,在挡料环的挡料面上有与挡料环的内部相通的进水孔,在挡料环内部有与外面相通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能将甜菜丝的水分充分排出,降低了甜菜丝的含水量,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A23N1/00GK201029417SQ20072020041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5日
发明者王慧臣 申请人:王慧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