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麦秸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37172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稻麦秸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麦秸秆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指收割后的水稻和小麦秸秆
废弃物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上海地区为例,上世纪80年代,稻麦秸秆综合利用量较大,达到秸秆产出量的 70 80%,主要为农村生活薪柴、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和副业编织加工使用, 剩余的秸秆作为生产纸浆原料。农技部门也开展了稻麦秸秆还田的试验推广,累计推广面 积达180万亩次,每亩还田量150 200kg,对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的补充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是到了 90年代中后期,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秸秆的利用率减少,大量秸秆堆于 田间地头,随意焚烧事件常有发生,造成大气污染。90年代末,上海市开展了秸秆机械化还 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本世纪初,全市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还田的比例占到全市稻麦种 植面积的80%左右,近几年来,因为柴油的不断涨价,成本大增,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有 待政府部门加强鼓励。 上海稻麦秸秆尚有50 60%还未被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一是农时季节矛盾,二茬 之间时间间隔很短,秸秆处理劳动力跟不上。特别是二麦收割后秸秆还田,短期内水稻栽植 后造成水田土壤还原势太强,影响秧苗生长。二是近年来柴油不断提价,推行秸秆粉碎还田 造成成本提升,农民不乐意继续推广。三是缺乏稻麦秸秆田间快速催腐的方法和技术,同时 也缺乏秸秆催腐的微生物菌剂。因此,稻麦秸秆废物的处理和利用将会引起足够的重视,这 对新农村建设中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会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领域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稻麦秸秆废弃物的组成、性状的研究,提供 一种将稻麦秸秆废弃物集中堆置接种复合微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规模生成有机 肥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使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低成 本、高效处理城市郊区稻麦秸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秸秆粉碎机将稻麦秸秆废弃物进行粉碎(粒径《2cm)并去除杂质(铁丝、 石块、塑料、泥块等)后集中堆放; 2)、将粉碎后的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用湿牛粪进行水分含量和C/N的调节, 水分调节至65% -75%, C/N = 22 : 1左右。 3)、加入0.3%复合微生物进行发酵;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 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0.9-1. 1 : 0.9-1.1 : 0.9-1. 1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为 1.0Xl(^(cfu)/g以上;梭菌为1.0Xl(T(cfu)/g以上;根霉菌为1.0Xl(^(cfu)/g以上。
4)、翻堆维持主发酵。复合微生物先利用容易分解的有机物进行营养和繁殖,产 生C02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肥迅速升温;至60-75°C,杀灭病原菌、虫卵、草籽等;这个过程通过翻堆机进行翻堆控制温度由低向高并逐渐回落,为了提高无害化处理程度,这个 阶段至少要保持10-15天。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的上升,使得物料的水分在主发酵后约为 45% -50%。; 5)、后熟发酵。经过主发酵后的堆肥送到后熟发酵场继续堆腐,在一次发酵过程中 没有分解掉有机物继续分解,并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腐熟堆肥。当堆肥内部温度稳定在 4(TC以下时,后熟发酵阶段结束,粉碎筛分后得到有机肥产品。 所述复合生物菌加入量为废弃物总重量的0. 3%,发酵处理时间为15-25天。
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的重量比为i :i:i。 所述主发酵条件为在60°C 75t:温度下进行发酵10天以上。 本发明针对稻麦秸秆废弃物的组成,在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的复合微
生作用下发酵升温使秸秆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并使稻麦秸秆废弃物充分分解后腐熟,
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 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的加入比例可以根据废弃物组成稍作调整,优选
i : i : L 本发明采用复合微生物的发酵技术,使番稻麦秸秆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同时生 成有机肥,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大大提高了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同时减少
环境污染;得到的有机肥的总养分含量^ 6%,有机质含量> 45%,高于国内同类水平。本 发明工艺简单易操作,是一种很实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社会意义。


图l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所用生物菌均为市售。 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1. 0X10"(cfu)/g以上;
梭菌活菌数为1.0Xl(^(cfu)/g以上;
根霉菌活菌数为1.0Xl(^(cfu)/g以上。
实施例1 复合生物菌配比(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o.9 : i : 1.1) 将1000Kg稻麦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加入湿牛粪300Kg,搅拌均匀,调节含水 量至68X,C/N二22 : 1 ;再加入30Kg复合生物菌搅拌后转移至发酵车间进行主发酵;在 温度升至6(TC以上时开始翻堆,控制温度在6(TC 7(TC范围,发酵10天后转入后熟发酵, 8天后堆肥内部温度低于40°C ,发酵结束;用链式粉碎机粉碎筛分,得到总养分为6. 7% ,有 机质为48%的成品有机肥620Kg。
实施例2 复合生物菌配比(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i :i:i) 将2000Kg稻麦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加入湿牛粪500Kg,搅拌均匀,调节含水 量约70X,C/N二23 : 1 ;再加入60Kg复合生物菌搅拌后转移至发酵车间进行主发酵;在 温度升至6(TC以上时开始翻堆,控制温度在6(TC 7(TC范围,发酵12天后转入后熟发酵,10天后堆肥内部温度低于4(TC,发酵结束;用链式粉碎机粉碎筛分,得到总养分为6. 5%, 有机质为47%的成品有机肥1100Kg。
实施例3 复合生物菌配比(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1 : 1.1 : 0.9)
将3000Kg稻麦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加入湿牛粪920Kg,搅拌均匀,调节含水 量至72X,C/N二21 : 1 ;再加入45Kg复合生物菌搅拌后转移至发酵车间进行主发酵;在 温度升至60°C以上时开始翻堆,控制温度在60°C 7(TC范围,发酵20天后转入后熟发酵, 4天后堆肥内部温度低于40°C ,发酵结束;用链式粉碎机粉碎筛分,得到总养分为7. 0% ,有 机质为48%的成品有机肥1800Kg。
权利要求
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用秸秆粉碎机将稻麦秸秆废弃物进行粉碎(粒径≤2cm)并去除杂质(铁丝、石块、塑料、泥块等)后集中堆放;2)、将粉碎后的秸秆废弃物倒入搅拌槽中用湿牛粪进行水分和C/N的调节,水分调节至65%-75%,C/N=22∶1左右。3)、加入0.3%复合微生物进行发酵;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0.9-1.1∶0.9-1.1∶0.9-1.1组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为1.0×1010(cfu)/g以上;梭菌为1.0×1010(cfu)/g以上;根霉菌为1.0×1010(cfu)/g以上。4)、翻堆维持主发酵。复合微生物先利用容易分解的有机物进行营养和繁殖,产生C02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堆肥迅速升温至60-75℃,杀灭病原菌、虫卵、草籽等;这个过程通过翻堆机进行翻堆控制温度由低向高并逐渐回落,为了提高无害化处理程度,这个阶段需保持10-15天。在这个阶段由于温度的上升,使得物料的水分在主发酵后约为45%-50%。5)、后熟发酵。经过主发酵后的堆肥送到后熟发酵场继续堆腐,在一次发酵过程中没有分解掉有机物继续分解,并逐渐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腐熟堆肥。当堆肥内部温度稳定在40℃以下时,后熟发酵阶段结束,粉碎筛分后得到有机肥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所述水分含 量调节至65%-75%,所述(]/^的调节至22 : 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所述复合微 生物加入量为废弃物重量的0. 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所述复合微生物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按重量比为i : i : i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所述主条件 为60°C 75t:,主发酵时间为10-15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将稻麦秸秆废弃物发酵处理生成有机肥的方法,所述后熟发 酵条件为内部温度为稳定在4(TC以下时,后熟发酵阶段结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稻麦秸秆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属资源与环境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稻麦秸秆废弃物的组成、性状的研究,提供一种将稻麦秸秆废弃物集中堆置接种复合微生物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方法,在由枯草芽孢杆菌、梭菌和根霉菌组成的复合微生作用下稻麦秸秆废弃物持续发酵升温,杀灭有害病原体的同时,使稻麦秸秆废弃物充分分解后腐熟,得到优质的有机肥料。该方法工艺简单,使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高效处理城市郊区稻麦秸秆废物的理想方法。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1759466SQ20081020821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余世贤, 吴奇能, 吴瑞兵, 汪红兵 申请人:上海拜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