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4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赤潮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急需解决的海洋环境问题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 以来,我国赤潮的发生呈现出"大范围、高频率、多种类、快节奏"的特点,对沿 海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危害旅游业发展和人 类的健康。采用切实有效的赤潮防治措施是赤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学者 提出包括利用黄土、粘土、硫酸铜和一些像细菌和病毒一类的生物制剂来治理赤潮。 虽然这些方法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却会对环境造成长期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 来研究发现大型海藻能分泌抑制赤潮生物的克生物质,其中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克 生物质已经被成功的提取和纯化,并应用于赤潮的控制和管理(Jin, Q., S. Dong, et al. (2005).European Journal of Phycology 40(1): 31-37.)。然而,由于大型海藻存在生长 季节性、污损生物附着和悬浮颗粒物覆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克生作用的发挥
(Zhu, B. I. N., C. M. Mayer, et al, (2007). Journal of Aquatic Plant Management 45: 71-76.)。因此,找到既适合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又具有较高修复价值和经济价值 的植物迫在眉睫。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海洋滩涂植物以其耐盐性、耐污性和对营养盐 吸收的高效性,逐渐被应用到海水富营养化的治理中,并在预防和防治近海赤潮方 面体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盐角草(SaZ/cwm'fleww/^eaL.)为藜科(Chenopodiacea) 盐角草(Salicornia)属, 一年生盐生双子叶草本植物。目前关于盐角草的报道主要 在其耐盐性和耐盐机制的研究(Ushakova, S. A., N. P. Kovaleva, et al. (2005).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6(7): 1349-1353.) , Ozawa等(Ozawa, T., M. Miura, et al. (2007).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48: S242-S242.)发现盐角草能耐受和积累重金属, 但从未见盐角草的相关化学作用,特别是与海洋生物的相互作用。
硅藻(中肋骨条藻5^/eto"emacosto/wm)、东海原甲藻(/Votocew^wm t/o"g/w/erae)禾口微小原甲藻(7Votocewfnwz m/m'mwm), 这三禾中藻是赤潮发生的优 势种,在我国海区甚至是全世界海域都有广泛分布,特别是到2003年,骨条藻已 经位居19种频发赤潮藻的首位;近年来这两种甲藻不仅在各海区频繁爆发赤潮,还会产生各种毒素,与腹泻性贝毒DPS和西加鱼毒CFP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盐角草(Sa/^rm》)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是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在
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生长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
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所述赤潮具体可由下述至少一种藻引起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上述盐角草根系提取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盐角草 根系中提取得到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下述任意一种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正丁 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的生长中 的应用以及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所述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具体可为盐角草在f72培养液中培养30天得到的根系分 泌物。
中肋骨条藻(说由o"ema caWafwm)、东海原甲藻(/VoZoce"frwm (iowg/un'ewse) 和微小原甲藻(/VotoceWn^w/"/mwm),这三种藻是赤潮发生的优势种,在我国 海区甚至是全世界海域都有广泛分布。试验表明,4种不同的盐角草根系提取物均 能够强烈抑制三种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对不同的藻,其克生作用强度不同, 对中肋骨条藻,石油醚相提取物的克生作用最强,其IQo为1.633 mg/L;对东海原 甲藻,氯仿相提取物的作用最强,其ICso为13.799 mg/L;对微小原甲藻,随着提 取物极性增强,克生作用提高,最强的为甲醇相,其ICso为1.138 mg/L。从盐角草 根系提取物对上述三种藻的抑制效果分析,盐角草根系提取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克 生物质主要为弱极性和非极性的物质。同时,盐角草培养水过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和 东海原甲藻也表现出明显的克生作用,表明一部可溶于水的克生物质能通过盐角草 根系分泌出来,抑制赤潮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赤潮爆发的可能性。


图1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石油醚相提取物对中肋骨条藻(S. cajto^m)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1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l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I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O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石油醚相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尸.^"g/za/e"w) 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2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2B为提 取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2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影响 的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石油醚相提取物对微小原甲藻(尸.m/"/mwm)的 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3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3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3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
图4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氯仿相提取物对中肋骨条藻(S.coW"ft^)的生 长抑制作用,其中图4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4B为提取物 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4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曲 线图。
图5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氯仿相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尸.Awg/^'eme)的 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5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5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5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
图6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氯仿相相提取物对微小原甲藻(户.肌'm'mwm)的 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6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6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6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
图7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中肋骨条藻coWfl&w)的 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7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7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7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fl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
图8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P. ^wg/w/eme) 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8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8B为提 取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8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影响的曲线图。图9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正丁醇相提取物对微小原甲藻(尸.mz'm'mwm)的 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9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9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9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fl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图10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甲醇相提取物对中肋骨条藻(X cayto/"m)的生 长抑制作用,其中图IO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10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IO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图11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甲醇相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尸."o"g/w/eme) 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II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11B为 提取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11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fl含量影 响的曲线图。图12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甲醇相提取物对微小原甲藻(尸.w/m7m/m)的生 长抑制作用,其中图12A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12B为提取 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12C为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影响的 曲线图。图13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水相提取物对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 原甲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13A、 B、 C为提取物分别对中肋骨条藻、东海 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13D、 E、 F为提取物分别对中肋 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图14为实施例1中不同浓度的盐角草培养水过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 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图14A、 B为提取物分别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细 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图14C、 D为提取物分别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细胞体 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所用的盐角草幼苗及植株是通过下述方法得到的挑选饱满的盐角草 种子(江苏晶隆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播于蛭石发芽床中,待长出第一片真叶时改用天然海水培养。天然海水取自经醋酸纤维滤膜(0.45pm)过滤后的厦门西海域 天然清洁水(盐度28-33 psu)。6实施例中所用海水为天然海水经醋酸纤维滤膜(0.22 pm)过滤,以除去微藻和 颗粒物,用f/2营养液加富,海水pH和盐度分别调至8.0士0.02和30psu,高压灭菌 后冷却备用。实施例中所用赤潮藻为中肋骨条藻(S. owto似m)、东海原甲藻(尸.^"g/w/e朋e), 微小原甲藻(尸.m/"/www),由美国国家海洋藻种中心(CCMP)提供,编号分别 为2092、 1517、 771 。三种微藻的藻种无菌培养于f/2培养液(Guillard RR, Ryther JH (1962) Studies of marine planktonic diatoms. I. Q/c/o&〃a w朋a Hustedt, and£)etoww/a co"/ervacea (cleve) Gran. Can J Microbiol 8:229-239)中,培养'温度为20 °C ,光强为 70^imol.i^2.s",光周期为12h。培养液的pH和盐度分别调至8.0土0.02和30psu。 每天定时晃动培养瓶2次,以防止藻附壁生长。实施例中所用的盐角草根系提取物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制备 先将盐角草新鲜根系冷冻干燥并研磨成粉,经200目筛绢过滤备用。分别采用 蒸馏水和4种具有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极性从高到低甲醇(methanol) >正丁醇 (dinbutyl alcohol) >氯仿(chloroform) >石油醚(petroleum)抽提盐角草根粉末。 取20g根粉末与100ml石油醚混合,用超声波萃取lh,并放置在20 X:的黑暗环 境中抽提24h,收集抽提液,用同样方法再抽提2次直至抽提液为无色,合并3次 抽提所得的抽提液,经Whatman GF/F (0.65 pm)过滤后在旋转蒸发器上减压蒸干, 得到黑色浸膏;用氯仿、正丁醇、甲醇和水做提取剂对盐角草粉末进行抽提时,同 石油醚。石油醚相提取物浸膏用石油醚重新溶解,得到母液,浓度g/L表示(即以 每升溶剂中含有多少克提取物),水相提取物直接溶于蒸馏水中,其余3相提取物 均用丙酮溶解。利用OriginPro 8.0对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数据作图;采用SPSS17.0中的方差 分析(ANOVA)检验各个处理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并用Tukey's检测(p<0.05)对各个处理组间的多重比较。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11=6),经 Tukey' s多重比较(P<0.05),相同字母表示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字母表 示处理组间差异显著;"*"表示提取物处理组与对照组(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示极显著差异。实施例l、各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生长抑制实验 1、试验方法实验采用100ml的三角烧瓶,内含40ml新鲜f/2培养液。分别添入三种微藻培养条件与上述相同。每组实验设3个平行组,中肋骨条藻cwto&m)每天每个培养瓶采样1 ml, 东海原甲藻(尸.^"g/^'e"w)和微小原甲藻(尸.w/m'mwm)每2天每个培养瓶采样 l次,用Lugol,s试剂固定,并用浮游生物记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记数,观察微 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对照组达到指数生长后期,取样测定培养液中叶绿素(Chl") 含量和细胞大小。水样经Whatman GF/F过滤后,滤膜保存于冻存管中,在-2(TC,以N, N-二甲 基甲酰胺(DMF)为萃取剂萃取24h,每12h振荡一次,萃取液经抽滤后用Turner 10AU Fluorometer测定Chl a。中肋骨条藻owto^m)在荧光显微镜(LeicaDM4500B)下获得图像,使用图像测量软件Image-Pro Express 6.0测定大小并用以下公式计算细胞体(Biovolume):r— 7tx(3x丄一『)x(『/2)2其中,V细胞体积(pm3) , L为细胞长径(|im) , W为细胞短径(|tim); 两种甲藻的大小和平均颗粒体积(Mean Particle Volume (MPV))用颗粒计数器 Multisizer3分析测定。表1盐角草根系提取物对三种赤潮藻的克生作用实验提取物赤潮藻初始藻密度(x103 cells ml—1)提取物浓度(mgL—1)石油醚相S1. co加/.3.211、 5、 10、 15、 30P. cfo"g/zaz'e/we2.9同上尸.ot/wz'附w/m0.87同上氯仿相3.561、 2、 3、 4、 5尸.c/cwg/^/erae1. 141、 5、 10、 20尸.mZn/www0. 991、 5、 10、 20正丁醇相2.141、 2.5、 5、 101. 591、 2.5、 5、 7.5、 10尸.1.241、 2、 3、 4、 5甲醇相3.561、 2、 3、 4、 541、 2.5、 5、 7.5、 10、 15尸.m/m>ymm_1. 74_2、 4、 6、 8、 10
水相 S coW"/wm 3'73 25、 50、 100、 200 户.^fowg/ a/erae 5.71 同上 _P.脂'm'附,_1. 24_同上_
2、结果与分析
a、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实验结束后,根据培养液中Chl"含量,分别计算单个细胞以及单位体积下藻 Chla含量。同时,当对照组藻密度最大生物量时,将其设为100%,对不同实验组 的藻密度进行标准化并做线性回归,采用SPSS17.0软件中的Probit模块计算提取
物对三种藻的半抑制浓度ac50)。
利用OriginPro8.0对实验数据作图;采用SPSS17.0中的方差分析(ANOVA) 检验各个处理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性,并用Tukey's检测(p<0.05)对各 个处理组间的多重比较。
b、 盐角草根系石油醚相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作用
由提取物对藻细胞密度影响的曲线图、提取物对藻细胞体积大小影响的曲线图 以及提取物对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影响的曲线图(见图1,2和3)可知,不同浓度 (1、 5、 10、 15、 30mgL")的石油醚相提取物对三种赤潮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均非 常明显。随着石油醚相提取物浓度的升高,三种藻的细胞大小和Chl"含量均明显 升高。结果显示,石油醚相提取物尤其对S. coW^wm的克生作用最强,当浓度超过 10mgL"时,细胞几乎完全裂解;其次为尸.afo"g/wf/ewe,最后为尸.m/m'mwm,对 三种藻的IQo依次为1.633、 23.724和42.257 mgU1 (见表2)。
c、 盐角草根系氯仿相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作用
不同浓度的氯仿相提取物对三种藻均有明显的克生作用,随着浓度升高,克生 作用增强,但对三种藻的作用方式略有不同(见图4, 5和6)。其中,对S. ca to^m, 随着氯仿相提取物浓度升高,细胞个体变小,体内Chla含量升高;相反,对P. 柳'm'mwm,随着浓度升高,细胞变大,而Chla含量降低;对尸.tto"g/za/eme来讲, 当提取物浓度较低(〈5mgL—1)时,随着浓度升高,细胞个体减小,Chl"含量也 减少,当浓度较高时,随着浓度升高,个体增大,Chl"含量升高。氯仿相提取物 对S. cos加wm的克生作用最明显,其IC5Q为1.889 mg L";对两种甲藻尸.^wg/zfl/e"化 和尸.m/"/wMm的作用没有明显差异,其IC5o分别为13.779 mg L"和11.936 mg L" (见表2)。
9d、 盐角草根系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作用
正丁醇相提取物对三种藻的克生作用不同(见图7, 8和9)。其中,对S. costo^m 和户.m/m'mMm的克生作用非常明显,随着浓度升高,克生作用增强,细胞个体增大, 体内Chlfl含量也升高;提取物对两种藻的IC5o分别为3.133和2.494 mgL"。在实 验浓度范围内(l-10mgL"),正丁醇相提取物对尸.do"g/2a/e似e的生长具有一定 的克生作用,但不显著,回归分析显示ICso为30.211 mgL/1,同时在这个浓度范围 内藻的个体大小以及体内Chla含量没有明显的改变(见表2)。
e、 盐角草根系甲醇相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作用
甲醇相提取物对对三种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克生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克生 作用增强(见图10 , 11和12)。提取物对S. coWa&m和尸.m/"/mMm的克生作用 较尸.^ "g/^'e似e显著,其前两者的IC5Q分别为1.914和1.138 mgl/1,而后者达到 了 14.132mgL";提取物对S. casto&m,随着克生浓度的升高,体内Chla含量逐 渐升高,而在藻的个体大小上,除了实验最高浓度为5mgL"时,个体明显变大, 其他处理没有显著变化;相反,提取物对户.A"g/w/e"化,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 个体逐渐变大,而除了在实验最高浓度15mgL"时体内Chl"含量明显降低之外, 其他处理没有差异;提取物对尸.m/m'mww的个体大小和体内Chla含量没有明显影 响(见表2)。
f、 盐角草根系水相提取物对三种微藻的作用
不同浓度(25、 50、 100、 200mg!/1)水相提取物对三种藻的克生作用不显著, 除了 P. ^"gto/eme随着提取物浓度升高细胞个体变大之外,提取物对其他藻的个 体大小以及体内Chla含量均没有明显差异(见图13)。这有可能与实验浓度太低 有关,也有可能是盐角草根系中水溶性的克生物质对所选的三种藻不存在克生作用 (见表2)。
实施例2、培养水过滤液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实验 为了验证有效克生物质是否能分泌到环境中,我们以S. co^fl^m和尸. A"g/^'e""为实验对象,利用盐角草的培养过滤水进行生物鉴定。 试验方法
将接种生物量为10, 30, 60 g FW L"的盐角草分别在f/2培养液中培养30 d后, 移去盐角草,然后将培养液用高压灭菌过的滤膜(Whatman GF/F, 0.65 pm和醋酸 纤维滤膜,0.22 pm)过滤,并且用f/2营养液重新加富,调整pH和盐度至8.0士0.02和30 psu。将S. costo化m和尸.fitowg/za/e似e分别立即接种于盐角草培养水过滤液中》 培养于经过高压灭菌的f/2培养液中的两种微藻作为对照。X cwto^m和P. ^"g/w/mse的初始接种密度分别为0.84和7 X 103 cells ml"。培养条件与上述相同。 每组实验设3个平行组,S. coWfl&m每天每个培养瓶采样lml,尸.do"g/2a/erae每3 天每个培养瓶采样l次,用Lugol,s试剂固定,并用浮游生物记数板在光学显微镜 下直接记数,观察微藻细胞数量的变化。在对照组达到指数生长后期,取样测定培 养液中Chla含量和细胞大小。方法同上。 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10、 30、 60 gL—1),这两种藻的生长均受到明 显的抑制(见图14),这与水相提取物的结果不同,说明盐角草分泌物主要为脂溶 性的物质,与我们上述四种有机相提取物的结果相一致。培养过滤水对两种藻的抑 制效果呈现一致,在浓度低于30gL"时,随着浓度升高,藻细胞体积变大,当浓 度过高时,又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不同的是,过滤水中的克生物质改变S. ccwto&m 的细胞形态,使长径变长,短径变短,而基本不影响P. ^ "g/^'e似e的细胞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过盐角草培养过滤水处理之后的P. do"g/z"/e"化,细胞的 丛生和粘团现象非常明显,绝大多数藻细胞破裂。
表2盐角草根系各相提取物和培养水过滤液对三种微藻的克生作用回归分析
51 coW她m尸.;n!'m.wjMm
回归方程y=-l.105+3.918 lgZy=-l.163+1.011 lgXy=-0.140+1.171 lgZ
LC50(mgL-1)1.91414.1321.138
95%置信区间0 4.317//
796.23637.65759.847
回归直线斜率SE0.0750.1030.189
回归方程y=-1.486+2.996 lgZy=-3.148+2.127 lgXy=-0.800+2.016 lgX
LQoOngL-1)3.13330.2112.494
95%置信区间/20.027 72扁/
271.9341.00145.082
回归直线斜率SE0.0650.4070.184
回归方程y=-0.962+3.480 lgXr=-3.011+2.643 lgXy=-3.063+2.845 lgX
LC50(mgL-')1.88913.77911.936
95%置信区间/8.599 41.397/
3C2972.1257.164678.575回归直线斜率__ 0.241_0.183
回归方程y=-0.818+3.843 lgZy=-1.404+1.021 lgZy=-l.214+0.746 lgZ
IXsoOngL.1)1.63323.72442.257
95%置信区间0.910 3.129/28.975 70.933
319,75530.7576.478
回归直线斜率SE0.0740.1180.073
回归方程y=-0.386+1.667 lgZy=-0.204+1.388 lgX
!Ao(mgl/1)1.7031.403
95%置信区间/0.888 1.974
3.4490.772
回归直线斜率SE0.3250.10权利要求
1、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生长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2、 盐角草(S""cor"/aeMrapfleflL.)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潮是由下述至少一种藻 引起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4、 盐角草根系提取物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生长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藻 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所述盐角草根系提取 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盐角草根系中提取得到的,所述 有机溶剂选自下述任意一种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正丁醇。
5、 盐角草根系提取物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所述盐角草根系提取物按照如下 方法制备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盐角草根系中提取得到的,所述有机溶剂选 自下述任意一种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正丁醇。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潮是由下述至少一种藻 引起的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7、 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的生长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 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8、 盐角草根系分泌物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潮是由下述至少一种藻 引起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本发明所提供的盐角草及其根系提取物的新用途是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及其根系提取物在抑制引起赤潮的藻生长中的应用以及在抑制赤潮中的应用;所述引起赤潮的藻选自下述至少一种中肋骨条藻、东海原甲藻和微小原甲藻;所述盐角草根系提取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剂,从盐角草根系中提取得到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下述任意一种石油醚、氯仿、甲醇和正丁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表明,4种不同的盐角草根系提取物均能够强烈抑制三种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对不同的藻,其克生作用强度不同,对中肋骨条藻,石油醚相提取物的克生作用最强,其IC<sub>50</sub>为1.633mg/L;对东海原甲藻,氯仿相提取物的作用最强,其IC<sub>50</sub>为13.799mg/L;对微小原甲藻,随着提取物极性增强,克生作用提高,最强的为甲醇相,其IC<sub>50</sub>为1.138mg/L。
文档编号A01N65/08GK101647471SQ200910092050
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丹 姜, 李银心, 黄凌风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