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3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养殖饲料,具体地说是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高营养价值动物蛋白的需求,极大 的刺激了畜牧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单纯依靠传统方式提供豆饼粕、鱼粉等优质蛋白已不能 满足迅猛增长的饲料市场,因此人们常使用菌体蛋白作为替代品来解决蛋白饲料供应的不 足。菌体蛋白又称单细胞蛋白,通常是指通过培养单细胞微生物而获得的菌体蛋白 质,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40% 80%,同时富含多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未知促生长因子 等(熊智辉.单细胞蛋白在饲料业中的研究进展,养殖与饲料,2006,(7),11-15)。菌体蛋 白具有适口性好、能增强动物免疫力等作用。在我国,关于开发和推广微生物发酵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使用非食 用资源和废弃资源上。但由于原料来源有限或转化率低,仍然存在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同 时,由于菌体蛋白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核酸含量过高、氨基酸供应不平衡,以及含有不易消化 的甘露聚糖等成分,常对动物健康或饲料消化产生副作用,因而极大的限制了其在动物日 粮中的使用量。某些产油微生物,如细菌、酵母菌、霉菌和藻类等,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在胞内积累 超过其生物总量20% (w/w)的油脂,尤其是在真核微生物中,某些产油种属能在胞内积累 超过其生物总量70% (w/w)以上的油脂,这些油脂主要以脂肪酸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其 组成与一般的动植物油脂相似(Ratledge C, Wynn JP.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lipid accumulation in oleaginous microorganisms.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2002,51,1-52)。众所周知的以获取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为目的的微生 物油脂生产已在日、美和瑞典等国实现了工业化。近年来微生物油脂发酵也逐渐成为生物 柴油产业和生物经济的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微生物油脂是胞内产物,在获取油脂时将伴生大量的菌渣。种类繁多的产油 微生物,无论是真核还是原核微生物,提取油脂后的剩余物都是饲用菌体蛋白的潜在来源。 尤其是高产油脂的酵母、霉菌和微藻等,因其油脂含量和生物安全性都较高,近年来备受关 注。利用这些产油微生物发酵各种非粮作物(如菊芋、木薯、甘薯等)、农林业废弃物(如玉 米秸秆)、工业废液及废弃物等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工业上常用的油脂提取方法包括压榨法、浸出法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法(ZL 03139630. 5)等。同时,为了提高油脂得率,针对不同的生产菌种也常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 法,如先将菌体干燥后再进行蒸炒,或预先进行酶水解(如自溶法或酶解法)、物理破碎(如 研磨、超声波破碎、微波法、冻融法或冻干法)或化学法处理(如用酸热法、脂溶性有机溶剂 或表面活性剂处理)等方法使菌体破壁。这些破壁方法,有些只适用于实验室少量样品的油脂提取,有些则因经过剧烈的酸热处理,或添加某些不易除去的化学试剂,菌体中的营养 成分受到极大破坏,所得的菌渣应用价值较低。因此在大规模油脂提取过程中选择合适的 油脂提取方法和菌渣后处理方法非常必要,这不但有利于加快微生物油脂及生物柴油等产 业的工业化进程,更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解决菌体蛋白生产原料的供应短缺等问题。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中除了含有少量油脂外,还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细胞壁成 分。通常情况下,压榨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得到的菌渣中无溶剂残留,可以直接作为菌体蛋 白在饲料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的细胞壁成分,往往在油脂提取过程中 没有得到有效水解,不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将显著影响菌渣的使用量及饲喂效果。通常酵母 菌的细胞壁以葡聚糖和(或)甘露聚糖为主,此外还有一些蛋白质和脂类;霉菌的细胞壁主 要由几丁质组成;藻类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还含有异多糖、脂类和蛋白质。一方面,细 胞壁多糖如甘露聚糖、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除了消化率低以外,还常常对动物产生较多 负面的生理影响;另一方面,酵母菌细胞壁多糖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如葡聚糖具有免疫功 能,甘露寡糖也是很好的“病原菌吸附剂”,常被用于在水产养殖饲料中。综上所述,采用微 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作饲用菌体蛋白,如果预先对其进行适度水解,能起到提高动物免疫力 的作用,拓宽其在动物日粮中的使用范围,显著改善饲喂效果。微生物油脂提取过程中,需要对细胞壁等成份进行物理、化学和/或生物化学处 理,使胞内油脂充分释放,以提高油脂得率;在菌渣回收和脱溶过程中,也可通过调整工艺 部分脱除或钝化其中某些抗营养成份。但这些处理方法,对含有较多细胞壁多糖的产油微 生物菌渣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即以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余 物为原料,通过水解处理后制得。该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作为菌体蛋白或饲料添加剂在饲料 中应用,按固体含量计,添加剂用量可为混合饲料总量的0. 20%。本发明采用的处理 方法条件温和,针对性强。不但可以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解决废弃菌渣对环境造成 的污染问题,同时也能降低饲料成本,减少饲料中包括豆粕、鱼粉以及油脂等高价格营养成 分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即以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 余物为原料,通过水解处理后,直接制成总固形物浓度为10% 60% (w/w)的液态添加剂 成品或在20°C 100°C干燥制得固态添加剂成品。该添加剂成品作为菌体蛋白或饲料添加 剂在饲料中应用,按固体含量计,添加剂用量可为混合饲料总量的0. 20%。本发明使用的原料来源于发酵培养后在胞内积累油脂超过其生物总量20% (w/ w)的真核或原核微生物。它们包括但不限于,产油细菌,如ArthrcAacter属、Iihodococcus 属或 Mycobacterium 属等;产油酵母菌,如 Candida 属、Cryptococcus 属、Hansenula 属、 Lipomyces 属、Rhodosporidium 属、Rhodotorula 属、Endomyces 属、Schwanniomye 属、 Trichosporon 属、Sporobolomyces 属,Trigonopsis 属或 Yarrowia 属等;产油霉菌, 如 Mortierella 属、Cunninghamella 属、Mucor 属或 Aspergillus 属等;产油微藻,如 Crypthecodinium 属、Botryococcus 属、Chlorella 属、Nannochloropsis 属、Haliphthoros 属或khizochytrium属等。这些菌株可以直接从包括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以及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 等菌种保藏机构购买或从自然界中分离,也可以使用与原来菌株性状不同的人工或自然突 变菌株。在上述微生物中优选生物安全性高、非致病和非产毒的菌株,如已被广泛用于 生产GLA和ARA的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或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生产DHA的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或产油小球藻Chlorella protothecoides等,以及产油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或斯达氏油脂酵母 Lipomyces starkeyi等,或者使用这些菌株的高产突变株,并在饲喂之前进行相应的毒性 试验。本发明所使用的油脂提取方法,包括压榨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 法、酸热法及其它可有效从产油微生物菌体中分离得到油脂的方法,但优选采用包括压榨 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低毒有机溶剂萃取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水解处理方法包括酶水解、酸水解或它们的 必要组合,具体水解条件为(1)酶水解将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余物与水混合,使总固形物浓度达到 10% 90% (w/w),添加水解酶至总的酶浓度达到0. 005% 3% (w/w),在20°C 90°C下 保温搅拌10分钟 40小时。(2)酸水解将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余物与水混合,使总固形物浓度达到 10% 90% (w/w),用酸调节PH 1.0 5. 0,在20°C 90°C下保温搅拌10分钟 M小时, 再用碱中和至pH 5. 5 7. 5。上述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水解处理方法中所用的水解酶为葡聚糖酶、甘露聚糖 酶、葡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蜗牛酶或几丁质酶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所用的酸为无机 酸或有机酸;所用的碱为无机碱或有机碱。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按上述方法水解处理后,直接制成总固形物浓度为10% 60% (w/w)的液态添加剂成品或在20°C 100°C干燥制得固态添加剂成品。该添加剂成品 可作为菌体蛋白或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按固体含量计,添加剂用量可为混合饲料总 量的0. 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与传统的菌体蛋白饲料相比,本发明的微生物油脂发酵 菌渣,经过酶或酸水解,有效降低了菌渣中的粗纤维含量,更有利于动物吸收利用;幻本发 明的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中除了富含蛋白质、易消化吸收的糖类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油脂, 可减少饲料中的油脂添加量,兼顾饲料配方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平衡,降低了饲料成本;3) 本发明的某些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色素等物 质,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4)本发明的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可有效降低微生物油脂的 生产成本,减少废弃菌渣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总之,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 单,生产原料来源广,设备投资少,容易推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选取了一些典型的产油微生物菌株,说明了提取油脂后的剩余物制成 动物饲料添加剂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这将有助于了解本专利,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应用其它产油微生物材料实施本专利发明。实施例1采用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reseus AS 2. 618 (菌株来源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 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为菌种,采用文献(熊望贤,杨涛,刘光烨.“掷孢酵母发酵红薯 淀粉酶水解液产油脂的发酵条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 ) =558-561)所述的最 佳培养基和最适发酵条件培养菌体,培养至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降低到1 %以下时结束,收 集菌体,干燥后得含油量为40%的干菌体380g。保持温度为35°C,压力为50MPa,将干菌体 在榨油机中压榨5 6小时,再将滤饼进行复榨,共榨取毛油110g,回收固体菌渣^Og。将 压榨后的菌渣中加入水调节到总固形物浓度为10%,添加按1 1重量比例混合的甘露聚 糖酶和葡聚糖酶,至混合液总酶重量浓度为1%,37°C保温搅拌40小时。在80°C下干燥,粉 碎得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275g。该成品为褐色粉末,带脂香味,含粗脂肪12%,粗蛋白 32 %,粗纤维5 %,灰分5 %,水分9 %。实施例2采用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AS 2. 1389 (菌种来源于 CGMCC) 为菌种,按照文献(华艳艳,赵鑫,赵金,张素芳,赵宗保.圆红冬孢酵母发酵菊芋块茎产油 脂的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 (10) :59-63.)所述的方法,收集发酵白皮菊芋清液 所获得的菌体,干燥后可得到含油量为62%的干菌体585g。在研磨机中将干菌体磨成粉 末,按IOOg菌粉加入0. 2L正己烷萃取5小时,固液分离,再加入正己烷重复萃取两次。合 并正己烷层去除溶剂后共提取毛油330g,按文献(何东平,陈涛主编.微生物油脂学,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2)所述方法进行脱溶处理,回收固体菌渣255g。将前述菌渣 与适量水混合调节到总固形物浓度为90%,用硫酸调节pH值为1. 5,在90°C保温搅拌20 分钟,冷却到室温,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 5. 5 6. O。继续添加水,调节到总固形物浓 度为30%,得液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850mL。该成品为褐色悬浊液,略带香味,含粗脂肪 3.3%,粗蛋白10%,粗纤维2%,灰分1.3%。实施例3采用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AS 2. 703 (菌株来源于CGMCC)为菌种,参 照“微生物处理工业废弃物的方法和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及其专用菌株(专利申请 号200710179996) ”所公开的菌体培养方法,收集利用淀粉废水培养获得的菌体细胞,干燥 后得到含油量为35%的干菌体300g。参照“微生物油脂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提取方 法(专利号ZL03139630. 5) ”所公开的油脂提取方法,在体积为IL的萃取釜中,萃取压力为 15MPa,萃取温度为45°C,解析压力为5MPa,解析温度为35°C,达到萃取压力后总萃取时间 为8 10小时。从解析釜中共萃取毛油95g,剩余菌渣加入水调节至总固形物浓度为40%, 添加葡甘露聚糖酶至混合液中总酶浓度为2. 5%,50°C保温搅拌1小时,得菌渣水解液,在 70°C下干燥,粉碎得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210g。该成品为粉红色粉末,带脂香味,含粗 脂肪3%,粗蛋白32%,粗纤维5%,灰分6%,水分6%。实施例4采用深黄被孢霉Mortierella isabellina AS 3. 3410 (菌株来源于CGMCC)为菌 种,以葡萄糖为发酵原料,参照ZL 00116051. 6公开的菌体培养和油脂提取方法,将孢子接 种于装有120L料的种子罐中培养45小时后全部移入1200L的发酵罐中,培养96小时,在还原糖降低到以下时放罐。采用平板干燥机在80°C下干燥,得到含油量为55%的干菌 丝体50kg。在榨油机中用间接蒸汽在105°C下对干菌体蒸炒20min后压榨3 4小时,得 到毛油2^g,剩余菌渣24. 5kgo剩余菌渣加入水调节至总固形物浓度为30%,添加几丁质 酶至总酶浓度为0. 3%,60°C保温搅拌10小时,得菌渣水解液,在80°C下干燥,粉碎得固态 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26. 5kgo该成品为黄褐色粉末,略带香味,含粗脂肪6%,粗蛋白22%, 粗纤维11%,粗灰分7 %,水分9 %。实施例5采用高山被孢霉Mortieralla Alpina ATCC 32222 (菌株来源于美国典型培养物 保藏中心,ATCC)为菌种,参照实施例1所述的菌体培养方法,可得到含油量为37%的干菌 丝体34kg。油脂提取方法同实施例1,共榨取毛油11kg。将压榨后的菌饼中加入水至总固 形物浓度为60%,并添加几丁质酶至酶浓度为0. 005%,20 保温搅拌10分钟;再加入水稀 释至总固形物浓度达到10%,用乙酸调节pH 4. 0,20°C保温搅拌1小时,再用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至pH 7. 0,得菌渣水解液,在80°C下干燥,粉碎得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Mkg。该成 品为褐色粉末,带脂香味,含粗脂肪5 %,粗蛋白30 %,粗纤维8 %,灰分4 %,水分9 %。实施例6采用布朗葡萄藻Botryococcus braunii LB572 (菌株来源于美国德克萨斯大 学菌种保藏中心)为菌种,参照文献(Xu H, Miao XL, Wu QY. High quality biodiesel production from a microalga Chlorella protothecoides by heterotrophic growth in fermenters. J Biotechnol, 2006,126 (4) :499-507.)所述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葡萄糖 为原料,添加甘氨酸,培养至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降低至1 %以下时结束,得到细胞干重为 60g/L (含油量55% )的发酵液10L,收集菌体,油脂提取方法同实施例3,共提取毛油290g, 剩余藻渣305g,将藻渣与水混合,至总固形物浓度为40%,添加纤维素酶至酶浓度为3%, 60°C保温搅拌12小时。将前述水解液用水稀释至总固形物浓度为10%,得液态动物饲料添 加剂成品3. 0L。该成品为深绿色悬浊液,略带香味,含粗脂肪1. 2%,粗蛋白3. 5%,粗纤维 0. 7%,灰分 0. 4%。实施例7采用寇氏隐甲藻Crypthecodinium cohnii ATCC 30772 (菌株来源于ATCC)为菌 种,以葡萄糖为主要原料,参照CN 1986822A公开的海藻细胞培养方法,接种量为10%,保 持罐温25°C,罐压0. 09kPa,搅拌速率150rpm,发酵120小时。在还原糖降低到0. 5%以下 时放罐。发酵液经浓缩后,得到细胞干重为53g/L(含油量为42%)的发酵液60L。加入与 浓缩发酵液体积等量的氯仿,在25°C下搅拌浸提3小时,沉降分离。取下层氯仿层,蒸发溶 剂后得到毛油1. Ikgo收集上层,离心处理,得到湿藻渣按实施例2的方法脱溶处理,干燥后 得到藻渣2. Skgo将藻渣与水混合至总固形物浓度为50%,用柠檬酸调节pH值为5. 0,加入 纤维素酶至其浓度为0. 03%和蜗牛酶至其浓度为0. 1%,在50°C,保温搅拌3小时,再用氨 水溶液中和至PH 7.0,在60°C下干燥,粉碎得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2. ^cg。该成品为褐 色粉末,略带香味,含粗脂肪7 %,粗蛋白25 %,粗纤维6 %,灰分3 %,水分9 %。实施例8采用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 AS 2. 1389 (菌种来源于 CGMCC) 为菌种,按照文献(华艳艳,赵鑫,赵金,张素芳,赵宗保.圆红冬孢酵母发酵菊芋块茎产油脂的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10) :59-63.)所述的方法,收集发酵白皮菊芋清液 所获得的菌体,干燥后可得到含油量为62 %的干菌体585g。在研磨机中将干菌体磨成粉 末,按IOOg菌粉加入0. 2L正己烷萃取5小时,固液分离,再加入正己烷重复萃取两次。合 并正己烷层去除溶剂后共提取毛油330g,按文献(何东平,陈涛主编.微生物油脂学,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 所述方法进行脱溶处理,回收固体菌渣255g。将前述菌渣与适 量水混合调节到总固形物浓度为90%,用醋酸调节pH值为2. 0,在90°C保温搅拌40分钟, 冷却到室温,用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 6.0。继续添加水,调节到总固形物浓度为60%,得液 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430mL。该成品为褐色粘稠液,略带香味,含粗脂肪6. 5%,粗蛋白 20%,粗纤维4。1%,灰分2. 7%。以下实施例选取了上述实施例中代表性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添加到动物饲料 中,用于饲喂鸡、猪、奶牛或鱼等动物,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本专利,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 本发明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及其添加方式在其它禽、畜或水产动物饲料中应用。应用例1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实施例1制备的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预先经急性毒性试验,7天喂养试验和 致突变试验,其结果为无毒产品,无明显的突变作用,可部分代替豆粕、进口鱼粉以及植物 油作为蛋白饲料在肉鸡饲料中应用。实验组饲料配方玉米粉55. 3%,豆粕,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15%,油 脂1.2%,赖氨酸0. 14%,蛋氨酸0. 12%,维生素0.01%,磷酸钙1. 0 %,食盐0. 3 %,石粉 0. 93%。营养水平粗蛋白20. 2%,赖氨酸1.08%,蛋氨酸0.41%,钙0.61%,磷0.78%, 代谢能12. 12兆焦/千克。对照组饲料配方大连华成肉鸡用浓缩饲料35%,玉米粉65%。试验用鸡为爱拔益加(Arbor Acres)肉鸡3周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只,随机 分组,饲养条件和管理条件相同,8周龄出栏。饲喂结果如下实验组平均末重3. 27千克/只,料肉比1. 83 1 ;对照组平均末 重3. 02千克/只,料肉比1.91 1。应用例2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的应用实施例5制备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经急性毒性试验,7天喂养试验和致突变试 验,其结果为无毒产品,无明显的突变作用,可部分代替豆粕、进口鱼粉以及植物油作为蛋 白饲料在生长肥猪饲料中的应用。实验组饲料配方玉米粉60%,麸皮14%,豆饼4%,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20%,贝 壳粉0. 70%,骨粉0. 82%,赖氨酸0.23%,食盐0. 25%。营养水平参考值粗蛋白15. 09%,赖氨酸0.74%,蛋氨酸+胱氨酸0.42%,钙 0. 6 %,磷0. 5 %,食盐0.25%,消化能13. 86兆焦/千克。对照组饲料配方华成838浓缩猪饲料20 %,玉米粉75 %,麸皮5 %。试验用猪为杜长达三元杂交种,平均始重沈.6千克/头,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 头,随机分组,同样条件饲养100天。饲喂结果如下实验组平均末重108. 5千克/头,料肉比3. 42 1,对照组平均末 重103. 5千克/头,料肉比3. 68 1。
应用例3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按实施例7方法制备的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经急性毒性试验,7天喂养试验 和致突变试验,其结果为无毒产品,无明显的突变作用,可作为蛋白饲料添加剂在鱼类饲料 中应用。对照组饲料配方豆粕25 %,鱼粉3 %,麸皮62 %,次粉10 %。实验组饲料配方在对照组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按实施例7方法制备的固态动 物饲料添加剂成品,用量为5%。实验组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34. 1 %,粗脂肪5.9%,粗纤维7.6%,粗灰分6.2%, 可溶性盐1.5%。对照组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32. 3 %,粗脂肪5.3%,粗纤维7.2%,粗灰分6.0%, 可溶性盐1.4%。试验用网箱养鱼,放养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总重200kg,平均尾重95g。收获时, 实验组总重901kg,平均尾重450g,对照组总重850kg,平均尾重437g。由此可见,在混合饲 料中添加5%的固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作为饲料添加剂饲喂鱼类,增产效果达6%,鱼苗 死亡率明显降低。应用例4在奶牛饲料中的应用按实施例2方法制备的液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经急性毒性试验,7天喂养试验 和致突变试验,其结果为无毒产品,无明显的突变作用。可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奶牛饲料中应用。试验用奶牛为中国荷斯坦奶牛80头,体况正常,产奶量及产奶期接近,随机分为 两组,一组为实验组(40头),另一组为对照组(40头)。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不同之处在于, 将液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喷洒在每天投喂混合饲料的表面,用量占每次投喂混合饲料总 量的0. 8士0. 1 %,试验期30天,每天挤奶三次,记录产奶量。利用DHI系统,每隔7天采集 奶样1次,测定牛乳成分。饲喂结果及牛乳成分测定结果如下实验组奶牛共产奶45690kg,对照组奶牛共 产奶427Mkg,实验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为3. 5士0. 1和2. 9士0. 2,对照组的乳脂率 和乳蛋白率3. 2士0. 1和2. 5士0. 2。表明使用本发明的液态动物饲料添加剂成品饲喂奶牛, 对提高牛乳中的脂肪和蛋白含量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成分为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固体剩余 物,即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最 好通过水解处理,得添加剂产品,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水解处理方式为酶水 解、酸水解或它们的组合,具体水解条件为(1)酶水解将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与水混合,使其总固形物浓度达到10% 90%(w/ w),添加水解酶至总的酶浓度达到0. 005% 3% (w/w),在20°C 90°C下保温10分钟 40小时;(2)酸水解将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与水混合,使其总固形物浓度达到10% 90%(w/ w),用酸调节pH 1.0 5. 0,在20°C 90°C下保温10分钟 M小时,再用碱中和至pH 5 · 5 “ rJ · 5 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水解酶为葡聚糖酶、甘 露聚糖酶、葡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蜗牛酶或几丁质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用的酸 为无机酸或有机酸;所用的碱为无机碱或有机碱。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微生物油脂发酵菌渣 经水解处理后,直接制成总固形物浓度为10% 60% (w/w)的液态添加剂成品或在20°C 100°C干燥制得固态添加剂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其特征还在于所述微生物为在胞内 积累油脂超过其生物总量20% (w/w)的真核或原核微生物。
7.—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作为菌体 蛋白用于动物养殖饲料中,按固体含量计,添加剂用量可为混合后饲料总重量的0. 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其应用,具体的讲是以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余物为原料,经过水解处理制得。该添加剂富含蛋白质,同时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和粗纤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蛋白质饲料。该动物饲料添加剂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原料来源广,有利于实现大规模化生产,解决了微生物油脂提取后的剩余物粗纤维含量过高不利于动物消化吸收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减少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文档编号A23K1/16GK102058018SQ20091021997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华艳艳, 赵宗保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