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56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池中水系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水产养殖池中水体
进行蓝藻清除、杀菌、增氧的内循环装置。
技术背景
随着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农民的水产养殖积极性很高,各地的水产养殖面积不 断增大,水产养殖已成为农民提高收入的一种途径。然而绝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池都是人工 开挖的,水产养殖池中的水体是孤立的,是人们俗称的"死水"。在池塘养殖过程中,人们都 采用人工投喂饵料的方法进行投喂,在这样的池塘中,残饵、养殖动物的排泄物、新陈代谢 产物等经分解后会产生大量氮磷等营养元素。尤其在夏秋季节,温度较高,富集的营养元素 促进了蓝藻的大量生长,并粘连、聚集于水面,形成蓝藻水华。蓝藻水华会对渔业生产造成 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抑制水中浮游动、植物和有益菌群的生长,破坏水体良好的生态 环境。在阴雨天和夜间蓝藻因呼吸作用大量消耗池中氧气,使鱼虾等养殖动物缺氧出现"泛 塘"现象,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蓝藻死亡后会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这样不仅 影响环境,还会降低养殖产品的品质,严重时也会导致养殖动物死亡。为了解决水产养殖过 程中遇到的上述难题,人们想了许多治理办法,就清除池塘中蓝藻水华问题,人们就想了三 种办法①生物法,通过向池塘中施用生物制剂抑制蓝藻生长和放养白鰱滤食蓝藻,此方法 只适用于蓝藻水华产生前对池塘蓝藻进行适当控制,当池塘已出现蓝藻水华现象后再用这 种方法效果是不明显的;②化学法,向池塘中泼洒化学药物杀灭池中蓝藻,有些药物使用后 虽然效果明显,但会对池塘产生二次危害,短时间内蓝藻大量死亡,其富含的蛋白质分解产 生硫化氢等物质会再次危害养殖水体;③物理法,通过大量换水,排出水华水,降低池塘中 的蓝藻量。然而,大量换水不仅需要将池塘中含有蓝藻的水体抽出,还必须向池塘内注入新 鲜的优质水。 就目前的三种方法而言,物理换水法的效果最好,但换水法既会引起池塘环境突 变,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导致其死亡,同时池塘水华水的大量排出会对外界 环境造成危害,形成新水源的污染。现有的物理法既要抽出池塘中"死水"又要灌入"新鲜 的活水",既不经济,抽出的水华水还会周边土地或水系产生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采用这种装 置,既能清除池塘水体表面漂浮的蓝藻,又能对池塘水系进行杀菌、增氧,实现池塘水系内 循环自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包括移动小船1、固定架2、潜水自吸泵 3、输水管4、过滤袋5、综合处理槽6,所述固定架2固定在移动小船1上,潜水自吸泵3安装 在固定架2上,潜水自吸泵3的吸水端距池塘水面8的距离H为5 8厘米,输水管4的一端与潜水自吸泵3的出水端密封性连接,输水管4另一端与过滤袋5相连,过滤袋5置于综 合处理槽6中,综合处理槽6设置在池埂7上,它由滤袋槽61、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紫外 线杀菌灯63、净化增氧带64组成,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位于滤袋槽61的溢水边下沿,紫外 线杀菌灯63设置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内,净化增氧带64铺设在池埂坡面上,上接透明 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下沿。 进一步,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宽度与潜水自吸泵3的流量相关,其要求是在透 明杀菌溢水台阶62上形成1 5毫米的水膜为好;净化增氧带64的流水宽度为透明杀菌 溢水台阶62宽度的2 5倍。 更进一步,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上方设有遮光板65。 其工作过程如下 将固定架2的一端安装在移动小船1上,潜水自吸泵3安装在固定架2的另一端, 并且使潜水自吸泵3的吸水口位于池塘水面8的距离H为5 8厘米,根据当日风向,将装 有潜水自吸泵3的移动小船1移到下风口 ,这里是蓝藻等水面漂浮物集中的地方,并使移动 小船1相对固定位置,将输水管4的出水口与置于综合处理槽6中的过滤袋5密封地连接, 接通电源,潜水自吸泵3则能自动抽吸水面上的漂浮物,并集中送入过滤袋5中,经过滤后, 蓝藻等水面漂浮物都集中滤留在过滤袋5中,水则依次从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紫外线杀 菌灯63、净化增氧带64均匀流出,当过滤出的水流经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时,由于在透明 杀菌溢水台阶62下装有紫外线杀菌灯63,它能对流经的水进行快速杀菌,为了确保杀菌效 果,必须控制流经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水层度,控制在1 5毫米为好,经过紫外线杀菌 后的流水进一步扩展分流至铺设在池埂坡面上的净化增氧带64,由于净化增氧带64是草 坪或带有针草状的人造草坪,且流经的水膜很薄,流速很低,流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若是晴 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流水又经过二次光照灭菌,增氧效果更好。这种装置不仅能清除池塘水 系中蓝藻等水面漂浮物,而且具备对过滤水进行紫外线杀菌功能,在流入草坪式净化增氧 带64时,既能进行二次净化,又能太阳光照晒杀菌,在渗流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达到自 然增氧的效果,这种装置能最终实现池塘水系的内循环过滤、杀菌、增氧、净化自洁。在清除 漂浮物的过程中,不需要将池塘中的水体抽出池塘外,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要向 池塘内增补外来水,通过池塘水体的内循环即可实现,池塘水体经过不断过滤、杀菌、增氧 和净化,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了水体中的有害细菌,能清除和防止各种漂浮藻 类的产生,更利于池塘内养殖动物的生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图2为潜水自吸泵与移动小船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综合处理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移动小船;2-固定架;3-潜水自吸泵;4_输水管;5_过滤袋;6_综合处理
槽;61-滤袋槽;62-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3-紫外线杀菌灯;64-净化增氧带;65-遮光板;
7-池埂;8-池塘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2、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包括移动小船1、固定架2、潜水自吸泵 3、输水管4、过滤袋5、综合处理槽6,所述固定架2固定在移动小船1上,潜水自吸泵3安装 在固定架2上,潜水自吸泵3的吸水端距池塘水面8的距离H为5 8厘米,输水管4的一 端与潜水自吸泵3的出水端密封性连接,输水管4的另一端与过滤袋5相连,过滤袋5置于 综合处理槽6中,综合处理槽6设置在池埂上,它由滤袋槽61、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紫外 线杀菌灯63、净化增氧带64组成,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位于滤袋槽61的溢水边下沿,紫外 线杀菌灯63设置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内,净化增氧带64铺设在池埂坡面上,上接透明 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下沿。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宽度与潜水自吸泵3的流量相关,其要 求是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上形成1 5毫米的水膜为好;净化增氧带64的流水宽度为 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宽度的2 5倍,本例中为3倍,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上方设有 遮光板65。
权利要求一种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移动小船(1)、固定架(2)、潜水自吸泵(3)、输水管(4)、过滤袋(5)、综合处理槽(6),所述固定架(2)固定在移动小船(1)上,潜水自吸泵(3)安装在固定架(2)上,潜水自吸泵(3)的吸水端距池塘水面(8)的距离H为5~8厘米,输水管(4)的一端与潜水自吸泵(3)的出水端密封性连接,输水管(4)的另一端与过滤袋(5)相连,过滤袋(5)置于综合处理槽(6)中,综合处理槽(6)设置在池埂(7)上,它由滤袋槽(61)、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紫外线杀菌灯(63)、净化增氧带(64)组成,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位于滤袋槽(61)的溢水边下沿,紫外线杀菌灯(63)设置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内,净化增氧带(64)铺设在池埂(7)的坡面上,上接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下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其特征是透明杀菌溢水 台阶(62)的宽度与潜水自吸泵(3)的流量相关,其要求是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上形 成1 5毫米的水膜为好;净化增氧带(64)的流水宽度为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宽度的 2 5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其特征是在透明杀菌溢水台阶(62)的上方设有遮光板(65)。
专利摘要一种池塘水系杀菌增氧内循环自洁装置,包括移动小船、潜水自吸泵、输水管、过滤袋、综合处理槽,潜水自吸泵安装在移动小船上,吸水端距池塘水面5~8厘米,出水端由输水管与过滤袋相连,在池埂上设有综合处理槽,其中设有滤袋槽、透明杀菌溢水台阶、紫外线杀菌灯、净化增氧带,池塘中的漂浮物经抽吸后集中送入过滤袋中,过滤出的水经紫外线杀菌,再由净化增氧带分流增氧,这种装置不仅能清除池塘水系中蓝藻等水面漂浮物,而且能对过滤水进行紫外线杀菌和增氧,实现池塘水的循环清除、杀菌、增氧和净化自洁,增加了水体的含氧量,大幅度降低了水体中的有害细菌,能清除和防止各种漂浮藻类的产生,更利于池塘内养殖动物的生长。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467826SQ20092018730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9日
发明者谭炳泉 申请人:谭炳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