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31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是松科植物 的毁灭性疫病,寄主植物感染该病后2-3月即可死亡,3-5年即可摧毁整片松林,危害性极 强。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来,疫情扩散迅速,蔓延到包括江苏、安 徽、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上海、重庆、湖北、山东等14个省市,86个县市。28年来,累计致 死松树5亿多株,毁灭松林500多万亩,造成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而且发生范围还在逐年 扩大。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丰富的松林 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该病危害的毁灭性在于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 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目前,对松材线虫病,主要依靠清除所有病树来进行治 理,但因为其病原生活周期的特殊性,效果不明显。因此,从致病机理出发寻找适宜的防治 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是松材线虫,是我国最重要的外来入侵种之一。松材线虫致死 松树的关键因素就是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大量繁殖。而它在松树之间的传播扩散是依靠 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的携带来完成的。其生活周期可分为繁殖周期和扩散周期两部分。每 年6-10月,繁殖型松材线虫寄生在健康松树木质部的树脂道,大约以4d 1代的速度大量繁 殖,并逐渐遍及全株,并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 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在侧枝上可见松墨天牛 啃食树皮的痕迹;针叶陆续失绿,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林间松材 线虫病的初发病时间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高峰。被松材线虫侵染 了的松树是松墨天牛产卵的对象。来年1-5月,松材线虫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 首先蜕皮形成扩散型三龄幼虫(L111),并聚集在松墨天牛蛹室周围,6月形成扩散型四龄幼 虫(Liv)并随着木质部松墨天牛的羽化出孔而被携带传播到新的健康松树,开始新一轮的 侵染循环。Liv通过松墨天牛取食或产卵时在树皮上所造成的伤口进入树脂道,然后蜕皮形 成成虫,这些雌、雄成虫交尾后产卵,卵孵化后变为繁殖型松材线虫并大量繁殖而使松树很 快枯萎变黄再次成为松墨天牛产卵的对象,产卵孵化的松墨天牛幼虫又进入松材线虫病树 内取食蛀道,形成蛹室。两者协调配合,为对方完成生活史提供所需条件,并利用对方创造 的条件完成自身发育。总之,松材线虫的大量繁殖是松树致死的直接原因。扩散型三龄幼 虫(Lm)和扩散型四龄幼虫(Liv)形成的时间与松墨天牛羽化时间的契合是松材线虫被携 带传播的关键。繁殖型松材线虫和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持久型四龄幼 虫(Liv))形态差异明显。繁殖型松材线虫体内透明无脂肪粒,分卵、1、2、3、4龄幼虫和雌、 雄成虫,体长各异;扩散型三龄幼虫(Lm)体长一致,角质膜增厚、体腔内含物浓稠,肠内积 聚脂肪粒,整个虫体呈黑色,尾端钝圆、较宽,有口针和食道球。扩散型四龄幼虫(Liv)体长一致,体内脂肪粒增多,头部半圆形,口针和食道球退化,尾端尖削,体表覆盖粘性物质。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对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防控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本发明所提供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为将反油酸乙酯置于含 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中。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为将反油酸 乙酯吸附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中,将该载体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 中。所述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为硅橡胶塞头。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为1)、将反油酸乙酯和有机溶剂混合,得混合液;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接触,待有机溶剂挥发 后,将该载体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或乙醚。作为优化,本发明所提供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中,反油酸乙 酯的用量为5-100μ 1/m3松树体。本发明所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采用的反油酸乙酯为市售产品,其结构稳定,常温常压下化学性质稳定, 无毒,不污染环境。本发明所提供的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操作简单,易 于推广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的防 治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采用的反油酸乙酯可购自上海丰达香料有限公司、中山市尤利卡天然药 物有限公司等。硅橡胶塞头,可购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格瑞碧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实施例1 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 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 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2cm深的孔。对实验组孔中 直接滴入反油酸乙酯剂量1 μ 1/孔,反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不添加反 油酸乙酯,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 果显示,实验组90%的松材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 龄幼虫(L111)和扩散型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2:
将反油酸乙酯溶于甲醇,吸附于硅橡胶塞头(rubber s印ta) (0. 5cm直径,I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 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 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 酸乙酯1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 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 取20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 组插入含甲醇1 μ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 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松材线虫停止繁殖,91 %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 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111)和扩散型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 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3 将反油酸乙酯溶于乙醇,吸附于硅橡胶塞头(0.5cm直径,I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 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 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硅橡 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乙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 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醇1μ 1 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 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松材线虫停止繁殖,89%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 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 虫。实施例4 将反油酸乙酯溶于乙醚,吸附于硅橡胶塞头(0.5cm直径,Icm长)。在松材线虫发 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 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 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硅橡 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乙醚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 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乙醚1 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 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松材线虫停止繁殖,86%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 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 虫。实施例5 将反油酸乙酯溶于甲醇,吸附于棉花(0.5cm直径,I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 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 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 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棉花若 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μ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棉花,溶剂挥发 后可使用),反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1 μ 1的棉花,10天后, 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48%松材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 散型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
实施例6 将反油酸乙酯吸附于木炭(0.5cm直径,Icm长)。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 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 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 高度用电钻钻Icrn直径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1 μ 1的木炭若干分散插入孔 中(将5 μ 1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木炭,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 油酸乙酯用量为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1的棉花,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 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44%的松材线 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幼 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7:将反油酸乙酯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 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 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 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10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5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为50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10 μ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 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73%松材线 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幼 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8 将反油酸乙酯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 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 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 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20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10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为100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20 μ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 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61%的松材 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 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9 将反油酸乙酯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 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 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 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25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100μ 1反 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5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乙 酯用量为12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25 μ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21%的松材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龄 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10 将反油酸乙酯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 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 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 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0. 1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0. 5 μ 1 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 乙酯用量为0. 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0. 1 μ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 镜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26%的 松材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 四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实施例11 将反油酸乙酯剂量改变。在松材线虫发生区,选择20株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马 尾松。识别方法为有松材线虫危害的松树钻孔后不流脂,侧枝有松墨天牛取食痕迹,部分 松针失绿。10株作为实验组,10株作为对照组,在树体向阳面不同高度用电钻钻Icm直径 2cm深的孔。实验组将含反油酸乙酯0. 01 μ 1的硅橡胶塞头若干分散插入孔中(将0. 05 μ 1 反油酸乙酯和100 μ 1甲醇混合后,取20 μ 1滴入硅橡胶塞头,溶剂挥发后可使用),反油酸 乙酯用量为0.05 μ 1/m3松树体。对照组插入含甲醇Iy 1的硅橡胶塞头,10天后,在显微镜 下对用贝尔曼漏斗法从马尾松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中15%的松 材线虫停止繁殖,进入滞育,形成扩散型松材线虫(包括扩散型三龄幼虫(Lm)和扩散型四 龄幼虫(Liv)),而对照组为繁殖型松材线虫,无扩散型松材线虫。在自然条件下,扩散型松材线虫是在来年的1-5月份大量形成,并与媒介昆虫松 墨天牛羽化时间相一致,能够被松墨天牛携带并传播到新的健康松树。通过使用本发明提 供的方法,在每年的6月到10月份期间,尤其是初发病的6月初,可以使松材线虫停止繁殖 周期的发育,降低松材线虫种群密度,减少松树死亡率,同时,使松材线虫提前5-10个月进 入扩散周期,使其在来年5月媒介昆虫松墨天牛羽化之前就死亡,进而达到干扰其进一步 传播扩散的目标,从而实现减少松材线虫发生区松树死亡率,并预防在林区进一步蔓延扩 展的防控目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利用在林间被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治理上。可解决在松材线 虫疫情发生地的松材线虫大量繁殖发生和迅速扩散的问题。
权利要求
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2.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将反油酸乙酯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中。
3.权利要求2所述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反油酸 乙酯吸附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中,将该载体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 中。
4.权利要求3所述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备 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为硅橡胶塞头。
5.权利要求3所述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反油酸乙酯与有机溶剂混合,得混合液;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与具备吸附性和缓释效果的载体接触,待有机溶剂挥发后, 将该载体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中。
6.权利要求5所述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 溶剂选自甲醇、乙醇或乙醚。
7.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所述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其特征在 于,反油酸乙酯的用量为5-100μ 1/m3松树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反油酸乙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将反油酸乙酯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方法为将反油酸乙酯置于含有繁殖型松材线虫的松树中。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利用在林间被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治理上。可解决在松材线虫疫情发生地的松材线虫大量繁殖发生和迅速扩散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N37/06GK101861862SQ20101019867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孙江华, 赵莉蔺, 韦卫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