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特别是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 出菇塑形技术。
背景技术
金针菇学名毛柄金钱菌,俗称构菌、朴菇、冬菇等,属伞菌目口蘑科金针 菇属。其生物学形态特征金针菇菌丝体由孢子萌发而成,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丝通常 呈白色绒毛状,有横隔和分枝,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便成菌丝体;金针菇的子实体由菌盖、 菌褶、菌柄三部分组成,多数成束生长,肉质柔软有弹性。菌盖呈球形或呈扁半球形,直径 1. 5 7厘米,幼时球形,逐渐平展,过分成熟时边缘皱折向上翻卷。菌盖表面有胶质薄层, 湿时有粘性,色黄白到黄褐,菌肉白色,中央厚,边缘薄,菌褶白色或象牙色,较稀疏,长短不 一,与菌柄离生或弯生。菌柄中央生,中空圆柱状,稍弯曲,长3. 5 15厘米,直径0. 3 1. 5 厘米,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呈肉质,下部为革质,表面密生黑褐色短绒毛,担孢子生于菌褶子 实层上,孢子圆柱形,无色。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如何培育成具有色泽纯真、菌盖整齐、菌柄壮实坚挺外形的 成束商品菇,亦即出菇塑形技术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核心技术,是栽培金针菇获得优 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对比文献1,是摘自百度网《百度百科》的金针菇栽培技术知识,“在催蕾结束后,采 用均育和抑制均育是抑制处理的过渡阶段,室温控制在8°C左右,空气湿度85% -90%;当 菇芽长至1厘米时,转入抑制阶段,将温度调至4-6°C,空气湿度85% -90%,二氧化碳浓度 0. 10%以下,同时给予吹风和200LUX的光照(每天2 3h)。待子实体长出瓶口 3厘米,即 可套上纸筒,转入生育室。”对比文献2,《金针菇生产关键技术百问百答》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第47页“工厂化袋栽的抑制期掌握在菇蕾产生0. 5-1. 5厘米的高度时进行,瓶栽掌握到 小菇蕾离瓶口还有1. 5厘米时进行。”“抑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风抑制和光抑制,抑制时间 一般为4-7天。” “在采用风抑制时,房温调整到3-5°C,采用与菇层相平行的风向和适当的 风速(0. 1-1米/秒),对子实体每天间歇处理10-15小时”。“不管采用风抑制还是光抑制, 抑制期的温度均要控制在3-5°C .抑制期可以加强通风换气,同时抑制库房内相对湿度在 70-85% ο"对比文献1、2中公开的出菇塑形技术的基本要点是1、时机选择催蕾结束后,当 菇芽长至1厘米时;或瓶栽掌握到小菇蕾离瓶口还有1. 5厘米时进行。2、环境要素控制 将温度调至4-6°C,空气湿度85% -90%,二氧化碳浓度0. 10%以下;或抑制期的温度均要 控制在3-5°C.抑制期可以加强通风换气,同时抑制库房内相对湿度在70-85%。3、方法 同时给予吹风和200LUX的光照(每天2 3h),待子实体长出瓶口 3厘米,即可套上纸筒, 转入生育室;抑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风抑制和光抑制,抑制时间一般为4-7天。在采用风 抑制时,采用与菇层相平行的风向和适当的风速(0. 1-1米/秒),对子实体每天间歇处理 10-15小时。对上述已有技术的研究分析,不难发现公开的出菇塑形技术的基本要点中,1、 时机选择不一致,难以选准恰当合理的最佳时机。2、环境要素控制除温度选择基本相同外, 其他要素控制相去甚远,难以合理准确地控制环境要素。3、方法的可操作性差,如每天吹风或光照的具体方式笼统;每天处理时间2-3小时或10-15小时,难以合理准确地确定吹风或 光照的具体时间;抑制期的持续时间确定范围太大,如待子实体长出瓶口 3厘米,即可套上 纸筒,转入生育室;或抑制时间一般为4-7天。所有这些,均无法具体实施于金针菇的工厂 化栽培生产的实际工艺流程中。由此可见,研究设计一种实施时机选择准确、环境要素控制 合理可行、方法的可操作性强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研究设计一种实施时机选择准 确、环境要素控制合理可行、方法的可操作性强且实施效果可靠、优质高产的金针菇工厂化 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其特征 是A.塑形实施时机当生长最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士2毫米时开 始实施出菇塑形技术;所述生长最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士2毫米 是指生长速度较快的栽培用瓶内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18-22毫米。B.塑形环 境要素控制环境空气温度4士 TC,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3士2%,环境空气二氧化碳含量 2700 士 IOOPPm ;C.塑形方法在宽5米,长8米,高5米的出菇房内,采用三床架两通道纵向 摆放,每个床架分成上下间隔48厘米的6层,靠近墙壁的两床架每层横向摆放2框、纵向摆 放14框,位于两通道之间的床架每层横向摆放3框、纵向摆放14框,每框存放4X4个栽培 料瓶,每层单一方向采用风头压强9士 lPa、风量160立方米/小时、功率60W的1只轴流风 扇,间歇1分钟一次地横向吹向栽培用瓶瓶口的形成菇蕾的子实体,上下对应6层床架间隔 的6只轴流风扇竖向安装于沿通道纵向平移的活动架上,采用灯管垂直于每3层床架间隔 装置的方式竖向安装1只40W日光灯于上述轴流风扇的活动架上,间歇1分钟一次地微量 吹风的同时向栽培用瓶瓶口的形成菇蕾的子实体进行微量光照,微量吹风和光照的持续时 间为84士 12小时,完成间歇微量吹风和光照后,塑形环境温度恢复至7士 1°C,经48士 12小 时的加速生长,当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瓶内栽培料面28士2毫米时适时采收菇蕾和子实 体长15 士 1毫米的成束商品菇。显然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明确,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上述技术 方案作出的任何等同,或等效的实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改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之内。本发明经实施,试运行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的金针菇工 厂化栽培生产线中,初步显示如下有益效果1、实施时机选择准确。与对比文献1、2中所述的抑制实施时机选择不一致,难以 选准恰当合理的最佳时机相比,本发明实施时机选择明确以生长最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 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士2毫米时开始实施出菇塑形技术。而且以进一步准确地说明所述 生长最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士2毫米是指生长速度较快的栽培用 瓶内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18-22毫米。2、环境要素控制合理可行。与对比文献1、2中所述的难以合理准确地控制环境要 素相比,本发明实施时塑形环境要素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控制不但明确,而且在目前 常规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自动化控制设备的经济合理运行范围之内。3、塑形方法的可操作性强。与对比文献1、2中所述的方法的可操作性差相比,本 发明塑形方法实施时具体明确,简便可行。特别适合瓶栽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中推广应用。
4、实施效果可靠,真正达到优质高产。本发明实施后采收的成束商品金针菇外形 色泽纯真、菌盖整齐、菌柄壮实坚挺,商品率高达98%以上,与同样规模的金针菇生产线相 比产量提高30%以上,生育采收期也由通常的5-7天缩短到3-4天,从而进一步加快了生产 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鉴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体明确,具体实施方式
从略。
权利要求
一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其特征是A.塑形实施时机当生长最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2毫米时开始实施出菇塑形技术;B.塑形环境要素控制环境空气温度4±1℃,环境空气相对湿度83±2%,环境空气二氧化碳含量2700±100PPm;C.塑形方法在宽5米,长8米,高米的出菇房内,采用三床架两通道纵向摆放,每个床架分成上下间隔48厘米的6层,靠近墙壁的两床架每层横向摆放2框、纵向摆放14框,位于两通道之间的床架每层横向摆放3框、纵向摆放14框,每框存放4×4个栽培料瓶,每层单一方向采用风头压强9±1Pa、风量160立方米/小时、功率60W的1只轴流风扇,间歇1分钟一次地横向吹向栽培用瓶瓶口的形成菇蕾的子实体,上下对应6层床架间隔的6只轴流风扇竖向安装于沿通道纵向平移的活动架上,采用灯管垂直于每3层床架间隔装置的方式竖向安装1只40W日光灯于上述轴流风扇的活动架上,间歇1分钟一次地微量吹风的同时向栽培用瓶瓶口的形成菇蕾的子实体进行微量光照,微量吹风和光照的持续时间为84±12小时,完成间歇微量吹风和光照后,塑形环境温度恢复至7±1℃,经48±12小时的加速生长,当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瓶内栽培料面28±2毫米时适时采收菇蕾和子实体长15±1毫米的成束商品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其特征是所述生长最 快的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士2毫米是指生长速度较快的栽培用瓶内形 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18-22毫米。
全文摘要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中的出菇塑形技术。属食用菌栽培技术。针对现有技术难以合理可行地控制环境要素、方法的可操作性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特征是当少数形成菇蕾的子实体高出栽培料面20±2毫米时实施;塑形环境要素控制在空气温度4±1℃、相对湿度83±2%、CO2含量2700±100PPm;方法为在出菇房内采用三床架两通道纵向摆放栽培料瓶,每个床架分成间隔48厘米的6层,每层采用风头压强9±1Pa、风量160立方米/小时、功率60W的1只轴流风扇,每3层竖向安装1只40W日光灯,84±12小时内间歇1分钟一次地微量吹风和光照,而后环境温度恢复至7±1℃,经48±12小时当子实体高出料面28±2毫米时采收。实施后采收的金针菇商品率高达98%以上,增产30%,采收期缩短2-3天。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940126SQ20101024746
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9日
发明者王雪峰, 项春荣 申请人:镇江市丹徒区正东生态农业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