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专用细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0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页岩专用细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破碎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油页岩专用细碎机。
技术背景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油页岩作为原油的可替代能源已经引起世界 范围的关注。我国的油页岩资源也较丰富,仅次美国、前苏联及巴西。据专家学者介绍,当 石油价格超过30美元/桶时,采用油页岩炼油开始盈利。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80美 元/桶上下浮动,长期走向将逐步稳定向上,因此开发油页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油页岩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ICP技术,即地下转化工艺(In-situ Conversion Process),是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开发的油页岩开发新技术,也是目前唯一一种 原地开采技术。这种开发方式核心技术掌握在壳牌石油公司手中,国内难于引进掌握核心 技术,即使引进过来,也不见得能适用于每个油页岩矿井的开采。另一种油页岩的开采方法 是地面干馏技术,即将油页岩从矿体中挖出,通过矿井将其运输到地面上,进行细碎筛分, 将合适的粒度送入热解炉进行干馏制油。地面干馏技术作为我国今后最主要的油页岩的开 发利用技术,主要受到热解炉性能的影响,表现为要求提供合适的粒度。大量的国内外文献 资料研究都表明,经破碎筛分后,提供合适的干馏粒度范围是l-8mm之间,与热解炉的大小 有关。至于采用何种细碎与筛分技术,这些文献都没有具体指明。这导致可借鉴的成果极 少。
目前我国油页岩的开采与提炼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由大庆油田有限责 任公司新能源处负责的中石油油页岩热解干馏示范基地项目在牡丹江市柳树河已经正式 实施,我公司作为中石油一级入网配套单位承担了该项目中的页岩破碎试验工作。并与新 能源处有关人员一起共同组建了攻关小组。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消耗电量低的油页岩专用细碎 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包括机 架,设置在机架上端的进料口、粗碎辊组,设置在机架下端的出料口、细碎辊组,与粗碎辊组 和细碎辊组相连接的驱动装置。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粗碎辊组 的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粗碎滚轮和右粗碎滚轮,在左粗碎滚轮和右粗碎滚轮的外侧分 别均勻设置有若干齿,齿分别在左粗碎滚轮和右粗碎滚轮的外侧形成若干不连续的齿条, 相邻不连续的齿条之间形成齿谷,左粗碎滚轮外侧的不连续的齿条与右粗碎滚轮外侧的齿 谷相互配合;所述细碎辊组的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细碎滚轮和右细碎滚轮,在左细碎 滚轮和右细碎滚轮的外侧分别均勻设置有若干连续的条形齿,相邻连续的条形齿之间形成 条形齿谷,左细碎滚轮外侧的连续的条形齿与右细碎滚轮外侧的条形齿谷相互配合。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驱动装置 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两侧上的左变频电机和右变频电机,左变频电机通过第一传动皮带 与左细碎滚轮的一端相连接,左细碎滚轮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皮带与左粗碎滚轮相连 接,右变频电机通过第三传动皮带与右细碎滚轮的一端相连接,右细碎滚轮的另一端通过 第四传动皮带与右粗碎滚轮相连接。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左粗碎 滚轮和右细碎滚轮分别活动设置在机架上,左粗碎滚轮与左驱动油缸相连接,右细碎滚轮 与右驱动油缸相连接。
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左细碎 滚轮和右细碎滚轮上的条形齿之间的距离为3-5mm,条形齿顶部的长度与条形齿谷底部的 长度相同都为3-8mm,条形齿两侧的距离相同都为5mm,所述的条形齿顶部与条形齿的侧边 以及条形齿的侧边与条形齿谷底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本发明的优点是上述油页岩专用细碎机,产量高,消耗电量低,可以将颗粒小于 300mm、含水大于30 %的油页岩细碎成l_8mm以内的油页岩颗粒,不需要进行筛分,并能持 续保障细碎后的油页岩颗粒I-Smm含量在90%以上。


图1为本发明油页岩专用细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粗碎辊组与细碎辊组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粗碎辊组轴向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细碎辊组轴向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进料口,3、出料口,4、左粗碎滚轮,5、右粗碎滚轮,6、齿,7、齿谷, 8、左细碎滚轮,9、右细碎滚轮,10、条形齿,11、条形齿谷,12、左变频电机,13、右变频电机, 14、第一传动皮带,15、第二传动皮带,16、第三传动皮带,17、左驱动油缸,18、右驱动油缸, 19、油页岩原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发明的具体内容。
如图1所示,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端的进料口 2、粗碎 辊组,设置在机架1下端的出料口 3、细碎辊组,与粗碎辊组和细碎辊组相连接的驱动装置。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碎辊组的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粗碎滚 轮4和右粗碎滚轮5,在左粗碎滚轮4和右粗碎滚轮5的外侧分别均勻设置有若干齿6,齿6 分别在左粗碎滚轮4和右粗碎滚轮5的外侧形成若干不连续的齿条,相邻不连续的齿条之 间形成齿谷7,左粗碎滚轮4外侧的不连续的齿条与右粗碎滚轮5外侧的齿谷7相互配合。 如图2、图4、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细碎辊组的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细碎滚轮8 和右细碎滚轮9,在左细碎滚轮8和右细碎滚轮9的外侧分别均勻设置有若干连续的条形齿 10,相邻连续的条形齿10之间形成条形齿谷11,左细碎滚轮8外侧的连续的条形齿10与右 细碎滚轮9外侧的条形齿谷11相互配合。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机架1两侧上的左变 频电机12和右变频电机13,左变频电机12通过第一传动皮带14与左细碎滚轮8的一端相 连接,左细碎滚轮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皮带15与左粗碎滚轮4相连接,右变频电机13 通过第三传动皮带16与右细碎滚轮9的一端相连接,右细碎滚轮9的另一端通过第四传动 皮带与右粗碎滚轮5相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粗碎滚轮4和右细碎滚轮9分别活动设置在 机架1上,左粗碎滚轮4与左驱动油缸17相连接,右细碎滚轮9与右驱动油缸18相连接。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左细碎滚轮8和右细碎滚轮9上的条形齿10 之间的距离为3-5mm,条形齿10顶部的长度与条形齿谷11底部的长度相同都为3-Smm,条 形齿10两侧的距离相同都为5mm,所述的条形齿10顶部与条形齿10的侧边以及条形齿10 的侧边与条形齿谷U底部之间均为圆弧过渡。
如图2所示,油页岩原料19为小于300mm的块状物料,含水大于30%,原料湿粘, 单大块松脆,剥开呈页片状,轻敲就易呈不规则破碎,按工艺要求,在热解干馏前原料经破 碎处理后要求达到l_8mm含量达90%以上。
工作时,如图1,粗碎辊组将油页岩原料19中大块的油页岩粗碎成50mm以下的小 块,细碎辊组再将粗碎过的原料细碎成l-8mm以下的原料。
粗碎辊组采用如图2、图3所示相互啮合的粗齿结构,右粗碎滚轮5的位置固定,左 粗碎滚轮4的位置通过左变频电机12来调节。油页岩原料19进入粗碎辊组后,颗粒较小 (小于50mm)的油页岩原料19直接从两齿辊之间的间隙通过,此间隙相当于连续运转的空 间格筛,使符合细碎粒度要求的物料自动落下,避免了较小物料重复被细碎的可能。只有那 些大于50mm的原料颗粒才能在两齿辊的轴向、径向受到劈、折、拉等形式的组合破碎,因而 既避免了过破碎量的产生,也减少了无用功的耗费。
细碎辊组为油页岩专用细碎机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在试验与 试制过程中对最终细碎质量影响最大的部件。
细碎辊组采用如图2、图4、图5所示相互啮合的细齿结构,左细碎滚轮8的位置固 定,右细碎滚轮9的位置通过右变频电机13来调节。
具体工作时,相邻的两辊采用差速转动,位于细碎辊组上方的物料在经过细破碎 辊组间的间隙时,物料在被挤碎碾压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道折断功能。对油页岩这种脆软, 页片状明显物理特性的物料效果更加显著。另外由于破碎辊外表沿主轴方向上呈曲线分 布,有效增加了细碎物料的接触面积。相邻细碎辊上与同一物料颗粒同时接触的两点,由于 其转动的半径不一致,其线速度也不一致,其结果是不仅可将物料碾碎,同时也可将物料撕 裂,在破碎过程中,该作用占主要作用。同时曲面的设计对物料与破碎辊的接触面积有成倍 增加的效果。条形齿10在加强对物料咬合力的同时还对片状物产生一个有效的折断作用。 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设备的细碎效果与产能的有效提高。经反复试验与不断调整,最后得 出当波型曲线采用如图5所示尺寸时,所产生的细碎效果最佳。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 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权利要求
1.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上端的进料口 O)、粗碎辊组,设置在机架(1)下端的出料口(3)、细碎辊组,与粗碎辊组和细碎辊组相连 接的驱动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碎辊组的结构包括 对称设置的左粗碎滚轮(4)和右粗碎滚轮(5),在左粗碎滚轮(4)和右粗碎滚轮( 的外侧 分别均勻设置有若干齿(6),齿(6)分别在左粗碎滚轮⑷和右粗碎滚轮(5)的外侧形成若 干不连续的齿条,相邻不连续的齿条之间形成齿谷(7),左粗碎滚轮(4)外侧的不连续的齿 条与右粗碎滚轮( 外侧的齿谷(7)相互配合;所述细碎辊组的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左 细碎滚轮(8)和右细碎滚轮(9),在左细碎滚轮(8)和右细碎滚轮(9)的外侧分别均勻设 置有若干连续的条形齿(10),相邻连续的条形齿(10)之间形成条形齿谷(11),左细碎滚轮 (8)外侧的连续的条形齿(10)与右细碎滚轮(9)外侧的条形齿谷(11)相互配合。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 置在机架(1)两侧上的左变频电机(1 和右变频电机(13),左变频电机(1 通过第一传 动皮带(14)与左细碎滚轮(8)的一端相连接,左细碎滚轮(8)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传动皮带 (15)与左粗碎滚轮⑷相连接,右变频电机(13)通过第三传动皮带(16)与右细碎滚轮(9) 的一端相连接,右细碎滚轮(9)的另一端通过第四传动皮带与右粗碎滚轮( 相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粗碎滚轮(4)和 右细碎滚轮(9)分别活动设置在机架(1)上,左粗碎滚轮(4)与左驱动油缸(17)相连接, 右细碎滚轮(9)与右驱动油缸(18)相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细碎滚 轮(8)和右细碎滚轮(9)上的条形齿(10)之间的距离为3-5mm,条形齿(10)顶部的长度与 条形齿谷(U)底部的长度相同都为3-8mm,条形齿(10)两侧的距离相同都为5mm,所述的 条形齿(10)顶部与条形齿(10)的侧边以及条形齿(10)的侧边与条形齿谷(11)底部之间 均为圆弧过渡。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页岩专用细碎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端的进料口、粗碎辊组,设置在机架下端的出料口、细碎辊组,与粗碎辊组和细碎辊组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其优点是产量高,消耗电量低,可以将颗粒小于300mm、含水大于30%的油页岩细碎成1-8mm以内的油页岩颗粒,不需要进行筛分,并能持续保障细碎后的油页岩颗粒1-8mm含量在90%以上。
文档编号B02C4/28GK102029206SQ20101052183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徐朝辉, 沈郁平 申请人:盐城华亚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