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

文档序号:128899阅读:1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蔬菜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学的发展,植物激素在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世界上使用的“植物激素”有3大类,共100多个品种,我国开发生产的有近70个品种。近年来,“植物激素” 的产量增长惊人。植物激素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促进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早熟、丰收,另一方面又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有证据表明部分激素可能残存在蔬菜中,甚至还会影响到这些产品加工的质量。食品中激素超过一定限度,对人体和牲畜都会产生毒性,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国外已开始研究激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限量使用, CAC明确规定了部分激素的限定量标准。豆芽是人们喜欢的蔬菜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为提高其产业化生产量,生产者经常使用激素催芽,从而导致激素含量偏高。
葫芦巴(Trigonella foemum-graecum L.)又称香豆子、芸香,为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目前我国西北地区的葫芦巴种植面积最大。葫芦巴作为一种药材在中国至少已使用了上千年之久,《中国药典》中载其有“温肾、祛寒、止痛”的功效。葫芦巴豆种中含蛋白质 27%、其中核蛋白为主占55%、脂肪油7%、油中的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月桂酸;总糖中主要是半乳甘露聚糖;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等。
本专利公开了用葫芦巴豆生产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的无激素葫芦巴豆芽的生产方法。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本方法具有发芽速度快,不易变质,豆芽保质保鲜期长,激素含量低,满足现代人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不会影响到该豆芽产品加工的质量,且该豆芽具有其特有中药药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将豆芽生产装置用0.2%的漂白粉溶液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3 5次,自然晾干;将豆芽生产所接触到的区域进行消毒;
二、将精选葫芦巴豆放入2. 5%双氧水中漂洗,后放入已煮沸灭菌的25°C浸种液中,液面高于豆面1 3cm,搅拌lOmin,浸种12h,浸种过程中水温保持恒定;
三、将浸好的葫芦巴豆放入发芽箱中,厚度为1cm,后置入自动发芽机;控制发芽温度3o°c,并淋浸种液,初期1 淋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的一半,后期证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待豆芽长到3 15cm时收获。
所述杀菌消毒区域为生产豆芽所接触到的容器、仪器等;
所述发芽温度为20 33°C,优选为27°C ;
所述消毒方法为蒸汽消毒,蒸汽温度为150°C 500°C,常规灭菌;
所述浸种液为溶解有山楂汁或南瓜汁的水溶液;其是将洗干净的山楂或南瓜,按 1 1 2的比例加入水,然后加热预煮、搅拌、略加破碎,浸泡12h后过滤取汁,在滤渣中, 仍按原山楂或南瓜重量加水,再加热预煮,然后再浸泡12h,过滤取汁;最后将两次汁混合制得,每次加热预煮温度为100°C,加热预煮时间每次为5 20min ;浸种液面在豆面以上 1 3cm ;浸种时间为3 12h,优选几;浸种过程中水温保持恒定。
所述淋浸种液方法为在葫芦巴豆芽出芽阶段淋浸种液,15 20ml/kg葫芦巴豆芽上。
所述陈豆或由部分损伤的豆种也可用于生产,但会使产量和质量降低,用陈豆或由部分损伤的豆种生产的葫芦巴豆芽亦应在此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所述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我国传统中药葫芦巴豆制成,具有发芽速度快,不易变质,豆芽保质保鲜期长,激素含量低,满足现代人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不会影响到该豆芽产品加工的质量,且该豆芽具有其特有中药药性,葫芦巴豆在我国产量较高,葫芦巴豆芽的推广,服务于百姓餐桌的同时可增加农民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例为本发明做详细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其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1、将豆芽生产装置用0. 2%的漂白粉溶液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3 5次,自然晾干;将豆芽生产所接触到的容器、仪器等进行蒸汽消毒,蒸汽温度为150°C,常规灭菌;
2、将20kg葫芦巴豆放入2. 5%双氧水中漂洗,将豆种放入已煮沸灭菌的25°C溶解有山楂汁的水溶液中,山楂液是将洗干净的山楂,按Ikg山碴(或南瓜),加水1 2kg的比例加入,然后加热预煮、搅拌、略加破碎,浸泡12h后过滤取汁,在滤渣中,仍按原山楂(或南瓜)重量加水,即Ikg山楂(或南瓜),加水0. 5 ^cg,再加热预煮,然后再浸泡12h,过滤取汁;最后将两次汁混合备用,每次加热预煮温度为100°C,加热预煮时间每次为5 20min ; 浸种液面高于豆面1cm,搅拌lOmin,浸种几,浸种过程中水温保持恒定;
3、将浸好的豆种放入发芽箱中,厚度为1cm,后置入自动发芽机;控制发芽温度 30°C,并淋浸种液于15 20ml/kg葫芦巴豆芽上,初期1 淋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的一半,后期证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待豆芽长到3 15cm时收获,约5天收获豆芽为3^g。
上述对利用葫芦巴豆生产葫芦巴豆芽及其方法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 可按照限定范围举出若干实例。权利要求
1.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培植方法包括以下技术步骤(1)、将豆芽生产装置用0.2%的漂白粉溶液洗涤,然后用清水冲洗3 5次,自然晾干; 将豆芽生产所接触到的区域进行消毒;(2)、将精选葫芦巴豆放入2.5%双氧水中漂洗,后放入已煮沸灭菌的25°C浸种液中, 液面高于豆面1 3cm,搅拌lOmin,浸种12h,浸种过程中水温保持恒定;(3)、将浸好的葫芦巴豆放入发芽箱中,厚度为1cm,后置入自动发芽机;控制发芽温度 30°C,并淋浸种液,初期1 淋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的一半,后期证一次,每次用量为豆重,待豆芽长到3 15cm时收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液是将洗干净的山楂或南瓜,按1 1 2的比例加入水,然后加热预煮、搅拌、略加破碎,浸泡1 后过滤取汁,在滤渣中,仍按原山楂或南瓜重量加水,再加热预煮,然后再浸泡12h,过滤取汁; 最后将两次汁混合制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液每次加热预煮温度为100°c,加热预煮时间每次为5 20min。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葫芦巴豆芽培植方法,涉及一种蔬菜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领域。其特征在于将葫芦巴豆种放入含有山楂汁(或南瓜汁)的浸种液中,浸种液液面高于豆面,搅拌,控制发芽温度为20~33℃,待豆芽长到3~15cm时收获。其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我国传统中药葫芦巴豆制成,具有发芽速度快,不易变质,豆芽保质保鲜期长,激素含量低,满足现代人对蔬菜品质的要求,不会影响到该豆芽产品加工的质量,且该豆芽具有其特有中药药性,葫芦巴豆在我国产量较高,葫芦巴豆芽的推广,服务于百姓餐桌的同时可增加农民收入。
文档编号A01N65/34GK102511363SQ20111033199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何俊庆, 盖秀花 申请人:甘肃易源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