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的杀虫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近年来,水稻上害虫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发生严重,对水稻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稻纵卷叶螟为害水稻以幼虫吐丝纵卷叶片结成虫苞, 幼虫躲在苞内取食上表皮及叶肉组织,留下表皮,造成白叶。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是水稻上常见的蛀茎害虫,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初孵幼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受害重的稻田一片枯白,使千粒重降低,瘪谷率增加,导致严重减产。
目前,水稻生产上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害虫的主要药剂是有机磷类(如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等)、菊酯类(如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沙蚕毒素类(如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等)、抗生素类(如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这些农药已经连续使用多年,水稻害虫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农药的用药量在逐年增加。
氯虫苯甲酰胺属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主要是激活兰尼碱受体,释放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引起肌肉调节衰弱、麻痹,害虫死亡。氯虫苯甲酰胺作用机理独特,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其他杀虫剂均无交互抗性,可由作物根部吸收,或者穿过茎叶表皮细胞层深入作物体内,传导至未施药的其他部位,因而对施药时未触及药液的害虫也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该药对哺乳动物和害虫兰尼碱受体极显著的选择性差异,大大提高了哺乳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安全性。对人畜的毒性为微毒。对鱼、虾、蟹等水生生物毒性低,对天敌安全性好。
氯虫苯甲酰胺杀虫谱广,特别是对鳞翅目类害虫的幼虫活性高,在水稻田使用,对稻瘿蚊、稻象甲等害虫也有良好防效。
在传统的水稻生产技术中,杀虫剂的剂型主要是乳油、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施用此类剂型杀虫剂的施药方法多为兑水喷雾,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次数;同时,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中,施用肥料和杀虫剂是分开的,要两次或多次使用杀虫剂和肥料的做法,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次数,不利于农业发展。
本发明人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剂型和杀虫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充分利用氯虫苯甲酰胺可由根部吸收传导至水稻植株各部位的特性,将其与肥料结合,制备成药肥颗粒剂,一次施用能同时完成施肥和杀虫两道工序,避免了以往施药和施肥不能兼顾的情况,节省时间和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将氯虫苯甲酰胺与肥料结合制成杀虫药肥颗粒剂及其应用尚无人报道。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氯虫苯甲酰胺与肥料的科学结合而开发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在水稻生产中一次施用既可施肥,又可杀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害虫,克服了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者要两次或多次使用杀虫剂和肥料的做法。本发明还提供了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由如下原料组成氯虫苯甲酰胺, 载体肥料,缓释剂,粘结剂,包膜剂,填料。以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计,其中氯虫苯甲酰胺0. 05% 10%,载体肥料30% 60%,缓释剂0. 1% 2%,粘结剂0. 1% 10%,包膜剂0. 1 0. 5%,其余为填料。所述的载体肥料是氯化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一铵中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其N元素养分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5% 25%,P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1% 10%,K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1% 10%。所述的载体肥料还含有一水硫酸锌和硼砂,其锌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0. 5% 2%,硼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0. 5% H所述的缓释剂是聚乙烯醇或阿拉伯胶。所述的粘结剂是凹凸棒土、石蜡、松香、糊化淀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所述的包膜剂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酯树脂、丙烯酸合成聚合物、丙烯酸树脂成膜剂、丁二烯树脂成膜剂、聚氨酯成膜剂、硝酸纤维成膜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
混合ο所述的填料是高岭土。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把0. 05% 10%氯虫苯甲酰胺原药、30% 60%载体肥料、0. 1% 2%缓释剂、0. 1% 10%粘结剂、0. 1% 0. 5%包膜剂、余量填料在密闭的搅拌罐中混合均勻后,加入造粒设备中进行包膜法造粒,在80°C 100°C条件下干燥至颗粒含水量小于3%,筛分,粒度范围2000um 4000um,经检验合格后,即得到所需的杀虫药肥颗粒剂;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至搅拌罐重新混合;不合格品经检验分析原因后返回至搅拌罐重新混合,混合采用分步法,组分含量较低的原材料先混合一定质量的载体肥料或填料再与其它物料混合,以确保产品含量的均勻性,干燥温度在80°C 100°C,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及波动,以免农药、肥料成份的分解和流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如下显著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通过杀虫剂成分氯虫苯甲酰胺与肥料的科学结合开发而成的一种杀虫药肥颗粒剂,一次施用即可达到施肥与杀虫的双重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次数,节省时间和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产品采用当前最新缓释技术,有效地保证农药、肥料的科学释放,确保杀虫、施肥双重效果,延长产品的持效期,提高药效和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肥料的浪费。因此此项技术对有效、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减少使用者的农业投入及农业的增产增收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发明的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对稻瘿蚊、稻象甲等害虫也有良好防效。本发明的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剂型环保,施用方便,安全、低毒、低风险。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下面用田间药效实例来说明本发明杀虫药肥颗粒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效果。
供试药剂(1)试验药剂0. 氯虫苯甲酰胺药肥颗粒剂。(2)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防治对象水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
试验设计。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为氯虫苯甲酰胺,以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计,其中氯虫苯甲酰胺0. 05% 10%,载体肥料30% 60%,缓释剂0. 1% m, 粘结剂0. 1% 10%,包膜剂0. 1 0. 5%,其余为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肥料是氯化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一铵中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其N元素养分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5% 25%,P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1% 10%, K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1% 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体肥料还含有一水硫酸锌和硼砂,其锌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0. 5% 2%,硼元素含量为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的0.5% 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释剂是聚乙烯醇或阿拉伯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是凹凸棒土、石蜡、松香、糊化淀粉、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膜剂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酯树脂、丙烯酸合成聚合物、丙烯酸树脂成膜剂、丁二烯树脂成膜剂、聚氨酯成膜剂、硝酸纤维成膜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是高岭土。
8.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制备方法是把0. 05% 10%氯虫苯甲酰胺原药、30% 60%载体肥料、0. 1% 2%缓释剂、0. 1% 10%粘结剂、0. 1% 0. 5%包膜剂、适量填料在密闭的搅拌罐中混合均勻后,加入造粒设备中进行包膜法造粒,在80°C 100°C条件下干燥至颗粒含水量小于3%,筛分,粒度范围2000um 4000um,经检验合格后,即得到所需的杀虫药肥颗粒剂;粉末筛分物经粉碎后返回至搅拌罐重新混合;不合格品经检验分析原因后返回至搅拌罐重新混合,混合采用分步法,组分含量较低的原材料先混合一定质量的载体肥料或填料再与其它物料混合,以确保产品含量的均勻性,干燥温度在80°C 100°C,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及波动,以免农药、肥料成份的分解和流失。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活性成分为氯虫苯甲酰胺,以杀虫药肥颗粒剂总重量计,其中氯虫苯甲酰胺0.05%~10%,载体肥料30%~60%,缓释剂0.1%~2%,粘结剂0.1%~10%,包膜剂0.1~0.5%,其余为填料。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包膜法造粒,烘干、筛分,制得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本发明提供的水稻杀虫药肥颗粒剂在水稻生产中一次施用既可施肥,又可杀灭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等害虫,克服了现有技术条件下使用者要两次或多次使用杀虫剂和肥料的做法。
文档编号C05G3/00GK102515936SQ20111036849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0日
发明者周斌, 彭述明, 杨勇林 申请人: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