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增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温室养殖甲鱼所用的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温室甲鱼养殖池中所采用的增氧装置主要由以下两种1、由气泵、供气管道及曝气石依次相接构成;2、由气泵、供气管道及打上眼的PVC管依次相接构成。上述两种增氧装置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是温室内噪音大,而且增氧效果差;养殖池中溶氧分布不均勻;水体悬浮物多,不利于水质管理,影响甲鱼生长;能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鱼养殖温室增氧装置,该增氧装置的增氧效果好, 它能活化水体、恢复水体自我净化能力、且能耗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甲鱼养殖温室增氧装置,具有增氧机、供气管道,供气管道与增氧机的排气口相接,供气管道上接有两条以上的支气管,每一支气管上接有一只以上呈封闭环状的微孔纳米管。本发明提供的增氧装置在使用时,将每只微孔纳米管布置在养殖池内且靠近池底处,启动增氧机,即可通过微孔纳米管对养殖池内进行增氧。采用微孔纳米管曝气增氧,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微孔纳米管超微细孔曝气产生的气泡,在水体中与水的接触面积极大, 上浮流速低,接触时间长,氧的传质效率极高;2、微孔纳米管曝气增氧,犹如将水体变成亿万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足的溶氧使水体能够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让水活起来;3、微孔纳米管曝气在水底增氧,通过增加池底部的氧气,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4、微孔纳米管曝气增氧,产生相同量的氧气,增氧机耗电量是其他增氧设备耗电量的1/4-1/2 ;5、微孔纳米管曝气增氧噪音低,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本发明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增氧效果好、能耗低、噪音小,是温室甲鱼养殖池理想的增氧装置,可应用于双层、三层温室甲鱼养殖池。


附图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及使用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参见附图
本发明提供的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具有增氧机5和供气管道4,供气管道4与增氧机5的排气口相接,供气管道4上接有两条以上的支气管3,每一支气管3上接有一只以上呈封闭环状的微孔纳米管2。本实施例中,每一支气管3通过软管1与两只微孔纳米管2相接。微孔纳米管2 呈封闭的矩形。本实施例中,增氧机采用下出风旋涡风泵,型号为XGB28-210,供气管道直径50毫米,支气管直径2(Γ25毫米,软管直径10毫米,微孔纳米管直径14毫米、内径10毫米,微孔纳米管呈长5米、宽1.3米的矩形。在使用时,微孔纳米管固定在养殖池中离池底5厘米的位置,养殖池的水深40厘米。一台增氧机配套微孔纳米管的总长度不超过200米,每25平方米水面用微孔纳米管一只。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增氧装置,可将现有的表面增氧、点式增氧、动态增氧改为底层增氧、全池增氧、静态增氧。使用本增氧装置可消除养殖池的温跃层、水密度层,本增氧装置增氧时,溶氧均勻,可以充分改善养殖池水体尤其是底层水体的溶解氧水平,优化养殖水环境,促进甲鱼生长,降低养殖发病率,使用药量大大减少,养殖的甲鱼质量得到了保证。经试验证明,甲鱼温室养殖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增氧装置与现有的增氧装置相比,前者较后者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水体氨氮含量下降42%,亚硝酸盐下降45%,用电量下降50%,产量提高 10%,发病率下降15%,生长速度提高15%,成活率提高6%,饲料系数下降10%,每平方米经济效益提高40%-60%,当年投放的苗种经过9个月养殖,出池平均规格达到750克。
权利要求
1.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具有增氧机、供气管道,供气管道与增氧机的排气口相接,其特征在于供气管道上接有两条以上的支气管,每一支气管上接有一只以上呈封闭环状的微孔纳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支气管与两只微孔纳米管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微孔纳米管呈封闭的矩形。
全文摘要
温室甲鱼养殖池增氧装置,具有增氧机、供气管道,供气管道与增氧机的排气口相接,供气管道上接有两条以上的支气管,每一支气管上接有一只以上呈封闭环状的微孔纳米管。将每只微孔纳米管布置在养殖池内且靠近池底处,启动增氧机,即可通过微孔纳米管对养殖池内进行增氧。本发明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增氧效果好、能耗低,是温室甲鱼养殖池理想的增氧装置。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2487891SQ20111044004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5日
发明者宫萍, 曲春娟, 汤二红, 薛兰升 申请人:蚌埠市渔业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