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式桑枝伐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9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盘式桑枝伐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切割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蚕桑生产的环节中,每年需要对桑树进行一至几次修枝剪伐,包括对桑树进行嫁接改良和夏季伐条、冬季剪枝、条桑育的伐条,以便来年桑树及桑叶长得更好。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剪伐机械主要是手动剪,近一两年也有引进电动枝条剪和气动剪。手动剪特别费力,剪伐速度很慢;市售电动枝条剪采用蓄电瓶供电,电量有限,其剪伐电机功率低,小枝条剪伐容易,不能剪较粗的枝条,每充一次使用时间也较短,成本价格还高;气动剪中以交流电为压缩机动力的往往桑园中没有交流电源不能应用,以燃油为压缩机动力的往往因未解决自动控制而难实用化,此外,也有用汽油割禾机割伐桑枝的。但是,这些产品一般都是采用汽油机作为动力,通过传动杆带动切割头进行旋转,切割头上的圆盘式刀片旋转进行切割桑树的枝条,割禾机割水稻、小麦,切割阻力极小,而桑枝切伐阻力是其几倍至十多倍。直接应用,容易发生变形,扭断传动轴杆;锯齿粗桑枝不是锯切断往往是撞断,枝条断面不平整还伤皮,造成断面愈合不好,形成枯枝影响后期正常生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传动轴刚性好,使用方便的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具体技术方案为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包括汽油机、控制钮、启动开关、手把、套筒、传动轴、切割头、圆盘式刀片、背带,套筒内间隔固定有数个滚动轴承。为了便于操作圆盘式桑枝伐条机,汽油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增设有一段钢丝软轴,钢丝软轴一端通过联接头与汽油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为了避免伐条时撞断桑枝,造成断面不平整光滑,圆盘式刀片的齿数为80 120, 直径适当缩小。为了增加圆盘式刀片的惯性,圆盘式刀片外加有一同心刀盘惯性配重片。使用本实用新型圆盘式桑枝伐条机时,启动汽油机,将汽油机悬挂肩上或背置于背上,手持套筒使切割头及圆盘式刀片对准需要伐条的桑枝进行切割即可。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在套筒和传动轴之间增设了数个滚动轴承,极大地增强了传动轴的刚性,减小了摩擦力,同时由于增加了一段钢丝软轴传动,可以使操作人员方便的进行操作,加之将圆盘式刀片齿数增多,齿形相对变尖细、齿间距变小, 不容易发生卡条及撞断枝条现象,可以保证枝条切割处的平整和光滑。再加之在圆盘式刀片上增设有配重盘,相当于给刀片增加了一惯性轮,使切割刀具每次切割完一个枝条移往另一枝条的时间内,随着转速增加旋转刀片的惯性增大,更可以方便的切割下一桑枝枝条。 完全达到了本实用新型传动轴刚性好,使用方便的发明目的。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圆盘式桑枝伐条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盘式桑枝伐条机的传动轴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附图2,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包括汽油机1、控制钮2、启动开关 3、手把4、套筒11、传动轴6、切割头7、圆盘式刀片8、背带9,套筒内间隔固定有数个滚动轴承5。为了便于操作圆盘式桑枝伐条机,汽油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增设有一段钢丝软轴 10,钢丝软轴一端通过联接头与汽油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为了避免伐条时撞断桑枝,造成断面不平整光滑,圆盘式刀片的齿数为80 120,直径适当缩小。为了增加圆盘式刀片的惯性,圆盘式刀片外加有一同心刀盘惯性配重片。
权利要求1.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包括汽油机(1)、控制钮(2)、启动开关(3)、手把(4)、套筒 (11)、传动轴(6)、切割头(7)、圆盘式刀片(8)、背带(9),其特征在于套筒内间隔固定有数个滚动轴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其特征在于汽油机输出轴与传动轴之间增设有一段钢丝软轴(10),钢丝软轴一端通过联接头与汽油机输出轴连接,另一端与传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其特征在于圆盘式刀片的齿数为 80 120,直径适当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其特征在于圆盘式刀片外加有一同心刀盘惯性配重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盘式桑枝伐条机,包括汽油机(1)、控制钮(2)、启动开关(3)、手把(4)、套筒(11)、传动轴(6)、切割头(7)、圆盘式刀片(8)、背带(9),其特征在于套筒内间隔固定有数个滚动轴承(5)。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套筒和传动轴之间增设了数个滚动轴承,极大地增强了传动轴的刚性,同时由于增加了一段钢丝软轴传动,可以使操作人员方便的进行操作,加之将圆盘式刀片齿数增多,齿形相对变尖细、齿间距变小,不容易发生卡条及撞断枝条现象,保切枝条切割处的平整和光滑。
文档编号A01G3/08GK202035321SQ2011200947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吴建梅, 张剑飞, 胡光云, 胡祚忠, 谢建伟, 贾合林, 马勇 申请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四川省蚕业科技开发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