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文档序号:165492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运用生物膜和生物絮团系统的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水质管理的好坏是对虾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室内对虾养殖系统中,由于较高的养殖密度,因此单一的人工饲料投喂、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以及过低的环境承载力极易造成水体中有毒污染物的快速积累,导致水质恶化。常通过频繁换水、泼洒水质净化药物(吸附剂、氧化剂等)、使用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及投放益生菌以维持适宜的养殖环境。大量养殖废水的排放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污染环境并造成病害的大范围传播。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则破坏了水体生态系统且对养殖生物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极易造成恶性循环。循环水系统由于其较高的成本投入而无法大范围推广使用。益生菌制剂因其特有功能已在水产养殖上被广泛认可和使用,但由于大多用户在使用中忽视了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的特定营养需求,使得投放的益生菌往往生长较差,难以完全发挥其功效,且生存时间短,繁殖力差,不能形成优势种,需定期补充。Burford 等(1、Burford M A,Thompson P J,Mcintosh R P, et al. Nutrient and microbial dynamics in high-intensity, zero-exchange shrimp ponds in Belize[J]. Aquaculture,2003,219 :393-411)对高密度对虾养殖池中营养和微生物动力学研究中发现,在养殖过程中,虽然水体中营养物的浓度不断升高,但是细菌数量并没有增加,认为营养物的碳氮比低于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比例,不利于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微生物生长所需主要营养物质为碳源和氮源,二者的质量比例至关重要,一般以化学需氧量总氮 (C0D TN) = (10 20) 1为宜。室内养殖过程中,水体含氮物质的积累速度明显高于碳源物质,使得水体营养物中的碳氮比例逐渐降低,而在养殖水体水质处理中,人们只注重有益微生物的投入,未考虑到水体中碳源物质的补充,投入的微生物难以较好生长,水体中各种形式的氮不能有效去除。生物膜依靠附着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吸附和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这些微生物吸附分解利用养殖水体中呈悬浮、胶体和溶解状态的物质。同时,水体环境中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生长和繁殖,再经充分的曝气悬浮则易形成生物絮团(bio-flocs),生物絮团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来大量絮凝和吸附水中悬浮的胶体或有机颗粒污染物,并能将这些物质摄入细胞体内降解的具独立小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絮凝团,它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菌胶团或絮状、泥粒状的微生物群体构成,这样的群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降解能力,可以吸附和降解水体中有机碎屑,并通过生长及代谢作用转化水体中含氮污染物为细菌蛋白生物量,达到净化水质效果,同时水体中大量的絮团颗粒亦能被对虾所摄食,从而提高饲料中蛋白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2、khryVer P D,Crab R, Defoirdt Τ, et al. The basics of bio-flocs technology :The added value for aquaculture[J].
3Aquaculture,2008, 277 :125-137)。稻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水体中加入稻壳可作为碳源被微生物生长所利用降解, 维持水体中微生物正常生长和代谢,从而维系生物絮团系统的稳定。稻壳又因其表面粗糙, 通透性强,质轻易悬浮等特点可作为微生物生长和粘附载体形成生物膜。这样,养殖水体中以生物膜和生物絮团两种形式构成新的生态系统,如此环境将更稳定、高效和持久。迄今,国内外未见有运用生物膜和生物絮团技术双重调节对虾室内养殖水体水质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的养殖过程中使用益生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效等问题,提供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入池前准备;所述入池前准备包括养殖池准备、养殖水体消毒、益生菌附着、益生菌接种和水环境调节;2)养殖前期水质调节;所述养殖前期水质调节的具体方法为对虾入池后每日按 0. 5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连续泼洒5 7天,至水体出现大量悬浮絮团颗粒,透明度为40 50cm,期间加大曝气量,使絮团颗粒和部分稻壳充分曝起,每日加高水位 5cm,至90 IlOcm为止;养殖前期水质调节的目的在于形成生物膜和建立生物絮团系统;3)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所述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的具体方法为日常饲料中掺拌投喂活菌剂,每7 15天可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可为养殖池原水量的15% 30%,每 10 15天可泼洒1次生石灰。在步骤1)中,所述养殖池准备的具体方法是养殖池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室内水泥池,长宽比为(1 2) 1,高为1. 2 1. 5m,面积为10 50m2,养殖池池顶设有防雨和遮光措施,所述养殖池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输气管,养殖池内最好按0. 8 Im2设置1个气头;所述养殖水体消毒的具体方法是养殖池进经砂滤池过滤的海水,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1 2g,所述漂白粉含有效氯可为25% 32% ;经他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1天后使用;所述益生菌附着和益生菌接种的具体方法是将益生菌、红糖和稻壳混合置于容器中,加海水后曝气活化,得益生菌-稻壳混合液,再按l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所述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按益生菌-稻壳混合液计算,所述芽孢杆菌的用量可为IX 101°活菌单位(0 扔/1,乳酸菌的用量可为5\1(^^"1^,光合细菌的用量可为5X109CFU/L,红糖的用量可为5g/L,稻壳的用量可为10g/L ;所述曝气活化的时间可为6 他;所述稻壳最好经前处理,所述前处理的方法可为稻壳经过筛去除杂质和碎屑后,充分淹没浸泡并捞去水面漂浮稻壳,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密封发酵去除表层有机物后, 经IOOppm高锰酸钾浸泡氧化1 浊,冲洗干净,晒干;所述水环境调节的具体方法为调节养殖水体各指标与待入池对虾所处环境相近,其中,温度相差< 2°C,pH相差< 0. 5,盐度相差< 2%。,泼洒水色营养剂调节水色至淡褐色,调节气阀,做到充分均勻曝气。
在步骤3)中,所述活菌剂可包括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所述芽孢杆菌可为 IX 108CFU/g,所述乳酸菌可为IX 108CFU/g ;所述生石灰的用量可为5 lOppm。所述益生菌可以是市售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的单一菌制剂或者复合菌制剂。所述水色营养剂可采用市售水产养殖用水色营养剂或腐植酸钠等带色水质改良药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通过添加价格低廉、易获取的稻壳为碳源和附着载体,充分发挥益生菌功能,以生物膜和生物絮团形式吸收和分解水体中有毒污染物质,维持良好养殖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废水排放,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较少的进水亦可降低外来病原体的侵入几率,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养殖风险。2)大量的悬浮絮团降低水体透明度,调节水色,为养殖对虾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促进其生长和存活。3)微生物通过降解稻壳并吸附和转化水体中游离氮为养殖对虾可摄食物质,增加饲料蛋白利用率,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4)水体和对虾肠道菌群中有益微生物成为优势种,竞争性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单产。5)整个养殖周期不用抗生素药物,减少其他药物应用,真正做到健康绿色养殖。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选择福建东山某对虾育苗场作为实验基地,所用实验材料为日本囊对虾 (Marsupenaeus japonicas, bate 1888)幼虾(体重 1· 0士0· 2g,体长 4士0· 5cm)。实验用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均为单一菌制剂,分别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生产的“利生菌王”、“利生优酸乳”和“丰虾宝”产品。所用水色营养剂为滋丰水产资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普莱斯”产品。所用饲料为台湾纮国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福星”对虾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43% 45%。所用海水为砂滤池过滤海水,盐度 %。 32%。,pH 8. 3 8. 6,水温 25 29°C。实验设2个实施例,分别以Rl和R2 (对照组)表示。每个实施例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投放对虾,密度100尾/m2。各实施例除水质管理外其它管理方式相同。各实施例水质调控管理按以下步骤进行1)对虾入池前准备(1)养殖池准备实验在6个IOm2 (长^iX宽2. 5mX高1. 2m)室内对虾育苗池中进行,池子具进出水口,供水供气方便,每池按第Im2布置1个气头。(2)养殖水体消毒养殖池中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含有效氯25% 32%)1 2g,经他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一天后使用。(3)益生菌附着和接种实施例Rl按l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其配制方法为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IX IOltl活菌单位(CFU)/L、乳酸菌5X109CFU/L和光合细菌 5X109CFU/L,红糖5g/L,经前处理之稻壳10g/L,混合置于塑料桶中,加水后充分曝气活化6 8h。其中稻壳的前处理方法为稻壳经过筛去除杂质和碎屑后,充分淹没浸泡并捞去水面漂浮稻壳,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充分发酵10 15天以去除表层有机物,经IOOppm高锰酸钾浸泡氧化,冲洗干净,晒干备用。实施例R2按相同菌量添加益生菌混合液,该混合也除不加稻壳外,其余操作相同。(4)水环境调节各实施例调节养殖水体指标(温度、PH和盐度等)与待入池对虾所处环境相近,其中,温度相差< 2°C,pH相差< 0. 5,盐度相差< 2%0。泼洒水色营养剂 3ppm调节水色至淡褐色。调节气阀,做到充分均勻曝气。2)养殖过程中水质调节(1)养殖前期水质调节(生物膜形成与生物絮团系统建立)实施例Rl在对虾入池后每日按0. 5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配置方法同步骤(1)),连续泼洒7天, 至水体出现大量悬浮絮团颗粒,透明度为50 60cm。期间加大曝气量,使絮团颗粒和部分稻壳充分曝起。实施例R2则单添加益生菌混合液,菌液用量和活化操作同R1。各实施例每日加高水位5cm,至IOOcm为止。(2)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各实施例每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各实施例所喂饲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益生菌(芽孢杆菌1 X 108CFU/g与乳酸菌1 X 108CFU/g)。实施例Rl 每30天按5g/m3水体补充稻壳,实施例R2则不添加。各实施例每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lOppm。各实施例每3天检测一次水质情况,包括pH、化学耗氧率(COD)、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氮(NO2-N),操作方法按照海洋监测规范第四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 所提供方法进行。表1不同实施例养殖水体水质变化范围、成活率和体重增长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入池前准备所述入池前准备包括养殖池准备、养殖水体消毒、益生菌附着、益生菌接种和水环境调节;2)养殖前期水质调节所述养殖前期水质调节的具体方法为对虾入池后每日按 0. 5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连续泼洒5 7天,至水体出现大量悬浮絮团颗粒,透明度为40 50cm,期间加大曝气量,使絮团颗粒和部分稻壳充分曝起,每日加高水位 5cm,至90 IlOcm为止;3)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所述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的具体方法为日常饲料中掺拌投喂活菌剂,每7 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养殖池原水量的15% 30%,每10 15 天泼洒1次生石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所述养殖池准备的具体方法是养殖池选择长方形或正方形室内水泥池,长宽比为1 2 1,高为1. 2 1. 5m,面积为10 50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养殖池池顶设有防雨和遮光措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养殖池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输气管,养殖池内按0. 8 Im2设置1个气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 所述养殖水体消毒的具体方法是养殖池进经砂滤池过滤的海水,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 1 2g,所述漂白粉含有效氯为25% 32%;经他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1天后使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益生菌附着和益生菌接种的具体方法是将益生菌、红糖和稻壳混合置于容器中,加海水后曝气活化,得益生菌-稻壳混合液,再按l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包括芽孢杆菌、乳酸菌和光合细菌;按益生菌-稻壳混合液计算,所述芽孢杆菌的用量为IXIOKI 活菌单位CFU/L,乳酸菌的用量为5X109CFU/L,光合细菌的用量为5 X 109CFU/L,红糖的用量为5g/L,稻壳的用量为10g/L。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曝气活化的时间为6 他;所述稻壳最好经前处理,所述前处理的方法可为稻壳经过筛去除杂质和碎屑后,充分淹没浸泡并捞去水面漂浮稻壳,添加乳酸菌和酵母菌密封发酵去除表层有机物后,经IOOppm高锰酸钾浸泡氧化1 2h,冲洗干净,晒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水环境调节的具体方法为调节养殖水体各指标与待入池对虾所处环境相近,其中,温度相差< 2°C,pH相差< 0. 5,盐度相差< 2%。,泼洒水色营养剂调节水色至淡褐色,调节气阀, 做到充分均勻曝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述活菌剂包括芽孢杆菌和乳酸菌,所述芽孢杆菌为lX108CFU/g,所述乳酸菌为IXlO8CFU/ g ;所述生石灰的用量可为5 lOppm。
全文摘要
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涉及一种对虾养殖方法。提供一种可解决现有的养殖过程中使用益生菌无法充分发挥其功效等问题,提供一种对虾室内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入池前准备包括养殖池准备、养殖水体消毒、益生菌附着、益生菌接种和水环境调节;养殖前期水质调节方法为对虾入池后每日按0.5L/m3水体泼洒益生菌-稻壳混合液,连续泼洒5~7天,至水体出现大量悬浮絮团颗粒,透明度为40~50cm,期间加大曝气量,使絮团颗粒和部分稻壳充分曝起,每日加高水位5cm;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方法为日常饲料中掺拌投喂活菌剂,每7~15天可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15%~30%,每10~15天泼洒1次生石灰。
文档编号A23K1/17GK102550475SQ2012100282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刘洪涛, 毛勇, 王军, 苏永全, 董宏标, 钟声平 申请人:厦门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