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0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
背景技术
红麻是一种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木浆造纸原料的理想替代产品。福建、广西、广东是我国三大红麻留种基地,繁育麻籽供北方麻区种植,可发挥“南种北植”的增产效果,福建红麻留种后的麻杆没有充分利用而被白白浪费,利用本栽培技术即可收获较高红麻种子产量,又可收获高的麻皮产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栽培技术方面有收麻皮的高产栽培技术,也有收麻籽的繁育技术,但两者均可利用的栽培技术未见报道。红麻属高杆纤维作物,现有技术中的用作收纤维的栽培方法一般是4-5月份播种,种植密度1-1. 2万株/亩,纤维产量300-400kg/亩;用作良种繁育的栽培方法种植密度1-1. 5 万株/亩,种子产量SO-IOOkg/亩。同时红麻的收割时间也非常重要,如果红麻收获过早, 种子成熟度不够,影响种子发芽率。如果红麻收获过迟,种子在田间脱落,不仅影响种子产量,而且也影响纤维品质。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红麻栽培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一种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的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月至7月,其中优选为6月底至7月上中旬。红麻种植密度为7000-10000株/亩。红麻种植密度优选为8000-9000株/亩。红麻籽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红麻籽收割的位置是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利用最佳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以及收割时间,让红麻麻皮和麻籽的双丰收,干麻皮产量可达 300-380 kg/亩,红麻种子产量可达100-120 kg/亩,在麻皮产量上比,比单独种植麻皮的产量大体相当,比单独种植麻籽的产量要增加,因此从总体上对比,比现有技术中的麻皮或者麻籽单独种植的产值要高的多,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节约了土地、水等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结合了麻皮和麻籽的种植技术,因此是一种双产量的种植技术。在这种栽培技术中,选择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月至7月,其中优选为 6月底至7月上中旬,在种植密度方面,选择红麻的种植密度为7000-10000株/亩,其中8000-9000株/亩具有最佳效果。在收割时间上,红麻籽选择的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红麻籽收割的位置是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在利用上述最佳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以及收割时间后,均可以做到红麻麻皮和麻籽的双丰收,在麻皮产量上比,比单独种植麻皮的产量大体相当,比单独种植麻籽的产量要增加,干麻皮产量可达300-380 kg/亩,红麻种子产量可达100-120 kg/亩,因此从总体上对比,比现有技术中的麻皮或者麻籽单独种植的产值要高的多,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节约了土地、水等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针对上述所描述的产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针对上述的产量数值,为该产量数值提供一组实验数据,实验数据表格如下
实验1 不同种植时期红麻皮籽兼收的产量表现(种植密度为9000株,种植品种为 96/4)
权利要求
1.一种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麻的种植时间为5月至7 月,其中优选为6月底至7月上中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麻种植密度为7000-10000株/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麻种植密度优选为8000-9000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麻籽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麻籽收割的位置是红麻果柄最下一粒朔果下10-15cm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红麻皮籽兼收的栽培新技术的红麻种植时间优选为6月底至7月上中旬,红麻种植密度优选为8000-9000株/亩,收获时间为12月中下旬,采取最佳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以及收割时间,让红麻麻皮和麻籽获得双丰收,干麻皮产量可达300-380kg/亩,红麻种子产量可达100-120kg/亩,在麻皮产量上看,比单独种植麻皮的产量大体相当,比单独种植麻籽的产量要增加,因此从总体上对比,比现有技术中的麻皮或者麻籽单独种植的产值要高的多,提高了农户的收入,而且节约了土地、水等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523900SQ20121006993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姚运法, 曾日秋, 洪建基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